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如何运用?

颛治国

广角镜最直接的回馈,就是能在短距离拍下更多景物。这是因为广角镜拍摄时,能容纳较宽的视角景物。以50mm标准镜来看,视角为46度,而35mm视角62度;28mm视角74度;24mm视角94度;18mm则有超过100度的视角范围。

用量化方式来看也许较难体会,读者可参考例图就能体会不同焦段镜头的视角差异。比较敏感的读者应该会马上发现,这与前面我们解释片幅影响焦长的方式类似,其实这就是APS Size或4/3系统的数位单眼相机,需要换算等效焦段的原因。

宽广视角的特色,让广角镜拍摄旅游照时,更能纪录当下的景色。许多人难得出国旅游,但拍摄纪念照时,光是人就占满整个画面;又或者因为距离太近,以致于无法涵盖背景特殊的建筑物。这时适当采用广角镜,更能纪录精采的旅游照片。

轻松带入周遭景色。

低角度盲拍也容易掌握。

强调透视具体描绘空间

透视概念,是将我们生活的三度空间,具体表现在平面二维画面时的方式。利用消失点、原线、变线等一定规律,能让平面呈现出立体感。不论是绘画或摄影,在空间的表现上,都是依据相同概念。

西洋美术史上大量运用透视的名家,莫过于文化复兴时期的天才达文西,目前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壁画最后的晚餐,便是他利用透视原理,让教堂食堂墙面,随画面做空间的自然延伸。而他设计的多项机械草稿,也仰赖透视法呈现出立体的完成图。

摄影与绘画一样是二维平面上的艺术,想要在平面上表现空间感,就要懂得利用透视。相信许多读者应该都听过,拍照要有前景、中景、远景,为得就是利用透视营造空间的立体感。其中当前景与中、远景有一定距离时,营造的空间感会让画面的立体感十足。采用广角镜拍摄时,因为能贴近主体拍摄,让主体、背景到镜头的距离比拉大。此时,近距离的主题变显得较大,而背景相对变小,便能轻易营造透视效果。

最后的晚餐,以利用透视强化立体感,并与教堂食堂的空间配合,仿佛放大整个房间。

延伸躯体尽展曲线

身高不够、比例不对,还在怨天怨地怨父母吗?只要使用广角镜由下向上拍,便能让你瞬间增高,拥有傲人的身材比例,但广角镜是怎么做到拉长身型的效果,其实与广角镜营造的透视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延续上一点,当我们蹲低身体并由较低角度近距离拍摄模特儿时,近距离的脚会占有较大比例的画面,而相对远距的脸部则会较小,视觉效果上便有拉长身型的作用,而手臂线条、裙摆的延伸,都可以用相同方式达成,但要注意伸展肢体时,要平行或靠近镜头,否则反而容易让肢体长度变短。

利用广角镜,能延伸模特儿的肢体。

当然有利就有弊,没有人是完美的,所以被摄者如果脸颊较圆、手臂较粗,或腿稍胖,广角镜用得不好,反而容易放大缺陷。一般会建议读者注意两大原则,其一是离镜头较近的东西看起来会较大,再者是画面周围的透视变形,会较中央区域更大。所以拍摄时注意要点,就是避免将这些地方,放置在画面周围或是贴近拍摄。不过若想要强调或增大某些区域,则可反向操作的贴近拍摄。

除了细心的观察、平衡画面的每个重点,也有反其道而行的摄影方式。利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贴着头拍大头风格的照片。又或者将广角镜头贴着脚向上拍摄,更等若将模特儿头顶视为消逝点,可拍出高大的感觉。

广角镜拍摄长纱,能更显飘逸。

景深效果描绘空间

这几年数位单眼相机日渐普及,大光圈、浅景深的朦胧美,是让许多人掉入“钱景深”深渊的重要原因。但拍多了浅景深的影像后,却又觉得不论在哪个地方拍,拍出来的效果似乎都一模一样,也因此反思,浅景深真的就代表美吗?景深控制绝非一定规范,景深浅有助于描绘主体,景深长则能纪录空间。

