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戰機最新改型的殲10C性能到底有多強悍?

感覺139342566

要說殲10C的性能,還需要從殲10說起。殲10,是我國成飛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屬第三代戰鬥機。採用了鴨式氣動佈局,是一款多用途、中型戰鬥機。實際上,早期的殲10並不是真正的多用途戰機,殲10的對地、對海作戰能力相當有限——聊勝於無。



2004年1月,殲10進入我軍作戰部隊,開始了服役歷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殲10也在不斷的改進、升級,共發展出三種作戰型號(不包括八一飛行表演隊專用型等):殲10A、殲10B、殲10C。殲10B是殲10A的大改型,殲10C又是殲10B的大改型。


殲10C性能先進、戰鬥力強悍,主要得益於這些年我軍工行業的發展進步:能夠提供更好的設備——雷達系統、電子系統、武器系統、動力系統等等。殲10C、殲20的成功,不僅是成飛自己取得的成績,更是我國軍工行業發展建設取得的成績。

殲10C性能先進,主要在以下這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進、升級。

殲10C背上的兩天線,這是與殲10B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

一、換裝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電子設備。殲10A使用的是國產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殲10B裝備的是無源相控陣雷達,隨著我國在雷達研製方面取得的成就,殲10C換裝的是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有源相控陣雷達擁有更大的探測距離:“看的更遠”“看的更清”。並具有真正的多目標作戰能力: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打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同時,抗干擾能力更強。

殲10C的駕駛艙使用了性能更先進的國產衍射平顯,在殲10C的有些圖片上就可以看到。



二、換裝新的發動機。殲10B使用的是國產渦扇10A發動機,殲10C裝備的是渦扇10B發動機。渦扇10B的推力提升到了14—14.5噸,這使殲10C擁有了更強勁的“心臟”。

三、改進了氣動外型、進氣道的設計。氣動外型採用了更為流線型的設計,並且採用了更先進的DSI進氣道,使得殲10C擁有更高的機動性。

四、殲10C強化了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提高了多用途功能。殲10B已經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殲10C在其基礎之上更加強化了這方面的能力。殲10C可掛載激光制導吊艙,能夠發射多種性能先進的激光制導炸彈,提高了對地精準打擊能力。

五、更先進的武器系統。殲10C可掛載先進的空空導彈:PL12中距空空導彈、PL-10近距離格鬥彈、PL8、PL15等;空地導彈:KD88導彈等。

六、殲10C部分應用了四代機的成熟技術,至少在塗料上使用了四代機的技術。這在央視的新聞中已經報道過,至於,在殲10C上都使用了哪些四代機的技術,我們確無從知曉。

綜合來看,殲10C的綜合性能超過了美國的F16戰機的最新改進型。但是限於其中型戰機的先天不足,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相比殲16、F15E來說,還是差的太遠。



儒道之主

我剛好收藏有殲-10C的大圖,先發一張無碼大圖,大家一起欣賞。

殲-10C在2017年7月30日的建軍90週年大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其典型外形特徵如下:

1、機背有兩個刀狀天線,這是殲-10C區別於殲-10B的最主要的外形特徵,殲-10B機背只有一個刀狀天線。

2、注意垂尾上的電子戰莢艙。

3、泛綠光的衍射平顯。

4、機頭右側的受油管。

5、DSI進氣道。

其他的,比如鴨翼、單發、蜂腰等就不多說了,殲-10家族的共有特徵。

那麼,殲-10C性能到底有多強悍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首先,換裝了更為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我們都知道,美國的F-16為啥稱得上是一代經典飛機,就是因為它平臺性能好,後期改型外形上區別不大,但是內部卻大變樣,主 要就是航電系統的升級。殲-10C也是如此,雖然外形上與殲-10B變化不大,但是航電進行了大升級。而這些年來,中國在雷達的技術性能上確實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比如預警機,我們的空警-2000比美國的E-3先進一代(備註:空警-2000總師陸軍在央視上如是說),就是因為我們採用的是不用旋轉的相控陣雷達,而E-3採用的是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在戰鬥機的雷達方面也是如此,中國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方面已經遠遠將俄羅斯甩在了後面。再舉一個例子,巴基斯坦這個國家,雖然自己研製不了好東西,但眼光相當高,當年梟龍的雷達本來是打算向歐洲國家採購的,但在最後的比試中,中國的雷達性能優異,最終奪標。

其次,換裝了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即渦扇-10B型渦輪風扇發動機,相比於原有的俄製AL31家族發動機,其油耗、可靠性得到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機載武器系統大升級,可以攜帶最新研製的PL-10近距空空導彈和PL-15中遠距空空導彈,這些先進的機載武器與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相結合,代表著性能的大幅提升。

