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派陈平去斩吕后妹夫樊哙还要亲自验头,陈平如何化解此难题?

SFNBN

陈平的一生,充分证明了《春秋左传》里面的一句话:天下事毁于君子者十之八九,毁于小人者十之一二。

陈平的确是一个小人,但是一个有能力的小人。他做了很多君子做不到的事,这也是刘邦重用他的原因。

在刘邦死后,陈平还做过丞相,并且整体表现还非常好。

陈平的表现可以说明一点,一个有能力的小人远远胜过一个没有能力的君子。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镇压英布的叛乱中中箭,旧病复发,已经活不了多久了。

回到长安后,有人报告说,燕王卢绾叛乱。这时候的刘邦已经老眼昏花,利令智昏了。如果连燕王卢绾这样老实人都会叛变,那天下还有人可信吗?

不错,在这个时候,刘邦手下确实没有多少人可以相信了。在汉朝建国后,吕后就串联他们在沛县的老兄弟,逐渐掌控了当时的形势,就连刘邦对他们也无可奈何。

刘邦曾想废掉太子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个提议遭到了朝中重臣的强烈反对,实际上最大的后台就是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最终也只能作罢。

刘邦派出樊哙去讨伐燕王卢绾。这时,刘如意的母亲指使人对刘邦说:吕后和他的妹夫樊哙本来就是一伙的,他们迟早会犯上作乱。于是刘邦就派陈平和周勃去斩杀樊哙。

陈平明白刘邦活不了多久了,更明白吕后必然掌权。如果现在把樊哙处死了,吕后肯定会秋后算账。

在路上,陈平交代周勃:把樊哙押回京城,交由刘邦处理,周勃只负责接替樊哙的兵权。

周勃在军中,传刘邦的命令,将樊哙打入囚车,交由陈平带回长安。

陈平走到半路上就听说刘邦歇菜挂逼了,心想,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解释清楚了,把自己撇干净。

他快马加鞭,跑到宫中,当着吕后的面向刘邦哭诉:樊哙是你的亲妹夫,杀掉他,于皇帝来说是私事,也是公事。我们不敢擅做决断,所以只能将他押回来。

这些话讲得非常漂亮,直接向吕后表了忠心。对于这样的朝廷重臣,向自己宣誓投靠,证明自己的势力更强大了,吕后还是比较开心的。

为了进一步拉拢陈平,吕后亲自出面安抚他,顶封他做郎中令,辅佐新皇帝刘盈。


新知传习阁

陈平对得起那个“平”字,什么事情都摆得平。

年轻的时候,他什么都不是。乡里分肉,请他出面主持,每一块都分得均匀,没有人不满意。这件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能够把几十碗水端得平,叫做水平。

楚汉战争时期,陈平离开项羽去投奔刘邦。他孤身一人,渡过黄河的时候,觉察到划船的两个艄公有可能是匪徒。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法施展,还不如会点三脚猫功夫好使。偏偏陈平手无缚鸡之力,眼看船摇到黄河中央,他心生一计,将上衣脱下来,光着膀子帮助艄公划船。两个艄公一看,知道他身上没有钱,也就打消了谋财害命的念头。这叫危机管理。最好的危机管理,是正确预判形势,发现苗头,妥善处理,将危机消化于无形。

投奔刘邦之初,有很多人说陈平的坏话,说他品行不端(和嫂嫂有不正常关系),三心二意(先是魏王门下,后来依附项羽,现在又投靠刘邦),贪婪受贿(谁给他送钱,他就为谁说话)。刘邦听了,难免有想法,于是召陈平过来质问。当然,刘邦没有问男女关系的问题,因为他一点也不在意,只是问道:“你原来是魏王的人,后来给项羽做事,现在又来我这里,怎么能够不让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很干脆地回答:“同样一件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有不同的作用。魏王和项羽不能重用我,您能重用我,我为什么不投奔您呢?至于受人钱财嘛,您也知道,我可是光着身子到这里来的,一文钱都没有带。不收点钱,怎么过日子嘛?这些钱也还没有动用,您如果不信任我,我马上退出来,请让我回家种田就是了。”寥寥数语,说得刘邦立马改变了态度,不但没有开除陈平,反而升他做了护军中尉,也就是军中的纪委书记。在这件事上,陈平充分拿准了刘邦的性格特点:不拘小节,只要你不对他撒谎,不推诿责任,一切都好说。

