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個路名證明你是老合肥

作者 袁佳

李雲勝

你在當下的合肥地名中找不到青年路,可是它的確存在過,並承載了一代青年人的記憶與熱血。

一、

以衛崗為起點,一路步行到南薰門橋。馬路嶄新寬闊,車輛飛馳,路邊行人極少。這就是合肥一條已經變了模樣、改了名稱的馬路——青年路。

知道這個路名證明你是老合肥

青年路最早是北起蕪湖路中段,南抵望江路東段,是市區通往南郊和西南郊的交通幹道。

據《合肥市志》記載,1955年,為了溝通合肥市與巢湖地區的交通,省交通廳公路局根據公路規劃並修築此路。建成後路基寬9米,路面寬3.5米,為泥結碎石路面。

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與進步,青年路一直在變化著。

直到

1985年,青年路總長2720米,總寬24米。該路為黑色碎石路面,管道排水。沿途與太湖路、合巢路、黃山路、九華山路、屯溪路等路相交。

可以說一直到1992年,該路路況都不曾有大的變化,4路、11路公共汽車也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奔跑在道路上。

二、

追流溯源,這條看似平凡普通的道路卻有著一段光榮輝煌的歷史,那就是它地名背後的故事。

知道這個路名證明你是老合肥

它的得名,非常簡單,青年路之所以叫青年路,就是因為這是一條由廣大的青年人義務修建的路。

在舊合肥時代,出了南薰門,只有田間小路,四周便都是菜地。當時蕪湖路以南很是荒僻,只有荒涼的小山岡與旱田,其間是彎彎曲曲的田埂。

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由合肥市共青團委發起,廣大青年團員積極響應,踴躍參加義務築路,才有了較大的改變。

住在蕪湖路上的林老先生非常驕傲地告訴我們:“當年修建青年路,我可是親自參加的。”

那一年,在合肥市共青團的號召下,各個工廠工人、商店店員,甚至郊區民兵組成突擊隊,紛紛投入到道路的先期開挖中。每個週日一大早,團員青年們都扛著工具來到現場,挖山岡、填水塘,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他們用肩抬、用手推,不怕困難,終於築成了一條長五公里的黃砂路,極大地改善了當時的交通狀況。

為了表彰團員青年熱愛集體、無私奉獻的精神,合肥市委市政府將新築成的長五公里的黃砂路,命名為“青年路”,並在路的兩側栽上紫荊花樹。

如今,隨著城市的建設,城市面積擴大了好幾倍,人口增加了好幾倍,青年路比以前也更寬闊、更嘈雜。青年路也被更名,從南薰門橋到衛崗段成了徽州大道的一部分衛崗向南到葛大店則歸屬於合巢路。

“青年路”作為路名已成為歷史,原先的黃砂路也早已被拓寬,修成了寬敞的瀝青路。

雖然如此,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的廣大青年團員,他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勞動場面,而參加過當年義務築路的人們,每每談起築路的情景,言語間充滿了光榮與自豪。所以這條青年路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註定它是不平凡的,因為匯成這條路上的每一顆石頭、每一滴汗水都是廣大青年人熱血奉獻精神的見證。

如今,青年路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段歷史。我們在合肥市1959年的城市規劃裡,還能找到當年的計劃:培植青年路林蔭道,使城市與巢湖風景相連。

三、

在青年路上有一處別緻特別的建築那就是位於徽州大道和太湖路交口的青年遊園。它是合肥的一處街頭開放式遊園。青年遊園建成時間長,期間經過多次改造。周圍沒有公園廣場和公共綠地,這裡就是市民唯一的休閒綠地。

知道這個路名證明你是老合肥

令很多老合肥人記憶深刻的是,現在昂首挺立在杏花公園內的羅炳輝銅像,原先是坐落在青年路遊園的。據市志記載,198781日,羅炳輝將軍銅像在青年路遊園落成,省市領導及羅炳輝將軍親屬四百多人出席了揭幕儀式。羅將軍像高約5米,似作跨馬躍踞式於碑座上端。碑座高6米,呈四方體,上面鐫刻了周恩來總理手跡“人民的功臣羅炳輝同志永垂不朽”。抗日戰爭時期,羅將軍任新四軍二師師長、淮南軍區司令員。他轉戰江淮大地,雖積勞成疾,仍抱病率部馳騁戰場,不幸於1946年病逝。


這座羅炳輝將軍的銅像見證了那個年代的的青年人的熱血與奉獻,它作為青年路上一個特殊的,具有紀念意義、象徵意義的符號與標誌陪伴著青年路走過了這麼多年的路程,看著青年路在時代發展的浪潮裡越來越好。

雖然這座羅炳輝將軍的銅像早已遷離青年路的,但是羅將軍的拋頭顱、撒熱血的壯志豪情與奉獻精神早已與青年路融為一體,並深深地印刻在合肥人的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