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陌刀,现在真的失传了吗?

Ccihui_Mr

陌刀最早出现于隋朝,在唐朝发扬光大,在唐代之后不再见到有记载。由于隋代太短命。而唐代兵器又不允许陪葬,导致唐代兵器出土非常少,陌刀即便在唐代也不是广泛配发的武器,陌刀军在唐代人数一直也都不多。所以陌刀当今完全没有出土过。陌刀的形制究竟长什么样,只能靠典籍里的描述来进行猜测。所以陌刀不但早就已经失传,而且连它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网上有很多猜测,但是绝大多数都是错误的。


关于陌刀的描述,《唐六典》卷十六记载:“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这一条首先注明陌刀是步兵所用长刀,没有任何记载说明骑兵有用过陌刀。

所以上面这些网上猜测的骑兵手持陌刀的形象都是错误的。拿古画中骑兵所持长刀来猜测是陌刀也明显是错误的。



汉代也有断马剑的记载,但是依旧没有图样也没有出土实物,或者说出土的实物中没人知道哪个才是断马剑。


唐代典籍中也并无陌刀刃长的描述,甚至陌刀有多长都没有具体记载。现在主要对陌刀长度的猜测都是根据《旧唐书·阚棱传》所记载:“(棱)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名为拍刃。每一举,辄毙数人,前无当者。”《新唐书》中,“拍刃”作“拍刀”。很多人猜测这种所谓的拍刀,就是唐陌刀。唐代一丈也就是现代3米左右。如果阚棱所用拍刀就是陌刀的话,那么陌刀就是长3米,双刃的大刀。至于陌刀多重典籍上倒是有过记载。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一百一十八·忠义下 张兴传》“张兴者,束鹿人。长七尺,一饭至斗米,肉十斤。悍趫而辩,为饶阳裨将。禄山反,攻饶阳。兴开张祸福,譬晓敌人,而婴垮弥年,众心遂固。沧、赵已隐,史思明引众传城,兴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乘城。”

可以看到记载陌刀重十五斤。唐代一斤又有多重呢?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开元通宝十个钱为一两,取西安渔化寨新出土的开元通宝比较好的十个称一下.总重42.5克,唐一斤为十六两,42.5克乘16等于680克。”——《唐代度量衡与亩里制度》

按照这个标准来算,十五斤的陌刀大概相当于现在十千克左右。


关于陌刀的描述,绝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马俱碎”和“如墙而进”,这是出自《旧唐书》中对李嗣业的描写:“天宝初,随募至安西,频经战斗,于时诸军初用陌刀,咸推嗣业为能。”这说明李嗣业比较擅长用陌刀。而另外一段记载“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于是很多人普遍把陌刀认为是骑兵克星,骑兵碰到陌刀阵就“人马俱碎”,但实际上所有关于陌刀的典籍记载并无陌刀专门用于对抗骑兵的描述,人马俱碎只是李嗣业个人的行为,甚至

无论人马俱碎还是如墙而进说的都是长刀,而不是陌刀


陌刀的使用方式倒是有很多记载,如《通典》卷一百五十二:“又于城上以木为棚,容兵一队,作长柄铁钩、陌刀、锥、斧,随要便以为之备。若敌攀女墙踊身,待其身出,十钩齐搭掣入城中,斧刀助之。”这是用于守城

《通典》卷一百五十七:“队副一人撰兵后立,执陌刀,观兵士不入者便斩。”这是用于督战

同卷又记载:“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这是兼任弩手。所以下面这张网上流传的陌刀阵图显然也是错的。

《通典》里已经明确说了,陌刀手本来就是弩手,要先放一轮箭再换陌刀。所以图上弓箭手在后首先就是错误的。并且长刃大刀这么拿显然无法劈砍,十千克重的大刀你蹲下去这么拿就站不起来了,毫无意义,这是长矛手的姿势。


