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有德皇,二战时还有没有德皇?德皇是什么时候没有的?

凰殊

一战的时候,由于存在一个德意志第二帝国,所以有德意志皇帝存在。二战的时候,希特勒建立的政权虽然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但是此时已经没有德意志皇帝了,所以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德皇。至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则已经在一战失败的浪潮中被民众推翻了。

我们都知道,普鲁士是通过王朝战争建立起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拿破仑战争极大地挫伤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骄傲,迫使当时德意志各邦里最大的两个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思考起如何统一德意志的问题。最终是由普鲁士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并把奥地利排除在外,这就是所谓的小德意志路线。在这一路线中,普鲁士先通过普奥战争打垮了奥地利,迫使部分德意志邦国妥协,又在普法战争中打垮了法国,使得其他德意志邦国服从普鲁士,就这样排除奥地利建立了一个新的德意志国家。为了拉拢这些合并进来的小王国,普鲁士并没有以普鲁士强加到这些小国头上,而是新建立了一个德意志帝国政权,来拉拢这些小邦国,尤其是像巴伐利亚这样的王国可以保留王国称号,而只是在它们上面引入德意志帝国这个政权,帝国皇帝就是普鲁士国王。这是普鲁士为了解决德意志统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由此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登基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皇帝。这个国家也史称德意志第二帝国,以便和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

等到二战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位的皇帝是威廉一世的儿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时而骄傲狂妄,时而十分自卑,并且在能力上不足以应对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面临的各种危机。他又不听俾斯麦的指导,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得不和奥匈帝国绑在了一起,并在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帝国最终还是失败了,国内人民起义,推翻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等到二战前的时候,希特勒上台,虽然他的政权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但已经没有什么皇帝了,所以在二战的时候,德国并没有皇帝。


地球知识局

二战时德国已经没有了皇帝,但前德皇还在。一战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标志着统治普鲁士近500年的霍亨索伦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1918年11月10日,威廉二世乘火车跨过德国边境逃到荷兰,住在他于1920年买下的多伦庄园里,直到1941年6月3日病逝,从此没再回到过德国。实际上,他的退位诏书,是在抵达多伦庄园后,才签署的。

多伦庄园位于荷兰的乌德勒支省,在阿姆斯特丹以南约50公里处。魏玛共和国同意为他从德国波茨坦的新皇宫中运出23火车皮的家具,及27火车皮装满了各种私人物品的箱子,及一辆汽车一艘船。荷兰政府规定,他可以在庄园里接待客人,但他的活动范围被限寒战在方圆15公里之内。虽然地方政府放宽了尺度,允许他走得更远些,但此时的威廉二世,因为不想与路遇的村民打招呼,不想向他们点头握手致意,所以从未走得比15公里更远。

那时的多伦庄园及其附近,完全是原生态茂密的树林、野草和溪流。住在多伦庄园的威廉二世,用学习荷兰语、绘制宏大建筑和战舰草图打发时间。他最大的爱好是打猎和伐木。据说21年里,他猎得的熊、鹿、狐狸、野鸡野鸭和各种鸟都数不过来。他20年不间断地伐木,并乐此不疲地将木头劈成烧柴,他因此而又被称为“多伦的樵夫”。

1930年代初,威廉二世希望掌权的纳粹政权会恢复君主制度,他的第二任妻子赫米内甚至以他的名义向纳粹政府写信。然而,希特勒并无意于此,且对这位在大战中让德国蒙羞的前皇帝呲之以鼻。在对希特勒的政治态度失望的同时,威廉又为他在军事上的胜利而欢欣鼓舞。荷兰被德国占领,巴黎沦陷,他都分别给希特勒发去了热情洋溢的电报。

威廉二世病逝后,希特勒曾打算将他的遗体运回柏林为他举行国葬。但前皇帝的遗愿是除非普鲁士王室复兴,否则他不回德国。他的另一个遗愿是葬礼上不得出现任何纳粹标记。德国占领当局将他葬在多伦庄园,并为他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战时葬礼,葬礼上到处是纳粹十字。

1945年,荷兰政府没收了多伦庄园,将其改为博物馆于1956年对外开放。博物馆内一切都是末代皇帝居住时的原样:精致的洗脸台,挂毯,德国宫廷画家的画作;各种瓷器和银器虽经岁月,仍光泽熠熠;鼻烟盒和各式手表仍井然有序地呆在它们本来的地方。


世界真的很大

一战时候的德国皇帝是威廉二世,一直活到1941年在荷兰多伦病逝,也就是说德皇是亲自见证了希特勒上台和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的。

