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而近年来,随着丝路文化的起兴和发展,这幅登上春晚的《丝路山水地图》,从久藏民间再次崛然被受学界关注。

《丝路山水地图》是存世之瑰宝,它纵59cm,长3012cm,为青绿设色绢本,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绘于缣帛之上。该画的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厂著名书店“尚友堂”的题签“蒙古山水地图”,故又名《蒙古山水地图》。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在我国古代,地图一般采用两种绘制方式:第一种是“计里划方”形式第二种则是采用山水画的形式。而该图正是山水画形式的典型代表。而《丝路山水地图》的绘画艺术十分高超,其绘画手法是明代流行的青绿山水画法。该画主要采用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绘制,用大青绿画法,着色浓郁,装饰性强。由于采用了矿物颜料,所以即便历数数百年,该画依旧能保持鲜艳夺目的色泽。

《丝路山水地图》原来藏于明朝内府。上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2000年,该图由收藏家易苏昊先生斥巨资购回国内。2017年,世茂集团又以1.33亿元从藏家手中收购,并将之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先生研究表明,这幅气势恢弘的《丝路山水地图》约绘制于明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间,是一幅属于明朝宫廷的皇家地图。而从《西域土地人物图》的相关记载来看,保存至今的《丝路山水地图》,事实上只是原图的四分之三,其地理范围从嘉峪关到天方(即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共211个西域地名。至于被人裁切的四分之一,其地理范围大致是从天方到鲁迷(即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也就是说,原图的长度将达到40米左右!

事实上,除了这张珍贵的《丝路山水地图》,明朝还为我们留下了另一张同样珍贵的地图——《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当时明宣宗正酝酿再下西洋,因此将郑和船队历次下西洋的航程进行整理,然后绘制成整幅下西洋的全图。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郑和航海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非洲东岸的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图上详细标明了航线所经过的亚非各国的方位、航道远近和深度、航行方向和牵星高度,甚至礁石和浅滩也都一一注明。航海图列举的自太仓至忽鲁谟斯(今伊朗的阿巴丹)的针路共56线,由忽鲁谟斯回太仓的针路共53线。往返针路的不相同,反映出明朝船队当时已具备高超的航海技术。

明朝为我们留下的两幅珍贵地图,再现了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创造了大量奇迹的伟大朝代,明朝在地理探索上所取得的成就,在这两幅珍贵的地图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郑和的七下西洋,为我们留下了《郑和航海图》,全面反映了大明帝国与西方的海上交通。而今,这幅规模宏大的《丝路山水地图》,又再现了明代中期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的最后辉煌!

这两幅国之瑰宝,在一带一路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