第四,由於材料、工藝等方面的進步,殲-10C減重明顯(3D打印技術貢獻最大),這對其機動性有很大的幫助。


東方談武器

既然題主問殲-10C的性能如何,那我就直說了:對於中國空軍而言,殲-10C性能一般般,並不強悍;對於大部分外軍空軍而言,屬於神器級別的戰術飛機。



同大多數人的想象不太一樣,殲-10系列戰鬥機在世界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行列裡屬於性能並不是很突出的那種:空戰推重比略顯不足、空戰掛載長期短板、多用途能力比較孱弱、機內燃油航程非常之短——殲-10A基本型的空重已經達到了8.8噸左右,加上2.5噸的燃油和1噸的武器,0.6噸的滑油/備品,空戰推重比也就將將1.0左右;如果要保證足夠的航程那麼殲-10A可用的掛架實際上只有4個,空戰時最多隻能通過複合掛架攜帶6枚空對空導彈,這又直接帶來了它的多用途能力極其弱雞的問題;而機內燃油太少又導致殲-10的機內燃油航程“僅僅比米格-29基本型好一丟丟”,排在三代機倒數第二的位置上。總而言之,殲-10A戰鬥機相對於中國空軍的意義,最大的意義是第一次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戰鬥機、鍛煉出一支可靠的戰機研發隊伍。至於它的戰術性能,不能低估,當然也不能過於高估——金頭盔競賽中長期被殲-11A壓制就是明證。



相比較殲-10A,殲-10C通過加裝ECM設備、換裝功能強大的AESA雷達、裝備更加可靠的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改用推力更為強勁的俄製AL-31FN-M1發動機、部分改變氣動外形,整體戰鬥力確實上了一個檔次,達到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在去年底西北某基地的對抗中已經憑藉電子設備的優勢成功壓制了殲-11B,但是由於殲-10A戰機的底子在那裡放著,殲-10C有一些先天性的缺陷確實很難彌補,這意味著它在中國空軍內相比以殲-20、殲-16為代表的第四代/三代半重型戰鬥機,性能比較中庸,去年,殲-10C的製造數量已經被大大壓縮,最終的製造數量也不會太多,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當然,作為三代半戰機,它無疑可以輕易壓制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這又決定了它在大多數連三代機都攢不出來的國家空軍裡,是當之無愧的神器。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1.升級後的殲-10C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前視紅外搜索探測儀,同時增加電子氣動傳感器,對座艙顯示器尺寸做了改進,另外在座艙蓋塗有吸收雷達波的鍍膜。還加裝了我國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電子設備方面,也增加了以前其他戰機沒有的電子戰系統和對地打擊系統。


2.升級後的殲-10C據報道已經具備了接近四代戰機的水平,尤其電子戰能力。無論從戰略指向還是從戰術運用來說,殲10C已經越來越在我國軍事力量發展中發揮具大的作用。




3.殲-10C採用的玻璃化座艙在輕型戰機中目前是最先進的。對數據鏈和作戰處理器都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升級。另外殲-10C導彈投送的能力比殲-10A有所提升。


4.殲10C可供選擇的武器裝備多,作戰時間長,空戰性能有著顯著的提高。而且殲-10C全部裝備最新的發動機。推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小鵬軍事

殲-10C性能到底有多強悍?

炎黃軍武的觀點是,在三代半戰機裡位居前列!

殲-10C,是殲-10B戰鬥機的進一步改進,機載設備的升級很大、氣動外形則維持原狀。

回顧殲-10系列戰機的型號演進,從A型到B型,進氣道改成DSI,機頭、垂尾、腹鰭都有一些改動,從B型到C型外形卻基本沒變,這說明,殲-10戰鬥機發展到B型,氣動設計就已成熟,可以說殲-10C的外形繼承了B型的優良基因。

那麼殲-10C性能到底有多強悍,憑藉的又是什麼?

作為單發輕型戰鬥機,殲-10系列戰機在我國空軍的定位,主要是對空作戰,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對空能力很強。

說到這兒,有些朋友對“有源相控陣”不太瞭解,或者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誤導,其實“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工作原理和“無源相控陣雷達”、甚至“脈衝多普勒雷達”完全一致,但發射功率卻大得多,信號處理能力也更強,直白的講,就是能在更遠距離上發現目標,讓殲-10C在對抗中佔得先機!

