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往往糧價上漲的時候,豬肉的價格反而會大落?

快樂的我192244461

糧食價格與生豬價格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

我國地域遼闊,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玉米、水稻、高粱,很少發生大面積的旱澇災害,就是說全國糧食產量基本穩定,需求多,價格就會上揚,否則就會下挫。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後,人口增長緩慢,而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替代品增多,糧食消費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與此相對,畜牧業則呈發展態勢。高粱主要用於釀酒,人吃白米細面,麩皮、玉米、稻殼、豆餅、酒糟是製作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由於“豬週期”的影響,全國曆年生豬養殖量並不一致。生豬養殖量大,對飼料的需求就多,物以稀為貴,糧食價格當然要上漲,而養殖量大,生豬供應就充足,甚至供過於求,價格自然要下挫,反之亦然。種植糧食作物與養殖生豬都有各自的週期,一般為半年至一年,短時間不可能改變。

偶遇大的自然災害,這種態勢就會改變。

隨著全球經濟一起化,我國農牧業也與國際深度融合。現在一些大的飼料、榨油企業擁有進口權,國內糧食價格高時,就會擴大進口,平抑糧價,反之就會減少進口,從而改變糧食價格與生豬價格的矛盾。


北大屠夫陸步軒

目前我國糧食主要是指小麥、玉米、稻穀和大豆,其中小麥、稻穀受國家託市政策影響,價格跟隨託市價格變動,而大豆和玉米最主要的用途就是飼料養殖業。

首先我們來說下小麥,小麥下游產品主要是麵粉和麩皮,這些年由於麵粉消費整體穩定(有機構說在持續下滑),因此價格變動不是太大,而麩皮主要用於飼料領域,因此麩皮價格的漲跌對小麥價格走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這幾年基本小麥價格都是隨著麩皮價格變動。

再說玉米和大豆,玉米雖然下游產品比較多,但綜合起來就是玉米深加工和養殖飼料,其中養殖飼料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而大豆生產出來的豆粕基本全部用在飼料領域,一噸大豆生產豆粕約0.8噸。

我們知道了其用途和所佔的比重之後,這個糧價和肉價的關係就比較好解釋了。

我們知道,糧價的漲跌除了政策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供需關係,但需求旺盛、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漲,反之就跌。

豬肉上漲,說明市場供應不足,說明養豬的少,養豬的少自然消耗的糧食就少,糧價下行;反之,豬肉上漲,說明市場供應多了,養的豬多了自然就要消耗糧食,糧食供應緊張價格上行。

就這麼簡單。


每日糧油

玉米價格上漲有時可以帶動豬肉價格上漲,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只是偶爾聯動,絕大部分時間是走獨立行情。


玉米價格從2017年11月份開始持續上漲,累計漲幅已有300元/噸,而且還有上漲趨勢。究其原因是2017年玉米產量減少,全國的玉米消費增加,導致市場玉米供需失衡,促使玉米價格一路上漲。

生豬價格在2017年底受東北殺年豬的影響走出一波上漲行情,但是維持的時間不長,上漲的幅度也有限,主要原因也是供需關係的轉換所導致的。

歷年來春節過後都是消費淡季,也是養殖業最蕭條的時候,加上現在的規模化養殖,不受豬週期影響,隨時都可以供應市場,供應穩定消費減少導致節後生豬價格累累下跌!



所有商品的價格上漲和下跌都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不會因為成本的上漲而帶動商品價格的上漲,要是那樣就沒有賠本的生意了!


玉米小沙彌

謝謝,讓我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我以前就在平臺上說過,豬價和糧食價格是成反比的。這都是幾輩人總結出來的經驗,都沒有錯過。其實道理很簡單,糧食貴是豬多導致的,物以稀為貴,豬一多肯定價格就低了,相反,糧食便宜就說明豬少,豬少消耗的糧食就少。糧食剩餘的多了就會便宜。豬少了價格就貴了


向日葵245434700

本人沒有論證過是不是糧價(玉米)上漲豬肉價格就會下跌,如果真如你所說,我認為主要原因是:

1.糧價上漲是養豬需求所引起的,養豬用玉米作為飼料要多一些,豬養得多了對玉米的需求量大,所以玉米價格就會上漲。

2.同樣,豬養多了市場上豬肉供應量大價格就會下跌。

由於兩者之間存在這樣的關係,所以會造成玉米上漲,豬肉反而下降的現象。


財經微世界

道理很簡單。玉米價格大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豬太多了,造成供不應求的結果,所以玉米價格漲。剛過完年人們對豬肉需求降低,豬又多,屠宰廠又趁機打壓豬價,所以毛豬價格一路走低。


星辰大海

糧價(玉米)上漲的時候,豬肉的價格反而會大落?兩者可能有一點相關,養植生豬用飼料,養生豬業多成長快,飼料用量大,飼料成份料子是玉米麥皮,玉米種植在北方,我個人各得玉米產量不是很大多,除人食用外,才有買給飼料商。養植戶多,生豬廣,食肉沒增所於豬肉價降,是一種市場商人矩則,時間論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