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誌,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讚歎:“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後人引申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黃山區境內(景區由市直轄),東經118°1',北緯30°1',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山脈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約160.6平方公里,地跨市內黟縣、休寧縣和黃山區、徽州區,面積1078平方公里。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髮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岩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巖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蹟主要分佈在前山的東南部。

從距今約8億年的震旦紀開始,海水繞過晉寧運動中形成的江南古陸,從東南方向進入黃山地區,黃山一帶被淹沒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5.7-4.4億年的寒武紀和奧陶紀,地殼處於裂解的高潮時期,導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長達1.3億年的時期裡,黃山地區基本穩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約4.1億年的志留紀末期,地殼活動加劇,晚加里東運動使黃山地區上升而成為陸地,海水全部退去,這是黃山地區在地質歷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經歷了5000萬年的相對穩定後,到了石炭紀,柳江運動又引海水,黃山地區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質專家曾在黃山腳下譚家橋等地發現三葉蟲化石,證明黃山地區4億年前確為海洋(古揚子海)。

在距今2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劃時代的印支運動使地殼隆起而成為陸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內,最終結束了黃山地區海侵歷史和海相沉積,進入了陸相地史發展的新階段。

進入侏羅紀以後,燕山運動以強烈頻繁的活動,改造黃山地殼的地貌。

到早白堊紀時,晚燕山運動又一次活動,地殼下部的岩漿,沿著印支運動時形成的褶皺帶,從黃山這塊地殼內侵入到距地表約數千米的古老地層中。隨著溫度和壓力的改變,岩漿由邊部向中央冷卻凝結而成黃山花崗岩體的胚胎,這便是距今約1.25億年時期形成的“地下黃山”。在黃山花崗岩體侵入地殼形成時,經歷了一次次的脈動上侵定位和結晶固結之後,黃山岩體的雛形形成。黃山岩體,是同源岩漿在地球漲縮中,多次脈動侵入形成的複式花崗岩。早期和主體期侵入的巖體,分佈在邊緣和外圍,顆粒較粗;補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巖體,分佈在內圈和中央,顆粒較細。黃山岩體呈中高外低明顯的套疊式分佈特徵。在深部地殼被熔成岩漿,並被擠壓而向中央上侵的過程中,黃山山體也被自行拔高。

到了距今五六千萬年前的第三紀喜瑪拉雅運動早期,覆蓋在巖體上的蓋層隨著山體的抬升而逐漸被剝蝕殆盡,形成了蓮花峰、光明頂和天都峰等花崗岩山峰。

在第三紀和第四紀期間,喜瑪拉雅山運動使地殼抬升,黃山也相應升起,同時經受剝蝕,形成了花崗岩峰林。在第四紀時期,黃山曾先後經歷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運、刨蝕和侵蝕過程,形成了黃山的冰川地貌景觀。

氣候

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溼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接近於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四季平均溫度差僅20℃左右。夏季最高氣溫27℃,冬季最低氣溫-22℃,年均氣溫7.8℃,夏季平均溫度為25℃,冬季平均溫度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數183天,多集中於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為2395mm。西南風、西北風頻率較大,年平均降雪日數49天。

2016年5月,安徽省政府通報了各市2015年度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結果,黃山排名第二。

黃山動物種類300多種,其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珍貴鳥獸有20多種,溪河塘壩中的魚類有120多個品種。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雲豹

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雲豹、金錢豹、黑麂、梅花鹿、白頸長尾雉、白鸛。

其中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短尾猴

獸類:黃山短尾猴、黃山獼猴、穿山甲、豺、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獐、蘇門羚。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鴛鴦戲水

鳥類:鴛鴦、白鷳、勺雞、鳶、赤腹鷹、雀鷹、普通狂、毛腳狂、鳥雕、紅隼。

兩棲類:娃娃魚。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紅嘴相思鳥

珍禽類:棕噪鶥、紅嘴相思鳥、夜鷹、三寶鳥、白胸翡翠、燕子、畫眉、黃腰柳鶯、暗綠鄉眼鳥。

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省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分別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黃山三大名瀑是“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龍瀑”。

奇松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松,它分佈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紮根於巨巖裂隙。黃山松是由黃山地貌、氣候而形成的中國松樹的一種變體。黃山松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黃山松的形態和黃山自然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黃山松的種子能夠被風送到花崗岩的裂縫中去,在那裡發芽、生根、成長。

黃山的十大名松是: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團松,黑虎松,臥龍松,麒麟松,連理松。《名松譜》,收錄了許多黃山松,每棵都獨具風格。

怪石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各異。黃山怪石從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氣觀看,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黃山幾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約在100多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期。奇松怪石,位於北海的夢筆生花、以及“喜鵲登梅”(仙人指路)、老僧採藥、蘇武牧羊、飛來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觀海)等。 

雲海

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歸來不看嶽

自古黃山雲成海,是雲霧之鄉,其瑰麗壯觀的“雲海”以美、勝、奇、幻享譽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觀、尤以冬季景最佳。依雲海分佈方位,全山有東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黃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後霧氣未消,就會形成雲海。紅樹鋪雲,成片的紅葉浮在雲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雲海經過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黃山甲天下

松與石最奇

天陰知有雨

白雲拂青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