控制景深的三大要素,包含焦段、光圈、对焦距离,而超广角镜头动辄17–24mm的焦段,先天上便能提供长景深的效果。这让广角人像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好处?一般贴近模特儿拍摄时,若景深过浅,则位移一点点就处于脱焦的状况。而拍摄广角人像,为了画面各种元素,又或者微调角度来控制变形,往往与构图前锁定的焦点距离不同,此时广角镜深远的景深效果,便能保证把模特儿拍的清清楚楚。

广角镜景深较长,能表现出延伸感。

想让整个场景都落在景深范围内,用广角镜就对了。

人景结合的利器

想要表现人与空间的关系,广角镜是最佳选择,深远景深能将人与景都忠实纪录下来,并强调人与景的相对关系。但因为广角镜能将周围大量景色收纳进来,所以比用望远焦段拍摄人像时,更需注意构图的基本能力。

杂乱背景容易将人物的主体性掩盖,这对视角广泛的广角镜,却是相当困难的事。一般优秀的广角人像作品,若不是拍摄场景本身就极简、极空泛,否则就要利用仰角、俯角、高对比、框景等方式处理,可说是摄影观念上减法构图的代表,这也是许多优秀的广角人像作品的第一要件。

树林呈现单纯的垂直线条,让画面简洁有力。

废墟中虽然杂物不少,但利用光比以及杂物种类、形状相同,让画面不致杂乱。

微光拍摄的好帮手

微光摄影是一般人常会碰到的状况,以往没接触摄影时,大不了就是打开闪光灯,并针对被摄本体补光。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因為与现场状况不符,而尚失真实的气氛。

但微光下极慢速的快门,不仅手震动会影响影像清晰度,被摄者本身的晃动也会影响。早期防手震的技术较不普遍,手震动的影响较大,加上高感光度杂讯严重,微光摄影被视為极高难度的议题。近期防手震技术越来越普及,加上单反抗噪点抑制能力变强,让越来越多人在昏暗的环境下,採用现场光拍摄。虽然有前述两者的加持,但环境过暗时,被摄者的晃动还是无解,这时只有採用广角镜来减轻晃动的影响。

广角镜减轻晃的原因,与物体在画面上缩小,位移距离相对变小,等同快门时间内在画面上几乎等於静止。

广角镜的安全快门较慢,能确保影像稳定。

我们常提到安全快门,是指不同焦段镜头要手持拍摄稳定影像,所需快门的最慢限度,一般都以镜头焦距的倒数為準。事实上这仅只是经验法则的归纳,依据拍摄者自己的稳定程度及相机配重,都会有所差异,不过大体上焦距越短,安全快门越快的原则是不变的。原因在于广角镜通常较为轻巧,镜身长度也较短,与相机搭配后重心落在手掌上,有助于稳定拍摄。而这也是广角镜适用於微光摄影的原因。

例图中用Canon EOS 5D单以街灯微环境光,拍摄的广角人像,经常感光度设定ISO 1600,并採用光圈F/1.4的状况,快门还是只有1/25秒。所以Kenny选择广角来拍摄,成功拍下现场特殊氛围。

利用广角镜微光摄影,能忠实纪录拍摄当时的氛围。

善用工具特性,广角也能拍出好人像

若形容各种焦段镜头的个性,广角镜狂野、标准镜写实、望远镜头犀利。广角镜头能拍摄大范围的视角,相对也容易让杂物入镜,混乱画面的构图。所以想要驾驭好广角镜头,更要注重本身的构图能力。

有人说用广角镜拍摄就好像在玩跷跷板一样,固好左边、右边就变形;固了右边、左边就歪掉。这与广角镜能在单一画面上,描绘广大空间有关,视线角度稍有变动,就会有不同的延伸效果。


君峰影像

文章内容来自图虫摄影师:Himmly

作为一名风光摄影爱好者,理所当然的喜欢着各种超广角镜头在风光摄影中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视觉冲击力。那么,如何利用超广角来拍摄出自己的风光大片呢?经常听人说,镜头越广越难用,然而,只要你学会了超广角镜头自己独有的语言,再广的镜头你都能HOLD住,到那个时候你只会闲镜头不够广了。

