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的有钱人,是怎么起家的?是做什么生意的?

蛐蛐180566994

6毛钱瞬间百万富翁:

我一农村朋友,真的是牛逼。有一年,他去北京打工。天气实在不耐人,口渴十分。看见路边的水果,似乎望梅止渴已经对他不管用了,问了问价钱,买完水果就没钱生活了。他在广州的路边看到了大红枣,家长主要产这种水果。在广州一斤买4元。看着3.4元的差价!立即打道回府,准备召集几个人回去拿货!到自己的家长后,四处借钱,先买了3t的大枣,号召了十几号人。把货带到北京。没想到十多天就全部买完,损失几乎为零。看着那么多的钞票兴奋的回到自己的家长,分享着自己的致富人生!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同村人卖不出去,找不到售货渠道。他富裕了自己,帮助了家乡更多的人,他现在还在北京买水果,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圈子越来越来,变得越来越优秀!


福建大学生送外卖,三人组队日入3000

这一事件真的很让人感慨万分,三名大学生疼出自己中午吃饭的时间去送外卖,电动车的校园风波,以及三人的分头行动。首先作为常人,如果上完课第一时间去送外卖,首先精力上是跟不上,其次呢还要客服种种困难,这么做只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是大学生的榜样,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说现在只不过是校园内的生意,等过不久。可能发现到周围更多的地方,可见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他们这种精神已经可以足够可以唤醒那些还在装睡的人。想挣钱不努力怎么可能得到收益!



郭敬明的小努力:

他是80后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他的小说已经风靡全球,之前赢得了同龄人的赞美和中小学生的喜爱。他大学就开始创业,作家排行榜也居第一位。他的商业头脑带动这他写作之路的神经。如果你认为他写一些娱乐文字去吸引很多的女孩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的商业头脑特别的灵活。他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大学时期(“岛”工作室)出版自己的作品。从大学就开始不断的包装自己,把自己的人脉圈,网络最大化!他用自己的努力排出了《小时代》。曾经为个人的影视界创造了5亿票房的奇迹!


穷极一生只为归途璀璨

“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发财致富的。

我身边认识的人变得有钱,一是抓住了机遇,二是有胆量。除了这二者之外还可以怎样赚钱呢?那就是想办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想想怎样的产品和环境是消费者喜欢的。

我有个朋友,在武汉开了一家卖小锅鱼的餐厅。他们家本来并不是很有钱的,但是拿出10万块钱学技术、装修店铺,购买餐具、家居等,开了这样一家店。现在很多卖小锅鱼(酸汤鱼、番茄鱼、麻辣鱼等)的店铺,他们家有什么特色呢?一是多,一如既往的多,顾客会觉得实惠。二是店铺装修的好,非常有感觉,来店里的顾客都会拍照,这简直是自带流量。三是选址好,周围有很多写字楼,很多白领下班就会来这吃。

还有个朋友家在新疆伊犁的一个县上,风景非常好,夏天会有很多人来旅游,于是她把家里的房子改装成了青旅。一楼自己住,剩余的房间租出去。我们都知道有一家便宜、环境很好的青旅,大家还是很乐意来住的。

大家都知道2011年的时候淘宝刚起来,那时候服装的生意很火。我有个同学没上高中就去广州做淘宝了,一年就赚了100万。

建议想做生意的人,还是先有点本金,这样压力不会太大,最好能稍微留点存款。在开始一个项目之前,提前考察好市场,预估风险等,做好准备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如果自己真的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是规规矩矩地找一份靠谱的工作吧。有钱有有钱的过法,没钱也有没钱的过法,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


——END——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说一下几个典型的企业家吧。

娃哈哈宗庆后、新希望的刘永好。一个是做饮料的,一个是做饲料的。这一辈企业家都发家于80年代,那个时候物质比较匮乏,大家文化比较低,消息也非常闭塞。

他们两个比别的人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消息比别人更灵通一点,灵通在哪里呢? 喜欢读书看报。所以当时发现了市场的机会,然后就开始折腾起来。那个时候国内需求大,做什么产品都有市场,所以很快就有了第一桶金。

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比较崇尚体质内的工作,这个时候, 他们有勇气,敢于从体制里出来,用以前的话说,打破铁饭碗,专心的做自己的事业。比如新希望的刘永好,就是从体制里出来的,还有联想的柳传志,也是从体制里出来自己单干,这是第二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样让自己的企业冲到了中型企业规模。

在企业做大以后,他们纷纷上市,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对企业扩大规模,然后把中型企业做成了大企业。

总结来说,第一,他们比周围人消息更为灵敏,平时更注意接受新东西;

第二,他们更有勇气打破稳定的工作,追求更大的发展;

第三,做大以后,他们凭借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得更大。

差不多老一辈的企业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大猫财经

我的二舅舅,现在保底身价两千万

我妈妈一共有三个哥哥,就是我的三个舅舅们,当年改革开放的时候,三兄弟响应国家号召一起去海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时他们在一个工地上边打工,工钱是工程完了之后一次性发的,我二舅舅和工头熟,就过去,把他们三兄弟的钱一块领了。

