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很多人三妻四妾,那是否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l林尔枝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男女比例失调的概念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调是指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调。从官方概念上来看,三妻四妾也好,一夫一妻也好,婚嫁制度在没有性别鉴定的技术手段支持的情况下,并不会对男女比例造成任何影响。因为只要妇女数量不变,人口再生力就不会减弱,在无法人为干预婴儿性别的条件下,男女比例不受任何影响。

男女比例失调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才被提及的,主要是由于一些科技手段的人为干预,促成了男女出生比失调,在一夫一妻制的当今社会,男女比例失调势必造成一系列的社会危害,其中就包含婚配失当、性行为错乱等。所以如果非要在婚嫁制度与男女比例失调之间加上因果联系,那么应该是由男女比例失调而产生一夫多妻的婚嫁制度。当然,一夫多妻制是由众多历史原因共同衍生的,如果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源头,或许男女比例失调也不失为这种婚嫁制度的诱因。

那么在古代到底有什么原因可以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调呢?暂且推断一下不外乎天灾和人祸。

首先说天灾。古人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毕竟有限,在一些极强的自然灾害面前,无论是从传统观念出发,还是从自救能力出发,都有可能造成女性的急速锐减,造成男女比例失调。天灾面前我们不用考虑统治阶级,只考虑平民百姓。在以男子为主要劳动力的古时,同是幼儿,天灾面前必然保存儿子,舍弃女儿,在人们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中,尽最大可能保存儿子已经是天经地义,不需要丝毫犹豫。再论自救能力,在纯粹依靠肉体抗争自然灾害的时代条件下,身强力壮的男子当然更有机会为自己谋求生路,而女子则弱小许多。

再说人祸。古时最大的人祸就是战争,战争时期,男子成批应征入伍。常年战乱,冷兵器时代每场战争的伤亡数量总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此条件下,一旦战争中发生惨绝人寰的屠戮,男性人口将会锐减。而女子居于后方,得以存活,此时男女比例便会极大失调。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夫多妻在战乱年代倒是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除却以上两种情况,在太平年代,男女人口不变的基础之上,婚假制度如何并不会对男女比例造成任何影响,毕竟一个男人五个老婆,和五个男人每人一个老婆,生的孩子数量不会有太大差异,性别也都无法提前判定,并且当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娶得起三妻四妾啊。


国家人文历史

不会失调!五句话就够了!

1、富人三妻四妾,基因正常流通!

2、平民一夫一妻,基因正常流通!

3、穷人没有老婆,基因在别处正常流通!

4、古代生男女,无技术干预,发乎自然!

5、物竞天择,但男女比率无影响!

故,就不存在男女比例失调!




峰子奇观

这个题目描述不清,很多回答也是从基因、男女比例还谈,但题主真正的意思是古代会不会有很多光棍!

直接回答:会!那这么多光棍怎么办呢?据我考证,有这么4招:

1.用各种非常规手段脱单:

包括但不限于:

买妻(现代也存在拐卖妇女)

电影《盲山》讲述的拐卖妇女事件

换婚(双方的儿子互娶对方家的女儿,互相不收聘礼嫁妆)

娶寡妇、从良的妓女、傻姑娘、丑姑娘(自古只有娶不到媳妇的傻小子,没有嫁不出去的丑姑娘)

兄弟共妻

典妻(租3~5年老婆,完成传宗接代)

2.自宫、造反、参军博一把

自宫:对于穷得活不下去去的人更别谈娶媳妇了,这时候入宫去当太监不失为一条生路,运气好还能飞黄腾达,这条路在明朝更容易,因为明朝皇宫里有几万太监,是古代王朝中最多的。

我要这铁棒有何用

造反:古代农民起义打下城池后第一件事就是抢夺妇女,而清朝末期的捻军起义中光棍的数量在10万人以上。

参军:光棍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去当兵吃粮也不失为一条出路,运气好还能立个军功,搜刮点战利品啥的。

3.逛妓院

古代存在大量合法的妓院,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解决大量光棍的生理需求,稳定社会秩序。这些妓院像今天的娱乐场所一样分消费层次,对于古代广大光棍群体来说,高端的去不起,低端的还是可是去玩个几次的

靖港古代妓院博物馆

4.就这么单着 熬

想想还是加上这条,这就是残酷的事实。对于古代很大一部分的光棍这可能是最终的归宿了。

所谓“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富人三妻四妾、儿孙满堂,分几次家后也就不富了。穷人几代之后基本上娶不上媳妇绝了后,我们今天活下来的人谁祖上没阔过


福林说历史

古代男女比例肯定不会失调因为古代没有限制生育的政策,而正常情况下男女出生比例大致相当女性出生率稍大,所以即使古代男性存活率高一些也不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调。至于三妻四妾其实从古至今都有,只不过古代可以合法化而现在却不可以,但是三妻四妾不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调而是会影响男女婚配
妻妾成群的管仲


一、古代男女比例不会失调的两大原因

在古代人口就是财富和国力的象征,因此古代王朝基本都是鼓励生育,有时还会强制国民早婚早育。比如越王勾践为了恢复国力大力奖励生育,汉高祖规定女子15岁不出嫁人头税按五倍算,有些皇帝更直接到了规定年龄不出嫁就强制婚配。因此古人大多早婚早育而且还不限制生育,而根据人类出生规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女性略高。

