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但是早晚都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读了很多书,但是早晚都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读书真的有用?

在这个话题下,有17388个回答上千万的浏览量,无数的人在这个话题下面分享自己觉得读书读了这么多年没白读的那个瞬间。

其中一个回答让我特别感触。

大家还记得之前在朋友圈刷爆的“冰花男孩”吗?在云南省某县区的小学生,这个男孩每天都要顶着寒风走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学校,有一天突然降温,他只顾赶路却不知道自己头上满是冰花。

读了很多书,但是早晚都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冰花男孩

后来的故事很让你高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冰花男孩”如愿来到了北京,只是希望他在看过了北京的繁华之后,能够更加坚定他好好读书的信念。对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家庭而言,努力读书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够让他们走出大山看看的方法了。

读书很重要,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鼓吹“读书无用论”。并拿比尔盖茨、马云的例子来向年轻人灌输读书无用的毒鸡汤。

没错,比尔盖茨的确是辍学了,在辍学后创办了微软成为世界首富,但他辍学的学校叫哈佛。马云高考也的确靠了三次,数学最差的时候仅有1分。但这只能证明马云应试能力不行,而不是他不读书。

马云说过一个人读很多书和成功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很多人就说:“你看,马云都说了读书并没有什么用,读书只能给别人打工。”

读了很多书,但是早晚都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马云夜访武汉图书馆

但网络时代下,总有人断章取义,删掉了马云的后半句话,那后面的半句是:成功人士不读书他一定往下滑,而且滑的会很惨。”

前段时间还传出马云夜访武汉书店的消息。同行的人问马云给你买一万本书读不读得完,马云是这样回答的:“一辈子慢慢读,读书永远不嫌多。”你能说马云不读书?

作为应试教育的“反叛者”,退学后的韩寒出书、创办杂志、拍电影、开最快的车,成了社会中的精英,韩寒一度成为很多人的偶像。其实韩寒的事不复杂,他只是一个在上学上没什么天赋,但却把其他方面的天赋发挥出来的个例,那么多退学的人这么多年来不也就出了一个韩寒吗。

读了很多书,但是早晚都会忘掉,那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之前韩寒接受某家媒体采访的时候说:“退学是件很失败的事,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不值得学习。”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自己读了很多书,但是几年后,我们忘记了书里面的经典语句,忘记了故事的经过,忘记了当时阅读的感悟,那我们收获了什么?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呢?

一句古话说的好:“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书的意义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于你记住了书里多少的情节、故事,重要的是读书的经历,每读一本书都意味着你领略了一段不同的人生,从这段人生中你的视野得到了开阔,领略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浅薄。而不读书的人眼中的世界是被禁锢的,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他们所能看见的全部了。

杨绛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