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兄弟两人,老人对老大孩子不管不问,对老小孩子出钱出力,该怎么办?

Sili666

不过这样偏心既严重伤害了老大的心,引起了老大媳妇的仇恨,这种孤注一掷的办法也对老人自己老了病了往往是希望落空的打击!



有个女生嫁给了农村家的幺儿,婆婆对她很好,几万元存款交给她保管,倾尽一生积蓄给她小家庭在城里买房,让她在城里耍着带孩子读幼儿园(一般是奶奶带着读书,媳妇干活挣钱)。

60岁的婆婆在山上辛苦劳作,全靠干农活挣钱还腾给她在城里用。20多岁的她在城里,早晨8点后到下午4点,长达8小时没事做,因为有婆婆给她零花钱,她就不去干任何工作。她自己都向我们炫耀“我婆婆比我亲妈对我好多了!”“嘻嘻,大媳妇气得很!”


现在,她公公病了,她直接翻脸不管!她已经在城里游荡闲耍这么多年,要让她回去干农活,让婆婆来城里照料公公都不行,完全是翻脸无情的冷酷卑鄙!从此我也不想再搭理这个女生!

希望偏心的父母和不善于规划自己养老的父母要吸取教训,你万般宠爱的儿子和媳妇并不一定会赡养你!自己要把钱留在自己手里才是养老的硬道理!


边河静静流1

首先,端正自已的态度。

你自已的孩子,理应由你照管。老人帮你看,是情分,不帮你看,是本分。

其次。希望老人一碗水端平,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两个孩子,老人绝对偏心。

一般的来说:偏向弱的。偏向男孩。偏向小的。

天底下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有的偏心差别可能小一点。

最后。不要想着等价交换。

心情可以理解。但不要以此来抱怨父母。父母有父母的道理。有时你体会不到。

针对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老人容易偏向小的。

一般来说,父母常跟小儿子在一起居住。

1,父母的情感寄托。

老大成家以后,就分开居住了。分开以后,老大基本上就不来父母前了。除了有事,一年到头难见老大来父母前嘘寒问暖。父母有失落之感。情感只能寄托小儿子身上。对其照顾有加。

2,父母的生活起居。

父母想吃什么,穿什么,总不能跑到大儿子前来说吧,眼前的小儿子能用得着。

3,父母的小病小闹。

父母万一有个头疼发热的,小儿能第一时间照顾。就是有急病,有小儿子在身边,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救治。而作为老大,远水救不了近渴。

4,家教问题。

不是绝对,通常来说,老大比小儿能力强,因为老大在家时,父母经常使唤,老大一般较早地进入了家庭角色。抗起了家庭的部分责任。所以,老大的生活能力,父母一般不担心 。但小儿子,因为有父母,大哥照顾着,所以相对来说,生活能力,处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明显没有老大生存能力强。所以,父母就必然偏向弱小的了。

至于其它个别问题了,如小儿媳历害了,或者小儿没出息了等等,就不再假设了。

如果你作为儿子,不应该这样想,因为弟弟成家晚,能力不强,需要父母偏点心。因为跟父母住在一起,也有相等义务。

如果你为儿媳,抱怨一下可以,但不能以此和父母生气。你刚有孩子时,父母不一定没管过你。只不过小儿子有孩子以后,在同等条件下,才显得对小儿子的孩子有偏心了。你的孩子应该比小儿子的孩大了。

如果还实在想不通的话,那好,作为女儿,你的亲生父母,对你和你的兄弟公平了吗?别忘了,你的亲生父母,也要你赡养的义务,但父母对你和你的哥弟绝对不平等。


左析右洞

家有兄弟两人,老人偏心,对老大的孩子不闻不问,对老二的孩子,百般照顾。产生这样的情况,需要找出真正的原因。

老人偏心,在经济发达地区,老人接触的新事物相应的多,是很少见到的。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老人接触的社会变化,稍微滞后一些,对当地老一套传统意识浓厚一些,偏心的老人多一些。

一般来说,造成老人偏心的,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喜欢孙子,冷漠孙女。

其次是老人的善良和聪明,倾向于帮助比较弱的一个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提携,使两个孩子一样富裕。

第三种情况是,老大结婚早,老人和孩子都是性格急躁的人,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造成了隔阂,老人自然会对老大失去了信任,把希望寄托在小儿子身上。

第四种情况,是多疑的性格引起的无端猜疑罢了。在我的邻居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是大儿子对父母好,有的是小儿子对父母好,有的是女儿对父母好,他们经常去探望父母,本来是购买东西送父母,拿钱给父母用。而对父母不怎么关心的人,生性多疑,硬说是在父母那里得到了无中生有的好处。

只有找到了原因,摆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想着去父母那里去索取,而要真心付出,比自己的贡献,你才会发现,老人没有偏心,当老人是不容易的。


1143160127

因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养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对于老人来说,养大儿子,她的责任已经尽到,况且现在你们已成家立业,所以老人看护孙子,那是情份,不看护也是本份,不能责怪!

只是站在老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自己虽然没有看护孙子的责任,但家是讲情的地方,不能铁面无情,那样家庭的温暖寄托何处?

再说一个家庭和睦与否,老人至关重要,特别是多子女的家庭,老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能引发很多家庭矛盾,虽然说公平不是绝对的,但人是感情动物,人心都是肉长的,所以从爱护家庭的角度出发,老人应明智地做一个和睦家庭的引领者,使自己的家庭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心有灵犀262318541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老人之所以偏心必定有它的理由!一定是某方面做的不好,让老人耿耿于怀!