他们那一年跟着那个工头做了几个工地,三兄弟的工资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了,一直都是二舅舅存着。那年过年,他们商量着再赚多点钱,就没有全部都回家,由二舅舅当代表回家去看外公外婆。

这时候,二舅舅精明的地方来了。

他回家之后,跟外公外婆,也就是他的爸妈说:“工资已经分到另外两个兄弟手上了。”(实际上钱还在他手里,不是小数目。)

他就拿着钱去做生意,倒卖年货,从外边批发到村里,赚个差价,虽然辛苦,但是也赚了很大的一笔。

年过了,去海南,跟另外两个舅舅说:“我们的工资都已经交到爸妈手里了,你们放心。我身体不大好,工地的苦力活做不来了,想去城里找其他事情做,工资肯定没有做苦力高,你们就还跟着这个工头干。”

当时的通讯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的另外两个舅舅也是信任二舅,就没有深究。

二舅舅就带着他们三兄弟的工资和过年时赚的那笔钱去水泥厂和别人谈,中间喝酒送礼就不说了,都是套路。低价拿下了水泥,供货给之前打工的各个工地的工头,中间的利润很大。

后来他在建筑领域混熟了,自己也做了包工头,四处承包工程。一步一步,虽然辛苦,但终归是发财了。


青年视纪

必须把我表弟的创业史告诉大家,他现在身价过亿,但都是实实在在做正当生意赚来的,应该可以做大家的楷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正确的观念。

1994年,17岁的表弟来到江苏的常熟市。开始在招商城卖服装,由于老乡们全部搞服装,竞争激烈。他在一次买酱油烧晚饭时,脑洞开了:这么多人要吃要喝,何不开家小店,看上去比卖服装幸苦,但钱一定能多赚。说干就干,年轻人胆子大,花大价钱在众商户必经之地的路口租了门面房。要说运气也好,小店开业后,天也热了,收摊回家的商户一箱一箱的从他这里买啤酒。有一次他告诉我,光啤酒一项最好的一天净赚3千多元,这是什么概念,别的糖烟小包装食品之类加上去,他一天不会少于一万吧。反正别人看到他赚钱了,也学着开起了小店,可这时表弟已经是大超市老板了。形势一片大好,零售这块他招了20多人,批发这块他招了50多人还忙不过来,因为那些新开小店的都来他这里拿货。


后来,康师傅,统一,蒙牛,伊利等一级代理商被他争取到了,光大货车就50多辆,有时忙不过,还要租人家车子,驾驶员超过百人。

这时他发现做实业来钱更快,于是研究起了牛奶配方,一批批的原料发往山东,由当地厂家加工成自主品牌的包装牛奶,再发给各地的经销商。很快他就嫌山东厂家出货慢,就回老家购置厂房,办起了大型乳制品厂。

别人开厂最怕产品销售,而他是从一线零售开始的,二十来年的人脉资源,手下的业务团队,稳定的经销商,所有这些让他不愁销量,只能讲他做人的诚信是他最大的财富,所以每一种新品都能大卖。


天台观宁波

这个问题的话我就不得不说下我认识的一个老哥了 因为我们那里是个县 一个老哥家里面资产千万 在县城其实我觉得算不错了的 他们家我记得是开了一间五金店 不是很大的五金店 但是可以说是我都县城的老字号五金店 第一家五金店 但是就是这么不大的店他们发了家 我只知道他的来历 来自福建的一个富豪村里面的 我其实也经常在想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五金店能赚那么多钱呢


18382140801406


超越梦想37341581

第一阶段,我09年认识他,至今也有快十年时间了。关系非常好的一位朋友,他开始是一个木工,小学文化。最后做权证和股票,亏得一塌糊涂。08年在权证上挣了第一桶金,然而好景不长,国家暂停了权证的买卖。但是10年国家放开了第一个金融产品--股指期货。真所谓“上天给你关了一扇门,又给你打开了一另外一扇门”!

第二阶段。转战股指期货投资,由于在权证上积累的丰富经验,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稳定盈利,每天几万张的成交量,当时在郑州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存在。期货上最恐怖的就是复利的存在,稳定盈利很可怕,很快他一年下来挣了有八百多万,几乎每个月都是盈利的!

第三阶段,高峰期是在14,15年,股指放开了交易量的限制,他很快实现一个月八百多万的盈利!那时候上证指数也达到了08年以来的高点5178点,他也实现了人生的鼎盛时期!

第四阶段,衰落期!由于股指期货的过度投资,市场认为是股指期货导致了大盘指数的大涨大跌,最后限制股指期货开仓和提高佣金。他也就暂时告别了期货市场,进入郑州房地产市场,在16年和15年投资了几套房产和别墅,也是赚的盆满钵满,不过目前还拿在手里没有套现!

从他的发家史可以看到一个道理,人的一生有高潮有低谷,在低谷时我们蓄势待发,积累能量,在高潮时,我们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期货市场明星很多,但是寿星却很少。这个朋友就是难得的一位高人!

