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珍藏中,有一件镇馆之宝分外令人关注。这件藏品长仅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但传神夸张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错金工艺令人感叹不已。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珍藏中,有一件镇馆之宝分外令人关注。这件藏品长仅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但传神夸张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错金工艺令人感叹不已。

它就是战国时代秦杜县的遣兵虎符,也是中华现存最早的调兵凭证。

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

据介绍,秦杜虎符出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少年杨东峰在村西帮助大人平整土地时,铁锨碰上了金属硬物。

他拾起那块拳头大小、裹着泥土的金属物在铁锨背上磕了几下,一件类似动物形状的铜质器物便显露了出来。拿回家的金属动物被东峰放在了自家院中的窗台上。

因为当废铜卖太轻,值不了几个钱,于是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件金属动物成了东峰姐姐几个孩子手中的玩物,被他们在游戏中丢来摆去,渐渐地便摩挲出了其上的金黄色文字。

文字为篆书,杨东峰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揣着这件神秘器物来到西宁市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的人员也搞不懂眼前的器物,便告诉他到碑林博物馆看看。于是杨东峰来到了碑林博物馆,碰巧便遇到了考古专家戴应新先生。

  发现虎符的杨东峰仅仅要求一套绿色的军服作为代价,博物馆没有军服,于是给了他几十元钱。现在,杜虎符已是著名的文物而价值连城,珍藏在博物馆中。

虎符中所体现的信息安全的智慧,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简单的说,密码学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认证,一个是保密。

虎符是我们中国古代对密码学的认证的一种朴素的追求。拥有了虎符,就可以认证身份。

虎符的精神贯穿于我们的生活,没有另一半,谁也解不开。

2010年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的信息安全大会。当时它就是以中国的这种虎符作为它的标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