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后来的他们

美人周刊 VOL.9

序言 小美序

01 我们曾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儿

02 一封不辞而别的信

03 丁克观后感

04 白日放歌

●小美序●

文/小美主编

各位美人饭,周一开工大吉!

每期选择热门话题集中探讨,期期用心,喜欢的话大家要多多传播支持!

我们也公开征稿。

/End.

周刊|后来的他们

周刊|后来的他们

我们曾是人人羡慕的一对儿

文/凯莉

也许,当下的结局就是我们的最优解。

周末,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后来的我们》。当看到井柏然扮演的见清在同学会上被人奚落,跟小晓(周冬雨饰)在车中吵架的一幕时,我再也控制不住地痛哭起来。旁边的几对小情侣时不时扭头看看我又转回头去——就像当年的我也天真地以为,那些眼泪与我无关一样。

他是我的初恋。

从高中早恋开始,我们就是人人都羡慕的学霸情侣。我们一起参加竞赛、一起代表学校演讲、还曾在初雪的晚上一起逃掉晚自习去烧烤摊喝酒……他每天早上都会提前进教室帮我打好开水、冬天把八宝粥暖到烫手再给我;我们很少在人前吵架,我给他织过围巾、会等他打完球买饮料给他、我们一起研究高阶数学题,也会为诗和文学争论……然而一切的美好都止于高考。他因为家庭问题高考失利,从此一蹶不振。我们去了不同城市的大学,四年痛苦的异地恋,让我们的成长从小的不同步开始变为极大的不同步,而倔强更使彼此越来越伤。

他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游戏、跟人打架、跟女生搞暧昧,甚至差点毕不了业;而我在临毕业前也艰难规划着如何才能更接近梦想的城市……就在我们的距离逐渐越拉越大后,他突然一声不吭地去当了兵。连最后一面也没见,我们就结束了。

故事的结尾是,他退伍后曾来找过我:穿一身高级的西装,请我吃了最贵的餐厅。

但很可惜,我早已经不在原地了。所有的“如果”都已是伪命题,我已嫁作人妻、相夫教子,跟他在完全不同的两个轨道了。后来为他流的眼泪,他也都不需要知道了。

我们的故事到此为止。

周刊|后来的他们

周刊|后来的他们

一封不辞而别的信

文/央果

别看我现在一幅家庭妇女的大妈样儿。咱当年也是学校里屈指可数校花级别的人物,曾为我打过架红过脸的男生不在少数,今天我就随便来讲一个。

这个男生叫K,在当年追我的男生里,要数他追我追得最凶。

热烈到什么程度呢?记得那时候他学习很差,但很热衷搞文艺、弹吉他。为了让我做他的女朋友,他连续一星期在我的宿舍楼下唱情歌。我一盆盆冷水泼下去,他又开始改变策略:每天早上买好早餐给我吃……我对这个嬉皮笑脸的男生一直没什么好感,直到他为我打架被退学。

那时候学校出了个捐款的事儿。

K知道了这件事后,把那些在背后说我的人打了一顿。后来学校老师找他谈话,他又莽撞地跟老师发生了冲突。甚至来不及跟他见最后一面,他就被勒令退学了。

走之前,他托同学转给我一封信,信上只写着四个字:我相信你。

哈哈,这不是个悲剧,因为现在他已经是我的老公啦。

这就是后来的我们,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周刊|后来的他们

丁克观后感

文/小轻

不知不觉我也已经到了要对感情和婚姻做决定的时候。

突然要对一个联结两个家族的小家庭甚至是新生命负责,对我这种初出茅庐的社会小白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没思路之下,成为丁克似乎成了一个降低了不少代价的逃避选项。那些丁克家庭后来到底过得好还是不好,能不能对我的人生作出参考——我抱着这些疑问跟一对老丁克聊了聊,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后感。

老唐和万姐已经结婚7年了,到现在都没有孩子,也依然没有萌生以后要孩子的打算。

他们每天除了有各自的工作,回家的空闲基本都是在学习、娱乐、健身或者一起聊天。两人当年为了摆脱对家里长辈的依赖同时也避开束缚,基本就是裸婚,省下来的钱一起去马尔代夫玩了个爽。因为两个人都足够成熟理性,平时的兴趣爱好重合点也高,从来没有担心过没有话题聊,有了什么分歧或情绪问题也都能迅速冷静下来让关系融洽。至于没有孩子、家里缺乏活力之类的遗憾,都可以很好地用二人世界的和谐去弥补。丁克状态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彼此陪伴又不孤单。

他们完全没有那种中年人普遍有的的焦虑和匆忙。万姐的身材保持的很好,依然爱穿旗袍,与同龄女子丰腴发胖的身段完全不同,也没有整日要操心孩子和家庭的颓丧;老唐则更惬意,他是个建筑设计师,经常自己在家搞一些DIY的模型。两口子将柴米油盐过得依然风花雪月,羡煞旁人。

怎么过都是一生,都有得有失。他们选择了这样的活法,我觉得也挺精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