超广角镜头相对于中长焦镜头来说有几个自己独特的语言:广、透视变形、近大远小的效果、景深大。接下来,对这几个超广角的特性我们逐个来分析。

一. 广

毫无疑问,买超广角第一个原因就是它够广,比其它焦段的镜头在同一位置能拍到的内容更多,这个特性在爬楼拍城市建筑或者室内拍摄空间,或者想要记录大场景的时候很有用。比如:

镜头越广,能收进视野的建筑或物体就越多,城市的繁华,室内布局的细节就能让人看到的越多。

但是,在拍摄其它的一些题材时会发现,虽然进入镜头的内容变多了,自己的片子确变空了,没有主题,没有层次,拍回来的只有广。在不考虑前景之类的情况下,如何只利用镜头的广度来拍摄呢,那就需要在镜头所拍摄范围内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有内容足够的吸引力,在这里,广是为了容纳更多的内容来突出主题,而不是为了收纳更多无用的东西。比如:

这张利用广这个特性,收入了更多的秋色以及地上更多有意思的光影,使内容更加的充实。

再比如:

这张利用广的特性,把后面的摩天大楼以及前面古色古香的亭子都拍摄了进去。用来表现出晚饭过后锡城的繁华的夜色(请无视那两幢烂尾楼)和老百姓悠闲的生活。如果不够广,那么就必须切掉一部分画面,可能会让表达的主题不够充分。

所以,在这里广这个特性是为了容纳更多的有利于突出主题的内容,一般在空间比较拘束的地方可以利用,而在很广阔的地方的话,很可能拍出来的片子只有一味的广了。

二. 透视变形

我们在用超广角拍摄树木,建筑等明显垂直的物体时,如果俯拍或者仰拍的话,会出现明显的透视变形。如果利用好这种特性,俯拍时可以体现君临天下,一切尽在掌握中感觉,而仰拍则可以体现出高耸,伟大的感觉。另外,俯拍、仰拍的时候,各种垂直线也会形成汇聚线,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比如:

仰拍使摩天大楼看上去更加的高大雄伟,再配合明度建筑处理手法,极具视觉冲击力。

再比如:

这里利用仰拍,使树木形成一条无形的汇聚线,指向北斗七星,突出主体。

超广的这种透视变形如果运用的太多,可能会让观看的人极度的不舒服,但做为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段,偶尔用之的话会拍出另类出色的照片。

三. 近大远小的效果

超广角的这个特性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你觉得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一般来说,一张有层次的照片,前景,背景是衬托,中景是主体,当然也不是一定的,如果前景或者背景足够的精彩,中景也可以是衬托。如何有效的利用前景,就是利用超广这种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常用的一些前景可以是引导线(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花朵,植物,石头等一切有利用突出主体或者能形成对比的物体都可以。

当我们确定要拍的主体时,就可以围绕着主体四处走到,以便找到一个合适的前景。比如:

这张利用近大远小的特性,突出了前景的花朵在逆光下漂亮的形态。

大家可以看一下,前景第一朵花离镜头只有几厘米的距离,这样才能突出花朵的细节来。拍摄这种图片后期还需要景深合成的技术来实现。

再比如这张,前景的冰离镜头只有2厘米,在这么近的距离下,冰的细节非常的好,表现出了寒冷季节中的一次日落。几块冰也有意无意的形成了一条引导线,指向了大剧院和天空的色彩。当然,这里也是需要后期景深合成。

如果你掌握了这种拍摄和构图方式,即使鱼眼这么广的镜头你一样可以用的游刃有余。比如:

利用了鱼眼超广的视角,以及变形效果,展现出了前景几朵逆光下的樱花的唯美细节,并利用树枝的框形,突出长春桥这个主体。这里如果没有超广或者鱼眼,是拍不出这个效果的。这里的前景离镜头大概20厘米左右,但是因为鱼眼的景深范围原因,这里不需要景深合成。

