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量24000噸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落伍了嗎?

055驅逐艦艦長

不僅僅是整個軍艦落伍,而且是整個蘇聯時期的海軍建設思路都有問題,走了一條邪路。

海權與海軍是高度統一的,只有龐大的海外利益存在的時候,有海權需求的時候,海軍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得以建立。蘇聯在與美國的兩極對抗中,需要海軍,所以建設海軍,本身就沒有海權為基礎,沒有海外利益為基礎,自然缺乏長期建設海軍的正確思路,以及海軍的長期投入的動力。



基洛夫級巡洋艦,別說是現在,就是在過去,剛剛建設出來的時候就是落伍的,當蘇聯人的海軍戰略一直存在巨大的問題,早期赫魯曉夫時期,是潛艇與導彈萬能論,到勃涅日涅夫時期,由於美國在越戰的衰退,大舉的戰略進攻,才搞出基洛夫級巡洋艦。

不要跟我扯飽和攻擊,基洛夫級裝備的P700反艦導彈雖然很牛逼,最大有效射程500公里,但是需要有中繼引導,在海戰中,根本連靠近美國航母的機會都沒有。實際上就是大而無用的廢物,實際上,脫離岸基飛機的保護,根本沒有任何生存能力。

當蘇聯人真正意識到海軍最重要的武器還是航母,開始建設航母的時候,蘇聯已經轟然倒塌。蘇聯的教訓值得後繼者反思,前車之鑑,後車之覆。


木榮雨北

不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落伍了,是這種海軍艦船發展思路本身落後於時代。


正如題主所說,彼得大帝號這種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排水量高達24000噸,艦載武器導彈數量高達數百枚(有種說法為500枚艦載導彈,實際這個數字有待商榷),這種做法完全就是一副現代版戰列艦的做法。

而目前隨著導彈技術的提高,尤其是反艦導彈技術的提高,艦載武器已經早就過了靠數量取勝的年代了。


現在艦船更強調通用化,信息化,所以現在艦船尤其是海軍防空艦種多以幾千噸排水量的防空驅逐艦為主,像朱母沃爾特級或者我國的055這種過萬噸的大型驅逐艦,也無一不強調艦載武器的通用化,和信息化技術。

現代艦船的發展應該是大而有用,大而精巧,而不是毛子基洛夫這種大塊頭的“傻大黑粗”!


天真小科普

沒有落伍,我們必須明白彼得大帝存在的價值是什麼,他是存在於什麼樣的體系內的。

根據蘇聯當時設計彼得大帝時的說法,他主要是為了增強海軍在遠洋地區作戰的穩定性的。

正在改造中的基洛夫級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核動力巡洋艦,他將會加裝俄羅斯最新研發的搭載了5P20K和5P27相控陣雷達的綜合射頻桅杆和鋯石系列高超音速反艦導彈,這一改進將會是基洛夫級更加適應現代作戰。


這種重型巡洋艦在世界軍艦建造中還沒有同類,它結合了消滅水面艦艇和導彈核動力潛艇的雙重戰鬥任務。這種導彈重型巡洋艦可以在遠洋作戰,消滅敵方的導彈核動力潛艇和水面艦艇,使蘇聯海軍兵力保持戰鬥的穩定性。可以保證海上航渡和登陸區域的護航和登陸部隊的安全。

基洛夫級巡洋艦整個前甲板佈滿了導彈,導彈發射艙蓋上有30毫米裝甲保護,一般的反艦導彈不能穿透。


巡洋艦上所裝的攻擊型導彈武器包括20枚導彈,佈置在甲板下單獨的發射裝置中,並保證以足夠的命中概率,打擊敵方攻擊群中的大型水面艦,在反潛武器方面,該巡洋艦比尼古拉耶夫型大型反潛艦效率高1.5倍。它裝有暴風雪型可控的巡航式反潛火箭系統,兩座無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座12管火箭式深彈發射炮,兩座6管火箭式深彈發射裝置,五聯裝魚雷發射管佈置在艦體內,經兩舷的舷門射擊,在航行時,該艦門是蓋住的。艦上裝有3架直升機,供搜索-救生、反潛和其他用途,為此設有甲板下的機庫、彈藥庫、升降機和起飛著落平臺。

不管怎麼看待,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所擁有的長期遠洋持續作戰能力,是目前世界上除了核動力航母之外最強大的,這一點是很寶貴的,意味著它可以具備很強大的作戰穩定性。