鼓励生育的汉高祖

古代因为早婚早育、医疗条件有限、生活水平较差等因素导致婴幼儿存活率不高,这时候男性婴幼儿往往会被优先保护存活率更高。所以古代女性出生率虽然略高但并不意味着人口就一定多于男性,很多时候存活率会进一步平衡男女比例。

二、三妻四妾不影响男女比例影响婚配

从古至今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在事实上拥有三妻四妾,只不过古代可以通过手续合法化而现在则不行,但是无论是古代的纳小妾还是现在的包二奶都是事实上的三妻四妾。古代三妻四妾的典型代表就是皇帝了,现代则是那些养情人的贪官和富豪,但是他们有多少个女人并不会影响生男生女的自然规律。比如说一夫一妻生两个的话按概率有可能是一男一女,一夫两妻则有可能是两男两女,并不会因为你女人多就只生儿子或者女儿。
后宫过万的晋武帝


不过三妻四妾的存在却会影响男女婚配有可能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在古代统治阶级对普通人纳妾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且也基本没哪个女人会愿意给普通人做妾。因此三妻四妾只是少部分有钱有势的统治阶级的特权,普通百姓从古至今一夫一妻都是主流,而在古代男女比例比较平衡的情况下三妻四妾对婚配虽有影响但是影响有限。


执斧传播开天名

一般娶三妻四妾,都是官家和富裕家庭,平民家庭一般和现在一样都是一夫一妻。

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而且没有身份地位的平民是没有资格娶妾的,富商娶妾的人数也是有规定的。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娶妾都是有规定的,只不过每个阶层的标准不一而已。

如果你想的是人人都可以三妻四妾那你就错了!

如果你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留言!


门道文化

男女比例失调,长期应该不存在的。

首先三妻四妾并不是普遍现象,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社会,靠天吃饭,灾荒年典妻卖子并不鲜见。何况多一个老婆并不会增加收入,不过要增加养一堆孩子的风险,除了有经济基础的大地主富商官绅,一般人养不起,何况纳妾朝廷亦有限制,是一种偖侈行为,并不普遍。

其次在不技术干预的情况下,10个一夫一妻生的孩子和一个三妻四妾其余打光棍,生育的数量并不会减少,女人才生孩子嘛。当然极端的例子皇帝三宫六院,上千美女总宠幸不完"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就算这样,男女比例亦无大大影响。



虽说由于封建的传宗接代思想,有穷人家会有溺婴,尤其女婴行为,非常时期男丁作为香火优先保存,可是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往往产妇死亡率也很高。《白鹿原》白佳轩的前六个老婆,就有死于难产的。

除去这些,最主要古代人口非正常死亡中,男性是绝大部份。那就是战乱和徭伇。冷兵器时代,大大小小的战争,死亡数量动辄上万。在短时期内,可能会男少女多。在自然生育情况,很快就会平衡。


而服徭役是一直都有的,修皇陵,筑城墙,挖渠治河都工程浩大,不死人才怪。孟姜女的丈夫不是死于修长城吗?


再有古代苛刑酷律,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风险很大,搞不好要株连九族,通常男杀女为奴的。另外战胜之后屠城男必死,年轻妇女则作为战利品,忍辱偷生。北方少数民族往往有杀掉失败一族高过车辙成年男子,名曰"减丁”,以消除反抗的风险。

所以别羡慕古人三妻四妾,光棍什么时候都有,穷不过三代,讨不上老婆,就没有四代了。

元元感谢您的阅读点评。

元元的天下

所谓由于三妻四妾导致性比例失调,是指在总人口中男性大大多于女性,使一定比例的男性根本没有正常婚配(即按一夫一妻制)建立家庭的可能。在古代确实有许多人议论过这个话题。

《汉书》:武帝时,又多取好女至数千人……故使天下承化,取女皆大过度,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豪富吏民蓄歌者至数十人,是以内多怨女,外多旷夫,其过自上生,皆在大臣循故事之罪也。
《后汉书》:阳嘉三年周举上书日:“陛下处唐虞之位,未行尧舜之政,近废文帝、光武之法,而循亡秦奢侈之欲,内积怨女,外有旷夫。今皇嗣不兴,东宫未立,伤和逆理,断绝人伦之所致也。非但陛下行此而已,竖宦之人,亦复虚以形势,取女闭之,至有自首殁无配偶,逆于天心。

《旧唐书》记载贞观二年九月,李世民下令释放大批宫廷妇女,他对身边的大臣说:

“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扫除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惜费,亦人得各遂其性。”

于是遣戴胄、杜正伦释放了一大批宫女。而在即位初唐太宗已经遣放过三千掖廷宫女。

《唐律》对一夫一妻制也加以维护,“诸有妻更娶妻者,徒一年,女家减一等,若欺罔而娶者,徒一年半,女家不坐,各离之。”

