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孔雀魚苗針尾?

一起去撿石頭吧

孔雀魚針尾病的成因並不複雜,一個是水質,一個是水溫,而且發病很快,我是有親身體會的,這種體會一般的魚友還真碰不到。

早些年,我曾經在市場上賣過自己繁殖的孔雀魚,好品種,破品種都有。是用一蘭色或者黑色背景的小袋子裝上三五條孔雀魚,然後打上氧氣,一袋賣個三五塊錢。現在家中還有這種小袋子,剛才量了一下,長35,寬15釐米左右吧。


自己繁殖的魚質量很有保證,賣不完的也不用管,兩三天之後,再換水打氧就可以了。但是,我就會發現有部分孔雀魚在換水之後,就會有縮鰭現象出現了。如果還賣不出去,停兩天再換一次水,基本上五六天就過去了,在第三次還沒換水之前,孔雀魚就有可能出現大範圍的針尾,甚至死亡。不管你是大魚還是小魚,也不管你是什麼好品種,結果都一樣。因為水質和水溫根本就得不到保證,為了不缺氧,都是整袋換水。既不可能有那麼多困的水使用,也不可能挨個去測測水溫,旺季的時候,一天賣個一二百袋很正常,光裝袋就得很長時間,水質水溫都沒有保證。


怎麼辦?要麼,在狀態好的時候趕緊賣掉,魚也不遭罪。要麼,沒賣掉的撤回家養傷,再換另一批魚賣。怎麼養傷?也就得用好的綠水,加上土黴素浸泡了。一般的是二百斤水吧下十片左右。發現及時的,縮鰭現象都會得到緩解,甚至全愈。針尾嚴重了就得直接扔掉了。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孔雀魚針尾的兩個原因,一是水質不穩定,換水頻率高,水質敗壞!二是溫度不穩定,溫差過大,魚感冒了!

什麼孔雀魚針尾找不出原因,純屬胡說八道,就是水質水溫上沒注意,剛開始的時候絕對會有一個縮鰭的過程,然後慢慢才會大面積針尾。

後來,自己開魚店了,水質上去了,溫度也均衡了,針尾的現象就極少出現了。大家明白了嗎?還是自己不注意粗心造成的魚病而已!


淘淘2008

我剛養孔雀的時候也被針尾困擾過,最後發現土黴素效果還行。

下仔前一週先開始養水。養水前把魚缸用高猛酸假刷刷,缸消毒要徹底。

仔缸因為不適合上過濾,水換得不勤,所以水質容易壞。因此,密度要特別注意,密度越大,水壞得越快;一染病,傳病速度也快。只要保證好水質,注意密度。過濾後每天仔缸要清理底渣,也是防止水質惡化。


YEE水族世界

針尾病是孔雀魚的常見病種,由於水缸的不夠乾淨等原因造成的,那如何避免孔雀魚針尾呢?我介紹幾個平時我們應當注意的:

1、在給魚苗的換水過程中,新換入的水要與原魚缸水的水溫基本一致,冬季高1度,夏季低1度較適宜,平時應把水溫控制在29~30度。

2丶穩定水質,幼魚的密度應控制好,還有幼魚比較喜歡新鮮水,1-2天換一次水會增加幼魚的新陳代謝,加快幼魚的生長速度。

3、在換水過程中應注意兌水,在兌水過程中,入缸水要沿魚缸壁慢慢入缸,如果水流太大或新水直接衝擊到幼魚,也會造成針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