因为胜利者是不会受到指责的原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担负了引爆一战的骂名,但其实过于偏颇了。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一战导火线。实际上威廉二世在战争爆发前一直在进行和平努力,一方面劝阻奥匈帝国延后宣战,另一方面紧急联络沙皇尼古拉二世尝试避免战争。但因为英国搅屎棍的怂恿,俄、法两国已经做好了开战准备;同时由于威廉二世上台以来大肆扩军使得德国军方和军工集团势力暴增,德皇已经阻止不了国内的宣战之声了,战争不可避免。在签署战争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二世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实际上随着战事的扩大德皇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了1916年德国已经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

到了1918年因为美国参战,德国败局已定,德国国内的容克集团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出卖了威廉二世,逼迫威廉二世放弃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国王的身份,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劝德皇退位。

眼见大势已去,1918年11月10日威廉二世一家流亡荷兰,受到自己的亲戚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庇护才免去了被以战犯身份审判。

在荷兰生活期间威廉二世依然关心德国政治局势,希特勒的上台受到了德皇家族很大的帮助。在1933年德国皇太子给当时德国的掌权者兴登堡元帅写信,让其支持希特勒组阁,同时威廉二世还为希特勒提供了200万马克竞选经费。但纳粹党上台后开始排斥德皇在德国的影响力,希特勒更是逼迫德国军队变更宣誓对象。1940年德国占领荷兰后,威廉二世拒绝去英国政治避难,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二世病逝于荷兰多伦庄园。威廉二世有两个遗愿:1、死后葬礼上不能出现纳粹标志(但整个葬礼都是希特勒主持的,不可能没有纳粹标志)。2、王朝不复辟他的遗体就不运回德国安葬,所以直到今天,威廉二世的遗体还安葬在荷兰。


当狗容易做人难

首先一战时期的德皇威廉二世去世时间为1941年6月,所以,二战时期,德皇人还是在的。



在一战过后,德国战败,准确的说是普鲁士帝国战败,1918年普鲁士帝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就被迫退位,开始流亡生活,可没有那个国家敢收留他,不过有一个国家不怕事,荷兰女王和威廉二世有些亲戚关系,有意庇护他,因此威廉二世免于战后清算,之后德意志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

可魏玛共和国对外一昧软弱妥协,这也就导致了德国大多数人怀念普鲁士的帝国主义,这也是成就希特勒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之后,希特勒上台,威廉二世捐出了600万马克,没错整整六百万,而且还是马克,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加入纳粹组织,真的是亲生儿子。到这可能有些人就觉得希特勒可能会请威廉二世复辟,当然威廉也是这样希望的。

正因为成了希特勒的金主,威廉在希特勒决定进攻荷兰时,摆起了皇帝架子,不准希特勒攻打荷兰,因为荷兰对他有恩,可德意志早就不是他威廉的德意志了!根本没有人会理会他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因为意见相悖,威廉二世对希特勒的好感度是蹭蹭往下掉。

不过希特勒也够意思,在打下荷兰之后,给了威廉个台阶下—特地派了由“血统纯正”的日耳曼人组成的仪仗队给威廉撑门面,所有军官包括希特勒本人,都对威廉毕恭毕敬,因为许多军官可都是一战跟着威廉混出名的。

因此,二战时期德皇的位置是没有了的,但是威廉本人却与纳粹有了这样一段故事。


你又没胸凭什么凶

从1871年1月28日,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而自己则一跃成为“德意志皇帝(Deutscher Kaiser)”开始到,到1918年11月9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在退位书上签字,随后流亡荷兰。仅存在了四十七年的德意志帝国终结了帝制。所以可以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中,德皇退了位的。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的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遇暗杀而亡,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迅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反动战争。因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集结说服等等。德皇自己还亲自担任德军的总司令。但是德国并没有在一战中得到想要得到的扩张,相反随着美国的参战,德国战败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而国内的经济也已经恶化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因此在德国已经无力再继续战争的状态下,当时的德军首脑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都一致认为德国的唯一出路就是签订停战协定。而美国开出的条件中,不可更改的就是德国必须结束帝制,摆脱“君主专制”的统治。德国国内的罢工也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了武装暴动。所以几乎当时是从上到下都在却说德皇威廉二世退位。这样才被迫宣布了退位,并带着儿子流亡到了荷兰。直到1941年才去世。

虽然德皇已经退位,帝制也退出了德国历史的舞台,霍亨索伦王朝退出了历史,但是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在一段短暂的内战之后,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虽然国家元首是全民选举出来的总统,但是正式的国名仍然是“德意志帝国”。新成立的共和国在一系列苛刻的条件下同意了停战,在1918年11月11日11点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布停火结束。


国家人文历史

二战时期没有皇帝,但是前任皇帝还活着。

这位前任皇帝叫威廉二世,他当时在荷兰。

1918年末,德国投降,一战结束,但是德军指挥部却命令基尔港的德国海军去进攻协约国的舰队。德国士兵们很愤怒,因为这样绝对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于是士兵发生起义。不久后,起义蔓延到整个德国。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至荷兰。

1942年,威廉二世在荷兰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