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如此了解曹操,为什么不能成为另一个曹操?

一缕冷香

杨修了解曹操吗?从历史、话本、演义等资料来看,杨修对曹操,是有着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但若论及程度,恐怕还是不深,否则也不会被杀。

杨修也是人,脱离不了一个固定的范畴,仅从他支持曹植与曹丕争夺世子之位,便展现出了这人一定的局限性——这是众所周知的,曹操喜欢曹植,但最终的继承人却是曹丕,杨修既然看不到这一点,说句不客气的话,那也高明不到哪儿去。


《世说新语》记载有“绝妙好辞”一事: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蓥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见卿,乃觉三十里。”

人说一鼓作气,再三而竭,这四个抖机灵的字,拼起来,可说让人胸闷气短。不过这块碑是真实存在的,也真有人干这么无聊的事儿,但位置却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所写的蓝田蔡文姬家差了十万八千里,所谓的“前知三十里”,不过是后人穿凿附会。

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如曹操于门内书一活字,杨修便说这是“阔”,要拆了门;曹操搞了个“一盒酥”,杨修便使在场众人将之分食——这货的确很聪明,也有着十分的才识,就算罗贯中,也评价“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绵帛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可惜他的聪明,尽用在了小道上。杨修也算是个谋士,一味抖机灵,不过是一时讨喜,又何能长久?


说完了杨修,再来说说曹操。曹操这个人,是真正的文武双全,虽说统帅不必亲自操刀上场跟人对接,他老曹也是真的操刀宰过人的。杨修凭什么与曹操相提并论?曹操虽然没有在其生前统一天下,却是真正为天下统一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而杨修能做什么,他当然也算得上是一个谋士,却也在其“职业生涯”中丢掉了性命——本职工作尚且不能做好,又如何能够比拟“超世之杰”?

三国时期比杨修强大的谋士,多了去,不说诸葛亮、郭嘉等人,荀彧便是一座不可跨越的大山,司马懿更是正面碾压,这些人都不是曹操的对手,更何况一个杨修?杨修之死,人多以言其“鸡肋”事,实际恐怕并非如此。

古来明智者,多不参与夺嫡之争,此乃齐家保身之明道,以杨修之才智,应该是知道这一点的,但他反其道而行之,也就为未来埋下了祸患。另外,与司马懿相较,杨修其人势单力孤也是弱点。司马家族最终君临天下,也说明士族之力远非个人能够抗衡。


古今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杨修看似很了解曹操,把曹操的心思说得头头是道,可他所说的真的是曹操的真实心思吗?恐怕不是。正如孔子所说有的人满口仁义,讲得十分好听,可这些人中却很少有能做到“仁”境界的,表面和实质往往是不一样的。

我为什么说事实上杨修并不真正了解曹操呢?

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曹操喜爱人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杨修便投其所好,大力炫耀自己的才能。曹操是喜欢人才,但却不喜欢有人因此洋洋得意随意发号令,你猜我心思可以,猜的准也可以,但不可以越位行使我的权力,这个权力是我的,不是你杨修的。可杨修似乎并不懂这点,擅自做主发号施令,导致自己的死亡。


2.若杨修真正了解曹操,就应该知道什么该说该做,什么不该说不该做。可他呢?这些都不管,全说了,也做了。杨修呀,你知不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心思是不能猜的呀!
我从来不认为曹操是为了曹丕才杀的杨修,而是因为自己想杀杨修而已,杨修了解曹操,众所周知,但还很喜爱搞事情,这是很严重的,久而久之,大家听谁的?杨修?曹操?曹操的心思杨修不是懂吗?杨修的话不一直是曹操的意思吗?这样的结果就是杨修的话等同于曹操的话!这还得了,

久而久之,杨修一句话便能乱大局,取代曹操!你说这样的人,曹操能放过吗?或者说,这样的杨修,曹操能放心吗?杨修他能学会“不说话”吗?恐怕只有死人才能真正“不说话”。

其次,了解曹操,不代表能成为曹操,正如了解爱因斯坦,不代表能成为爱因斯坦一样。

曹操是因时代的机遇,自身的才华,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其性格而产生的,曹操多次死里逃生,是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是无数次浴血奋战中熬出来的,他的成功难以复制。而在杨修所处时代背景下,要成为曹操已经不可能了。更何况杨修跟曹操根本是不同种人,才能不同,性格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格也不同,你要杨修怎么成为曹操啊!



