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大一实习,提前毕业进投行,三年省下100万?

部分文字刊发于知乎,作者知乎id:21shots

如何提高留学性价比?如果你认同工作是学习的一部分,你可以学习实践两不误!今天这位学姐从未懈怠,大一开始实习,提前一年毕业,三年省了100万,一毕业进入摩根大通。感谢她分享了满满的实用经验……

我如何大一实习,提前毕业进投行,三年省下100万?

Joyce Long

高中获政府奖学金留学新加坡,

美国西北大学本科,

曾就职摩根大通银行,

WST联合创始人。

学习和实践如何平衡?问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把实践放在了学习的对立面......

我的中学在新加坡度过,当中国国内的朋友为了高考奋斗时,我在新加坡被灌输了浓浓的务实主义思想:要读好书,还要活得好。

在学校里,各行业精英时不时回来做讲座,有穿着很Boss的投行家,有讲话严谨的会计师,还有西装笔挺的律师……

他们的分享让我明白了一件事:

求职规划要趁早。

当我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念大一时,我就马上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我在第一年拿到了offer,并提前一年完成学业毕业。

这些年很多同学问:如何在大一就找到实习?

我明白这很难:刚进大学,没有GPA,简历空白,也没有可利用的社交关系。但我想说,这些并不是你不努力找实习的理由既然我能做到,我相信你也可以,关键是,你是不是真的想做。

我如何大一实习,提前毕业进投行,三年省下100万?

我是如何在大一拿到实习offer的?

大学一年级本身非常重要,这一年就把你的大学生活定调了。除了吃喝玩乐,专业课不偷懒,刷高GPA也是必要的,因为这可以让雇主知道,大一出来找实习的你,并不是为了逃避学业,反而是能力出色、勤工俭学、值得信任的好学生。

此外,你要到那些需要实习生的公司去,例如,美国硅谷有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他们非常需要实习生,对实习生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能保证出勤就好了。不过,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年都有,所以,下面4条途径值得一试:

1 从校内开始:校内工作最基础,最容易申请

学校里的工作有几个好处:

首先,便于你申请SSN(美国社会安全号码),方便未来的工作;

其次,可以有工资给自己发生活费,经济独立是你从小孩到成人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另外:这段经历和学到的东西,是未来面试绝佳的谈资。

校内工作种类很多,有图书管理员Librarian, 技术支持 tech support,研究助理Research Assistant等。

我把它们分为两种:主动求职和被动求职

图书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这些属于被动求职,职位会在学校官网列出来,你只要申请就好。

另一类是主动求职,需要你自己主动申请,甚至创造一个岗位出来

我当年尝试了主动求职。先是找到学校课余学习中心语言部的负责人,跟他们说了我的想法:“你们课余中心有韩语、西班牙语、日语等课程,为什么没有最热门的中文课程?”

原来他们缺中文教师,于是我顺水推舟,自告奋勇地赢得了这份工作。

我教了5个不同国籍的学生,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获得时薪50美金的回报,很有成就感!当时校内其他工作的时薪,一般在10美金左右。

之后,我再次尝试主动求职。当时,研究助理RA的职位在学校里非常热门,很多学生都想跟着厉害的教授做研究。

因为是研究工作,所以这样的机会往往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才能拿到。

So what?不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我在大一拿到了三个RA的offer,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我明白自己的优势,我把自己的核心优势缩小到最擅长的专业:经济、金融、会计。

然后,在学校的目录上,我找到了近100个相关教授的联系方式。然后,我开始一个一个发邮件……群发太没诚意了,我每封email都会修改几句,配合教授的研究方向,表示我的诚意。回复率大概10-20%,然后约面谈。

记住,如果可以的话一定要面谈。陌生人很容易在邮件中拒绝你,但是如果面对面,很难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No。

见了七八个教授之后,三个人给了我offer。

2 社交是王道,拓展人脉最重要

社交特别重要,尤其初来乍到谁也不认识的情况下!

大一时,我开始蹭校内各种职业分享会,看着学长学姐们穿成大人模样谈笑风声,我就在一旁学习着。

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参加各种公司的分享会,以及校友活动。当时并不清楚每个行业都是干什么的,但这很正常,本来就是来学习的。

参加了几十场分享会,终于碰到一个校友聊得很好,然后我就斗胆地问她寒假有没有实习机会,志愿者机会也行,想历练历练,她说会帮我看一下。

然后,我就开始穷追不舍了:感谢她的分享,夸赞她的才华,甚至激动地说出,你不付钱给我也没事,我乐意帮你干活!!!真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勇气。

3 创业,并不稀罕

除了自己找工作,你还可以尝试创业。

在美国校园,大一就开始创业并不稀罕,很多学校和教授都会非常支持自己的学生创业,并提供一定的资源帮助。很多伟大的公司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项目,然后慢慢成为举世瞩目的大公司,比如小扎创立的Facebook帝国。

美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开放的环境,可以发现很多机会自主创业,体验从0到1的一个过程。

从大一开始,我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后做过文化交流项目、公益基金(还是可以给自己发点微薄的工资的:p)、线上英语教学、申请大学辅导等不同的创业项目。

更深层次的结交了一帮战友,并且提升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和高效安排时间的能力,也无意中成为了之后各种面试中80%以上的谈资,顺利锁定工作录取通知。

总之,大一真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同样的时间内,除了GPA,你完全可以获得更多。

这个阶段我最大的感受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我如何大一实习,提前毕业进投行,三年省下100万?

