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位的趙匡胤為什麼幾乎沒有被後人指責?

弋2016

其實對一個人的評價,尤其對皇帝的評價,不能僅僅看他的政權是怎麼來的,而是主要看他做了什麼。隋文帝楊堅的皇位是篡奪來的,卻一直被稱為明君,他兒子隋煬帝楊廣的皇位是繼承來的,卻落下了千古罵名。

而趙匡胤之所以作為一個篡權者卻名聲不錯,主要是因為他實在不算一個壞人……


(趙匡胤畫像,一個大黑胖子,看起來還萌萌噠)

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在趙匡胤那個時代裡簡直再正常不過了。從唐朝滅亡以後,中國的政權更迭達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頻率。短短五十三年間光中原王朝就換了五個,最長的不過十六年,節度使篡權這種事簡直再普遍不過了。而在趙匡胤兵變時期的周恭帝柴宗訓,當年才七歲,不篡權簡直不好意思。

但趙匡胤開創了一個篡權的新模式。

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權力鬥爭毫無底線可言,滅人滿門株連九族簡直是家常便飯。比如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權力後,幾乎將北周皇族殺的一乾二淨。五代的政權更迭更為殘忍,身死族滅,父子相殺再普通不過。

但趙匡胤在篡權之前,就已經對參與兵變的將士們說過:嚴禁傷害周朝皇室及大臣。所以當兵變士兵佔領都城的過程中,除了與個別忠於周朝的將領發生了小規模衝突以外,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在建國之後,趙匡胤下旨要求子子孫孫優待後周皇室,對待周恭帝,趙匡胤沒有像之前的篡權者一樣將他殺掉或者明著封王背地裡暗殺,而是將他封為鄭王,生活極為優待。周恭帝死後,趙匡胤十分悲痛,輟朝十日,以皇帝禮下葬。


更重要的是,宋朝是極少有的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王朝。

中國的封建王朝建立後,總是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元勳們多加殺戮,如劉邦朱元璋這種大規模殘殺自然聞名史冊,小規模的清洗元老也不足為奇。而宋太祖則開創了新模式——杯酒釋兵權,和平奪權,用優越的生活條件“收購”了手下將領的權力。既奪了兵權,又讓手下的功臣們保住了富貴,相比於歷代的開國元勳,可以說是十分的仁慈了。

對於百姓,趙匡胤也十分關心,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蠲免稅負,勸課農桑,宋朝的百姓在歷代王朝裡生活水平都是最高的,雖然宋朝疆域狹小,武功遠遜與漢唐,但宋朝的百姓生活的要比漢唐幸福的多。

而趙匡胤由於是個武將出身,即使當了皇帝后,依然改不了武將的習氣。他在軍隊中推行的自己的一套鍛鍊身體的武功被稱作“太祖長拳”,成為了當年的馬路武功,人人會打,堪稱宋朝的廣播體操。

宋太祖甚至在科舉考試之後,非要跟狀元賽跑,文人狀元自然跑不過科班出身的趙匡胤(當然也不敢跑過),趙匡胤之後還得意洋洋的炫耀。甚至在工作中,他也武將之風不減,居然動輒親自動手毆打大臣!讓大臣苦不堪言。

但宋太祖也許毆打大臣,卻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為“仁君”,從他開始,宋朝定下了“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的規矩,尊重知識分子,保證當時的言論自由。終宋一代,被殺的士大夫極為少有,縱使犯了天大的罪(造反除外),也不過是貶謫而已。而且宋朝對於士大夫極為優待,俸祿補貼都非常優厚,之所以宋朝以如此之弱的國勢和狹小的疆域能夠位列中國正統王朝之列,主要原因就是優待知識分子,而歷史由知識分子書寫,那麼作為宋朝開國之君的宋太祖趙匡胤,評價自然不會低到哪裡去啦!