有学者比较了明清时期人口数量,部分地区确实存在一定的性比例失调。

万历年问,嘉兴男丁111875,女口41859,女口只有男丁的37.4%。嘉靖三十一年,衢县男子数为

87975,妇女数为36136,妇女只有男子的41%。嘉靖四十二年,铜陵县男子数为9124,妇女数为5769,妇女为男子的63.23%。万历《山阴县志》载山阴县男子数82299,女子数33110,妇女只有男子的40%。

乾隆四十一年,屏山县在实行保甲户口统计法后的人口数字是:男子18032,妇女17043,男女之比为105.2:100。

嘉庆元年,内江县上报之数字是:男丁45217,女丁33570。男女之比是134.9:10。

但是,性比例失调的原因也不只是多妻制,还有古代存在的重男轻女的传统。


鱼儿读书会摆尾

关于这个问题,以题主的意思,是怕女性多于男性,可以明确的告诉题主,不会。



为什么不会有男女比例失调,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战争频繁。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大大小小的战役,每一次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数量都是很大的。而古代的兵士都是男性,这样就会造成男性大量减少,从而调衡男女比例。

2、妻妾制度。

就如题主说的一样,一个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在官僚富商家庭这种风气会更甚,这样很多女性会共同服侍一个男性,从而使男女比例平均。

3、无法控制男女比例。

现在跟古代比,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控制生男生女,在古代就没有这医学水平了。所以古代男女比例会相对平均,不会陷入男女比例失调的状况之中。

能力有限,暂时叙述到此,欢迎头条好友补充,谢谢。


桥榆

古代的男子三妻四妾(也即一夫多妻制)到底会不会造成人口男女比例失调?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我们先从后者来论,男女人口比例的失调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天灾、人祸等等,其中亦有一项重要的社会风俗,即明清时期在中国广泛存在的溺婴问题,尤其是溺女婴(溺婴的原因亦有多种,如生活贫困,还有在南方地区,因为嫁女需要极为丰厚的陪嫁,所以很多家庭生女不养),极易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失调,据《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的清末人口数据显示,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等省男子比女子多15%以上,四川更是达到了25%,而上述这些地区,正是溺婴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男女比例的失调恰恰反过来影响婚配率,造成很多男子无法婚配,地方志中有较多记载,如湖南永州,“贫家不肯育女,寒士难于娶妻”,福建贫家男子“年愈四五十岁未娶”。

接着再来讨论男子三妻四妾。

首先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娶妾的,如明代《大明律》规定:

“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许娶妾。违者笞四十。”(《大明律》卷六《户律》三《妻妾失序》)

也就是说只有四十岁以后且没有儿子才能娶妾,这是法律上的规定,从现实角度出发,纳妾也需要足够的物质条件,贫苦人家男子娶妻都是困难的

,更何况纳妾。再者,假设男女各有50人,其中有一个富贵之家男子娶了一妻四妾,其他男子均有一妻,那么就会有四个男子没有妻子,但这四个人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婚姻问题,如迁徙到其他地区、通过科举等提升社会地位。且这对下一代人口数量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等各种因素影响,无论是谁,都以子嗣越多越好,反而是富贵之家,因为可以享受较好的医疗条件等,子嗣的存活率比普通人家更高,但至于下一代的男女比例,则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三妻四妾对男女人口比例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楚邾

中国古代虽然存在广泛的三妻四妾现象,但是依然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我看过一篇关于生育性别比例的文章,讲到,按照概率学来看,似乎在一个周期的时间里,男女的比例应该维持在一比一的就近范围。然而实际情况来看并不是那样的,根据数据统计,在古代,越是战乱的时候,越是男孩出生概率要高一些。越是和平年代,越是女孩的出生率要高一些。

另外,要达到完全的概率学计算,我想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同一批次出生的人要全部都能结婚并生育后代。但是实际情况是,总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导致这种理想的格局条件不能达到:有的人先天或者后天不孕不育,有的人一辈子找不到对象,有的人还没娶媳妇就战死沙场了。所以即便用概率统计来看,实现完全一比一也是很难的。

再加上古代的中国战争频繁。仅有的几个阶段性的和平年代,人口都是迅速发展膨胀的,最后又受到粮食生产能力的制约。但凡打仗,上战场的基本都是男人,像花木兰那样的情况实属少见,像二战时期苏联的女兵部队也是后来对女权解放的结果之一,但是女兵依然是绝少数,男兵依然是战争的主力。经过一场战争,动辄死伤几万几十万,相对于人口基数来说,都是受到很大影响的,尤其这些人都是青壮年为主。那么,整个社会的男女平衡就被打破了,比如现在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依然女多男少,就是因为二战造成的。

中国古代,如果遇到哪个朝代稍微要比边境外的游牧民族弱一些,往往也会出台一些生育政策,比如老夫无娶少妻,女人年轻丧偶的可以再嫁等,也都是为了补充人口的一些政策,这个时候,三妻四妾的现象其实也就没那么普遍了,反而人口多了,社会物质发达的时期,条件好点的男子会有三妻四妾,毕竟这是男权社会时期,比如明朝就很典型,民间都很普遍。

所以三妻四妾并不是解决男女失调问题的关联因素,人口男女比例更多的是一种社会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