刘邦对陈平委以重任,陈平则给了刘邦最大的回报。楚汉战争最艰苦的时候,是陈平巧施反间计,让项羽的智囊范增离开项羽。荥阳之围的时候,是陈平献计,让刘邦逃出楚军的重围。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刘邦大怒,也是陈平及时拉袖子暗示,刘邦大悟之下,干脆封韩信做了一个真齐王,保持了队伍的稳定。后来刘邦诛杀韩信,又是陈平献计,不费一兵一卒,便将韩信制服。刘邦讨伐匈奴,在白登被围,还是陈平想办法解围,救了刘邦一命。从某种意义上讲,陈平就是刘邦身边的“点子大王”,专门为刘邦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这样一个人,在刘邦要他斩杀樊哙的时候,肯定不会简单地遵照执行,而是进行了一通分析:

第一,刘邦病得不轻,已经快死了。这是处理这个难题必须搞清楚的大前提。

第二,刘邦杀樊哙,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有人告发,说樊哙和吕后勾结,只等刘邦一死,便要杀死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和她的儿子如意。

第三,刘邦死后,即位的是太子刘盈,他是吕后所生。到时候,吕后就太后。以吕后的性格,只要权力在手,便敢无所不为。顺者昌逆者亡,绝不含糊。

第四,吕后最恨的人,便是戚夫人母子。樊哙和她勾结,将对戚夫人母子不利,十有八九是真的。

基于以上分析,陈平认为,樊哙是不能杀的。如果杀了樊哙,势必得罪吕后。以后的日子,就没法过了。

但是,如果不执行刘邦的命令,那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很有可能,马上就会人头不保。

怎么办?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陈平的解决办法,是以时间换空间。他和周勃来到樊哙的军营,将樊哙骗出来逮捕,装入囚车,秘密送住长安。

果然,还在半路,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马上下令将囚车停下,自己轻装前进,连夜返回长安。他也没有直接向吕后请功,而是跑到刘邦的灵前大哭,说:“您让我杀樊哙,我不敢,只好将他带回来了,我对不起您啊!”这样一表演,吕后便心知肚明了。她正担心樊哙的安危,得到这个信息,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不禁对陈平心生好感,马上出来安慰陈平,而且封他做了郎中令。

这已经是题外话了。吕后死后,又是陈平出来,想办法解除了吕家的兵权,为刘氏重掌江山,拿下了关键的一分。他这一辈子,或许谈不上有多忠心,但是他解决的难题,足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静。所以说,他对得起这个“平”字。


龙镇

作为谋臣,陈平在历史上是有重要影响的人物。起码来看,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绩不可小视。

陈平祖籍在今河南原阳东南一带,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突出的贡献是用奇计辅佐刘邦夺得天下,成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陈平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他的六个代表性谋略,被后人称之为"六出奇计"。