小約翰

  

  近代國學大師陳寅恪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如陳先生所言,除了軍事稍弱外——但也不是所謂“積貧積弱”——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可以算是中華五千年登峰造極的時代。形成這一盛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太祖三誓”事件。

  宋太祖即位不久,就在皇宮內立下一塊石碑,石碑上刻寫了三條鐵律,要求歷代趙宋皇帝遵循:其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其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其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周恭帝柴宗訓在符太后的陪同下,已經離開皇宮,到寺廟中等待處置。剩下的宦官宮女自然是樹倒猢猻散。宋太祖帶著軍隊擁入皇宮時,宮內紛亂一片。宋太祖眼尖,看到有個妃嬪懷中竟然還抱著一個嬰兒,就攔住喝問。那個妃嬪抖抖索索說,是周世宗的小皇子。當時後周舊相範質和趙匡胤心腹趙普、潘美都在身邊。趙匡胤就詢問三人該怎麼做。趙普回答,斬草要除根!範質則低頭不語,不敢出聲。宋太祖再看飯沒,卻見潘美縮在柱子後面摳柱縫。

  宋太祖讓潘美表態,潘美沒有法子,才說:“臣和陛下都曾經北面侍奉世宗皇帝。如今勸陛下殺掉世宗皇子,就是辜負世宗;如果勸陛下不殺,必定會讓陛下疑心。臣左右為難。”宋太祖沉吟許久,說:“朕已取了柴氏江山,再殺掉柴氏的子孫,這種事情朕不忍心去做。”可是怎麼安排這個孩子呢?趙匡胤表示,既然潘美憐惜這個孩子,就把孩子帶回去撫養,改姓為潘。

  昔日孟子曾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宋太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不但是對待那些為國進言的士大夫,宋太祖規定不能殺害。就連後周宗室也世代蒙受趙宋優待。對敵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對待臣屬、百姓了。

也正是因為這類原因,宋太祖趙匡胤雖然發動了陳橋兵變,篡奪了後周政權,但是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對於此事幾乎沒有指責。


葉之秋

篡位的趙匡胤為什麼幾乎不被後世指責

趙匡胤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北宋開國皇帝,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史稱“北宋”。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趙匡胤為什麼不被後世指責,大概分以下幾種原因:第一,他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的近百年藩鎮割據的混戰局面,給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帶去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後周存在的時間太短了,這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沒有太多值得記住的東西,而且戰亂時期,後周沒有類似於其他時代的忠誠分子,沒有人為他去反對指斥趙匡胤。

第三,雖然他對於後周柴氏來說,屬於篡位,但是他登基後,留下遺訓對於柴氏子孫厚待“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趙氏皇族也遵守了這條規定,柴家子孫一直與宋朝共存亡。這一點使好多人對他評價很高。

第四,趙匡胤立國之後,奉行“文以靖國”,實行“右文抑武”的政策,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制度,善待文人士大夫,立下誓言“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使得宋代文化空前繁榮,後人甚至稱“宋代是文人的樂園”。使得宋代以後很多文人對趙匡胤大加讚揚,並訴諸於筆下,流傳於後世。

第五,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了兵權,杯酒釋兵權。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相比,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公子皇鋣

趙匡胤篡位,跟在五代十國跟今天飯店用地溝油性質差不多,雖談不上什麼正確,但在當時卻很普遍,而且有些餐館用地溝油才更香。趙匡胤也一樣,篡位之後對國家才更有好處,自此之後華夏大地再無分裂,我中華民族從此穩穩的鐵板一塊,任何人都不能改變這個趨勢,這些都是趙匡胤開創的貢獻。但民眾都是講感情的,具體到這件事是上,趙匡胤很少受人指責,主要還有後續事件處理的好。

對待後周子孫,趙匡胤是命令要優待的,而且是世世代代都要優待,這一點在水滸傳中柴進的身上都可以看出來,都快到北宋末年了,柴進還有那麼多特權,要不是開國皇帝的祖訓嚴格,哪能執行到現在呢。這一點在百姓心中非常重要,基本上對趙匡胤就恨不起開,後周子孫如果是被別人篡了位,下場一定非常悽慘,這一點完全可以從當時的歷史事件中找到前車之鑑。

趙匡胤也是封建時代開國皇帝少數不殺功臣的,這一點更是難能可貴。

宋太祖一直都是一個溫和,仁慈寬厚的形象,所做之事也都符合人們對一個明君的預期,所以他以前篡位的事,指責他的人也就越來越少了。


昭烈名臣

趙大是個好皇帝——不僅能力出眾,事兒辦的還漂亮!

