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期间,除了苏德两军以外,听说还有其他国家派军队参战,是哪些国家?

新史往今来

苏德战争,除了这两个国家以外,还有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和保加利亚,斯洛伐克,西班牙等国。



1941年德国向苏联开战时,欧洲陆地上只有两大强国,德国和苏联。小国的生存之道是谁强跟谁,抵抗是没有出路的,英法都战败的情况下,能够投靠德军不失为明智之选,有的国家甚至没有选择的机会。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了扩张之旅,同时期的苏联也没闲着,苏联在1939年,向芬兰提出无理要求,交换领土,芬兰当然不干。于是苏联单方面撕毁《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出兵45万,2000多辆战车,1000多架飞机,发起了全面进攻,妄图占领芬兰全境。苏联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占领芬兰大片领土,战争暂时结束。

所以当德国出兵苏联时,芬兰义无反顾加入到轴心国阵营,想要凭借德国的力量报两年前的一箭之仇。芬兰出兵与德国的北方集团军群汇合,攻打列宁格勒。


罗马尼亚是德国的重要供油国,德国的装甲战车,飞机离不开罗马尼亚的石油,入侵苏联之前,罗马尼亚共有60多万人,是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且位置优越,便于德国出兵苏联,开战前就有大批德军在罗马尼亚完成集结,并有专门的德军部队负责保卫罗马尼亚的油田。希特勒甚至在开战前十天向罗马尼亚保证,罗马尼亚将得到直到第聂伯河的苏联领土。

意大利,这就不用说了,希特勒的铁杆小弟,何况意大利在希腊、北非两个战场表现不佳,都是德军解的围,作为回报,意大利也要与德军并肩作战。

西班牙,二战之前,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发动内战,为了在法国边境在建立一个亲德国家,也为了训练军队,熟悉闪电战,希特勒派出大量军队和新式武器志愿佛朗哥内战,西班牙也一直站在德军一边。

小国寡民面对德国的扩张,为了自保而为虎作伥,可以认为是明智之选,毕竟再没有别的出路了。但是如果想趁火打劫的话,恐怕是失望了,苏联报复起来,绝不手软。


绿色落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苏联和德国军队外,向苏德战场派出过大量军队的国家还有: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克罗地亚等。其中《一世明哥私家历史》专门写过芬兰军队与苏联作战,罗马尼亚军队进攻苏联的专题文章。这里简要回顾一下。

先说北线的芬兰军队与苏联作战。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详见《德国外交闪电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台前幕后》),条约中包括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后也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两国瓜分了波兰。

此后苏联第一次向芬兰提出领土要求,芬兰的拒绝导致了为期四个月的冬季战争(详见《这战争使奥运会流产,让“白色死神”诞生!10命换1命一方才惨胜》)。

经过这场战争,芬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最好领土与领土上的资源被苏联夺去,将近五十万人流离失所。此后,在1940年3月到1941年6月期间芬兰处于被占领、被灭亡的危险之中。苏联强行索取开发佩萨莫镍矿的特许权,要芬兰赔偿据称是从割让的领土上被破坏、被转移走的私有财产与公共财产。

这时,长期处在战争与毁灭边缘的芬兰人,正急于得到德国人提供的保护。但是芬兰总统赖蒂表示不愿意让芬兰卷入大国之间的战争。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派施努雷为特使,向芬兰总统赖蒂说明,虽然德苏之间的分歧可能得到和平解决,但是德国对苏联进攻芬兰的可能性却不能置之不理。让芬兰总统赖蒂感到欣慰的是,施努雷保证柏林将把苏联对芬兰的进攻看成是对德国的进攻。

1941年6月3日,德军同芬兰军总参谋部举行了进一步会谈,德军的代表是最高统帅部驻挪威集团军的布申哈根和陆军总部东线外军处的金策尔。芬兰方面同意,他们将负责芬兰东南部的军事行动,并准备在接到通知后五天,向拉多加湖以东、以西发起进攻(先用六个师,另有七个师的后续部队),但是芬兰人显然不愿意渡过斯维尔河。

芬兰东南部的所有部队都由芬兰军总司令曼纳海姆指挥。

芬兰方面在得到柏林关于德国将保证芬兰的独立、恢复其过去的边界的许诺之后,于6月17日开始进行秘密动员。

......

