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初中同學聚會,每次都能有三四十個人到場,高中同學反而難湊齊二十個人?

黃春嬌3

你好,我是老G閒談。

對於題主的說法,我部分認同。

同學聚會肯定是隨著學歷的增長而與會者逐漸減少的。我不同意的是初中同學聚會每次都有30-40個人的說法。最多是第一次有30-40人,第二次有這些人的話我買單!!

初中聚會之前的2個月小學聚了一次,老G因為在外沒法參加。

15-17年高中群一直在組織聚會,由於提議的時候有兩個大咖(現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方便就沒成行,現在高中群連天氣預報都沒人發....

13年大學同學組織了一次聚會,來了一多半人,此後群裡只有一個賣保險的同學堅持每天發天氣預報。

這就是老G參加的所有的同學聚會。怎麼說呢,很高興能參加,就像歌詞中說的:至少證明我們還活著!也僅僅證明了我們還活著。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我們每個人都在變,都已經不是上學時無憂無慮甩著兩行鼻涕的小盆友了。

老G大學畢業後雖然沒有如何如何,但是說實話和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在村裡、鎮裡工作的同學除了客套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老G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社會上奔波,但是說實話和現在正科副處的大學同學除了客套也不知道說什麼了....

所以,那種大型的聚會每次的參與者越來越少,反而老G私下和幾個身份背景、現狀彷彿的同學小聚了好多次,談笑風生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人以群分,亙古不變,這句話是沒錯的!



老G閒談

哇偶!題主初中同學竟然每次都能有三四十人,而高中竟然能有十幾近二十人參加聚會!佩服佩服!

這種大場面我只經歷過一次。

唯一的一次初中大型同學聚會是我組織的,用了兩個星期想盡一些辦法把能找到的同學找了一個遍,最後全班80%的同學出席了,擺了四桌。

但是也僅僅是這一次!

多數同學聚會都是小範圍的一般來說能有十個人就算“大場面”了。而且越是比較頻繁(一年兩三次)的聚會,出席的人也就會越少。

按照我的體會之所以初中同學參加聚會的人數多於高中可能有如下原因:

1、初中大都是就近入學(我那時候是學習好的考重點,考不上的一起劃到普通初中),所以很多初中同學實際上還是“小學同學”或者“小學校友”。而且,相對而言初中同學大都住的也比較近,所以“感情基礎”往往會更高一些。

2、初中時期“玩”的多一些,學習壓力雖然有些學校也很高,但是比起高中來還是會差很多的。因此這個階段“美好回憶”會更多一些,相對的“話題”也就會更多一些而且往往人們更願意回憶那些美好的、趣味的事情。

3、初中有一大批同學上不了普高,而我們都知道,往往非普高的學校學生素質相對會差一些,雖然不一定特別多,但是一個班有上幾個的話也會影響班級整體氛圍的。而往往這些孩子大多數畢業後就直接工作了,所以對他們來說上學精力最最值得回憶的也就是初中階段了!所以他們往往也會更加珍惜與初中同學聚會的機會。

4、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同學感情基礎差而後期培養條件往往也不充分。我所上的高中就是重點高中,感情最好的其實還是舍友和同桌。高一結束後同學才混熟、稱兄道弟的,馬上就進行分班考試,然後重新分班級、宿舍,大家雖然還在一個學校,但是由於各種忙碌其實已經有點“咫尺天涯”的感覺了。

而高二之後由於各種刻苦學習,就算是課間很多人還是會坐在那裡學習的。往往最熟悉的其實還是那幾個從高一一個班裡來到現在班級的同學們。

說個我的真實例子:我老婆就是我高中同學,我們高二分到的一個班,但是整個高二高三兩年,我們回憶起來竟然想不出我們在學校期間有多少交集,甚至彼此說話的次數我們都基本上回憶不起來幾回了!

那時候是真的忙!忙的已經沒有時間跟同學去玩、去開玩笑、去闖禍、去追女生、去搗亂……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啊學啊學啊的!