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创伤发作病倒了。刚回到长安,又听说燕王卢绾叛变,就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去讨伐。此时年过花甲的刘邦疑心加重,更爱偏听偏信。樊哙走后,有人又对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不满,听说吕后已跟她妹夫樊哙串通一气,立时觉得情况严重了,他决意临阵换将,以陈平的名义前往樊哙军中传诏,在车中暗载大将周勃,等到了军营里,再宣布立斩樊哙,由周勃夺印代替。刘邦还提出一个苛刻条件,他要陈平尽快地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检验。陈平、周勃当即动身,两人在途中边走边商议咋办才好。陈平左右为难地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况且他又是吕后的妹夫,可以说是皇亲国戚,位高爵显。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怎么办?再说皇帝病得这么厉害,樊哙又是吕后的妹夫,她们姐妹二人必然会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时难免会归罪于咱们两人。”周勃听了也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难道咱们把樊哙放了?”此时陈平动用了智慧,他对周勃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命人筑起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手持信符去叫樊哙。樊哙得知只有文官陈平一个人前来,认为只是传达平常的敕令,也没多想,立即一个人骑马赶来接诏。不料,他在高台前刚下马,台后忽然转出武将周勃,当即将他拿下,钉入囚车。周勃又立即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由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谁料,这时情况突变。走到半路,陈平忽然听说刘邦驾崩了。他想: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这可糟了。万幸的是,幸亏先前没有按刘邦的指令立即杀掉樊哙,还好向吕后有所交待。可即便如此,陈平也怕夜长梦多,怕有人会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必须抢先先赶到长安,把自己奉旨行事的事解释清楚。他立即策马赶往长安,路上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于是,他又生一计,跌跌撞撞地跑入长安宫中,跪倒在汉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呜、呜···”陈平这哭话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真都松了一口气。遂宣布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刘邦派陈平主持执行这个决定,就值得玩味。刘邦知道陈平处事圆滑,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刘邦对陈平的评价是:“陈平智慧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当重任。”所以,刘邦派陈平出面,本身就是留有余地,让陈平和周勃见机行事,尽可能不出差错。还好,陈平和周勃二人老奸巨滑,没有速斩樊哙。樊哙虚惊一场,但也理解刘邦,反而随时随地提高警惕,不与吕氏结党营私,不打击报复,能够保持晚节。


萨摩耶的春天

让我们先来看看刘邦跟樊哙是什么关系,而刘邦又为什么要杀他。

吕公有两个宝贝女儿,吕雉嫁给刘邦,吕须嫁给樊哙。就这点来看,就知道刘邦跟樊哙是个什么关系了。

在刘邦的一生当中,但凡有事,樊哙都能挺身而出。比如刘邦进咸阳城懒着不出时,樊哙就劝他不要沉溺其中;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是樊哙及时出手,并保护刘邦从小道逃跑。后来,英布造反时,刘邦已身患重病,不想见人,周勃及灌婴等人都不敢随便入宫,唯有樊哙,直接推门而进,劝刘邦有事要跟大臣商量,不要整天躺在宫中跟宦官来往,难道赵高的教训还不够么。

就冲着这些事,刘邦值得感激樊哙 。但是,兄弟也有翻脸的时候,有一件事让刘邦翻脸不认人,派陈平要斩樊哙而后快。

到底是什么事呢?

还是戚夫人及赵王刘如意的事。

众所周知,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想废吕雉所生之子刘盈,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这件事受到满朝大臣反对,但刘邦还是有些不甘。

当时,事情正闹得不可开交时,不知是谁,也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谣言,说樊哙已经放出风声来了,一旦陛下驾崩,就将戚夫人及刘如意等一帮人通通杀掉。

要知道,刘邦就是因为担心戚夫人势力太薄,怕他死后被吕雉势力欺负,所以才执意要废太子刘盈。而包括张良在内,竟然都反对废太子已经让他窝火了,而樊哙又触到他的痛处,难怪他要翻脸,杀樊哙而后快。

当时,樊哙正率兵攻打背叛造反的燕王卢绾。刘邦召陈平来问,这事怎么办?陈平是谋略大师,当即就给他想了一个计策,让刘邦下诏给周勃代替樊哙率兵,然后他再跟周勃拿着诏书前往燕国办这个事。

刘邦就依了陈平的计,派陈平跟周勃前往燕国去了,并且交待,到了将军,立斩樊哙!

然而,人还没到燕国,陈平就跟周勃商量说道:“樊哙是帝后的亲家,功劳又多,且又是吕须之夫,亲且贵,陛下一时脑热叫斩樊哙,万一他后悔了怎么办?我们不如将樊哙绑住,送往京城,让陛下自己处理得了。”

周勃认为陈平说得有理,就依了陈平之计。

陈平为什么要出此一计呢?他当时肯定看出,一是樊哙亲且贵,又是功臣,杀不得,二是他料刘邦活不了多久了,刘邦一死,他这么一整,就成了吕雉的敌人,不能当这个冤大头。

果然不出所料,陈平押樊哙回到半路时,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同时,吕雉还下诏,命令陈平及灌婴等人率兵屯守荥阳。