另外,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探測隱蔽性也很強,周邊國家的大部分現役戰機,告警系統還不適應這一變化,即使被殲-10C盯住、也很難察覺,這就讓殲-10C的攻擊更加突然,只要運用得當,就能打敵機一個措手不及。

殲-10C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參數仍然保密,一般認為與F-16E/F的AN/APG-80相當,比早期F-16準備換裝的SABR、RACR雷達更強。

雷達旗鼓相當,再考慮到飛行性能,對空能力上,殲-10C對F-16全系列是有優勢的!

說過了殲-10C的突出優點,也要提到短板,殲-10系列戰鬥機為空優而設計,多用途能力一直不太理想,這點就比不上美製F-16。

到了殲-10C,進一步升級機載電子系統和外掛配置,對地攻擊時,殲-10C可以掛KD-88空對面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和多種制導炸彈,多用途能力有了一定提升,然而受掛架數量、位置的限制,殲-10C的載彈量仍然偏低,無法和“炸彈卡車”F-16相比,但分類從“戰鬥機”改為“多用途戰鬥機”還是完全夠格的。

大改後的殲-10戰機,到了C型,已超額完成了“十號工程”的設計目標。

與外軍同類機型、特別是直接對位的F-16戰鬥機相比,對空作戰殲-10C更猛,對地攻擊F-16更強,綜合性能旗鼓相當。

而與周邊國家的大量三代、甚至二代戰機相比,殲-10C則有一邊倒的巨大優勢。


炎黃軍武

殲-10戰機是我國研製的第四代(以前稱第三代)戰鬥機,殲-10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很多改型,包括殲-10A,殲-10S,殲-10B,殲-10C,殲-10出口型(FC-20)。其中殲-10B殲-10C相對比較不容易區分,下面發兩張圖片大家看看能分辨出來嗎?



殲-10C做為殲-10家族最新改型,其性能

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這裡主要說一下對B型的改進。首先就換裝了不同的發動機,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WS-10B發動機,動力系統強勁,這也表明國產發動機的可靠性已經非常值得信賴了。
殲-10C在動力系統上比其他型號所採用的俄製發動機,在燃油效率上好很多,而且在使用壽命上也要高很多(據說可以達到1500-2000小時)。

殲-10C型換裝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而殲-10B型裝備的卻是無源相控陣雷達。在性能上有源相控陣雷達是比無源相控陣雷達要高很多的。這裡我們就不討論相關數據了。而且新電子設備還可以發射更新的PL-10近距格鬥導彈PL-15遠程空空導彈。

我們再說一下B/C在外觀上的區別,在這裡他們在外形上比其他殲-10機型容易區分,原因在於他們都有采用的是DSI進氣道,但是B/C的外觀區別在哪裡呢?

㈠垂尾的電子設備倉外形不同,㈡尾部減速傘倉和根部電子對抗系統倉不同,㈢垂尾前緣有無電子戰天線,㈣座艙後部的康塔導航天線是否增加天線,㈤B型沒有空中加油管,而C型加裝了空中加油管

殲-10C型主要在外形上與殲-10B型主要變化就看這五點比較容易區分。
可以說殲-10C型已經是屬於4+代戰機,其裝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是4+代以上戰機的標配,由於其機尺寸不大,故而雷達上的T/R模塊要比我們殲-16和殲-20要少點,但是相比較其他國內戰機而言,其性能依然是強大的。



淡然longjiangjiaoyou

殲10C已經成了“過氣網紅”?未來的路還遠著呢

在2017年的沙場點兵中,殲20,殲16,殲10C等等相繼亮相。然而,如今的殲10C,風頭卻被殲20,殲16,蘇35等等蓋過了大半。也就是在電影《空天獵》中有亮相罷了。關於殲10C即將停產,將資源集中到殲20的生產線上這一說法,顯然也行不通。雖然此前有殲7G量產三個團即轉入停產,生產殲10A的事蹟。

縱然殲16能幹殲10C所有的活,即使殲10C無法作為遠程空空導彈發射平臺,炸彈卡車,不能成為殲20的最佳搭檔。但是,也別忘了,我國空軍同時裝備著二代機和五代機。五代機就是殲20,而二代機,就是殲7。殲7雖然說已經退居二線,但是仍然有300多架的數量。這一數字,絲毫不差當今的殲10A。好歹,殲10A也算是當年的單發空優戰鬥機主力。

殲10C可以說是我國空軍攻防最為兼備的一型戰鬥機之一,另一型,便是殲16。殲10ABC都擁有空中加油能力,而沈飛的殲11家族,一直到現在,也只有殲15,殲16擁有。而此前的殲11B,可是目前中國空軍唯一可以依靠的主力雙發重型空優戰鬥機。即便如此,也就是個“空優”。殲10A都將投擲精確制導炸彈的系統一併整合進去了,殲11B雖然晚了幾年出現,但是在執行對地制導炸彈投擲任務中,還是需要掛載吊艙,而這又會佔據兩個寶貴的掛架。

