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也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中央空调的“高能耗、二次污染”等问题给建筑能耗带来的负担,以及产品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温室效应等问题对自然环境的二次污染,中央空调的耗电量大和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是尽人皆知。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与传统离心式冷水机组对比,显示了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无油路故障、噪声低、部分负荷时有超高的性能系数、节能环保等特点,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磁悬浮技术及发展

1、磁悬浮技术

磁悬浮是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磁悬浮技术的研究首先始于磁悬浮列车,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上世纪60年代中期磁悬浮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向应用方向转化,开始研究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技术的系统,是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假设转子在平衡位置上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这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的位移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平衡位置见图一。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一磁悬浮技术控制图

2、磁悬浮技术的发展

磁悬浮轴承属于高科技产品,价格昂贵,过去用于航天工程,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9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应用于制冷压缩机。2003年1月,麦克维尔空调公司在美国正式向全球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的冷水机组,并顺利通过美国制冷空调与供暖协会认证。

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技术及其发展

1、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原理

磁悬浮压缩机大致可分为压缩部分、电机部分、磁悬浮轴承及控制器、变频控制部分。其中压缩部分由两级离心叶轮和进口导叶组成,两级叶轮中间预留补气口 ,可实现中间补气的两级压缩见图二。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压缩机原理图

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是该型压缩机的核心部件该压缩机设有2组径向和1组轴向磁悬浮轴承,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行过程中可始终保证主轴与轴承座之间有约7μm的间隙间图三和图四。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三 磁悬浮轴承原理图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四 磁悬浮轴承内部结构图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压缩机是一种两级压缩机械循环的压缩机,在第一级压缩机腔和第二级压缩机腔之间,具有一个中间吸气接口,它可以吸入一股中间压力的制冷剂,实现经济器循环。

经济器制冷循环,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安装一个经济器,经冷凝器冷凝过的液体冷媒被分成两个回路见图五和图六。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五经济器示意图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图六经济器循环原理图

三、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特点

1、使用环保冷媒R134a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其对臭氧的破坏(ODP)为0,在最新的蒙特利尔协议中没有设置禁用时间表,且属于正压冷媒,外界大气不容易渗入系统,工作压力低,容器安全有保障,无明显毒性或可燃性。

2、运行噪音低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3、无油运行

1)磁悬浮压缩机的轴与轴承不接触。

2)与传统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没有机械摩擦,仅有气流摩擦,而气流摩擦的能量损耗仅为机械摩擦的2%;

3)90%的压缩机烧毁事故由润滑油失效引起,磁悬浮压缩机彻底去除了因回油问题而导致的大量故障。

4)当使用润滑油时,会在换热器表面产生一层油膜,这样会阻隔换热器的吸热和放热,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4、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高转速带来的好处是叶轮直径可减小至5~8cm。磁悬浮压缩机的体积与重量仅为相同冷量常规压缩机的20%左右,节省占地面积,也使吊装更为方便;

5、运行高效,性能稳定

采用二级压缩可以使理论制冷系数比一级压缩提升约10%,通过变频技术使机组在低负荷(一般最低部分负荷10%)时低速运转,避免喘振的发生,同时保持高效运行。

6、实际运行时的其他优点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

磁悬浮压缩机的启动为软启动,启动电流仅为0~6A,传统压缩机的启动电流需要200~600A。而且在实际运行中磁悬浮模块化冷水机组多个模块式顺利启动,没有冲击电流,前一个启动平稳后下一个才启动,使得运行更安全;

在突然断电时,压缩机中电容器中的电可以保证转轴速度缓慢减小直至为零,避免了突然停运对压缩机的损坏。

四、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应用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具有很突出的高效节能的优点,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与普通离心式冷水机组相比,全年可以减少能耗40%左右,其中名义工况下的COP可以达到国家冷水机组1级能效等级,其JPLV可以达到8.3~9,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节能产品。目前磁悬浮技术还属于一种新型技术,国内掌握及生产的厂家较少,机组的价格相对较贵。随着今后的发展、成本的降低,磁悬浮冷水机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