陈平受诏以后,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到长安城,跑进宫里,到吕雉面前哭诉请罪,说他怎么用心良苦,将樊哙押回来,而不是当场就斩了。

吕雉听得无不为之动容,就说,你辛苦了,赶快回去休息吧。

陈平当然不能就此回去。 他过了吕雉这关了,天知道吕须又要使什么招对付他。他当即向吕雉请求留守宫中。吕雉见他靠谱,就拜他为郎中令在宫中教导新皇帝刘盈。

果然不出陈平所料,吕须对陈平出计擒拿樊哙耿耿于怀,于是整天到吕雉那里告状,但是吕雉没有听吕须的。

不久,樊哙回到长安,官复原职。而陈平也相安无事,还被拜为左丞相。

一场政治危机,就此安然化解!


月望看历史

陈平以前侍奉魏王,后侍奉项王,最后才来刘邦这里。刘邦用人不拘小节,尽管关于陈平有很多流言,刘邦还是重用他了。是刘邦对陈平有知遇之恩。

樊哙虽然是个屠夫出身,因为浪迹市井,反而具有读书人所不具有的智慧。鸿门宴,刘邦能全身而退,樊哙居功不小。所以樊哙是有相当影响力的。而樊哙是吕后的嫡亲妹婿。

刘邦在世,那自然樊哙听刘邦的。刘邦不在,樊哙依吕雉而立,也是互为依傍,这是人之常情。

吕后会对刘邦的亲人怎么样,刘邦心里明镜似的。这夫妻二人的罅隙其实并不是因为戚夫人,而是因为都强势。后来的事实发展证明,吕后的确是控制性人格。且有极强报复心。就是吕后的亲生子惠帝,尚且被吕后拿的死死的,娶了自己亲外女。何况是其他诸刘。刘邦临死之前,终于下狠心除掉樊哙,是因为樊哙会是吕后的左膀右臂。

他选择了陈平,以为陈平是自己的羽翼。结果陈平倒好,知道刘邦时日无多,吕雉必然掌权,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对刘邦不忠。

所以,关于陈平年轻时勾搭亲嫂的流言应该是真的。品行这东西,与生俱来。


杨花榆荚无才思

刘邦下命令的时候,已经处于弥留之际。而刘邦死后,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继位者一定是太子刘盈。

如果陈平不听从刘邦的命令,那么陈平一定会被当场诛杀,原因很简单,论功劳,陈平不及韩信,但是韩信轻易就被杀害。论关系,樊哙是刘邦的连襟,陈平跟刘邦可没有这么近的关系,所以陈平不敢不答应。

但是,如果陈平立马执行了刘邦的命令,那么等到刘邦百年以后,刘盈继位做了皇帝,肯定会秋后算账。即便说刘盈仁慈,不追究,吕后也不会放过让自己妹妹吕须守寡的人。

这件事,如果刘邦当时只让周勃去,可能就简单了,但是他当时估计也是糊涂了,非要让陈平去。陈平这个人有个最大的特定,就是善于保命。甚至可以说,他在刘邦手下建立的最大功劳,就是两次保住了刘邦的命,一次是在荥阳被项羽所围,另一次是在白登山被冒顿所围。

那么陈平是怎么处理的呢?很简单,陈平到了樊哙的大营,并不着急的将樊哙处以死刑,而是收监樊哙,回京复命。一切等到“圣裁”。这样一来,就可以脱离一部分责任了。

等到刘邦驾崩,樊哙也没有死。这时候陈平立马抛开一切,向吕后表忠心,终于保住了性命。


金账飞客

刘邦命陈平去斩杀樊哙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樊哙奉刘邦之命,正在前线和叛乱的燕王卢绾交战。这时有人向刘邦进谗言,说樊哙是吕后的妹夫,陛下一旦不在了,他们就要合谋夺取天下,杀掉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刘邦那时已经病重,自觉不久于人世,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刘氏江山改姓,二是戚夫人母子受到伤害。所以他闻言大怒,召来陈平商量对策,随即令陈平、周勃赶去军中,陈平斩樊哙之头回报,周勃就留在军中代樊哙为将。

虽然明知是个难题,但皇命难违,陈平和周勃只好出发了。路上陈平就跟周勃说,樊哙是皇上的旧交,功劳很大,又是吕后的亲妹夫,现在皇上盛怒之下要杀他,没准很快就后悔了。所以樊哙绝不能杀!两人商定:把樊哙抓起来押解回京,让皇上自己处置!

