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新闻播报员对着镜头前,是不是有字幕打出文字?

驴友珊姐


有的。在这个时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帮助人们更完美完成工作的工具也应运而生。例如台词提示器。这对一众主持人和新闻播报员来说实在是神器啊!不仅不用死记硬背台词,还能缓解紧张情绪,实在太棒了有木有? 小时候我们经常看见主持人手上拿着一个小本本或者几张纸,那其实就是写着提示词的,毕竟一上台一紧张,忘词了就完了。而到了现在,我们会发现主持人越来越不用台本了,而是仰头看天空了,哈哈,其实就是在看台词提示器啦。 据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念错一个字扣五十,因为一个词句可能就会让整个新闻意思完全变了,作为一个大型媒体,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有了这个提示器,简直是造福大众呀,毕竟难免有忘词或者晃神的时候。


小乌龟的八卦基地

作为一个从业几十年的广播电视人,我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是的。我们每天看电视节目时,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从新闻联播到其他的栏目,看到播音员、主持人口齿伶俐,一字不差,抑扬顿挫地播新闻、解说节目,都惊叹他们不但普通话好,而且记忆力也超群,实在是个超人。而事实上这是人们的一种误解。

那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播音主持人在播新闻、主持节目时,在他们的正前方安装了一个叫提词器的东西,需要播报和主持的稿件及节目内容,都是提前打好字储进了提词器里,而且为了播报的准确无误,每页上只有九个字,所以播音员主持人每次播报时,只要照着正前方上提词器上的稿件来念就行了。这就是人们常常会很到播音员在播音时两只手会在桌面上动来动去的原因。

当然,仅管是有提词器帮忙,对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还是特别高的,要想成为一个播音主持人,不但要形象好、气质佳、普通话好,还必须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不要说是中央电视台和各个省级电视台,就连市级、县级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也是万里甚至是几十万里挑一,从一个一个环节精选出来的呀!


叶公来帮忙

用专业的术语,播音员对着镜头显示字幕的设备叫做“播音员提词器”。

主持人面对着摄像头,摄像头前面有一个光学玻璃,光学玻璃是高反射率、高透光性的,通过显示器显示镜像显示以及角度反射,将需要显示的文字源通过光学玻璃折射到播音员的眼睛里。

文字源一般有摄像头反射式和电脑显示器反射式两种:

  1. 摄像头式:播音员头上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将桌上的稿纸拍下来,显示到提词器的显示器上,目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2. 电脑型:通过电脑专用字幕软件,将字幕镜像的显示到显示器上。软件可以自定义大小、镜像、颜色、字体、滚动速度等,可以由播音员、主持人自己操作,也可以由后期人员帮助操作!


实际上,不仅仅是播音员主持人,用到提词器,一般官方的发言人、领导人前面的桌子上也会有联网的电脑提示。


PROERSOFT

从头说,如图1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水平向右滚动。可观察到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A.90°B.60°C.45°D.30°



分析:小球水平向右滚动,其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下运动,即像与物的运动轨迹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平面镜应是像与轨迹所成夹角的平分线,所以,镜面与桌面的夹角α=45°。

这是初中物理中很常见的一道习题,重点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灵活应用平面镜特点处理问题的能力。不知道大家想到没有,这种现象在实践中有着十分奇妙的应用。

试想一下,在上面的习题中,桌面上不是滚动的小球,而是《让子弹飞》,而人对着平面镜从上往下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对!子弹正迎面飞来。这样的情景我们在电影电视中欣赏过,想必大家应该清楚这样的镜头摄像师是如何拍摄的了。



对魔术感兴趣吗?如图2是一种魔术箱,箱子的上下左右和后面都是封闭的,前面是透明玻璃,上面有一个小口P。表演时,从P处放入一个物体,从前面看,却不见放入的物体。常言道:眼见为实 ,看来也不尽然,明明将物体放入箱中,却不见踪影,岂非怪事?猫腻就出这个箱子,放物体前,我们看着是空无一物的箱子,其实在箱中与地面成45°角放置一块平面镜,如图3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箱子底面的像正好成在箱子的后面位置,箱子左右两侧壁的像正好与箱子的左右壁重合,于是,从前面看,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箱子。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只是箱子的一半(镜前),而另一半(镜后)由于受平面镜遮挡,我们根本就看不到。而从P处放入的物体恰恰就落入了镜后,所以,从镜前看不到落入箱中的物体。



学过绘画吗?没学过不要紧,利用平面镜能使你秒变绘画高手。行动起来,把绘画纸平铺在桌面上,把一块平面镜与桌面成45°角放在绘画纸上,再把一张绘制好的画竖直立在桌面上,如图4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张画的像正好成在平铺在桌面上的绘画纸上,将上面的画描一遍还不会吗!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题。看一下图5知道是什么吗?这是一部供播音员使用的提词器。另有一架摄像机🎥将播音台上的稿件拍摄下来,传输给提词器上水平放置的液晶电视播放出来,在通过上面的镀膜玻璃成像。因为镀膜玻璃与水平放置的液晶电视正好夹45°角,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通过镀膜玻璃成的像竖直呈现在播音员的前面,方便了播音员的观察,避免了播音员低头看稿的尴尬。由于镀膜玻璃的透光性较好,并不影响后面的摄像机的拍摄,另外,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对摄像机也不会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稿件通过镀膜玻璃成的像,播音员能看见,而摄像机看不见,所以,摄像机拍摄到的只是播音员的画面。