清官难断家务事,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是过路的,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不好多说什么,也很难做出正确的评价。

血浓于水,血缘关系的亲情,不能因为老人偏心,就一定要问个明白!家和万事兴,为了一点眼前利益而兄弟反目成仇,这是很愚蠢的为人处事方式。


用户64077389477

这样的问题,是社会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此问题一般出自老人的大脑臆识顷向。喜爱之人,往往出自甜言蜜语,表面文章,或某时段的些微财物奉献而受宠。而真正顾家,干活,吃苦受累,孝老勤俭之人不一定受人看好。其实,社会和家庭出自同一道理。您既能出问此题,必有此项苦恼而无处诉说而已,我很理解,也很同情,因为你和我是同病相怜之人也。您听听我的故事如何?我家姨妹七个,兄弟四人,弟兄老二,排行老四。过去家穷姊妹多,缺吃少穿,还自小不被父母看好而冷落。别人穿新我穿破,别人吃稠我喝希……但我也长大了,成家了,干事了,立业了,而且也光宗耀祖了。尽管家中人多,父母不亲我,不疼我,什么都不管我,但凭我自拚自立自谋而成人。自小到大,几十年来,关心疼爱照顾兄弟姐妹的是我。孝老侍奉老人的是我。虽然最不待见的是我。可是我家的一切皆出自我手,兄与弟的学业,事业,前程皆我一人承担,兄弟四所房孑皆我所盖,兄弟四个取妻成家皆我一人支撑,兄弟姐妹七家大小事皆我一人所管。爹娘的一切和生活起居皆我一家承受。从未让兄弟姐妹出过钱财,尽管他们都很孝顺父母,但我还是一切揽完,端饭喂药,床前侍侯问安从不指望别人,十多年前父亲走啦,是我一人送走的,老母现已九十多岁,还有我侍奉着,喂饭喂药,端尿倒尿皆我一人所为,从不让他家为难。媳妇与孩子也好,总听我的,他(她)们孝敬父母的心比我还高里。父母年轻时,看不起我,(心酸难过不用说了)。还总说将來不指望我这一瓢水添锅。也不待見我爱人,什么我们都沾不住边,更别说钱财了,我的孩子,我的孙子,二老从未看过,关心过,疼爱过,没穿过父母的衣物,没吃过父母一块糖,可他们都成人了。(本不该说父母的不是的,人之子就不能说父母长短的,今却违心了,愿老天愿谅)。总之父母就是父母,就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我是他们的血脉骨肉,把我兄弟姐妹养活大甚是不易,父母的甜酸苦辣谁人理解?唯儿女也。所以说,人无完人,父母也不例外,父母的一些不当,我们怎能说之评之,怎能记恨记仇?怎能不孝敬呢?又怎能和兄弟姐妹比高低比不是呢?父母关爱兄弟之家我应喜之。若真的兄弟之家过的不如你,不如人,您怎会安心?怎能不帮不扶?是以父母爱之疼之也正理也。自己乃一主人,应自强自立。且愿为弟兄姐妹与父母奉献者乃人性也。宋江有句话: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也,无论父母与兄弟,真的对我再不好,我也应忍之,谅之,疼之,爱之,孝之也,谁叫他们是骨肉也。瞬尧二字还记得否。为了父母与兄弟,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也。兄弟过的比我好,父母能安享晚年,是我之心愿矣。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凤146983974

在一个家庭里往往父母都向着最弱的儿女,没办法那父母老了你也要赡养,孝敬她他们,因为她他们是生你养你的父母,只要父母给我们养大,他她的所做所为,与不被父母宠的儿女孝敬父母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生活的不好父母也一样,会关心你的,所以不要去和老人计较,我想在每个子女多的家庭,父母对待孩子都这样吧。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不去争,那些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这样心里才会平衡,才能过好每一天。

在今后的日子里,心里就这么想父母只有你一个儿女,该孝顺还要孝顺,能帮就帮,不能帮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行了。


风吹不倒的秋草

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普遍存在,需要我们用客观的心态去对待。原因是这样的:



1、老人怎样对待子女,是老人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没有权利去干涉和阻止。

2、可能老人觉得老大夫妻比较能干,孩子也比较大,整体上处于优势,而老小夫妻在经济上较弱,孩子也小,所以老人就会多偏向弱的一方了。

3、老人可能也没想那么多,感觉都是自己的孩子,应该都能理解包容老人。

在这种情况下你该怎么办呢?

1、首先要理解包容老人,老人年龄大了,不要勉强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让他们做喜欢做的事,未尝不是你的一片孝心呢?

2、如果你实在是忍不住了,要心平气和的和老人谈谈,说说自己的想法,在不伤和气的情况下,让老人去接受你的建议。

3、如果老小确实困难,在你力所能及的时候,也要多帮助老小,我想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的。

这样以来,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好,这在无形中也减少了孩子们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来说,老人能平安健康是自己最大的希望。所以遇事(特别是家里的事)不要斤斤计较,家和万事兴比什么都好。


小裴育儿

野生动物独立生活后,子女都是它自己养育,它们没要求父母帮忙,其父母也从来不会帮助它们,难道人类不如野生动物?父母将你们养育成人,就履行了父母抚养义务,你们不能强求父母再协助抚养自己子女。自己的子女自己抚养,穷家穷养,富家富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