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器人综艺的兴起 对于推动机器人行业有何作用?

国内机器人综艺的兴起 对于推动机器人行业有何作用?

引发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待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说明了人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对基础的生活特别执着,而对于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日益增加。机器人影视节目及表演就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一些幻想,机器人表演早在1997年左右就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英国的《机器人大擂台》、美国的《博茨大战》,这些节目深受男性观众的喜爱。其中21世纪初,《机器人大擂台》还曾在央视、陕西7套及内蒙古卫视播出,成为很多人的童年回忆。而这时的中国国内并没有专业的机器人格斗(比赛)赛事,一方面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现实的机器人,另一个是国内的机器人行业并不成熟,没有实际的应用产品。但是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让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各种高科技充满了期待,也进行了普及。

科技进步,让原本影视及表演中的高科技进入人们生活

中国机器人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现代机器人的研究才在中国起步,并于“七五”期间实施了“863”计划。目前在中国的机器人市场中,工业机器人(机械臂)、语音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是主要的现实应用。这些机器人的应用打开了人们认识机器人的通道,而VR、AR以及智能家居的普及,也让更多人对于新科技的接纳程度提升,从之前的不认识不了解,到现在的主动搜寻、主动购买。

机器人综艺将真实机器人搬上荧幕,更具现实感

影视节目中的机器人带给人们的感觉是炫酷、霸气、功能多样等,类似于打斗场面、变形场面等这些都是普通的家用小型机器人不具备的,而反观机器人综艺,各种机器人打斗和PK就像电影中的场景一样,大大满足了人们对于机器人的期待,所以很多人热衷于机器人比赛,也是在于此。同时这样的节目,比电影更真实地再现了机器人的炫酷之处,加入了PK对战及技能展现的元素,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更加立体化,具有像人一样的真实感,这点也是很多人对于机器人的原本印象。

国内机器人节目的专业增加了机器人的可看性

目前国内几档以机器人为主角的综艺备受关注,比如《铁甲雄心》、《机器人争霸》、《这!就是铁甲》。《机器人争霸》中,将会有30多支战队参加比赛。《这!就是铁甲》参赛战队最多,据公开资料显示,将会有来自14个国家的54支战队参赛。同时,节目还将与世界上最大的开放机器人大赛RoboGames达成合作。在投入方面也是不惜重金,比如《铁甲雄心》节目投入达到了5000万元,其中,战斗舱和参赛机器人的制造占据绝大部分。在节目中,参赛的机器人规格皆为110KG,冲击力极大。为此,机器人比赛的战斗舱使用了100吨高强度钢材以及25毫米厚的全封闭防弹玻璃幕墙。《机器人争霸》也投入极大,战斗舱就重达230吨,10mm的地板,30mm的防弹玻璃,此外节目还搭建了维修舱。在参赛阵容上,几档节目都囊括了国内外的机器人战队,热血创客、学生群体、科研团队、机器人发烧友等。在《铁甲雄心》中,有些外国选手曾获得过《机器人大擂台》冠军,第二期还请来了RoboGames的创始人大卫·卡尔金斯。这些专业程度都让机器人综艺有了更多的可看性,同时也吸引更多人对机器人行业的关注。

由此看来,未来国内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这些综艺竞技节目的宣传,就类似于影视节目捧红明星一样,鹿豹座平台认为,机器人影视综艺的发展将会对普及机器人知识与理念以及推动市场消费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