趙大是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比較nice的開國皇帝,人品好、武功高、水平足!

也就是如題所說,謀權篡位的趙大幾乎沒被人詬病,而同樣雄才大略的曹操卻被人罵了多年的奸詐阿瞞

做人的藝術——趙大的情商真滴高,心地也是真滴善良


善待前朝皇族——深得民心後,依然如故

有人會說,趙匡胤善待前朝皇族是因為他登基之初,根基未穩從而進行的懷柔之策。目的是拉攏後周氏族、權貴

如此優待,在兵荒馬亂立足未穩之時,可謂是應當。多少帝王成就霸業之後選擇對前朝皇族屠戮一光,是為斬草除根

可是善良的趙大竟然一直對後周皇族非常優待,這也算是十分難得了

善待開國功臣——對比老朱,天地良心啊!

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一帝功成呢?

已經說爛了的狡兔死走狗烹在無數朝代更迭之時上演,而最極端的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幾乎屠戮了自己所有的功臣,甚至連自己的親家都不放過

反觀趙大,則是真的夠意思

杯酒釋兵權,讓功高震主的功臣們不必再有性命之憂,良田美宅、嬌妻美妾,一同享受打下天下的碩果,趙大無疑是中國歷史第一人

因此而贏得美譽,實屬實至名歸

文韜武略——全面發展的全能皇帝

首先政治水平和軍事能力就不說了,要不也不能兵變當老大並且在對遼作戰中多次處於上風

趙匡胤不僅僅是開國明君,還是一代武林高手。一套太祖長拳是為百拳之祖,一根盤龍棍耍的虎虎生風!

據說,太祖曾在殿前一棍打死大將軍,由此可見太祖棍的威力(雖然有人說用棍子猛敲後腦勺也可以致死,但我覺得能一棍子打死人的,至少也得是力大無窮吧)

如果說上面一事還存僥倖,那麼他陣上作戰可就是真實水平了

在趙大還是後周將領時,曾面對南唐十五萬大軍時,直入營中砍傷猛將皇甫暉、生擒姚鳳,可謂是藝高人膽大!

他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在中國武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因此榮登中國皇帝武功第一的寶座

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可能趙匡胤唯一的汙點就是奪了後周的天下,欺負了年幼的柴宗訓。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所以歷代都對太祖評價頗高

北御契丹,西捍河東;開荊楚,包湖湘,卷五嶺,吞巴蜀,掃江南,服吳越!

是為宋太祖趙匡胤



置身黑白的精彩

關鍵是看趙匡胤是個怎樣的人。歷史上篡權的人多了去了,大多都留下了罵名。如趙匡胤這般多了人家的天下而被稱為明君的實不多見。

趙匡胤宅心仁厚,從後周幼主手中奪得江山後並沒有大開殺戒而是封幼主為鄭王,終此一生都沒有為難人家。更是在太廟立碑,告誡後繼者柴氏子孫不可言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不可殺,謀逆者至於流放。


在一次談話中,丞相趙普說:“臣以半部論語治天下”。趙匡胤說:“須用讀書人”趙匡胤及後繼者很好的執行了這一國策,遇到重大問題皇帝都與大臣商量,有時唾沫星子亂飛也不在乎,甚至君臣共享天下。最起碼人家有這個姿態。知識分子被充分尊重,言論有充分自由,士大夫能不說趙匡胤的好?要知道歷史是文人寫的。

對待武將,自己手下的弟兄,趙匡胤並沒有兔死狗烹,而是以溫和的手段收了他們的兵權,杯酒釋兵權後,石守信曹彬等大將得到了富貴,趙得到了兵權,雙方依然是好弟兄,可以共享富貴。



雖然趙匡胤是武將,手中的玉斧時不時就會扔出打掉人家的門牙,但有這絲毫不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關山明月779