所以你說高中同學感情不深我覺得可以理解!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值得(願意)回憶的還是比較少。

聚幾次會之後就發現說的事兒總是那一些而已,不像初中時候那麼熱鬧。

另外高中階段已經很少有人還跟初中那麼單純了,作為從初中到大學的銜接階段,無論從哪方面講這段日子過的都不如兩頭的。

最後,不排除這種可能:有人並不願意跟某某人一起聚會,或者說同樣都是十幾個人或者十個八個人的聚會實際上你們班是有的,只不過你們彼此之間的“交集”少一些罷了。比如那幾個人喜歡經常聚聚,這幾個人喜歡經常聚聚,貌似當他們合起來聚時候就會有人不來了!

隨緣吧,我想題主之所以現在還有這麼多同學能參加聚會,很大的原因是題主可能還沒有工作,或者是剛剛參加工作,慢慢的你就會發現,這種老同學聚會會越來越少了,不是不願意去的越來越多了,而且“身不由己”的越來越多了。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就在今年高考結束後,我的孩子在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就開始了他們同學之間的聚會。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同學聚會基本就是三天兩頭的進行著,有時簡單的問了一下孩子,總聽到他說初中、初中的。憑感覺,應該有百分之八十的都是與初中同學在一起。我也納悶,初中同學不是已經分開三年了嗎?為什麼高中同學相聚的少?反而初中同學相聚的多呢?

因為這種現象無關大局,也沒有必要去向孩子探個究竟。私下裡,我也曾琢磨過這種情況的原因究竟在哪裡?我覺得有這麼三點值得探討:一是孩子在初中階段,已經開始懂得一些事情,有些個人觀點、個人喜好開始慢慢養成,這樣就會與那些自己覺得很投緣、說話很投機、情趣相投的,還有就是學習成績很接近的同學就會慢慢靠近,就會慢慢走近,以致慢慢變成了好同學、好朋友。二是,孩子在初中階段,學習相對來說,比較輕鬆一些,有一定的閒暇時間來與同學交流,談喜好、談未來、談家庭狀況,談生活水平,談父母,談學習等等,這樣他們慢慢就會建立起個人之間的感情,然後在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三是孩子到了高中階段,那種高度緊張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沒有時間去考慮建立新的朋友,他們也絲毫沒有機會去考慮與新的同學交流或溝通學習以外的什麼個人理想、未來志向的選擇以及各自家庭現狀與環境之類的話題。偶爾有些小交流,要麼是因學習遇到難題相互請教與商量,要麼是鄰座同學偶爾說說笑笑。所以只顧埋頭讀書學習,對身邊的同學沒有機會了解,也沒有時間去了解。也許三年的高中,他們同學之間只是相互認識,對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根本就不瞭解。所以,就會出現很多學生喜歡與初中同學之間的聚會,而少有高中同學之間的聚會。


冬日暖陽124086398

我們這一代人恰恰相反,和我聚會最多的是高中同學,而初中同學很少聚會,小學同學幾乎不咋聯繫,幼兒園就更記不得了。什麼總裁班,MBA,黨校同學,中歐,長江的同學會導師,會經常聚會,

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目的性,其實聚會總要有目的,要麼聯絡感情,要麼找對象,要麼共享資源。

其二:感情問題:

聚會有感情才聚會,不然沒有感情,沒有主題聚會好尷尬,有的人還會冷眼旁觀;

其三:地域問題

大學同學除了玩的好的基本不聯繫,聯繫的也是大多都是,因為距離太遠,都是有家室的人,沒事老聊天搞基不太好吧

其四:共同語言;有的人聚會愛炫耀,各種吹牛B的,討要,所以聚會一次比一次少!

其五:收入差距;聚會誰買單,如果同學裡有首富,也重感情愛聚會,那就大多它在買單,不過老是別人買單,你沒有表現機會,那麼你也會越來越不願意參加這類聚會


時說新語

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1.初中同學大部分都是家附近,要好單位鄰居,大家知根知底,不用帶著面具交往,因為距離近,相互聯繫也非常方便。



2.初中時候,大家不在乎成績,之間的友誼是最純潔的。高中學習壓力大,大家不注重相互交流,而且高中時交往會出現“學習好的和學習差的”的兩級分化。



聚會的目的是為了將老同學的情誼,變得緊密起來,大家可以暢談自己當年的糗事,相互分享多年的生活經驗,但是,目前大多數的聚會變成了炫富,巴結,根本不是敘舊,完全變了味道。



我覺得,一個人經歷的多了,變得圓滑、世故在所難免,但是,記住,曾經的同學情誼,是真的,請卸下你的偽裝,讓我們再一次敞開心扉,一起尋找如夢的青春。

同窗之情,且行且珍惜。


米哈666

畢業很多年了,想想同學聚會越來越少人參加,以前初中同學聚會還能聚好多,到了高中同學聚會少了一半,為什麼呢?


