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企业单位,事业编制怎么办?

Y鱼之乐Y

根据我们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我们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从事公益服务、承担行政执法职能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类事业单位。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要逐步改制为企业,这是国家机构编制改革的大方向。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单位肯定编制会取消,当然如果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的话,可以考虑给大家转为其他机关事业单位。

但是大的处理方式一般是跟新用人单位签订新的劳动合同,不再是聘任合同。如果不想在新的单位工作,可以领取经济补偿金之后,自谋出路。

其实这些单位改制为企业,并没有什么可以太担心的事情。我们国家的各种改革一般是保证平稳过渡的方式,肯定保证大家待遇不降低。

有人会担心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大多数的企业都会被划入城发或者城投等大型国有集团的下属企业,盘子大才稳定。各个政府企业改制不可能将,一个小的单位直接变成独立自主对抗市场风险的单位,这样是对职工不负责任的。

大家会担心退休待遇的差别问题,目前来看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由于双轨制,导致退休待遇不平衡。

2014年10月,我们国家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

根据事业单位新的退休待遇计算方法,退休待遇一般会提高不少。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过渡,所有的人员都会使用新办法计算退休待遇。

对于之前的视同交费年限的退休待遇计算方法,国家也在有关规定上作出了有效衔接。

其实我们看,中石油、中石化、电网、铁路集团等一些公司,改制之后职工一样过得很好。

所以说,随着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事业单位改企业不可逆行的趋势,但是改制的过程,总是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暖心人社

首先,因为各地的情况不同,所以每个地区的事业单位改制的人员流转方案都不大相同,在此我以一个地区事业单位改制的文件为例子,看图说话。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革方案的通知

这次改革12个事业单位,涉及在编人员602人

1、企业怎么改的?

可以看到,所有的事业单位均改为企业,由贵港市控股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基本上就是从事业单位变成国企。

2、人员怎么改的?

可以看到,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编人员想继续上班的,直接由事业编转为企业职工,无需企业同意,企业必须接收,还要安排工作!

第二类:无编制人员想在这些企业继续上班的,需要转制企业根据情况双方协商同意,这句话就有意思了,如果转制后的企业觉得你不适合他们工作,他们就可以不接受你,不给你续聘合同。(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有编制跟没有编制的区别)

第三类:在编人员觉得这个公司不好,我不想在这公司上班,那么我申请解除合同,那么这部分人是给予经济补偿金,买断回家,另谋出路。

第四类:在编的年龄大了,不想上班了,但是退休年龄还不到(5年以内),那么就办理离岗手续,不用上班,工资照发。等到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这种应该是最快活的】


上面这个文件其实基本概括了事业单位改企业的人员流转办法,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不可一概而论。

自己选择,是想继续干下去,还是自谋生路,还是安稳退休。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要为编制所困住了,世界那么大,出去看看去!!!!

回答完毕。


肉丝面大杂烩

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事业编制单位的改革,很多人都关心机构合并、重组后,原来的事业编制人员去留问题。这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做好人员的思想稳定,是很重要的。但是转制后的事业在编人员,也要从大局出发,服从上级的安排。


改制的事业单位编制注销,改成企业性质,大势所趋。唯一的问题就是事业编制人员问题,这个要看各地的政策。,事业单位改革,目的就是减少机构,减少编制,甩掉包袱。

其实有盈利能力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还是不错的,归国资委管,工资、福利都不再受事业编制的约束,单位赚的多职工发的就多,不是挺好吗。

言归正传,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后,原有的事业编制怎么办?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规定,改制为企业后,原来有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也就是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事业编制干部,待遇不变,仍然归上级部门管理。意思为你个人事业编制不变,只是原来的那个事业单位不再是事业单位了,到了企业你还会保留你的事业编制,工资待遇原则上不能低于你原来的工资标准。事实上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顺利改革好、过度好,才会更加和谐。而新进人员则为企业编制或者公开招聘并签订劳动合同。

原来的事业编制人员如何处理呢:

一,留在改制后的这个单位。

二,可能会对部分达到或者接近退休年龄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出台一些的优惠政策,鼓励提前退休。

三,对于因工作需要,或者根据工作性质、职能的不同,也可能调离该单位,调至其他单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国有企业。

四,部分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在单位改为企业后,因企业的性质决定不可能全部接收,则要对这些事业编制人员进行分流,分流的单位或者是行政事业单位,或者是其他国有企业。

五,对于辞职的,单位也是喜闻乐见。但是争议就是单位能否给一笔遣散费或者工龄买断之类的补偿。


日子沾上失落

事业单位改制成国企,说明原来事业单位本来就属于企业化运行,自支自收,只不过是多了编制这个遮羞布而已,和别的国企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中,被划为三类事业单位,都会去编制化,从事业单位中剥离,成为企业。其实这对好些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来说是一定的放开,单位可以有更多的人权,事权,财权,有利于原单位更好发展。


再说对于个人而言,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以你的编制不会丢掉,会继续保留,待遇不变。编制随着老人退休慢慢收回,所以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我感觉这次事业单位改革肯定会考虑职工后续安排,以大局稳定为重。最后祝你好运。


公职人员向导

事业单位改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部分采取聘用合同签订制趋势。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也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也是区别于机关公务员制度和企业劳动合同制度的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签订聘用合同范围和对象:(一)、所有事业单位及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不含参照国家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与本单位在职列编的工作人员均须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二)、事业单位编外聘用和自行聘用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或地区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经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的事业单位名称发生变更的单位,须重新签订聘用合同。


缺氧的一鱼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这个问题,下面就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山东中公

真的不用考虑这么多的,事业单位相对比的话还是很稳定的,有的单位和国企性质是差不多的,一般是满几年之后,第几次续签之后,都会签订终身的,所以您这边无需担心的,还是非常稳定的,对比其他的话,稳定性还是很好的。而且现在有的单位是有编制的,具体可以多多查看当地的人力资源保障官网和人事局,发布相关招聘后可以详细看下,是否有编制,有的单位都会清晰写明的,所以这方面无需担心的。


中公黑龙江事业部

事业单位改革分了三类:行政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其中:前两类不可能改企业,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方向是转企改制,或是撤销、退出事业单位序列。

一般来说,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为自收自支,财政不给经费,单位自己收费或挣钱自己花。经营的好的话,就转企改制,事业编制当然是核销了,收回归编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统一管理调配使用。目前事业编制是实行总量控制,编委在本层级事业编制总量内,可以在事业单位之间互相调配。

如果题主想问个人的事业编制问题,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职工实际上是个人身份的转换,由体制内在编人员,就变为企业职工,与企业就得签订劳动合同,一切待遇都按企业职工办理了。

我一直在关注事业单位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有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风27476

毋容置疑,职工身份肯定随单位性质的改变而改变。

怎么会提出这么个问题?是担心当下丰厚待遇一去不复返?还是忧虑将来养老待遇减半?这种远虑必带来近忧。单位改制,咱们职工个人是左右不了的,该咋整咋整。至于往后养老金的核算就要看你们单位的生存能力了,你们若还一如既往高收入,届时退休养老金还是照样高,就如电力、银行等高收入垄断企业退休人员工资还是可观的。


小草144270718

放心,换汤不换药,事业单位也不会改成企业,原来事业编制还保留,新招人采用合同方式,但也分编制内和编制外。编制内就是正式事业单位干部,由财政部门直接发工资,享受国家规定一切福利待遇。编制外就是我们平时口说所说的聘用人员了,工资由本部门自己规定,高低不等,加班不加工资,想开除随时叫你滚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