如果想要利用超广的这个特性,我们首先要确定要拍摄的主体,然后以主体为中心,找到一个合适的前景,把镜头靠近前景,至于多近,要看你想表达的意思,然后拍就可以了。流程简化下来就是,主体—>前景—>靠近前景—>拍摄,很简单的一个思路。当然,前景的运用我们不能为了有个前景而随便找一个,如果前景没有引导,对比,突出的作用,那还不如不要前景。

四. 景深大

镜头越广,同光圈下景深就越大。我们在拍摄大风光的时候,经常要求整张片子是全都清楚的,然而由于有时候前景离的太近,即使光圈收的很小,景深也不能符合要求,而且拍摄的时候也不太容易利用景深合成的情况下,怎么办呢。比如前景是花朵,有风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全景深,又要要求花朵的细节。这时我们可以后退一些,让花朵处于超焦距内,单张拍完后在后期的时候裁剪掉画面的一部分,让前景充满画面就行了。这里越广的镜头,同光圈下它的超焦距就越近,后退的距离就可以缩小。

上面基本上把超广的几个特性用法草草叙述了一遍,我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几个特性一起使用。最重要的是平时多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有时候一朵小花,几颗有特色的石头,只要你靠的够近,都能成为很好的前景利用起来。


图虫APP

广角镜头是一种常用的镜头类型,多用于风光等宏大场面的拍摄:

建筑也是广角拍摄的常见题材:

要用好广角镜头,小k有几点经验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做好构图和元素排布,确保画面均衡



广角镜头视角广,画面容纳能力强,构图或元素排布不当,容易产生无序感和杂乱感。

一要注意构图,确保画面均衡:




二要构建画面视觉中心,避免作品平庸呆板:

比如可以引入人物作为视觉中心:





二、找好拍摄角度,避免严重的透视形变

由于广角镜头的视角比较广(特别是超广角镜头),画面透视形变比较明显。特别是当拍摄时镜头仰角或俯角较大时,会出现上下宽窄不一的现象:

夸张的透视形变是广角镜头的视觉特性,如果不希望有明显的透视形变,要尽量让镜头保持平视角度,如果确实没有合适的机位,可以借助脚架升高机位,也可以后期电脑修正。

三、注意控制光圈,保持足够景深

如果拍摄风光,一般都需要大景深,以确保画面范围内所有景物都清晰,所以通常广角镜头小光圈使用的较多一些(风光摄影一般都在f8以上):

同时小光圈也可以有效降低快门,方便拍摄慢门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使用要点,篇幅限制,不再赘述。总之,广角要用好,需要一定的摄影基础和画面掌控能力,多拍多练,慢慢会越拍越好。


小k印像

广角镜头真的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用得好就会疯狂加分。用不好,光那畸变都能把人搞疯了。看到人家用一颗14-24拍出来的片子 大气恢弘 视觉冲击超大!哇~这镜头好,吃土都要入一颗。



如果你没有用过广角、不知道广角的特性,草草的就装备入手。存了半年私房钱,啃了几个月馒头,终于入手心心念念的14-24。 当你出片的一瞬间,你会说:卧槽 这什么鬼,整个画面都是弯的?边缘根本没法看! 这么贵的镜头就这鸟样?我怕你会当场吐血!


关于广角镜头的使用 一定需要重点留意的地方:畸变!边缘画质!构图!拍摄距离!


畸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拍摄中,总是或多或少会遇到拍摄图像变形的问题。而我们也对这样的变形已经越来越熟悉。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是镜头畸变,没错,镜头畸变是我们常见的最容易造成我们拍照出现变形的缘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那样的看重镜头的畸变控制表现。

我们应该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前期焦段调整,另一则是后期图片处理。

前期焦段调整当然就是尽量不要用广角端啊。哈哈哈哈 这不废话吗!

那么我们除了前期拍摄需要注意的,简单的后期处理也能帮助我们拥有视觉效果更好的广角照片。这里我们又要RAW格式,虽然RAW格式文件大、占地儿,但是其数据记录的优势,以及对镜头数据记录后畸变修正的帮助(软件可以认出我们用的是什么镜头进行优化)都是巨大的。而通过增加扭曲度来让照片“凸出来”可以很好的解决广角拍摄合照时看起来让人觉得别扭的部分。只需要在ps软件里面选择镜头畸变修正,效果就会好很多,当然也不可能完美解决掉!