人家篡位篡的有水平。

趙:哎呀,不是我想當皇帝啊,實在是某個部下啊,想搞事情,把黃袍穿在我身上,不得已啊,無奈啊,只能順他們的意思啊,不然我性命堪憂啊。不過你們放心,主謀都被我懲戒了,大家都看到我實力大增之後,第一個教訓他們,杯酒釋兵權,也算報了仇了。可是現在變成皇帝啦,那麼不當了吧,可是不行啊,天下未定,國亂歲凶啊,國不可一日無君啊,只能我先勉強坐在這個位置上,但是和大家說好了,如有賢能者我一定退位讓賢啊。

李:哎呀不是我想當皇帝才造反啊,實在是楊廣那小子搞得天下民不聊生啊,修什麼大運河,你看看多勞民傷財,簡直就是秦二世嘛,我為天下黎民百姓代言,為芸芸眾生代表,推翻這樣暴亂的國度。

李二:不是我想當皇帝啊,實在是,,,是,,,是,你看啊,我老頭子起兵是我攛掇的,打仗也是我帶頭衝鋒,可以說半個天下都是我打下來的,不是我吹,我上馬能帶兵打仗,下馬能安境保民,可是老頭子卻傳位給那個一事無成的李大,目光短淺啊,如我繼位,定能開創太平盛世啊,我不服。最後你們瞅瞅,沒錯吧,天可汗不是吹來的吧。

時光再往前

阿滿:我為大漢代言,劉備小人居然自稱漢室後裔,用心險惡啊。我曾以為除去董卓天下太平,可是後來才明白,天下諸侯都是一個個的董卓啊,我定要匡扶大漢,剿滅諸侯,我乃大漢丞相,天子非常安全,請大家放心。沒錯,我就一丞相,為天子打工的,我沒篡位。

玄德:痛乎哀哉,我大漢淪落至此,天子被囚,社稷崩塌,實在聞者涕泣啊。我定要匡君輔國,解生民於倒懸呀。

項:哇,嬴政好威武呀,我以後一定要比他還威武。當皇帝?對啊,我就是要當皇帝,怎麼著,不服?來打我呀。

劉:咋滴了,起義能幹鄉長?幹了!幹完鄉長幹縣長?幹了!啥,先入關中者王之?必須是我啊。啥,我老爸被項羽擒了,他能咋樣,我老爸就是他老爸。還有誰?咦,我咋成皇帝了,項羽掛了大秦亡了?

嬴:支持我當皇帝不?不?打死你!你,支持不?還不?再打死。你你你,支持不?也說不,還聯合起來搞我?這能忍,大秦鐵騎,都給我踏平了。我就是要當皇帝,誰敢不服,不服打到你服。


牧陽人55437031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奪了後周恭帝七歲的柴宗訓的皇位。身為一個篡位者趙匡胤幾乎沒有被後人指責過,我覺得和他後來執行的善待文人的政策很有關係。

中國古代識字率不高、信息傳播也不流暢,話語權完全掌握在讀書人手中,可以說一個人在民間的形象怎麼樣,全看這些讀書人怎麼說。而趙匡胤開創的宋朝是文人地位最高的時代,之後明清等朝的的讀書人無不心嚮往之,趙匡胤的名聲能差了麼?

趙匡胤自己雖然是武將出身,但非常尊重和重用讀書人。宋朝建立後趙匡胤實行“以文抑武”、“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政策,大大提高了宋朝讀書人的社會地位。文官集團迅速崛起壯大甚至於對皇權都形成了極大的制約,到了後期更是有“趙氏皇族與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說法。

在宋代皇帝的任何命令都要和文官商量才能執行,每個文官都有上書言事、甚至於當面批評皇帝的權力。比如宋神宗時期大臣富弼當面批評宋神宗說:“你做事不能都由著自己的喜惡來,這是會禍亂國家的”。別人批評自己,宋神宗還要滿面笑容的謝謝富弼,要不然就會遭到更多文官上書批評。

縱觀整個宋朝從來都沒有任何文官因為批評皇帝被殺過,甚至於政治鬥爭失敗也不過是告老還鄉罷了。而這些規矩都是趙匡胤制定下來的,在讀書人的心目中這就是位曠古明君啊!