我個人覺得,一是初中同學基本都是相鄰鄉鎮的,大家離的比較,方便溝通見面;二是初中時同學之間情誼濃厚、真摯,沒什麼攀比現象,也不要考慮見面後各種小尷尬什麼的,所以大家願意聚會;三是高中畢業後,很多同學在外地發展,都有自己的崗位職責,也有許多人成立家室,工作加上生活,實在是抽不開,還有一些混的一般,工作平庸,生活一般的覺得其他人肯定混的都不錯,自己去參加同學聚會,心裡會感到不適,乾脆就不參加了,反正少一人也沒事。

其實,不管是初中同學聚會還是高中同學聚會,聚的是一種同學之間的情誼,大家互相關心瞭解各自都在幹嘛,而不是為了什麼炫耀、攀比什麼的,即使混的不好也無需自卑,因為我們靠自己的雙手,沒有依附於別人,所以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嘍!!!


傾晨微笑

這個並不絕對,不同學校有不同的情況,在聚會問題上也是多變的

例如一些城市郊區的、師資力量並非拔尖的高中學校,自己的家安在這類高中周邊的學生因為交通的因素去市內的高中不方便,除了極特殊的成績好的學苗為了追求成績而上市內檔次較高的高中外(跑通勤或者住宿),大部分當地的學生都會選擇當地的一般高中就讀,由於都處於一個地域,甚至可能很多學生的家長都在一個企業上班,這種情況下,這類高中學校的同學一般都很熟悉,即便未來上大學,哪怕是畢業後,召集聚會人數也是很多。

當然現實中,也的確存在很多高中的同學事後聚會卻難以湊齊人員的情況,甚至更嚴重的,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幾乎都斷掉了聯繫方式。

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也有很多。

一方面,小學和初中時期,由於還沒有涉及一個學生的學業命運,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很多人沒有太在意學業,因此在選擇學校時,很多家長沒有選擇離家更遠但師資力量雄厚的學校,而是就近選擇學校,因此很多的小學和初中學校,校園裡的學生大部分人就在學校周邊的區域內居住,因此也方便熟悉,甚至家長可能都認識,因為大家都成長在這裡,因此即便過去很多年,大部分人的家可能還在當地,平日放假回家都有可能會見到,加上彼此熟悉,大家的聯繫概率也多,因此初中生聚會的人數往往也湊得很全。

但到了高中時期,很多學生的家長追求師資力量雄厚的高中學校,往往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到更好的學校去讀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名牌高中,在高中時期會聚集很多來自本市各地的學生,甚至是外地的學生,由於來自不同區域,彼此之間熟悉的幾率並不多,即便關係熟悉,但由於來自各地,未來即便想聚會,因為大家所處地方不同,很多人來往不方便,聚會的人數也會相應影響。

另外從實際出發,初中時期由於學業並不緊張,很多人甚至還在半玩半學的狀態,這樣的環境下,也便於學生之間的交往,但到了高中時期,這三年已經到了決定自己命運的時刻,即便是學渣,往往在這一階段也打起了精神,全力備戰高考,在大家更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時,人與人之間的課外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少,同學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淡化,因此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後,再組織高中聚會時,很多人甚至會感覺交情並不深,對這種聚會敬而遠之。

不過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國內有些學校是初中高中一體化,或者初中和高中學校雖然分開但相隔不遠,因此很多人不但是初中同學也是高中同學,大家交往的時間甚至更長,在這種情況下,組織高中的聚會,一樣可以聚集很多人。


遼寧資深球迷

剛看見這問題我就點進來了,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初中聚會,小學聚會,大學聚會我都去過,昨天元宵高中同學聚會我沒去,正好趁熱打鐵,說說我的感受。