边缘画质:看评测嘛,网上那么多各种镜头的评测,比如14-24 畸变大是公认的,你还买 那怪得了谁? 既然你决定买了,那么就好好了解这个镜头,怎么使用才能最大的发挥它的优势、避过它的缺陷。

尽量选择一款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的镜头,那种边缘和畸变都控制得不错的。目前来说 老蛙的广角头还不错,畸变跟边缘画质在评测方面都是算很不错的。但是具体是不适合自己,还是多看看 多比较,有机会上手拍最好!

构图:首先要明白广角头 越靠近中心画质越好,畸变越小。那么我们如果还硬套什么黄金分割构图法,把主题放在偏边缘三分之一的位置,那不是找事儿吗?合理的根据镜头特性 调整构图,要不让整个画面都是主体,要不就把主题放在靠中心的位置!首先你要控制得了镜头,才能控制得了画面,并不是非要按套里出牌,有时候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应对方法会更好。


拍摄距离:这里仅针对拍摄静物或者人像来说。拍人或者物,距离太远 显得太小,距离太近 比例不对 还容易变形,利用自己的双脚多移动,不同距离 不同高度 角度,都要去尝试!找到一个合适的点,马上按下快门,全程眼睛不要离开取景器,拿着相机走。

因为通过广角头看到的景 才最接近你拍摄的效果,如果用肉眼来判断 很容易产生视觉误差 影响最终拍摄效果,因为透过镜头看到的 跟人眼看到的差的太远了!当人眼觉得合适的时候,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时候,真正需要的是对于机器来说合适的时候!


一颗广角镜头,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广,你要把这个“广”字给控制住了,那么你就成功的掌握了广角镜头。要是控制不好,这个“广”字带给你的 只有无限的惆怅。



光影的光阴社

很多刚玩摄影的朋友常会觉得广角镜头不好驾驭,抱怨“广角镜头畸变严重不好用”,如果你也这么说那至少同样犯了两个错。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广角镜头,一般16-35mm焦距的镜头归类为广角镜头,小于16mm的镜头叫作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角非常广,在透视关系上呈现出“近大远小”的特点,在靠近画面边缘的景物都会拉伸变形,这个特性就叫做“透视变形”,是所有广角镜头都共有的,很多题材的照片正是利用这一规律才拍出我们不常拍到的大片。

那么畸变的正确理解是,镜头光学素质不达标,使画面产生的变形,这种不该有的变形是可以通过后期来做镜头校正;随着工艺和技术的提高,如今的镜头畸变已经微乎其微,一般不再是我们选购镜头需要考虑的因素。

那下面分享几个广角镜头在不同标题拍摄时的应用技巧

环境人像居中

Photo by Ricky Lin | X-T2 | XF10-24mmF4 R OIS | F4 | 1/150sec | ISO200

试问哪个婚纱摄影师手中没一支超广角镜头,人与天地的结合,婚纱在画面边缘显得很飘逸,这种环境人像记得不要让人像太过靠近画面边缘,那样会发生变形。

Photo by Scott Grant | X-Pro2 | XF10-24mmF4 R OIS | F11.0 | 1/7sec | ISO200

广角镜头天生知道拍大合照,但是画面的边缘要留白,也就是不要让人物紧贴画面左右两边,这样会发生变形;平时我们用手机自拍也同样要注意,手机镜头相当于等效28mm焦距的广角。

拍出大长腿 so easy

Photo by Benny Ang | X-T2 | XF16-55mmF2.8 R LM WR | F9 | 1/125s | ISO200

腿长1米8不是梦。广角镜头在构图时只需要将人物的腿放在画面的四角即可自然拉长,掌握了这个技巧,手机拍出大长腿so easy。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的不够近。

Photo by Jakub Cejpek | X-T1 | XF10-24mmF4 R OIS | F9.0 | 1/450sec | ISO200

贴近前景

Photo by Dennis Radermacher | X-T2 | XF10-24mmF4 R OIS | F6.4 | 1/4sec | ISO200

风光摄影中比较注重前景的运用,丰富画面内容。只要有一只广角镜头,脚下的一块石头、一条树枝都可能成为画面的前景,我们只需要将镜头贴近!贴近!贴近!骗人的大片就是这么来的。