當狗容易做人難

經過粗略總結,主要是以下三個原因。

1,五代時期節度使篡位是常有的事。

被他篡位的後周並非大一統王朝,而是身處五代十國的亂世,此前的梁唐晉漢四國,壽命最長的也不過16年,個個都是短命王朝,幾乎都是被本國擁兵自重的節度使篡位的,所以後周在建國十年後被趙匡胤篡位,看上去就顯得很平常,趙匡胤是後周節度使,只不過是再次上演了過去幾十年的老戲碼而已,大家都習慣了。

2,趙匡胤功勳偉業遠遠大於篡位之過。



趙匡胤在取代後周之後,建立了宋朝,兩宋前後三百年,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方面都達到了我國古代歷史的巔峰,在華夏悠久燦爛的文明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宋太祖的趙匡胤,應是首功。

而且他在位期間多行仁政,輕徭薄賦,使得中國在經歷幾百年亂世之後迎來了“建隆之治”的興盛局面。

3,為人仁慈,千古美名。

在對待開國功臣方面,與劉邦朱元璋的殘酷相比,他在酒席之間就輕鬆解決了此事,收回大將兵權之後就此罷手,沒有趕盡殺絕,部將們獲得足夠的田地與財產回鄉享受生活,無一人造反。“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每當人們談及此事,都會感嘆趙匡胤的心胸。

這其實是不容易的,趙匡胤本人就是前朝大將反叛得位,而且過去的五代經歷了太多太多大將謀反的事情,從趙匡胤後來“重文輕武”的政策也能看得出他對於武將的擔憂,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能夠如此善待功臣,反映了他的人品,說明他是一個有修養,懂仁慈之人。

如此功勳如此仁慈之人,誰還會在乎他的那一點“不光彩”呢?


耶律蕭

看大家都說的很好,我也發表一點自己的想法😄

趙匡胤皇帝來的偶然實則必然。



郭威建立後周那時趙匡胤是一個小領班,副指揮使。

擁立柴榮繼位後執掌禁軍,話說柴榮繼位那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親征,然戰未始便有節度使逃跑,真是士氣大跌,必輸無疑,估計當時大家都傻了,石化😄關鍵時刻趙匡胤有勇有謀振臂高呼重整士氣,又指揮禁軍佔領高地,左右夾擊,挫敵之銳,置之死地而後生,北漢眾軍大敗而逃!也不難看出咱大宋開創者心理素質很強大👍

又 三年後隨柴榮征伐淮南,趙匡胤銳不可當,不久打敗南唐齊王,憑自己的一身真本事忠心事主,也穩固了自己在柴榮心中的地位。

這次戰中還發生了一件小事,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時任馬軍副都指揮使,率軍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但這也足夠看出趙匡胤既勇猛又心細謹慎,且一心為公,極拎得清!

此後二三年間也跟隨柴榮征戰何處,也曾收到南唐中主李璟的白金數千兩然從未起貪心,一律充公😊

後周強大趙匡胤功不可沒,然而柴榮很快駕崩,七歲的周恭帝登基,歷史上很多這樣的場景。說實話真刀真槍拼搏到高位,當你到了那個位置再去跪拜聽從一個傀儡皇帝可能真的很難,這樣說並無貶恭帝之義,實在是在那個動盪的歷史時代,後周建國也不久,可能所謂的皇權真龍天子之類並不被信服,勝利必然屬於強者,也無可厚非。

況趙匡胤繼位後善待後中周恭帝女子極所有大臣民兵,幾乎無人員傷亡。又杯酒釋兵權(會話說趙匡胤趙總的溝通能力真真是極強的)鞏固帝威王權逐漸統一全國,在歷史上創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大宋王朝,更更何況宋朝在我國曆史上是經濟文學的巔峰時代啊😱

有如兔走鷹隼落﹐

駿馬下注千丈坡﹐

斷絃離柱箭脫手﹐

飛電過隙珠翻荷”

感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