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中突然发生的让人几近崩溃的事,在心理学上叫什么?人们会被那些事击垮吗?

小庄来了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上将那些“超出一般常人经验的事件”定义为创伤性事件,面对创伤性事件所产生的一系列情绪生理状态,称为应激(Stress)。应激是正常的身心反应,很多时候机体在应对危机时会自主的开启作战系统,只为了调动充分的生理心理机能来应付当前的事件。而当创伤性事件远远超出自身能够承受的范畴时,会出现应激相关的一些障碍。


  •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强烈的心理应激后立即出现、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木僵状、解离障碍等,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


  •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在遭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一般在创伤事件之后数天到6个月内发病,病程多持续1月以上。临床表现以创伤体验复现、持续性警觉增高、持续的回避与反应麻木为主要特点,严重程度可有波动性。


  • 适应障碍(AD)

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事件之后出现的以焦虑、抑郁等为主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诱发事件产生后1个月内起病,应激源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以上参考自DSM-5及《精神病学第6版》

不要小看“生活改变”,同一个生活事件,对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由此感受到的压力也有所不同。当自觉承受的压力已远远超出自己的应对能力时,人会感到无力无助,有时候真的是会崩溃的。

那么,为什么遭受创伤性事件后,有的人因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却能够重新振作呢?来看一张压力的心理学模式图:

面对应激源,我们的内在世界会自动快速地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自己有能力hold住,是否有携手并进的战友。这个评估体系是根据我们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角色定位,一路打怪所积累出来的经验值和战斗力建构起来的。


若评估无法应对,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感。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随着个人应对策略的调适,以及周围环境的支持,压力感会慢慢的缓解。反之,长期的疲于无效的应对,身心耗竭,自然就无力承受了。


前面提到过,当人们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会产生无助感和无力感。事实上,这两个感受是我们原始的最本能的呼唤,那就是此刻的我们需要主动向家人、朋友、社会寻求帮助,需要提升能力、找到更有效的应对办法。

应对压力,源于每个人的生命智慧。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相信题主说的这种事就是创伤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危机”的概念。人们对心理危机有很多研究,通常,我们会把这种危机体验划分为0~4期

0期情绪处于无序状态,可能说话时情绪不稳定,而且不知道什么是应该说的。

1期暴击发生的即刻。个体处于惊恐、分离状态,脑部是原始脑在起作用,所有的反应都是反射性的、本能的。

2期暴击发生1~2天后。经历暴击的人很多症状开始出现(缓过神来了),也是最初的自我疗愈过程。

3期暴击发生的1~2周后。可能因为防御性以往出现一些记忆的空白,或是对事件描述有很多细节。不同人自我修复节奏不同。

4期暴击发生的1~2月后。对暴击事件的叙述细节少了些,而表现得更紧凑。

在经历了心理危机后,人们往往会有四种结局:

(1)有些在短暂的动荡之后顺利渡过,甚至还学会了新的方法和策略,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2)有的度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没有外显的“伤痕”,但当类似的事件再出现,暴击残存的影响与新的暴击叠加给当事人的心理环境带来巨大破坏。

(3)还有些时候,会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陷入对未来的绝望境地;

(4)最后一种则是未能渡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如,PTSD)。

希望以上可以帮助题主。


鸭梨心理

你好,我是暖心理的咨询师董娅婷。关于您说的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事情,比如家人的突然离世,灾难性的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离婚或者分手,等等伴随着丧失,会让人感觉到负面情绪的事件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为压力性事件或者应激事件,它们往往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平稳的生活节奏,因为没有提前的应对的措施和心理准备,会让人们措手不及,无论是从人们的实际的生活,情绪,想法上都会带来较大的冲击,比如突然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前是和家人,伴侣在一起生活,但是因为丧失,而不得不重新开始一个人生活,所有的生活习惯可能都要随之改变,情绪上也会遭受非常大的悲痛,愤怒,哀伤,甚至绝望,人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想法上也会出现一些偏负面的想法,比如会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未来再也不会有人爱自己,活着没有意义等。人们面对这些事情的反应都会不太一样,有的人会被它击垮,有的人不会,这和人的心理弹性有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弹性较好,能够面对挫折有较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加之身边有较强大的支持系统,比如家人朋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他就能够慢慢地平稳着陆,而在缺乏心理弹性和外部支持的状态下,人就很容易被击垮,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出现伤害自己或是报复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董娅婷


暖心理

心理创伤与创伤性后遗症?被击垮的事莫过于是让自己完全丧失了正常社交能力,不想接触社会,不愿与人正常交流,不能把自己日常生活理顺。


满月为望

生活当中突然发生的事情,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我们通常把它称为叫应激事件,也可称之为危机事件。

应激与危机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危险,因为存在着压力,可能导致人崩溃,另外方面则可能是使人改变的一种机遇。因此,应急事件和危机事件本身,其实很有可能经常会发生,但是他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则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关,心理学也称之为叫抗逆力。

另一方面,则是自我效能的测量。自我效能,通俗的来讲,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也就是当人们遇到应激事件时,自身所发挥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能够帮到你,祝福你!


鹈鹕心理

直接给答案,叫“创伤性事件”,即生活中不曾预料突然发生的对人身心有严重伤害性的事情。包括地震等天灾,也包括亲人意外死亡(人祸)。

“创伤性事件”带给不同人的影响不同。程度可重可轻。轻的一段时间会从心里渐渐忘记。重的,则会给人留下长期的“创伤性心里”,这种创伤心理,如果不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会影响当事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大地震后,通常都有专业咨询师去灾区给大家进行心理干预。当然,这种干预,效果很难评估。


暖阳热线yu心理咨询

可以称“应急事件”或者“创伤性事件”。

遭遇这种突如其来的事件,常常会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症状。

尽管这种事件对人的打击严重,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击垮。

对于那些暂时被击垮的人,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让其恢复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