这就是陈平的第一招:拖!陈平的聪明之处就在这里,虽然有违抗君命之嫌,但也是情有可原,反正樊哙人已抓到,头就在脖子上,要砍也来得及。而如果奉旨办事的话,万一刘邦真后悔了,这砍下的头可没法再安上了,那时他俩可就把皇帝皇后都得罪了,岂不是死路一条?

于是两人依计而行,抓了樊哙,阵平押解着樊哙回京,在路上,他得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我猜陈平的心情应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当初没杀樊哙,尚留有余地。忧的是自己毕竟绑了樊哙,得罪了当权的吕后。怎么办?



陈平当然有办法,他让押解樊哙的队伍不紧不慢地走,自己则快马加鞭往长安赶。

这就是第二招:抢!陈平必须抢在吕后发怒并降罪之前,当面向吕后解释清楚。解释什么呢?无非几个重点:这事是怎么回事,皇上当时多么恼怒,他陈平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多么的不得已,好在樊将军安然无恙云云……陈平边说边哭,把吕后都感动了:原来这么回事,陈大人辛苦了,快请回去休息吧!

换作旁人,多半会以为这事妥了,回家歇歇也好,可是陈平不!他的第三招是“赖”,赖在宫里不走了。他对吕后说,宫中大丧,多有不测,自己请求宿卫宫中!这要求合情合理,但其实陈平的用意,是要防止有人在吕后面前进谗言害他。吕后没多想,就让陈平留在宫里,担任负责安保工作的郎中令。不久,樊哙被押解到京,官复原职,但樊哙老婆吕嬃(即吕后妹妹)却不依不饶,但无论她说陈平多少坏话,吕后都不听,仍然认为陈平是忠于她的。



这一拖、二抢、三赖,足可见陈平的足智多谋,非常人可比,诸位以为呢?

更多好玩、好懂、好用的国学历史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三好国学堂”!

三好国学堂

看陈平的计谋,有种诸葛亮的既视感,或者是哆啦A梦,每当大熊有需要,哆啦A梦都能从百宝袋里找到各种神奇的道具,实现大熊的梦想。


陈平有着诸多的闪光时刻和计谋,在对于刘邦要斩杀吕后的妹夫屠狗英雄樊哙时,他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智慧。

公元前195年,刘邦击败淮南王英布后回到长安,听到燕王卢绾叛变的消息,于是派樊哙以率大军前去讨伐。樊哙走后,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刘邦宠爱戚夫人,自然对戚夫人的儿子赵如意宠爱有加,他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将皇位传给如意。众大臣的极力反对让他心里很不爽,这里面自然有作为太子刘盈姨夫的樊哙,这个从沛县就一直跟着自己的兄弟。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什么都可以做,包括铲除赵如意前面的绊脚石。


刘邦与陈平计议此事,陈平说:“直接下令让周勃代替樊哙,其必然会有所防备,军队也会大乱。而如果陛下下诏,让我去军中传诏,暗将周勃藏入车中,樊哙必定不会防备,到时再宣布斩樊哙,立周勃为大将,此事可成。”
刘邦听完,口上不住的赞叹,“此计甚妙”。他心头却一直暗自庆幸,陈平幸为自己所用,若是当初项羽识才,这江山还不一定是谁的呢。

高祖要陈平斩下樊哙的头,拿来让他检验,陈平遵命。但当陈平周勃动身往前线不久,陈平就对着周勃说:“樊哙是皇帝的老部下,劳苦功高,他还是吕后的妹夫,皇亲国戚,位高爵显。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我们能怎么办?再者,皇帝病得厉害,如果天有不测风云,皇帝归天,吕后掌权,我们如果杀了樊哙,吕后必不会放过我们。”
周勃听得傻眼,“难道把樊哙放了?”