从兵书上描述的实际使用来看,陌刀无论督战、守城肉搏,还是弩手兼任先锋突击,主要还是步兵对抗中肉搏使用,陌刀并不是对抗骑兵存在的。

事实上任何骑兵都不会正面强冲这种大刀阵的,要么绕圈绕晕步兵阵,抓住破绽再上,要么直接骑射射乱步兵阵再冲,或者两边步兵阵开战,骑兵侧翼冲锋,冲乱对方阵型。而长刃大刀长度不虚长矛长枪,还能轻易劈开枪杆矛杆,肉搏的话显然更占便宜。


网上一直流传陌刀之所以失传是因为造价太高,实际上并非如此。公元九世纪初唐元和年间,钢铁的年产量约为五千吨。根据美国学者郝若贝教授的说法,宋代兵器制作、铁钱铸造和制造农具等方面的消耗情况,推算出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的铁产量大致在7.5-15万吨。宋朝的钢铁产量比唐朝多30倍, 5000吨 与 150000 的差距。要知道在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即1788年左右工业革命之始,英国钢铁的年产量为7.6万吨。只有我们宋朝年间钢铁年产量的一半。宋代商业兴盛,要远比唐代更为富庶,根本不存在造不起陌刀的情况。


陌刀之所以失传,仅仅是因为有更好的武器出现,所以陌刀被淘汰了而已。所以没必要没事就惋惜陌刀有多厉害,可惜只是失传了。要论战绩,陌刀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还没有岳飞部队的麻扎刀战绩耀眼;也没有郑成功铁人部队所用斩马刀锋利无匹。陌刀只是一种被淘汰的武器而已。


人渣啸西风

传说陌刀最早在隋唐之交就已出现,隋末有一位战神,武艺绝伦,名叫阚棱,你知道这个阚棱有多么可怕吗?据记载描述:阚棱貌魁雄,善用两刃刀,其长丈,名曰“陌刀”,一挥杀数人亡,前无坚对。连人带马统统砍碎。如狂风恶浪一般,所见之处,身首分离,一片齑粉…可以想象陌刀之厉害?在当时是天下无敌啊!

陌刀是唐朝重装步兵制式兵器,据说由西汉斩马剑发展而来,吸收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与冶炼技术,聚众家之所长,有专门具体部门负责铸造,贮藏,管理。陌刀极为锋利,砍杀效果极佳,在战争中主要用来砍杀敌骑兵,下可以砍马腿,上可以砍骑兵之头颅,在冷兵器时代简直就是杀人神器,所向披靡,杀得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闻风丧胆!如噩梦般连连不敢进犯。



《新唐书》还记载,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个家伙身长七尺,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材料。唐朝崇尚军功的氛围影响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年轻的李嗣业不负众望每战都冲锋在前,很快提拔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又被招入安西都护府。当时,军中推广长柄陌刀,这简直就是为李嗣业量身定做的兵器啊,他很快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这是大唐陌刀队建功立业的历史证明。



唐朝时期,汉民族士兵组建的这支陌刀队,他们靠的就是可怕的重兵器——陌刀。唐王朝的王牌精锐就是传说中的“陌刀队”。陌刀这玩意描写也极其夸张,长刀片子齐刷刷往前推,如割草一般,统统绞杀!大唐初期靠这个和游牧民族铁骑交锋,往往大占上风,大获全胜。搞得铁骑兵们丢盔弃甲惶惶不可终日。


到后来由于唐朝内部发生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唐朝灭亡。威力无敌的陌刀也就从此失传了,据说是因为唐刀用的是包钢法,用料极为奢侈,刀剑制作工艺繁琐复杂,财政也困难,一般的武将和诸侯根本养不起陌刀队了,也经不起战争的消耗,豪华的陌刀从此逐渐退出战争舞台。

我们现在想想真是太无奈了!这么厉害的陌刀竟然消逝的无影无踪!因为当时不允许陌刀陪葬,以至于消失的极其彻底干净,不得不说是中国古代冷兵器的遗憾。


古亭幽月

确实失传了,到现在都没有实物出土。

那些铁口直断陌刀具体形制是什么什么样子的节目或者人的言辞都是扯淡。。。

我个人倾向于类似长刀形,能扫能刺的形制。因为历史书里对陌刀记载最靠谱的一句话是---陌刀,盖古之斩马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