為了發現空中和水面目標,該巡洋艦裝有旗幟型雷達系統,其中設有日出和軍艦鳥型雷達站,可對發現目標進行統一數據處理,該艦的戰鬥活動利用作戰情報指揮系統實行自動化指揮。該艦研製過程中,就導彈武器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設計工作。為艦對艦導彈系統建造了水上試驗場,以便於在實際條件下檢驗該彈的主要技術性能:水面發射,初始彈道,噴射氣流對軍艦和發射系統的結構影響,艦上日常和發射前的保養系統的工作,防爆防火系統的作用以及某些齊射問題。

蘇聯海軍遠洋作戰穩定性很強,擁有大型化的載機艦、反潛艦和導彈艦,基洛夫級巡洋艦屬於具備指揮能力的旗艦,他是蘇俄海軍的象徵。


該艦採用全套自動化的動力裝置,包括兩座核反應堆,兩臺功率各為7萬馬力的主汽輪機組和兩臺產量各為115t/h的備用蒸汽鍋爐。提高了艦的生命力。配備備用蒸汽鍋爐可在反應堆不工作時,以17節航速航行約1000海里。

該艦的滿載排水量超過了20000噸,全航速在30節以上,使用核動力時,續航力近乎無限,不過在後來建造的伏龍芝號和加里寧號巡洋艦上,對武器配備進行了一些修改,原來的兩座100毫米火炮被改為1座雙聯裝炮塔式的130毫米火炮裝置,此外在加里寧號巡洋艦上,30毫米火炮裝置被改成了新的自衛防空導彈-火炮裝置—卡什坦系統。

作為一種冷戰巨獸,基洛夫級巡洋艦是否能夠適應現代化的海戰至今存在爭論,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巨大的戰艦已經成為蘇聯和俄羅斯海軍的重要標誌和象徵,其身上閃爍著不屈服於霸權的倔強。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對於1998年服役的“戰巡”彼得大帝號來說,20年服役時間說起來也不是很長,問題的關鍵是這個排水量2.4萬噸的核動力巡洋艦雖然號稱防空火力空前強大,但還是有限的,這裡主要指的是在面對敵方艦載機持續攻擊的情況下,一旦某一個方向上來襲導彈超過防禦上限就沒法防禦了。所以彼得大帝依靠自身的防空火力很難在艦載機的攻擊下存活。由於該艦防空彈最大射程也就100公里,如果敵方艦載機在100公里以外發射反艦彈,它只能乾瞪眼,即便是和其它艦艇一起出航,甚至是包括俄海軍那艘老舊的航母一起都無法面對美帝的航母戰鬥群。唯一值得探討的僅僅是可以堅持幾個波次艦載機的攻擊。

所以彼得大帝號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是否落伍,關鍵是毛熊整個作戰體系的落伍。按照毛熊原先的設計,是核潛艇首先擊沉或重傷敵航母戰鬥群,然後彼得大帝號再衝上去把艦上20枚反艦彈一起打出去,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射程有限的艦載反艦彈遠不如艦載機攜彈機載反艦彈來的實用,畢竟艦載機可以無聲無息的打擊上千公里以外的地方目標,而彼得大帝號卻要貼身肉搏,航行到艦載反艦彈射程內才行。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毛熊的想法是以彼得大帝號作為掩護,拿彼得大帝號做誘餌引誘美航母戰鬥群,然後數艘毛熊的攻擊核潛艇對美帝的航母進行飽和攻擊,只能說這個想法是好的,問題的關鍵是當美帝艦載機發射的反艦彈打到彼得大帝號頭上時,毛熊拿什麼發現美國的航母呢?如果發現都成問題,那些潛艇又如何攻擊航母呢?


諸葛小徹

但是,“彼得大帝”號也有很多設計獨特而先進之處,例如全艦隻在艦體後部裝1座AK-130型雙聯130毫米艦炮,攻防完全實現了導彈化,反艦導彈是20枚P-700“花崗岩”(北約稱SS-N-19“海難”),防空導彈是48枚S-300F、48枚S-300FM中遠程防空導彈和96枚3K95“匕首”近程防空導彈,而且這些導彈全部是垂直髮射,這在目前世界上也是很先進的。近防武器是6座“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反潛武器是2座RBU-1000型305毫米、2座RBU-12000型254毫米火箭式反潛深彈發射器,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反潛魚雷和SS-N-15反潛導彈)。艦尾設有甲板下機庫和飛行甲板,可攜帶3架卡-27反潛直升機。在巡洋艦上設置甲板下機庫是很獨特的,當然這也得益於該艦的尺寸夠大,有空間在甲板下設置機庫。

就武器系統來看,“彼得大帝”號倒像是一座武庫艦,火力十分強大,而這也是蘇聯/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艇的獨特之處,即注重單艦火力,一艘艦就相當於一支水面艦艇編隊。在俄羅斯嚴重缺乏大型水面艦艇的情況下,“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就成為俄羅斯支撐門面的骨幹,重要性無可替代。(S)


聯合防務

不落伍!只能說理念不同,就目前各國海軍艦艇而言,能夠跟美國航母艦隊對峙而不吃虧的軍艦就只有彼得大帝號了。因為太狠了,這玩意兒不是來打仗的,是來玩命的!而對於軍隊而言,能嚇得對手不敢開戰本來就是最好的武器!

