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钱存入余额宝时,所有人都在受益,那么谁在亏损呢?

用户69290716

  就如你把钱存进银行,你拿到收益了;银行将这笔钱贷给企业,银行也赚钱了;企业再将钱投到生产中,企业也赚钱了;当产品大规模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那么购买者相对以前的价格也是降低了,也可以说消费者也得到好处……

  这一过程,有谁不是受益者吗?没有。只要钱流动起来,它就具有其内在价值,而一旦不流通,那么就会在通货膨胀中贬值。



  不管是我国GDP,还是企业总资产,都是处于不断增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没有亏损方的。也就是说,只要生产效率在提高,例如用机器代替人工,那么恩格尔系数就会下降,人们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也可以这么说吧!金融体系越是发达完善,对钱的应用就会更为完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余额宝也是一样。首先要提一下,余额宝它是一只货币基金,属于理财产品,千万不要因其可以随时存取把它当作活期存款,它的风险程度是要你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

  货币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如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信用等级较高)、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

  由上面的投资标的可以看出,货币基金它只是一个信用中介,这笔钱还是要通过金融的方式投资出去,最终到达实体经济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生产水平,正如上面阐述,谁都是受益方,不存在亏损方。

  当然喽!如果规模过于庞大,资产过于集中,那么金融系统性风险就会放大的同时,成为议价方。一旦成为议价方,那么总体通货膨胀就会相对上涨。例如人们都把钱存进货币基金,银行吸收不到存款,但它又要维系自身业务,那么只能向货币基金借(如余额宝),这就形成了银行大额存单,利息可能由可议价的货币基金决定。要不其货币基金可以不借给你,借给其他银行。

  那么银行的资金来源成本较高,会导致贷款出去的利息较高(如近期的房贷利率上浮),那么企业经营成本会上涨,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可能上涨,人们消费需要花较多的钱。物价一段上涨,那么这就形成了通货膨胀。



  也之所以,为了限制货币过快成长,以免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监管层正在研究限制货币基金规模,以及采用基金的一般计算方法——净值法。

  现在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摊余成本法,直接的体现就是货币基金净值每天都是一元一份,而且每天都能看到万份收益。

  万份收益是怎么来的呢?这其中忽略了市场波动,直接计算到期本息收益。例如,假如债券本身一百块钱,一年到期后本和息为一百零五,那么货币基金就直接将其计算为105元,而忽略了该债券跌到90块的可能。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万份收益为正,不会出现为负。可一旦采用净值计算,那货币基金就跟所有的基金一样,每天买入的价格不一样,投资标的也随市场波动而波动,例如该债券跌到90块,那么其净值就是90块,不能忽略违约风险。

  也就是说,在不同时间买入的投资者可能出现亏损。以净值计算方法计算,可以较大程度的规避违约风险,也是为了完善金融体系。但对热衷于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阵强风,刮走什么人和留下什么人就不言而喻了!!!


三人聚众

简单来讲,余额宝背后是天弘基金,天弘基金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不仅仅只有余额宝,招行的朝朝盈也是他在运营。把钱存在里面,可以享受24小时0秒赎回,无论是赚利息还是使用便利上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定期存款。

与传统存款不同,基金是需要有人运营的,和股票一样。基金又分为股票型和货币型,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在开通理财产品之前银行会有对用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级,而货币基金一般属于R0到R1之间,也就是保证本金但不保证收入。



实际上通俗来讲,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是稳赚不赔的,再通俗来讲,他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基金运营者先从用户手里把钱集中起来,再借给需要钱的人。而他又会对这些借钱的人做一个统计分析,再把这些钱分为2到3部分,一部分人是那种每次都会准时还款并且保证有还款能力的人。我们称这种人为A类人,而B类人可能还不上,但其实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就可以算作是A类基金,B类的风险是大于A类的,但是顺利的情况下收益是要高于A类。打个比方,如果两种类型规模相同,但今天只赚了5块钱,只达到了A类的预期收益值,那么B类就没有收益了,但是如果今天赚了15,那么给A5块,剩下的10块就都给B了。如果赔钱,则先从B类基金里赔钱,所以A类基金虽然收益低,但是可以说是相当安全了。

余额宝与基金运营机构是一种双赢关系,支付宝利用大量的用户,实现资金的快速募集,而用户又可得到更高的收益,每天美滋滋,余额宝只是货币基金的一种,这本来就是一种共赢的运作模式,并不会有人亏损。