利用宽广的视角和变形实现大胆的构图

Photo by Sittig Fahr Becker | X-Pro2 | XF10-24mmF4 R OIS| F10, 1/400s, ISO200

也许没人会想到重型机械可以这样拍,广角镜头打破常规构图,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造画面的着眼点

Photo by Saulius Damulevicius | X-T2 | XF10-24mmF4 R OIS | F10 | 1/1700sec | ISO

广角镜头本身可容纳的画面就广,如果画面中没有主体或是能让欣赏者视线停留的着眼点,这张照片可能更适合放在图库中做为素材来销售,但从创作拍摄应该避免,很多拍摄环境中没有着眼点怎么办?我们就需要自己出镜了,只要你有一支三脚架或是能固定相机的条件,就可以拍出《人与自然》。

创造线条

Photo by Jakub Cejpek | X-T1 | XF10-24mmF4 R OIS | F10 | 1/140sec | ISO200

利用广角镜头的透视特点,可以将线条拍出很强的纵深感。现实中没这么强烈,但可以使用广角镜头拍的很夸张。

拍星芒是那么简单

Photo by Ken Kaminesky | X-T2 | XF10-24mmF4 R OIS | F22.0 | 1/40sec | ISO200

我们都知道用小光圈来拍星芒,但有时拍不出实际上和我们手上的镜头也有一定关系,那这个影响星芒效果的因为就是镜头焦距,如果你有一支变焦镜头,可以试试在最小光圈下不同焦距来拍星芒,肯定是广角端最漂亮。

星空摄影必备

Photo by Seth K. Hughes | X-T2 | 30sec | ISO6400

星空摄影对镜头的要求不仅仅是大光圈,如果焦距够广那更具优势,可以将星空收纳的更广。

建筑摄影必备

Photo by Daniel Malikyar

Photo by Ken Kaminesky | X-T2 | XF10-24mmF4 R OIS | F4.5 | 1/15sec | ISO800

建筑摄影就是要广,如果没有一支广角镜头根本无法容纳在画面中,拍摄时通常使用对称构图,建筑的建筑可以在后期校正。如果可能,买一支移轴镜头可以在前期解决这种透视变形。


瓦力怪叔叔

广角镜视角宽阔广大,常常用于风光摄影、建筑摄影等场合。不过广角镜头如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画面变形,因此应尽量避免以下几种方式。

拍摄人像或静物的距离过近

相对于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因镜头设计结构的原因,所拍摄的画面容易出现像弯曲变形的现象,术语叫做边缘桶形畸变。通俗的说,就是画面边缘会朝外顶出去,就好像边缘像木桶似的。如果拿这种镜头拍摄横平竖直的砖墙,结果会发现,位于画面边缘的砖墙都朝外弯着。由于存在这样的光学透视现象,当我们拿着广角镜头以非常近的距离拍摄被摄物体的时候,会导致被摄物体看上去比正常的圆且胖。如果拍摄人像特写,那锥子脸范冰冰就变芙蓉姐姐脸了。

拍摄高大建筑物时近距离仰拍

和上面拍摄人或小型静物类似,用广角镜头拍摄高大的建筑物,假如选取角度不对,过于靠近建筑物底部,则可能因视觉透视的缘故,使所拍摄的建筑给人以要倒下来似的感觉。正确的方法则是尽量与被拍摄的建筑物拉开空间距离,如果有条件,可选择高大建筑物对面的高楼作为拍摄地点,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被拍摄建筑物的倾覆感。