到1941年7月的最后一周,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处境显得极为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芬兰军队开始在拉多加湖东、西两面向北方方面军施加压力。

1941年末的苏联北部战线已经稳定下来,芬兰和德国军队联合攻入卡累利阿地峡,芬兰军队只是为了收复1940年苏芬战争中被苏联占领的领土,因此一旦到达以前的边界,芬兰军队便停下来防守。任凭德国如何劝说,直到战争结束芬兰也没有再前进一步,而只是和苏联卡累利阿方面军沿着双方边界对峙。(详见《暗战北冰洋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二战德国勃兰登堡部队的鬼影》)

这里再说说罗马尼亚军队进攻苏联的战例:

1940年,残酷的命运抉择摆在罗马尼亚面前。

根据当时苏德两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与莫洛托夫签订的密约,苏联可以得到包括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东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摩尔多瓦在内的广大领土。

苏联在与德国签约之后,派兵开进了罗马尼亚。

德国装甲部队

而当时的欧洲,罗马尼亚的传统盟友法国已经战败,放眼欧陆,罗马尼亚想要维持中立局面已不可能。

安东尼斯库依靠受国际民粹潮流影响而诞生的罗马尼亚铁卫军成功组建了罗马尼亚军政府。这时纳粹德国伸来橄榄枝,愿意帮助罗马尼亚抵抗苏军侵略,当然,如果罗马尼亚不与德国结盟,那么反过来德国还会支持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二国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安东尼斯库

安东内斯库将军在德国官方支持下,稳固政权后,5月11日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山区的乡间别墅里召见安东内斯库,希特勒向他透露了德国将向苏联发动进攻的消息,并明确要求罗马尼亚派兵出战,作为罗马尼亚参战的回报,希特勒答应罗马尼亚吞并苏联第聂伯河以西的土地。

平衡利益得失后,安东内斯库于1941年6月5日秘密下令罗马尼亚军总动员。

巴巴罗萨计划示意图

南方集团军群由冯·克莱斯特将军的第1装甲集群、冯·赖歇瑙陆军元帅的第6集团军、冯·斯徒普纳格将军的第17集团军以及施伯特将军指挥的第11集团军组成。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行动开始后,第1装甲集群将首先抵达基辅附近的第聂伯河,并继续沿着第聂伯河向东南方向推进,阻止苏军从乌克兰西部撤退。

第17集团军将向东推进,作为第1装甲集群的侧翼进攻部队,确保在大规模包围战中全歼苏军。

巴巴罗萨计划

与此同时,第6集团军将沿着普里皮亚季河湿地部署,对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提供保护。

第11集团军在黑海地区与罗马尼亚人协同主攻敖德萨,由奥地利将军、亚历山大·洛尔指挥第4航空队负责提供空中支援。

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行动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司令为N.丘佩尔克将军)进至黑海西北地区后,接到命令,将作为主力部队夺取苏军黑海舰队重要基地敖德萨。

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东尼斯库陆军元帅军衔,并正式要求罗马尼亚军队作为主力,在德军支援下攻占苏联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萨(Odessa),切断苏联通过敖德萨从黑海向乌克兰输送兵力和物资的渠道,同时也方便德军抽出兵力进犯苏联腹地。

在1941年夏秋之际的这场敖德萨战役中,罗马尼亚军队充当了轴心国一方的进攻主力。这次战役成为罗马尼亚军队在二战史上的最强一击。

1941年的苏军步兵部队

苏军敖德萨防区三道防线的外围防线距市区25-30公里,全长80公里;中层防线距市区6-8公里,全长30公里;最后的防线即敖德萨市区。

苏军初期投入防御兵力为第25和第95步兵师、第9骑兵师、第421海军步兵旅(由黑海舰队水兵组成)、第54步兵团及1个内务团,总共3.5万人,配以240门火炮和111架飞机。

8月3日,罗马尼亚军第4集团军在司令N.丘佩尔克中将指挥下横渡德涅斯特河。

罗马尼亚军计划兵分两路,左翼为第3集群(辖罗马尼亚军第1、第3、第7步兵师和第2坦克团)负责正面强攻敖德萨,右翼为第5集群(辖罗马尼亚军第15步兵师、第1装甲师和第1骑兵旅)负责由敖德萨以南发起侧攻。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的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