而目前殲8系列仍然有兩百多架在服役。雖然殲8的高空高速目前的戰鬥機都無法比及,但是八爺終歸是老了。殲7也一共三四百架。如此加起來,我國目前使用的準三代機和二代機一共還有五百多架。外加此前兩百多架強5一夜之間全部推光的空缺,要全部更換掉二代機/三代機,還要6-7年。在這段時間內如果全以殲20,殲16以及未來的殲11D來填補,那將是一個普通人望而卻步的數字。殲10C的定位與殲7G大同小異,換下殲7,也並非不可。


浩漢防務論壇


殲-10A是一款常規的中型空優戰鬥機,受到設計初衷和技術水平的影響,殲-10A型戰鬥機的多用途性能並不強,故而在殲-10B的研發過程中著重加強了殲-10系列戰鬥機的多用途能力。而殲-10C則將多用途能力作為了自己最重要的一項改進項目。 為此殲-10C將配備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可攜帶4噸以上的彈藥,還裝配了一種發射精確制導彈藥的目標指示吊艙。這種中國設計的吊艙與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利坦寧(Litening)”吊艙類似,而美軍戰機使用的的吊艙就是利坦寧吊艙的後續版本。[2] 性能數據 殲-10C在外觀以及規格上和殲-10B沒有明顯分別,相比之前試飛的殲-10B,這架新機僅僅在機背上和機頭下方都多出了一根天線。殲10C裝備有更為先進的雷達設備,其雷達擁有較殲-10A/B裝備的雷達更大的探測距離,並具有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打擊其中威脅最大的6個目標的能力。其駕駛艙設置了更先進的國產衍射平顯。此外殲-10C除了裝備有較為先進的PL12中距空空導彈外,傳聞還將裝備更為先進的PL-13遠程空空導彈和PL-10近距離格鬥彈[3],而PL-13遠程空空導彈將賦予殲-10C對敵方預警機的打擊能力。加裝了激光制導吊艙的殲-10C,還能發射多種激光制導炸彈,進一步提高了戰機的對地精確打擊能力。



殲-10C與殲-10A/B裝備上的不同之處: 1、新型有源機載相控陣雷達 2、採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 3、進氣道改用更前衛的DSI進氣道 4、多用途能力大幅提升 殲-10C採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兼具強大的“空對地”與“空對空”性能,同樣可攜帶的多種武器。根據去年紅劍-2016演習,殲-10C空戰武器包括PL-10、PL-8、PL-12和PL-15空空導彈;空地武器包括KD-88空地導彈、YJ-91反輻射導彈和激光/衛星制導炸彈,既可執行空中截擊任務,也可以執行打擊地面目標、海上目標等空面任務,多用途能力較殲-10A大幅提升。


沙漠之湖

厲害了,我的中國空軍。4月16日開始,殲-10C戰機開始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標誌著空軍攻防作戰體系進一步完善,有效履行使命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殲-10C優點

殲-10C加裝ECM設備、換裝功能強大的AESA雷達、裝備更加可靠的綜合化航空電子系統、改用推力更為強勁的俄製AL-31FN-M1發動機、部分改變氣動外形,整體戰鬥力確實上了一個檔次,達到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



殲-10C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改進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距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



崇儒

認真回答每個問題!

殲10C性能強悍到什麼程度?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那就是相當於一個全新機型!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殲10C的機載雷達為有源相控陣雷達。有人說不就是相控陣雷達嗎,又不是超前技術!話沒錯,但這一技術對於周邊國家卻是致命的。因為,他們針對我空軍設計的戰術幾乎都是圍繞多普勒體制雷達固有缺陷進行的,也就是多普勒雷達在徑向速度為零時是無法探測目標的,其戰術多以大過載徑向機動為核心,而相控陣雷達的出現,卻讓這一戰術一夜之間全部過時,迫使他們要重新研究針對性戰術,這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二,殲10C有半隱身能力。這個就不多說了,無論氣動外型,還是座艙,殲10C都進行了半隱身設計,在未來空戰中,這一優勢加上相控陣雷達優勢,將大大提升其發現敵人,保存自己的能力,在空戰中取得絕對優勢。

第三,就是它掛載的武器。殲10C掛載的武器,性能要遠遠優於現役的霹靂12和霹靂8,具體情況不說了,你懂的。就是一條,力壓周邊所有力量,連美帝也不在話下,因此,殲10C性能是遠遠超過我們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