蘇聯人建設彼得大帝號巡洋艦的時候思路是不同的,當時的蘇聯把美國當成了假想敵,而彪悍的蘇聯人本來就沒打算在與美國艦隊交戰的時候全身而退,所以,才會有這種同歸於盡的設計想法。我們可以看到,彼得大帝號巡航艦的載彈量是足夠龐大的,基本上抵得上別人的一個艦隊。是目前為止火力最大的一艘軍艦,一次導彈齊射可以毀滅別人一支艦隊!這種威懾力使得別人就輕易不敢與之開戰!

彼得大帝號有唯一的弱點那就是反潛會比較吃虧,潛艇這東西神出鬼沒,有力無處使是個大問題,但是潛艇恰恰是蘇聯軍隊的強項,他們有自己的核潛艇護航,因此,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手裡依然是國防利器。


優己

這個問題需要兩面看,這樣的艦有什麼利弊吶? 第一,蘇聯的建軍方針與美國思路不一樣,美國一味完善和發展航母。而蘇聯因領導人思路是發展導彈為主,整個國防搞導彈,忽視航母建設。24000頓核動力巡洋艦就是那個年代的產物,上面幾百枚導彈,幾艘這樣的艦上導彈飽和攻擊讓美國航母退避三舍,美國後來大力發展艦用宙斯盾和艦載機擁有大航程、超視距作戰等才扭轉局面。 第二,24000頓核動力巡洋艦,現在俄羅斯建不了,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無法建造,有技術難度的。超大型軍艦有它的好處,平臺大、裝載多,過去裝備100多公里的反艦導彈,對航母不造成危險,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阻止了就近打擊。如果裝備500~2000公里左右的反艦彈(一般這種彈體積大),對航母危險可想而知,從這點來看,還有用。 第三,核動力巡洋艦建造費用大,通用性差,維護難度大,不適合現代艦船理念,現在建造艦船理念不刻意追求大型艦,以通用性、信息化、多功能、超視距作戰等艦船為主的,如我國今後將發展裝備全能艦。


土豪不是真的

謝謝相邀!

當然落伍了。首先說那是二戰後,美蘇爭霸的產物,屬於防禦型的產品。以配備巡航導彈為主,不存在什麼艦載機了。隨著時間的流轉,現如今大量艦載機的出現,制空權已高於一切了,三位一體的打擊模式日益突顯出重要性。再不是那種單一的制海模式了,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查打一體式無人機的出現,現在的海上大型艦船(輕型航母類),幾乎沒有不配備直升飛機或其它類型的飛機,否則海上生存的能力,在未來的戰爭中幾乎為零了。因為對方可以打你,你卻打不著對方,對方在你沒發現它之前,就用飛機發現然後攻擊你了。所以說俄羅斯的24000噸巡詳艦落伍了。


天涯飛虹836

我覺得不落伍,原因如下:

一、武器方面----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是一個龐大的武器平臺,現代戰爭短兵相接的機會估計會很少,而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搭載的導彈都能進行遠距離打擊,而且它搭載的導彈數量讓對方望而生畏。

二、動力方面---彼得大帝號採用核動力,雖然是老技術,但是絲毫不影響其續航能力,戰場停留時間長。

三、現代戰爭思路方面---現代海戰都是空中(戰鬥機,偵察機、轟炸機等)、水面(各類型的艦艇)、水底(潛艇等)全方位配合,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隻需要在後面提供火力支援就好。俄羅斯是個久經沙場的國家,不缺乏優秀的戰場指揮官、如何發揮各個艦艇的優勢他們心中有數。武器再好,關鍵因素還是在於人。


歡樂豬豬

驅逐艦大了浪費,一枚導彈防不住就被擊沉了。驅逐艦一萬噸級正好,8000~6000噸級最好,性價比好,裝1000~2000公里導航打仗實用。

航母可以6萬噸級以上,因為有艦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