甜甜向上314159

电视台主持人、新闻播报员在进行节目录制、尤其是直播时,他们正前方所看摄像机镜头前方有一只特殊的装置,叫作提词器。的确是以字幕滚动的方式打出相关的文字。


提词器的重点是如上图中斜45度隔在摄像机镜头前的一块分光玻璃,这块玻璃从摄像机那头过来有着近似于透明的透光率,这样不影响正常拍摄,而从主持人这头看过去却可以反射出下方屏幕上的文字。这样,就可以让主持人、播报员既保持着眼睛看着摄像机镜头(我们从电视上就感觉他们在正视着我们),又可以看到自己正在与即将要播报的内容提示。


不过,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有了提词器,主持或播报新闻就成了一件挺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明白一点:提词器可不是读词器。在任何一家电视台,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观众口碑,对于一个优秀的电视主持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他们在镜头前能够表现得大方、得体、从容,而且语言表述得极具感染力。而这些特点,如果一个主持人对于自己要播报的内容不能熟记于心,只靠对着提词器去读念出来的话,一则他的眼光必然会显得呆滞无神,二则他的神情也将僵化,三则他的语言更是平铺直叙,毫无感情与节奏。


所以,真正优秀的主持人,不会因为有提词器而不去提前熟悉甚至背好台词。因为提词器的真正作用有三点:


一,在正常的播报中,主持人仍然是要靠着自己的记忆与理解而表述,提词器上的内容会同步显示,只是为了以防万一、哪里万一卡了、忘了,稍稍顺便看一下,便立即接上来,就是 一个提示的作用而已;

二,在许多谈话类、文艺类节目中,主持人需要与嘉宾等人进行互动,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现成的稿子,提词器上显示得实际上是大致的提纲与各个阶段的事先规划的提示;



刚刚讲过

是有字幕打出来让他们看到。



就是用到的这种设备

摄像机在后面,前面时一块透明度高,反光性强的玻璃,可以把内容直接展现出来给主持人看到,而摄像机看不到这些字。当主持人看着这些字的时候从摄像头里看的就像是直接看摄像,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不会发生忘词的情况。

这是网上传的“九字稿”

有“九字稿”可以保证主持人的眼睛不会偏离太多,以免形成给人看稿子的感觉。



其实除了主持人以外,在别的节目中也是有提词器。比如《我是歌手》中观众席后边就有大屏幕提词,在《快乐大本营》中也多次显示在观众席后面有提词器。

除了节目外,比如奥巴马的演讲,都有提词器。就比如上图,在奥巴马演讲台两边和演讲台上都有屏幕提词,这背后是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在服务。


国557

记得是2000年以后,电视台演播室提词器出现,即被各级电视台广泛使用。在这以前,播音员在演播室播_录制新闻,新闻稿短小的,开头语,结束语,中间插话评述等,这些靠死记硬背,那时没提词器。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市县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录制新闻节目)

(2009年,电视台在录制节目)


现在的提词器操作筒单好用,把要口播的新闻稿打好保存在提词器电脑里,录制节目时调出来看着读就行。
提词器装在摄像机脚架下,显示屏向上平放,摄像头镜头前装有一块特殊的反射玻璃,就像单反相机的五菱镜一样,反射显示屏的文字提供给播音员,播音员用无钱鼠标翻页拖拉文字就行了。


抓鱼鱼6513236

电视台和一些媒体的电视新闻播报员和主持人,在播音或主持节目的时候,大部分都使用一种叫提词器的设备。

提词器有一个显示屏在镜头前,醒目的显示要播报的内容,随着播音员的语速,提词器同步显示播报的内容。因为提词器和镜头在一个轴线,播音员看词的眼神观众几乎察觉不出来,这样一来,播音员可以一直面对着镜头,从容流畅的播音,也不容易出现错误。


视讯组

播音员前面的摄像机有提词器。如图。



那光红

新闻大家都看过,尤其是央视的《新闻联播》。大家可以看到主持人对着镜头流利的播报出新闻内容!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能做主持人的人专业、口齿、反应、头脑都一定要过关!在厉害的支持人想要完整背出新闻内容,不出错的话就太难了!其实主持人在播报前都会熟悉一下稿子,不一定非得背下来!播报的时候在镜头下会有题词器!


大家都知道每到新闻结束的时候,都会看到主持人在收拾稿子!其实手里的稿子就是播报的内容,会有一个机器照在主持人手中的稿子,然后反到镜头下的题词器!这样主持人才能面对镜头流利的播报出新闻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