小學聚會,和初中聚會在這個年齡段,我們沒有一絲雜質,純淨如水,沒有勾心鬥角,彼此的友誼都很純真,對於現在步入社會的我們,很難得能靜下心來體驗這段美好的回憶,所以在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一起回憶以前美好搞笑的時光,真誠不做作,也許是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最後的堡壘,初中的同學聚會大多數是一起住,一起玩的玩伴,處於青春期的我們來說,對異性也有了一絲愛戀,懵懵懂懂的愛,還是初心,沒有汙染的愛慕,至少對現在來說,我現在時不時回憶起來都會嘴角上揚,去年參加了初戀的婚禮,心裡沒有一點波瀾,只是由衷的祝福,初中畢業我們都一直有聯繫,到現在差不多18年了,友誼長存,這段感情會一直保留在心裡,屬於自己的快樂,當然還有初中的很多男同學,男哥們了,我只能有有些有的一直存在,即使不常聯繫,每逢春節都會一起聚一下,友誼不需要一直掛在嘴邊,偶爾聯繫也是關懷。



高中對我來說就是噩夢了,我高中的回憶只有無盡的試卷,試題,還有可惡的測驗,同學之間上學時討論的作業功課,放學還是討論的功課,期中考試之後一個寢室的必定會討論考試試題,總感覺少了點什麼,高中我過得並不愉快,昨天聚會我沒去,他們發的照片我,看了一下,就三個聯繫的認識,其餘的真的沒什麼記憶了,值得一說的是我高中同桌,高二高三兩年各種換位置居然一直和她坐一起,不得不說有緣,畢業之後聯繫了一段時間,甚至大學的時候她都會打電話和我傾訴寢室裡的宮鬥,那時候想想女生還真是幼稚,不像我們男的上午打假,下午一起吃飯,在後來就斷了聯繫,她有她的生活,彼此越來遠。高中有幾個玩的好的也就行了。



大學的生活總是豐富多彩,各種活動,各種節目五湖四海的人兒匯聚一所學校,各種逗,最熟悉的是天天學東北同學說話,好奇的問內蒙的同學是不是有很大的草原,是不是天天可以騎馬。浙江的同學總是很大方,真羨慕海南的同學沒有冬天,整天在沙灘曬日光浴。大學是一個充滿驚喜和未知的地方,我們一個寢室的只要晚上不回寢室,第二天大家都會調侃一翻,最有趣的是有一次大家都在吹噓自己喝酒有多厲害,結果買了一瓶酒,一個寢室的喝了一週,太難喝了,十五塊,扔了還捨不得,每天把飯拿到寢室吃,每人分一小杯子,必須喝,美其名曰飯後一小酌。大學畢業之後各奔東西,一年聚會也不少,在城裡有房的同學就成了我們的大本營,時不時聚一下,現在差多都是有家室的人了,聚會漸少,只有我還是孤家寡人,所以努力爭取,脫單。



喜歡的就關注轉發吧。歡迎評論區討論奧


時雨橙星

因為初中的大部分都沒能走出本地,一個縣的,大部分都還在縣裡工作,好聚齊,而且能互相幫助。高中呢,大部分都上大學了,全國各地,哪有時間聚會。初中同學走的近是因為本村本鄉本土的,平時接觸機會多自然容易建立感情,高中同學分佈全縣市,本人幾個說的來的都是小學一起到初中的同學,高中的基本沒聯繫。



我也是和初中同學經常聚聚,高中同學聚不起來。初中同學聚會來的人多,不過學習好的基本沒來過,都是學習不好的(基本排名15名以後)同學來的多。聽說學習好的基本上工作後沒什麼本事,到是來的這些同學生活都不錯。聚會都是aa制,很公平,大家都很喜歡這種方式,所以每次聚會人很多


文子149038192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初中同學,絕大多數都是本鄉鎮的人,甚至是同村的玩伴。應該說,大多數都在本地,或者本縣工作,有些在外打工,發財做老闆的,春節也都會衣錦還鄉,所以,就容易聚齊了!聚會在本鄉鎮上就能基本上都到齊。

而高中的同學,可能是全縣的人了,而且,讀大學的同學多了,在外地工作的人也多了,也就高中幾個玩的比較好的聚一聚,連玩了三天,今天還得去,非得讓去他們家裡吃飯,不去還不行。四五個人那樣子,其他人基本不怎麼聯繫。

大學的同學,更不容易積聚起,全國各地的,難啊!研究生、博士生同學就更難了,世界各地跑,你聚聚看?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