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拦截反舰导弹?

奋斗中的95后

当反舰导弹问世以来,水面舰艇的生存状况就变得更加恶劣,如何反制反舰导弹就成为现代海军装备研发的重要课题。随着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反舰导弹从速度、机动能力、隐身性、装药威力方面不断深化发展,拦截反舰导弹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应题主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拦截反舰导弹的技术现状。

拦截反舰导弹的总体思路

拦截反舰导弹,也只是为了让来袭导弹失去作用,既可以摧毁,也可以用干扰措施使其失去目标,总得来说就是一种对抗措施。那么,对抗导弹的思路基本都差不多,大致分为硬杀伤和软杀伤,分别指通过各种手段摧毁来袭导弹和通过电子对抗或投放干扰源“致盲”导弹。

反舰导弹如何成为现实威胁

要说人们开始重视反舰导弹的威胁,就不得不提两场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和英阿马岛战争。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海军发射SS-N-2“冥河”反舰导弹击毁以色列“埃特拉”号驱逐舰,成为反舰导弹家族首例战果。1982年马岛战争,阿根廷用“飞鱼”反舰导弹重创英国海军,则刷新了人们对反舰导弹威胁的认识。从此以后,反舰导弹和反制措施这一对矛与盾的较量,开始你追我赶,时常攻守易势。

拦截反舰导弹的硬杀伤方式

硬杀伤方式发展到现在无非是利用防空导弹和紧迫武器系统,分内外两层摧毁来袭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如ESSM、HHQ-10等,主要在较远距离摧毁反舰导弹。漏网之鱼在靠近水面舰艇后则由紧迫武器系统通过弹幕或滚体导弹补漏,如密集阵、1130近防炮、守门员系统、海拉姆等。

软杀伤方式的发展

相较于硬杀伤方式的单调,软杀伤方式则花样繁多。首先,反舰导弹要命中目标,需要依靠各类雷达为它提供探测、跟踪、制导等支持,因此,软杀伤手段就是针对对方的搜索和火控雷达的寻的装置进行干扰、欺骗。

最基本的软杀伤就是源自于二战的无源干扰措施-金属箔条干扰,通过诱饵发射器将箔条发射出去,在气流作用下形成箔条云,反射敌方雷达回波,造成大于自身舰艇雷达信号特征的假目标信号,引导反舰导弹偏离真实目标。但是单一的投放箔条干扰手段仅对早期抗干扰能力较差的导弹有效,随着导弹雷达导引头抗干扰能力的提高,这种无源干扰模式已经很慢发挥作用。




软杀伤方式的升级

为应对单一无源干扰的不足,各国海军开始研制装备有源干扰设备,如美军的SLQ-32(V)3型电子战系统、我国的726系列雷达有源干扰机等。

有源干扰的运作方式是:接收机截获敌方雷达信号,以此为基础控制干扰发生器以合适的形式和频率辐射出去,进入敌方雷达接收机,形成压制、欺骗或复合干扰。工作方式灵活、效能高,对具备抗干扰能力的雷达也能形成速度、方位和距离方面的欺骗信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针对有源干扰向外辐射信号的工作特征,现代反舰导弹又引入具备“干扰源寻的”能力的雷达导引头,在收到辐射信号干扰时,反舰导弹导引头进入干扰源寻的工作模式,这时向外辐射欺骗信息的有源干扰机则会直接暴露本舰的目标。因此新技术的发展又让有源干扰机处境尴尬。

为了对付具备“干扰源寻的”能力的反舰导弹,舷外有源干扰诱饵又应运而生。所以总体来说,拦截反舰导弹,要不断提高防空导弹和紧迫武器系统的性能外,还要不断提高干扰设备的适应性。


卫青点兵

反舰导弹的拦截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目前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和全新的反舰弹道导弹,后者的拦截概率更小,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的反舰拦截系统,目前来说是拦截系统领域的新课题。拦截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拦截必定是由远到近梯次拦截,越远拦截越安全,越近必然越危险。下面以航母编队为列分析各道拦截系统:

远程反舰拦截系统

航母编队的舰载预警机可以指挥战斗机在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外就可以消灭其发射平台,反舰导弹毕竟有限,在美军强大制海制空权的掌控下能发射出去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也是美国航母编队的厉害之处,一般国家可能连发射反舰导弹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灭了。

其次航母编队的舰载预警机以及战斗机还可以执行远程的反舰导弹拦截问题,美国也曾经发射AIM-120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对于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至于超音速反舰导弹尤其是数倍音速这可还真不好说。

中程反舰拦截系统

航母编队中拥有数艘宙斯盾驱逐舰和巡洋舰,它是航母防御的核心力量,防空、反舰、反潜都是它的拿手好戏。至于具体的反舰能力那个国家也不会进行详细的披露,美国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可以很不错的解决航母编队的中程反舰问题。

近程反舰拦截系统

这也是航母最危险的时刻,这个时候进程防空导弹海拉姆、海麻雀、密集阵等反舰导弹拦截系统都可以进行攻击,反舰导弹突防到这个阶段,反舰导弹防御系统更多的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当然对于高价值的航母目标也可以让护卫舰、驱逐舰择机去当替死鬼挡住致命的一击。

总结在反舰导弹不计成本的饱和攻击下,航母整个编队都会受到重大的威胁有可能会使整个舰队的宙斯盾系统彻底崩溃,不过前提是要能发射的出去。目前最先进的反舰弹道导弹可以跳过航母编队的整个防御网,这是对航母编队最大的威胁。在这方面几乎所有国家

防御都是空白,这也是反舰弹道导弹的威慑力所在。


异域边缘

拦截反舰导弹是一个系统工程,分软硬拦截(杀伤),具体的做法是先有军舰上的雷达、光学等传感器发现来袭的导弹,确定目标真假、距离、来袭高度速度…由军舰的防空部门根据来袭目标的远近发射防空弹,首先进行硬拦截,一般来说军舰根据大小,防空部门的硬杀伤系统分远中近超近距离拦截,具体到装备分成远程、中程(包括主炮)、近程防空弹和超近程速射炮,以军舰的大小而定,至少配两个距离的硬拦截系统;而软杀伤则使用 铝箔条弹和红外光学干扰弹进行拦截,前者干扰雷达制导的导弹,就是用密集的铝箔条在空中漂浮对反舰导弹的雷达波进行阻碍和迷茫,使其失去探测军舰的能力,偏离目标,最后燃料烧尽追海或者被近防炮击落。红外干扰主要是干扰 红外线制导的导弹,当发现导弹来袭发射红外干扰弹,模拟自身军舰的红外源和红外特征,以欺骗导弹的红外引导头使其脱离目标,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箔条和红外两种干扰方式一般要同时使用。目前对反舰导弹的欺骗方式有出现了 假目标形式,就是使用一个体积在十几立方米的多面性漂浮物,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器材,可模拟军舰的所有雷达和光学特征,由军舰用几公里长的缆绳拖曳,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欺骗和保护自身的安全!另外,硬杀伤部分现在正在往激光和电磁两个方向发展,反舰导弹目前速度可以达到3-4马赫以上,这对于军舰拦截提出了新要求,而相对于激光和电磁,反舰导弹再快几乎就是静止的,以更快的方式拦截反舰导弹是军事科技必然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