历史密探

向全民发福利的最后,亏损的当然还是自己,天下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始终要记住的一点,如果所有人都变得有钱了,那么一定是物价变高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可能存在一个黑箱子,把大家的钱放在一起,然后大家都得利。

余额宝最饱受批评的莫过于向银行吸血,余额宝背后是天弘货币基金,而据称,作为基金公司,天弘大部分将资金作为同业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存入银行,这样的利息自然要高于普通人存款的利息,事实上,余额宝大部分只是作为银行和储户的中间方,也就是说它所发挥的效用就是将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再存入银行,从而收获利差。



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情况呢,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提高了,自然会推高贷款利率,加强信用的筛选,贷款更加不易,而企业承受了更艰难的环境,成本自然也要提升,最终又反应到了物价之中

一定程度上是一种“金融绑架”,活期较高息的模式,更加容易带动人们的消费,更多使用支付宝,同支付宝绑定,信用评估,蚂蚁花呗等等,最终的结果是低储蓄,高消费,高债务。


凯恩斯的猫

马总不会着赔钱的卖买的,当你想天到马云早就想到了,等你想到了马云的我早就賺到包包里了,在别人眼里马云给人的带来想不到新鲜是,给人带来了多少方便,也是马云的付出得到的回报,经商头脑太高,你看马云是个夸夸嘴,他认实的都是有钱人大款人是,但马云为什么不着高端生活,一班人看不透,马云是商业其才,在中国有钱人占多少,他的支付宝所以老百姓用,给人们带来方便实慧,马云赚的钱是那里来的,全是普通百姓,利小人都,你看马云淘宝网,到处开分占消费是多少,他就是想到每个人吃得起东西,每个人一天平均给马云一分钱,他赚多少,我文品不高有智商的算算吧,余额宝你活期每次都给你钱,银行没有,但支付宝有现在好多人都把钱转如支付宝里,马云把钱投资别赚的不知这点利息,加上现在借钱不好借,人们的自己送给马云的支付宝,全国有多少人多少钱你们知道吗,有钱好办事,还有消费者,你们算算,又在七个省开店,全国也能开啊,因为马云不为钱操心,只想把钱投资作什么,有效益快,自己的网络好作个什么网上发展市场太快,不用吹灰的力就成功了,因为他的路也普好了,只关前行,亏损马云会干吗?


6237613556

谁在受益?谁在亏损?要从两方面看,有比较才有判断。

从狭义的角度看

余额宝的资金流向是这样的:

储蓄者---余额宝---天弘货币基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人---投资产业---消费者。在这个链条当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进行利益整合,是受益人的同时,也是付出者。

余额宝的出现,增加了储蓄者和银行之间的环节,打破了两者原来的利益平衡,使得储蓄者收益上涨,银行利润降低,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增加了收益来源。因此,狭义的说,把钱存入余额宝,和传统储蓄来比,储蓄者、余额宝和天弘基金是受益的,银行是受损的。这也可以从近期银行的表现看得出来,揽储压力加大,利润增速降低,员工离职率上升。


从广义的角度看

虽然很多人为此叫好,但这其实不是什么好现象。因为从广义的角度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受益者和受损者,大家最终都是利益的共同体,都是“拴在一条线上的蚂蚱”。

如果整个链条算是一个生态平衡,那么哪里薄弱哪里就会出现问题,相应的上下游环节也会随之传导过去。比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出现利益受损,经过不长时间就会传导到天弘货币基金和借款人。

余额宝最高收益曾到6%以上,现在只有4%,未来可能更低。天弘基金曾经飞速成长,现在也因监管而压力不断增加,未来货币基金的政策也很难说。

如果所有储蓄资金都到了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收益就会降低要现在银行储蓄的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从上面的链条看,最短可以做到储蓄者即借款者(投资人),但是这基本回到了原始社会的生产状态。

如果余额宝可以贷款,那就可以把天弘基金和银行吃掉,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也可以把余额宝和天弘基金吃掉,但是这都将造成制约失衡,储蓄者和借款人也会被极度压榨,到最后谁都不是赢家。

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金融链条任何环节的的变化,只不过是利益的再平衡罢了,根本不存在什么受益者和受损者。


天涯孤行者

先给答案:是金融市场上每年被割的韭菜们和纳税者!下面细聊:

余额宝作为目前最庞大的货币基金,管理方是天弘基金。钱的主要投资去向有两个:一是以储蓄形式放在银行,分银行的利润。二是政策性金融债券。

再说是谁为你的收益买单,1.前者由于目前银行揽存压力都不小,所以不得不拿出利润分给天弘基金。银行的利润呢,一边拿钱去投资股票期货债券等,一边发行各种理财。最终都是流向了金融市场,不管什么市场都是有赚有赔,我们都知道只要你看不对行情,小散户分分钟被割韭菜,就这样把单转嫁给了投资者!2.政策性金融债券,就是一些由政府信用背书的银行发行的债券,基本是投向城市基建、棚户区改造、农村秋粮收购贷款等低风险实体项目。这些项目最终买单的是每一位纳税人!