8月8日,罗马尼亚军发起总攻。

8月14日,罗马尼亚军第1骑兵旅突破敖德萨外围防线,孤军深入至亚历山德罗夫卡(Alexandrovka)镇,原地转入防御,等待后续跟进的罗马尼亚军第1装甲师。当日下午,天空中出现了苏军“伊尔-2”强击机。它们喷吐着火舌扑向地面,一排排弹雨过后,罗马尼亚军人仰马翻。

空袭刚过,四面八方就涌出苏军士兵,他们口中高喊着“乌拉!”潮水般扑向罗马尼亚军。

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中世纪般的搏杀:罗马尼亚军骑兵抽出锋利的马刀,策马出击;苏军步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步枪上好了雪亮的刺刀,杀向罗马尼亚军骑兵。

一时间,小镇里杀声震天。

战至罗马尼亚军第1装甲师赶到,才挡住苏军的反击。

......

敖德萨战役最后以罗马尼亚军的胜利告终。

德军借此切断了苏军从黑海通向乌克兰的运输线,并顺利地控制了整个乌克兰。

罗马尼亚军队在敖德萨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8.1万人(其中17729人阵亡),失踪11471人(多数被俘)。苏军在敖德萨战役中伤亡4.1万(其中阵亡16578人)。

(详见《二战经典战例:巴巴罗萨计划敖德萨战役中的罗马尼亚军》)

读私家历史,品黔台美酒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烟酒阁大学士

苏德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入侵苏联的战争,也称苏联卫国战争,参战国有苏联,德国,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双方投入的兵力苏联是537万,德国和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盟国共730万,苏德战争是二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惨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奋起反抗,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新阶段,德国入侵苏联标示着欧洲东方战线的开辟。苏德战场成为二战中的主战场。

由于战前苏联错误地相信了同德国订立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准备不足,而战前,德国作了充分的准备,武装力量急剧发展,拥有兵力约730万,为尽快消灭苏联,德国同盟国战前在苏德边境陈兵550万,战争突然爆发,德军凭借其突然袭击,武器占优,军队预先集结,苏联准备不足,判断失误等优势,一举突破苏军防线,并很快占领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全境,占领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大部,抵达列宁格勒。

苏联仓促应战,西部边防迅速崩溃,军队节节败退。

九月底,德军封锁列宁格勒,占领基辅,双方开始在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因德国中央集团军在莫斯科西部遭受重创,而苏军在某些战场又迫使德军后撤,德军总共损失兵力达40万。其闪电计划宣告破产。

1942年11月,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个方向实施大反攻,并击退德国前来救援的两个集团军,全线转入反攻,至此,苏德战场的主动权彻底转移到了苏军手中,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历史性转折点。

1943年,苏军全面展开战略进攻,德军节节败退,同年底被迫全线退却并转入仓促防御,1945年初,苏联攻入德国境内,八月,希特勒自杀,德国无条件投降,苏德战争结束。


小章鱼的春天

二战德国的仆从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都派有军对对苏联开战。


duh2333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了苏联和德国军队外,向苏德战场派出过大量军队的国家还有: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斯洛伐克、西班牙、克罗地亚等。这些国家都是跟随德军进攻苏联。1942年,在东部战场,德国的这些盟国集中了上百万军队。其中,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派出过集团军规模的大部队参战。斯洛伐克和西班牙派出的则是师级单位。除了陆军,这些国家还出动了不同规模的海空部队。

战争后期,罗马尼亚又倒向苏联,参加了对德国和匈牙利的战争。芬兰退出战争后,也与德军发生过小规模战斗。保加利亚和纳粹德国关系密切,却没有参加对苏联的战争。在战争后期,保加利亚也倒向苏联阵营,参加对德国阵营的战争。由于苏联攻入了南斯拉夫境内,铁托的军队也可以算是苏联的盟军之一。除了上述由国家派出的军队外,苏德两军中还有大量各种国籍的所谓志愿人员。尤其是德国的武装党卫军,还成立了很多不同族群的师团。

另外,在苏德战争期间,与苏联一起打击过德国的有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图瓦。其中南斯拉夫与图瓦都是在1944年加入的。


解惑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