最后再提醒一次,期货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童哥探盘

这个问题我完全有资格回答,给大家一点意见吧!我今天分享两个我的客户,都是搞餐饮的。

第一个:老麻本味抄手。老板姓赖,四川自贡人,创业在四川成都。

他是2012年开始创业的,开了第一家老麻本味抄手,独立品牌。在以前就有老麻抄手连锁店,他就加了两个字,然后他得食材就在原有的抄手基础上多了一点馅。他的抄手馅在饺子与常规抄手之间,可以吃的饱,味道很好,食材也新鲜。大概有50平米的店,在一个安置房小区边,生意很好。每天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毛利润大概在2000左右。当时全部是他自己煮,没有请厨师。也很辛苦,每天晚上忙到10点过很正常。


到了2014年,开了第二家分店。铺面差不多大,营业额和第一家差不多。第二家店就是他和一个亲戚合作了,姓刘,和我也很熟悉。店面管理就是刘总的表弟,收银就是赖总的老婆。

到了2015年,开第三家分店。面积在100平米多一点,这家店一共10个员工,平均营业额在5000左右,周末7000左右。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么清楚,我和他们比较熟,都会给我说。这个时候他们就开始注册商标,把这个店打造成为品牌总店。就在2016年上半年,加盟店两个月时间,达到了38家。他算成功了,现在更多了。现在我因为自己原因,主动脱离了他们。

如果你在四川成都,可以去尝一下,很不错的。现在应该至少50家以上了吧!后期他们就提供每一家加盟店的食材,就这个都会赚惨了。

第二个:兰州拉面。这个店开始也是厉害,到了后期就不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竞争。

2013年,一个刚刚修好的高层小区,还没有多少人,兰州拉面的第一个老板就去开店,面积大概在80平米。开业的前两个月,日营业额在4000左右,开了两个月,立马倒手,转让出去,转让费30万,这两个月就赚了差不多50万。这个老板专门做这种生意的,现在他又去找下一个口岸了。



第二个老板接收之后,日营业额大概也就5000元左右,干了8个月时候,他感觉生意不太好了,说实在的,确实不太好了,我是供应商,所以我知道。他就转让,转让费80万,没错,就是80万,当然第三个人接手了。当时接手的时候,人家会考察的,看见生意还可以,一天有4000左右(比以前生意差了一点嘛),觉得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第二个老板一年不到,净赚100多万,然后就到处玩。

第三个老板就惨了,他接手之后几个月时间,周围全部铺面都出租出去了,各种餐饮店全部开了,一天也就2000多远营业额了基本赚不到什么钱了。

这些赚钱的老板风险意识很强,其次商业规划也是有的。所以什么生意都是从小到大,不是一口吃一个胖子。我也见过开家具厂的兄妹两个人投资100多万搞一个火锅店,两个月不到就是关门了,还是我的客户。

我还见过喷塑厂的老板从一个小小的厂房,两年时间做到连锁经营,这个人我们都喊他张哥。还有那些烟花老板也是从生意风生水起做到倒闭关门,我们叫她易姐,年龄50多岁,本来都该叫阿姨了。

今天分享到这里,做事情一定要脚踏实地,把基础打牢,哪怕多花几年时间。你要知道竹子前几年只长了几厘米,然后一个月时间就可以长几米甚至十几米高。你的努力可能暂时看不见效果,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解读人

说实话,我身边有钱人很多,但那都是别人的成功,有不可复制性,这次说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吧!

我们村里有个二流子,家里弟兄三个,一个比一个穷,他自己有三个孩子,两个小子一个姑娘,家徒四壁,穷的那是一个叮当响。

但此人有个爱好,打乒乓球打的特别好,多次在镇里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中得过奖,也就这一个优点吧!

那一年,在文化室因为下象棋跟别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用刀子把别人捅伤了,因为害怕,就跑到了在北京开工厂的亲戚那里,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什么事也不干。后来听说附近有个乒乓球馆,于是没事就去那里跟别人打乒乓球。

因为他几乎天天都在那里打球,渐渐的跟一些人就熟悉起来,其中有个老大爷也是乒乓球爱好者,他们也经常在一起玩,后来在一次休息的时候,老大爷就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天天打球不工作。由于他亲戚是开防水材料厂的,他就随口说自己是做防水的,就是有家属楼,有车间的地方都需要做防水。最后老大爷也算是听明白了。

后来有一天老大爷说:你把你公司的资料拿上,明天去哪个哪个军区找管事的,问问他那里是不是需要做防水的。此人一听就答应了。

第二天他拿着资料就去了,才知道管事的是老大爷的儿子,而这里正好也需要做防水的人,就这样,从那以后整个军区的防水活他都包了,因为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完之后的质量都不错,所以他的工程总是很多很多。

如今的他早已脱胎换骨,也早就看不到当年二流子的影子了,成了北京一家防水公司的老总,他在北京也早已买了房子,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在北京上学,他自己手底下的也管着好几百个人,每年的产值也好几个亿了。

当年的二流子摇身一变成了公司老总,这在以前别说我们,就是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但却确确实实的发生了,我们也总说那是他的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