因此,所有的收益与亏损背后都是由每一次选择决定的,千千万的选择造就了资金不停的再分配!


听老湿说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因果循环都是缘(圆)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佛系这个词,因为提高的收益最后绕了一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很多小伙伴虎躯一震,瓦特?钱放余额宝不是比放银行多赚了很多利息吗?

别急,我们来捋一捋。

流动性的转移和紧缩

银行一年期存款利息3.5%,活期0.35%,而余额宝现在基本稳定在3%-4%左右(最早出的时候能到6%、7%,还不限额),还是活期,秒杀存款利息。

所以很多人把一部分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在余额宝里,等于是从银行嘴里生生夺出一块肉来,这块肉有多肥,1.5万亿,要知道2008年救市不过用了4万亿,全国资金存管的规模也就100万亿,一个区区余额宝背后的货币基金就吸收了上万亿的规模。

余额宝出现之后,银行心有不甘,纷纷推出自家的货币基金,也带动了各种“宝”应运而生,如此一来,全国的“宝宝”不知道吸收了多少资金。

除了储蓄的转移,还有一部分零钱,这样消费者的钱,也就是流动性都锁在了“宝宝”里。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

余额宝本质是货币基金,也是有收益波动的,但是消费者认为它几乎没有风险,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全社会的无风险利率水平,银行手里的钱本来就少了,现在无风险利率又上升了,实体经济就更难融到钱,像p2p类的产品更是如此,我们高息把钱贷了出去,机构会以更高的利率贷给实体经济。

这样一来,店铺的租金上涨了,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了,那么你认为最后是谁来买单?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却蕴藏了深厚的经济学原理,所以大家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悠云掩月

国家要管支付宝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格局太大了。哪天天弘的基金盘不回来,倒霉的就是我们这些存钱的。几万亿的资金每天要挣多少才能够啊?一旦崩了,涉及到几亿人,马云也挺不起的。

雷曼都能破产别说支付宝了。

老是有一些无脑的喷国家的政策,麻烦看清楚你跟天弘签的条款,告诉了你有风险的。崩了你别想找马云兜底。

国家管支付宝不是他分了银行的羹而是他的体量太大了。大的他完全没能力在危机产生时去维持。

所以国家提高支付宝的预备金是必须的事,怎么就成了打压支付宝呢?


烦鸦是只鸟

首先明白一个问题:受益不代表一定就得有人亏损

比如:债主借出去10万,利率为10%,借款人用借来的10万元,由于很会做生意和投资,赚了20万元。这时债主也是赚钱的,借款人也是赚钱的。

当然债主借出的钱,借出的人都划分了风险等级

借款人 经验丰富 诚信 又有抵押物做担保,当然可以多借出一点

借款人 没抵押物 但分析他很会经营,投资,老手,这时也可以借出点

借款人 没抵押物 新手,就是发现一个赚钱生意需要钱,那就要看你愿意风投多少出去了哈

关于如何出借 我只大概说下,因为标题你问的是谁亏损

当下最大的出借人属银行哈

那么大家放余额宝,余额宝买的银行大额存款等等,银行大额存款等等借出给的人群是否就一定亏损呢?当然会亏损,只是概率非常非常的低,从借款人整体来看是不亏损的


投资老手

这种问题回答的不要这么专业行不行,只需要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即可。

有人赚钱必然有一方亏“钱”,注意这个是带引号的钱,可以理解为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自然资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公司想要开发一个煤矿但是没钱,他可以向马云借钱,并同时支付高额利息(比余额宝的利息还高)。而你存在余额宝里的钱就被马云用来借给这公司,马云还付给你利息。

这样一来,借钱的公司有了钱来开采煤矿,可以把开采出来的煤卖掉来赚取利润,并从这部分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来支付欠给马云的本金和利息。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你就可以看出,从经济角度上来说,你、马云、挖煤公司都赚了钱,但是你把眼光放远放宽一些,亏“钱”的正是地球上自然资源呀,在这个简例中就是煤。

(纯手打,没参考任何网上资料,引用的话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