如何经济独立,给自己赚钱?

在美国读书,无论家境好坏,都可能有压力,因为花费还是不少的。

读完本科需要花多少钱?

以美国西北大学为例:一年学费、食宿费、生活费……零零总在$70,000左右,4年下来就是$280,000。按照6.5的汇率来算的话需要花费182万人民币。

这是一笔巨额投资(虽然还不够在咱们魔都买个一房)。

但钱能省则省,财务独立可以获得很多自由度,做更多的事情。只是,如何做到呢?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1.提前毕业

我们都知道,要毕业就是要修够规定的学分。如何提前修够学分?

首先,可以修AP(Advanced Placement)课程, 即大学预修课程来抵学分,这个在高中时就可以开始修。

其次,提前做好规划。以西北大学为例,一般同学每学期上4门课,我给自己规划了5门课。这5门课一定不能都是专业课。

一个学期分布太多专业课,会抓狂的;另外,太多文科类的课程挤在一个学期,上千页的阅读也会让你痛不欲生。所以,要合理分配。

正因为我提早规划了我的课表,我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就没有任何必修课了,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远程课程,飞到美国加州硅谷,边上课边在创业公司实习,充实的完成了学业,也完成了去硅谷体验的梦想。

很多同学觉得提前规划好了,就很难去尝试新的课程。其实你可以在大一的时候尝试不同的课程来发掘自己的兴趣点。我在大一时,修了一些不同领域的必修选修课,比如计算机科学、编程、心理学、哲学等。

虽然要提前毕业,但也不能减少大学的乐趣:)

提前一年毕业,就省下了一年学费$70000,折合RMB45.5w。

2.实习获得收入

我很欣赏美国教育的一点是:学校不局限于课本知识,鼓励大家通过课外活动和实习去学习。

而且我们作为国际学生拿SSN(社会安全号码)是非常好的,它能够给我们一个身份,又能积累我们的信用度,所以我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找了一些既能赚钱,又能锻炼自己的工作机会,包括:

1)研究助理:我做了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100小时,加起来拿到了$2000,相当于人民币13000。

2)中文语言老师:时薪是$50,我教了20小时,总计$1000,相当于人民币6500。

3)宿舍管理员:我在大二的时候申请做宿舍管理员,主要是管理宿舍的活动和秩序,比如美国不能抽大麻,每周有一晚上需要巡逻。

这个职位不发工资,但它减免了我在西北大学的食宿费,大约$20000,折合人民币13万。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职位,我认识了一群逗比可爱的宿管员们,还独立处理过学生们各种疑难杂症,对自己的抗压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

4)创业(创业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学到了很多,了解到一个公司从零到有,自主学习工商、税务、团队管理等等。让我发现:

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事情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关键是,一个想法从0到1,你需要付诸行动:

想法是廉价的,行动才是可贵的。

三个创业项目,一开始亏损10万元,最后盈余10万元。

5) 校外实习

作为一个对金融和商务感兴趣的学生,实习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计划三年毕业,我很清楚大二是我非常关键的一年: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实习机会。

这里省略掉找实习的各种磨难,直接跳到结果 -> 当时拿到了高盛以及摩根大通的实习

实习了4个月,平均工资一个月6万人民币,总计24万元 。

大三最后一个学期我通过和校友联系拿到了加州一个创业公司的offer。我很向往硅谷那边的氛围,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这段时间我认识了很多厉害的人,比我在学校里看课本学到的更多,更有趣,相当于上了一个创业101的课程。

因为那个学期本身就是兼职学生,学费省了3万元,工资每月一万,总共实习了两个月。一共省下5万元。

这五项总计赚了1.3w+0.65w+13w+10w+24w+5w等于53.95w,和那一年省下来的45.5万学费,合计约100万人民币。

写在最后

在美国的三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年的实践,既帮我省了钱,又充实了我在美国的生活。

美国教育的核心价值是自由和多样性,它并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上、不是体现在4.0的GPA上,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实践当中。

衷心祝愿大家拥有精彩的留学生活,能够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职场,哪怕是和街边一个普通老奶奶聊天,你都可能发现很多。

还是那句话: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