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老地名——马家城子

在今辽宁省本溪马家城子。地处清河城西南、碱场堡之北,形势险要。明时系辽阳副总兵所属清河堡等处边台之一。设有瞭望墩台。天命三年(1618)七月,后金攻占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堡之后平毁之。七年四月,努尔哈赤命隶正红旗衙门辖境。清入关后,该处为兴京镶黄旗界,渐成满族的聚居之地。

本溪老地名——马家城子

太子河流经马家城子,太子河有两个源头,南为本溪县东大凹岭,北为新宾县平顶山。南太子河迂回曲折,流至大甸子,过小石湖和新城子村,北经兰河峪、西沟门子,几经转折,流至黄家堡子,再北流至碱厂,经白云洞,至田师傅,过南甸子,经铁刹山北麓,至北甸子马家城子与发源于新宾的北太子河汇聚。然后,流经区,经团山子,出本溪西折入辽 阳,经海城与浑河相汇入辽河,由营口牛庄附近入渤海。太子河全长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辽阳市太子河区,北太子河流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人类繁衍生息区域之一,故文物古迹甚多。

马家城子。马家城子即明代一堵墙堡,位于南甸镇马城子村。建于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城为长方形,长400米,宽250米,城墙四角筑有守台,城设东、南两门,东门稍偏北,宽约6米,外有翁城,南门宽约8米,城墙残高2米,最高处可为3米。明王朝为解决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从明英宗时起,便陆续修建长达数千里的辽东边墙,并沿边墙设置成堡,建立墩台。“一堵墙堡”是著名的河东七堡之一,西北接清河堡,东南连碱厂堡,管辖抚顺小增,以马性为多,便将“一堵墙堡”改为“马家城子”。因观音阁水库的建成,马家城子已淹没水中。

据史料记载:《全辽志》卷二《读史方舆纪要》卷三七:“(在)司东南三百七十里。”(下属墩台十座,驻守官 一堵墙堡--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泉水镇马家城子。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全辽志》卷二《盛京通志》卷二九:“(在凤凰城)北二百七十里。”(下属 墩台五座,驻守官军五百零六名;墩台有:小夹河墩,傅二墩,夹河山城墩。

碱厂至马家城子 碱厂至马家城子有两条路:一条自碱厂起,途经九龙口、田师傅沟口、砬嘴子、南甸子(老南甸子)、北甸子、达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这段路可通大车。碱厂到九龙口需渡太子河,河宽218米;北甸子至马家城子,需过二道河,夏季通行困难。另一条路自碱厂起,途经北阳岗子、小峪、滴塔堡子、大阳、马家城子,全程17.5公里。这条路只能通行驮子,大车无法通行。

马家城子至望城岗子 马家城子至望城岗子全程45公里。途经水洞、赵家甸子、富家楼子、小甸子、清河城、望城岗子。马家城子至赵家甸子,需渡河4次,夏季涨水,不能通行。但走山路经金边寺、过北沟,翻岭绕道10公里可到赵家甸子。从赵家甸子到小甸子、清河城,需经英守堡子、三家子,绕行2.5公里。赵家甸子以北的小甸子、望城岗子,道路平坦,四季通大车。

马家城子至苇子峪 马家城子至苇子峪全程18.5公里。途经金边寺、二道河子、下夹河、偏砬子沟、马二岭、苇子峪全程18.5公里。马家城子至下夹河须三次渡河,冬季可冰上通过。沿太子河左岸有驮道通二道河子。下夹河至苇子峪,不通大车。

马家城子至本溪湖 马家城子至本溪湖有5条道: 第一条道,自马家城子起,途经水洞、高丽营子、流响哨(今刘家哨)、锅成石、大阳、赛梨寨、上山城寨、下山城寨、前崴子、谢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狗儿汤(即温泉寺)、大店子、松树台、养猪圈子(今养猪树圈子)、法台牛录堡子(今法台)、七家子、迷岔堡子(泥塔村)、三家子(北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80公里。此条道路于马家城子、水洞、高丽营子、流响哨、锅成石、前威子、谢家崴子、同江峪、迎水寺、青石岭、大店子、养猪圈子、法台牛录堡子、迷岔堡子、三家子等地21次涉渡太子河,夏季大车不通行,冬季冰道通大车。第二条道自马家城子起,途经金边寺至水洞、赵家甸子、刘家哨、锅成石、地道子(顺道子)、泉水河子(今泉水)、小市、谢家崴子、狗儿汤、大甸子、松树台、养猪圈子、法台牛录堡子、七家子、迷岔堡子、三家子、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4公里。此条道于金边寺、流响哨、小市、谢家崴子、青石岭、大甸子、三家子等地七次涉渡太子河,翻越水洞、赵家甸子、谢家崴子、松树台等四道山岭,夏季涨水行人困难。第三条道自马家城子途经锅成石、前崴子、青石岭、沟儿汤、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条道需翻越四道岭,四次涉渡太子河。第四条道自马家城子途经狗儿汤、刘家沟、杨家沟、红脸沟、上牛心台、本溪湖全程78.5公里。此条道需翻越六道岭,四次涉渡太子河。第五条道自马家城子途经小市、本溪湖全程77公里。

欢迎提供马家城子的图片,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