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或杀或免,让皇上自己决定。”

周勃也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他们很顺利的羁押了樊哙,周勃继任主将,陈平将樊哙压上回长安的囚车。

走到半路时,陈平听说刘邦病故的消息。他推测朝中必然由吕后主持政事,心中庆幸先前未斩樊哙,还好向吕后交待。即便如此,也怕夜长梦多,会有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他立即驱马赶往长安,路上遇到使者传诏,让他屯戍荥阳。

他眼睛咕噜噜转着,心生一计。他假装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跪倒在高祖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陛下呀,您怎么这么快就走了呢,您让我就地斩决樊哙,我不敢轻易处置大臣,现在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等您处置呢。”



这明明是说给活人听的,是在向吕后表功。

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死,当即松了一口气。看着陈平泪流满面,情深意切的样子,心里也大为感动。于是她们两个就宽慰着陈平,并打听樊哙的消息,陈平说自己一路好吃好喝待樊哙,并且说他吉人天相,肯定会时来运转等等,吕后姐妹俩对陈平的行为感动加感激。

陈平又趁机请求留在长安,吕后也答应了,还拜他为郎中令,辅助新皇。



看似是在皇上和皇后之间的二选一,陈平冷静分析后然后谋划出精准的计策,不仅两边都不得罪,而且还能为自己创造出利益,不能不让人佩服。


梁上非君子

西汉开国功臣中,陈平绝对是一个能力不下于“汉初三杰”的人物。先事魏王咎,后归项羽,结果还是像韩信一样,百川归流,投靠了真正能让他大展才华的刘邦。

陈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用阴招,这一点也没有贬低他的意思,能够在争夺天下这种盛宴中把计谋用得出神入化,是非常牛的事情。

陈平在楚汉战争中,最出彩的表现是用离间之计,拆散了项羽和范增这对组合,把项羽向失败的路上使劲推了一把。

下一个遭到陈平阴招毒手的是“国士无双”的韩信,在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求计时,陈平让刘邦伪游云梦,智擒了韩信。

然后就是著名的“白登之围” ,汉高祖差点做了历史上第一个被活捉的开国皇帝,又是陈平,建议用重金贿赂匈奴单于的老婆,才解了围

经历了“白登之围”,陈平深知女人的厉害,哪还敢招惹女人。所以刘邦让他去处死吕后的妹夫樊哙时,留了一手,没有当场执行,而是先把樊哙捉住,押回了京城,让刘邦再想一想。这个想法非常周全,陈平还没到京城,就听到了刘邦的死讯。吕后见陈平的作为,虽然表面不说,心里非常感激。陈平的处事为官之道,真的值得后世研究一下。


蒋沈韩杨

陈平足智多谋情商高啊!因在这件事上没完全按刘邦的旨意去行事,才在后来吕后专政时期得以保全性命。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汉高祖率兵御驾亲征受了箭伤,平叛后回到长安就一病不起,此时燕王卢绾在北方趁机叛乱,刘邦就派樊哙前去平叛。樊哙出征后便有人告他和吕后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刘邦在病中心情本就不好,并且他对吕后干涉朝政心中生怨已久,此时便起了杀心,派陈平去杀樊哙并要求取其头他要验明正身。

陈平领了圣旨就和周勃一起去追樊哙,途中两人犯了嘀咕,樊哙曾在鸿门宴救过刘邦,追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再说他娶了吕后的妹妹,和皇帝是连襟。此时皇帝正在气头上、一旦返悔了可咋办?就算皇帝不怪罪,吕后姐妹也不会善罢干休的,以后被她们逮着机会还不是死路一条。陈平觉得这事不能全听刘邦的,可又不能抗旨,杀吧自己性命难保,不杀吧又落个抗旨的罪名。于是陈平决定先将樊哙逮捕而不就地杀死,押活人回去交给皇帝让刘邦亲自处理。

在押解樊哙回长安的途中皇帝驾崩,陈平到长安后当面向吕后说明了事情的来胧去脉,不但没有获罪还得到了吕后赞赏。樊哙也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看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是不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像陈平一样权衡利弊、三思而后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