不注意图像边缘的处理

因为广角镜头边缘畸变,用广角镜头拍摄集体合影,位于画面边缘的人看上去都有些扭曲或肥硕,因此广角镜头不宜拍摄合影。如必须用广角镜头拍摄,应尽量拉远与被拍摄人群的距离,还要在取景构图时专门为被拍摄的人群和背景留上一定的空间,最好是让集体合影中最后一排边缘的人处于画面后角但仍有半指宽的位置处,这样,镜头画面边缘的变形也只能影响到画面的边缘处,而不会对仍处于画面偏中间位置的人物造成过大的变形影响。同样在拍摄风光、建筑物时也采用这种尽量将主体被摄物纳于画面中央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图像细节的表现,也可以降低广角镜头对画面边缘变形的影响。

对焦点选择错误

无论是拍摄建筑、风光、还是集体合影,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即使不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技巧进行拍摄,如果将对焦点放在被摄主体上或被摄群体中央的位置,只要镜头光圈不是特别的大,景深不是特别的浅,画面主体部分的清晰度还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暗角明显

广角镜头在全开光圈下因为光学结构和像场圈大小的缘故,还容易出现画面边缘图像发暗的现象,术语叫镜头暗角,这其实是镜头有效成像圈过小的缘故。特别是广角镜头和全画幅相机配合时,更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而要避免这样情况,可有意识的将镜头光圈缩小一到两挡,就可以改善镜头的暗角现象。此外,在拍摄构图时,将画面边缘故意放置在有深色背景或阴影的位置,也可以让暗角消失。


无花无花

作为一名喜欢拍摄风光的我,怎么会没有广角镜头呢!我目前基本上用14-24挂机,利用率也是远远高于其它镜头。

广角镜头,特点就是视角宽广、大景深、透视感强,唯一缺点是畸变大,但,如果利用好了,反而成了优点。

广角镜头优势利用

广角镜头其广阔的视角范围,再加上很大的景深范围,成了拍摄师拍摄风光的不二之选。

用广角镜头拍摄风光,因为宽阔的视角,更能展现大自然辽阔的场景,比如深邃的天空抑或宁静的湖面。

但拍摄大场面风光时,特别在前景里,容易出现空旷的区域,这就需要前景的选择和利用。

广角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感极强,这种被美学称之消失点的构成恐怕在广角里才有这种强烈的效果,这是一种立体感、空间感。

长焦镜头是选取点来表现氛围,而广角则是选取面,用更多更广的面来表现氛围。

广角因其更短的近摄点,可以让作者更近的去拍摄主体,这就是广角因此成为人文、新闻镜头的原因之一。这个时候的选择是更多的是点线的结合和人情动态、表情的抓拍,这时候需要的更多的是感染力。

广角镜头因其更近的近摄点,你还可以用来拍“微距”!一朵不是很小的花,一片不是很小的叶子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你广角镜头下的“微距”。

广角镜头的畸变

按说这算是广角镜头的毛病了,但我从来没把它当毛病。如果畸变的确影响了美感,你可以试换个角度。

广角的畸变是有特点,也就是越靠近边缘畸变越大。对一些不想让其产生畸变的,尽量往画面中面放就对了。

我前面也说过,畸变并不是一无是处。有时候利用畸变,夸张的变形,反而增加了张力,给人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

对了,像这种纪实的片子,还真就广角能拍的了。当然,你可以接片,但这种透视感,这种张力你是接不出来的。

广角镜头,是必须有的镜头,它的用途就如它的名字,最广!除了上面所说的,就算是拍人像,也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除了你不追求极度小景深,广角是你最好的选择!



南方之南

我用广角镜头拍风光,索尼10_18mm半幅广角镜头,视角相当于全画幅的15_27mm镜头效果。



还拍过业余马拉松比赛,有点搞笑




摄影之行走山水间

广角运用,在运动,风光,婚纱,旅拍等都可以。广角有半幅和全幅分类。拍主要景深广,运动感强。缺点有畸变。但运用全幅机,运用手动档〈M〉或大多数可变成优点。在实际运用中,广角头人像可拍出定焦等不能出的效果。下面略作参考





蓉湖客

题主既然问了这个问题,那么大胆猜测一下题主有单反和一个广角镜头。首先题主要知道什么是广角镜头:镜头一般分为标准镜头,鱼眼镜头,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特点在于能在更近的距离拍到更多的内容,如果题主是摄影初学者,建议题主先学标准镜头,再学广角镜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