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很多熱愛農村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對農村真的是太瞭解了,其實也不一定,好多事物即使離你很近,你也不一定就都熟悉。比如,就拿今天來說的這些鳥窩,你真的都見過嗎?

先來個比較常見的,這個是斑鳩的窩。關於斑鳩,很多農村的朋友是十分熟悉的,它的窩,也有不少朋友見過。斑鳩是一種很不擅長搭窩的鳥,它的鳥巢十分的簡陋,找個樹杈,隨隨便便的叼些樹枝,橫七豎八的胡亂擺放,能趴下就好。如果你恰巧在樹下看到了它的窩,你會發現,它的窩幾乎是為了應付撫養後代而臨時拼湊的,一點都不用心,寬大的縫隙能看到頭頂的藍天。好在斑鳩照顧後代很用心,就這樣簡陋的巢穴裡,它一次能撫育兩隻雛鳥。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斑鳩窩

和斑鳩的窩比起來,金翅雀的窩就要精緻不少。這種身上黑黃相間,叫聲悅耳動聽的小鳥,它的窩搭建的很精細美觀,而且隱蔽性強。這種麻雀般大小的美麗小鳥,搭窩的材料大部分是纖維狀的草葉樹皮,一層層用心的纏繞交織,成為一個精巧的碗狀,中間則是用柔軟的毛髮、羽毛等東西鋪就。整個巢結實而輕巧,隱藏在大量樹葉的枝丫間,很難被發現。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金翅雀窩

啄木鳥是農村常見的鳥,被譽為森林醫生,其實它沒有那麼高尚,啄食蟲子完全是為了餬口,而且,它的鳥窩,就在樹洞裡。這個樹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啄木鳥自己一口口的親自鑿出來的。它們很努力很用心的鑿著樹幹,一點點將洞摳出,深度通常在兩尺多深。洞鑿好後,啄木鳥就開始組建家庭,然後在洞中生兒育女。奇怪的是,它們花大力氣鑿就的洞,育雛結束後就廢棄了,等來年再次育雛,它們會再鑿一個新家。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啄木鳥窩

上面說到,啄木鳥的巢穴過了育兒期基本就廢棄了,但是這並不代表這個洞就沒有別的房客來住了。有一位就專門蒐羅這些樹洞做棲身之處,甚至繁衍後代的重任,也在這裡完成,它就是貓頭鷹。貓頭鷹是捕獵的高手,但是卻很不善於築巢,這不能怪它,它的爪子和嘴確實不適合幹這些活。通常貓頭鷹都會找天然的樹洞,石縫做住處,但是它們用的最多的還是啄木鳥的樹洞。如果是房東遺棄的,貓頭鷹會興高采烈的搬進來住,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住處,貓頭鷹也會使用武力將原本的主人啄木鳥趕走,毫不客氣的將這個新家據為己有。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貓頭鷹窩

還有就是烏鴉窩了,這個過去在農村很常見,幾乎每個村子裡的大樹上都會有烏鴉的窩,以至於翻開各種詩詞,你就會發現“月落烏啼霜滿天”、“枯藤老樹昏鴉”、“看疏林噪晚鴉”等詩句。記得在90年代以前,村子裡的烏鴉真的是太多了,成群結隊,有時一群飛起,遮天蔽日,烏鴉的窩也是沾滿了村子裡的各種樹頭上。後來這種不受待見的鳥兒經常遭到人們的驅趕攻擊,不斷被捕殺,結果現在,農村的喜鵲越來越多,但是很少能看到烏鴉了。記得以前看到的烏鴉窩無比的碩大,不像喜鵲窩那樣圓,就像一捆柴扔在樹上。到了冬天,甚至有人會把烏鴉的窩捅下來當柴燒,據說一個窩的柴枝,可以做熟一頓飯。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烏鴉窩

最後,放一個十分少見的鳥窩,這是老鸛的窩。我的老家有一條比較著名的沁河,它是黃河的一個重要的支流,水草豐茂,魚蝦成群,自然水鳥就很多。最大的鳥就是老鸛,也叫撈魚鸛,個頭有小孩般大小,大長腿,一身青白與黑色搭配的羽毛,配上一個長而尖的嘴,很是醒目。這個鳥多數時候會靜靜地站在水邊等,有魚靠近,然後迅速的啄去,將魚捉住吃掉。至於它們的鳥巢,這個也是十分的有特點,它們喜歡在高大的樹頂築巢,通常選擇大松樹或者楊樹,在頂端找一比較平整或者樹杈結實的地方,採用大量的樹枝搭建。它們的巢十分的壯觀,粗壯結實,高高大大,遠處看倒像是一個水塔立在樹上。這樣的巢穴,即使人類爬上去拆除,也極費事,所以我很佩服它們的耐心與智慧。

即便是農村人,你也不一定都見過這些鳥窩,不信你就來認一下

老鸛窩

如今這些鳥兒是越來越少了,如果你的家鄉還有,那請你好好的保護它們吧,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只能在圖畫裡才能看到它們。

我是一樹白花,寫一些記錄鄉村生活的小文章,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感謝朋友們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