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西安外事学院用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

陕西日报:西安外事学院用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

陕西日报:西安外事学院用优秀传统文化“固本铸魂”

西安外事学院学生们学习弹奏古琴。 通讯员 雷鸣摄

近年来,西安外事学院积极拓展德育渠道,在学校开设了传统文化公开课,通过专题讲座、网课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为师生“固本铸魂”。

“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志、立心、立德的文化。学校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道、修身,为梦想而奋斗。”西安外事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刘亚杰介绍说。

西安外事学院负责人坦言,“见面问声好、主动捡纸屑”这样基本的品德习惯应该在中小学就已经养成了,但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做得并不好,学校应该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应该用优秀传统文化为青年“固本”“铸魂”“打底色”。

为了让学生们“知行合一”,西安外事学院做了大量创新和尝试工作。“立志成才路,做人是根本。时时严于己,事事利他人。见面问声好,弯腰捡纸屑。天天留笔记,日日抚瑶琴。”这是西安外事学院为学生编写的《为生律己歌》,引导学生明道立志、修身自省,凡事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品格。

为了让学生形成自律的习惯,西安外事学院的学生公寓楼不再配有保洁人员和舍管老师,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公寓楼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王稳东是该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说到公寓楼环境的变化,他感触很深:“两年前我进校时,公寓楼还配有舍管老师和保洁人员,大家都习惯于把垃圾放在宿舍门口。虽然保洁人员一天清扫三次,但是楼道还是垃圾成堆。自从改为自我管理后,同学们渐渐习惯了把垃圾带下楼,放进垃圾箱。虽然没有了保洁人员,但是楼道却比以前干净了很多。”让他特别感动的是,2017届的学长们在毕业的时候,自发组织了“把清爽留给新生”活动。毕业生在离校前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给学弟学妹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西安外事学院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在几年的摸索实践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养成教育将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高尚的道德操守等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2018年1月,学院再次组织教职员工集中培训,通过授课、小组讨论、大会交流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学习与党的十九大精神、高等教育发展、学校的办学实践相结合,形成立体、全面的知识理论体系。教师牛文博说:“通过学习,我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感觉自己心中少了许多浮躁、多了几分平静。今后,我会坚持学习,把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

学院教师通过学习和对自身日常工作、生活的反思,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更加激发了对教育和学生的热爱之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以来,学校教风、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变,凝聚力显著增强。校园里纸屑烟头少了,学生对老师的投诉少了,校园变得更有温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