想法不等同于行动,你能行动也不代表就会成功。“曹操”不是因为其想法才成为曹操的,而是由多因素形成的。


曹操是曹操,千万年来就一个曹操,谁也成为不了曹操,即便是“曹操”转世,那个时代,那个曹操,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复制”的可能的。



李哥小粉丝

关于杨修,首先要说他的死是咎由自取,重一点说是死有余辜,不仅仅是他,还有当时天下数得上的大儒孔融,这种典型有点小聪明的所谓名士,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除了卖弄炫耀,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外找不到任何可取之处。


还有,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杨修真的了解曹操吗?不,他一点都不了解,他只是通过曹操的行为处事和生活细节分析出了曹操的行动,然后表达出来以表现他的过人之处,如果他真的了解曹操,怎么会不懂得曹操的忌讳是什么?还是说他就是一心求死,作死就是他的日常?

再者退一万步讲,即使真的了解,也不会成为曹操,何谓成为曹操,是取代曹操还是做曹操的影子?无论哪一种都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说不可能是因为即便你具备了曹操的一切,但你到底不是曹操,没有人会认可你,追随你,因为你只是一个仿制品;说没意义是因为,谁会需要一个一模一样的影子?对于这样的人无非两个结果,一是嫌碍眼直接杀掉,二是留在身边当吉祥物。

所以命题本身不成立,而即使成立也毫无意义。


烛影斧声

杨修,字德祖,学识渊博,聪慧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曾官居孝廉,后任郎中、主簿。

杨修对曹操的了解可以说是隔着皮儿能看见瓤儿。

有一次曹老板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别人还纳闷呢,杨修就说:“拆吧!把门改大点”有人问:“咋的了?”杨修说:“傻呀你!门里有活不是个阔字吗!”

还有一次,曹老板和诸葛亮在斜谷较劲。夏侯惇走进来问:“老板,今个口令是啥?”曹老板正吧唧!吧唧的啃鸡骨头,随口道:“鸡肋”夏侯惇嘴快,就跟杨修说了。杨修一听赶忙收拾铺盖卷,夏侯惇说:“老杨你干啥?”杨修说:“傻呀你!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老板要撤!”夏侯惇一琢磨:对呀!也跑回去叫自己的部队收拾行李。

还有一次,曹老板在一盒子上写了三个字“一盒酥”写完就走了。杨修看到后大喊着说:“吃啊!老板请客啦!”人们哪敢偷吃老板的点心,杨修又说:“傻呀你们!一盒酥,就是一人一口酥。”后来,这些事都让曹老板知道了,就把他给杀了。

杨修聪明吗?聪明!但是小聪明。傻吗?傻!真傻!寄人篱下而不忍,难成大器。而曹老板当初给袁绍当副手,能忍。祢衡骂他,他也忍。陈琳都快骂到他祖宗十八代了,他也忍。后来,华容道碰到关羽他忍不住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求关羽拿他当个屁,放了。这就是曹老板过人之处,此所谓:成大器者不拘小节。也就是说~杨修就是杨修,永远成不了曹操!


很好5800

性格决定命运!杨修看透却也说透!曹操不仅是政治家更是军事家!杨修是文人最多能成为政治家!司马懿看透不说透最后成功逆袭。杨修改变性格,可能成为权臣做成司马懿,但是达不到曹操那种靠自己的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