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自近代以来,因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洛阳一带出土了很多墓志铭、功德碑等石刻,其中有些已被收藏、保护,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石刻散落民间。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收藏着从东汉到民国时期的500余种石刻、拓片,馆长齐运通从事文物工作也已经40余年。《中国百家姓》摄制组来到位于河南洛阳的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对馆长齐运通先生进行了采访。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我研究这个粗略算起来已经有四五十年了,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我原来是工人,后来通过个人的收藏和研究,调到了博物馆工作,走上专业道路。 退休后的大概20年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文物政策的落实,逐渐允许民间收藏,因此我就走上了文物研究与收藏的路。过去只是研究,现在是边研究边收藏。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我的这间文字博物馆,主要是以收藏中国古代的刻石文字为主。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的传承主要有三个渠道。第一个就是口授,就是口口相传。第二个就是通过书籍,书籍占人类文化传承最主要的部分。另外,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经石。我个人认为,它是三种传播形式里边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当时时代的产物,经过掩埋与发现,千百年也不会改变。而口授和书籍在传承的过程中,多少出现一些人为的或者客观的这种偏差和失误。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碑刻按照中国古代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几大部分,比如说有摩崖,有造相题记等等。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面的文字部分,尤其是古代的墓志铭。墓志铭是对古代一些人物一生的总结,其背后是对先人的一种敬仰,或者说是一种纪念,因此写出来的文字大部分能够接近于历史的真实。因此这是研究历史的最重要的一个资料。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它们之间是有很重要的联系的。比如说在碑刻上会记录着某人是谁的第几十几代孙,尤其是在隋唐以后,碑字定型了以后,墓志上也就形成了几个规范性的结构,一是要追踪先祖,此外还要冠之他对于历史的贡献?

每一块不同种类性的墓志,都有对其先人的反映。比如说在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要求把姓改成汉姓,因此他们会在中原找一个祖先,为自己确立一个高贵的血统传承。每一个人他的姓氏都有这种深刻的体现。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从东北经过迁徙,到达山西的大同,在这里创立了代国,后来改为北魏。经过90多年的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正统在中原建都洛阳的。北魏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非常之大,并且也是过去历史研究上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北魏在落阳定都只有38年,虽然创造了很大功绩,但是在历史上存留下来的时间很短。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第一方面我觉得就是改变了中国人的这个血种传统。 与汉族通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深远影响的。我们知道人类繁衍的时候,越远的民族相互融合,所产生的后代可能就会比较聪明。民族的融合,加快了中华民族血液的流通。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第二个就是它在文化上有所建树。我们过去对南朝的理解就是中国的文化都在南边,认为在南边出现了很伟大的文化复兴。梁昭明太子萧统做的文选,文学评论著作《文心雕龙》,都被看作是中国文化上的巨著。但是人们忽略了北方北魏时期产生的,三部足以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著:一个是《齐民要术》,它被英国称为中国中世纪1500年前的大百科全书。另外一个就是郦道元的《水经注》,他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的大地山川,通过认识自然来实现改造自然的目的。还有就是杨献之的《洛阳伽蓝记》,详细记录了北魏的都城,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第三个是改变了人们的信仰。中国自古以来是道教和儒教两教并立。从汉代佛教传入到我国以后,到北魏已经是有将近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是北魏把佛教推为国教,并且在龙门修建了古阳洞。正是通过北魏的提倡,中国才建立起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这个三角体系的建立,这是对人们思想的一种冲击。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第四个方面就是改变了政府的架构。我们知道过去曾有过奴隶制,到秦始皇时采取郡县制,汉代的时候则是察举制,政府的这种架构一直是不完善的。在魏晋时期出现了九品制,并把九品13级变为了30级,奠定了我国政府架构,直到今天,我们的官制实际上就是对北魏官制的完善。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齐运通】通过收藏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石刻上面有很多信息是其他历史文献上没能体现出来的。比如说我们有一块石头,上面明确地写着当年批地有多少倾,产的粮食有多少。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写着盐铁。盐铁是国家的专卖,无疑反映了当年国家的税负情况。通过这些的研究,它牵涉出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家庭、婚姻等等多方面的内容的。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这些石刻、拓片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小到一人一家,大到民族天下。民族融合,姓氏变迁,家族传承,即使他们曾随着石碑一起被掩埋于黄土,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精心保护,再遥远的也文化终究可以重现光辉。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中国百家姓》人物专访|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馆馆长齐运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