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来的我们》,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蜂蜜橙子

还是挺感人的。

很多人可能不懂这个女孩为什么一开始想要嫁个有钱的,后来男主成功了又说自己要的不是这些。

我觉得吧,故事中的女主一开始对爱情是没有多大概念的,这个时候,她想要的就是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婚姻可以说是一个手段罢了。

在与男主的相处中,她慢慢学会了爱与被爱,当她理解了爱情之后,对于财富的追求慢慢就淡了下来,她想要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爱人,在爱情面前,以往的追求就淡去了。

关于男主,面对找了好几次对象的她,还是忍了下来,确实是很在乎她的,还有一些细节,在那次的同学聚会前,他们真的挺幸福。

同学聚会后,男主学会了自卑,当女主告诉他,自己并不在乎他是否有钱的时候,矛盾起来了,这里我觉得男主的责任更大一些。

后来,女主走的时候,给他留了半碗泡面,又走到他面前,告诉他走了。直到真的离开,他才反应过来,可惜,没有追。看到女主回头看去的目光,挺感动的。

这里真的想骂这个男主,很懦弱。

也许你觉得他受到了刺激,可女主愿意陪他一起走过。

后来,他成功了,这又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是他做的,也只是买了个房子,和女主说了一声,为什么不可以更勇敢一些去挽留呢?我觉得女主对他还是有不舍的,再努力一点就可以了,这些交流都不愿意的吗?

再后来他结婚了,到此,他对女主究竟还有没有爱真的不得而知,但相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女主对他还是有不舍的,男主和儿子通话的时候,女主躲来躲去真的很心疼?

还有一个场景,男主一个人做饭,我想,如果他们在一起的话,那个场景里面一定不止他一个人吧。


每课美克

突然看到网上一段话,不喜勿喷——不要消费前任,也不要妄想yy电影情节来拯救自己早已世俗的心。死去活来的缅怀过往不过是无病呻吟的矫情,能珍惜眼前才是你最好的体面。

首先觉得非《后来的我们》受众人群,男主人设设定不讨喜有点妖魔化。先不赘述大家说的三观伤不起的槽点。只说感情观有点点说不通,既然分开,无论起因是物质、态度、情感都说明恰时三观不和,剧情仿佛暗示执手初恋小晓是"不负此生",跟现任是"不负对方"的将就和责任,可是他们真的又合适么……见清从未长大过,还停留在抱着洋娃娃哭奥特曼的阶段,两个历经沧桑稚嫩的灵魂。把"拿不起放不下"蜜汁演绎出了文艺范。不是幂粉,欣赏她很久前曾说过的话,大意是"不需要墨迹,勇敢去尝试,不行就分开,没有遗憾。"分析下女主小晓的台词倒很点题,I miss you.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追影共鸣人群里不乏有曾少不更事爱得轻易,分得随意,剜心幼稚错失的。像小晓说"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幼稚,你一点都没有长大。"或败给外在诱惑和三观(现实、小三、价值观)的感情缅怀者,如见清说"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

电影卖点在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谁都有一次甚至几次爱而不得的经历,得不到的总在骚动,电影的缅怀之风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可以屏蔽鸭梨大的现状缩在荧幕角落里肆意泄压,感怀青春。享受自己感动自己的现场高峰体验感。我倒认同小晓和见清"如果"片段里的话,

"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分手……""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如果当时足够有钱……""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
"如果当时我们就是不管不顾……""我们离婚好多年了……如果没有如果。"这段是难得清醒客观的。

影片被斥毁三观,伦理边缘的电影。吐槽通篇唯一泪点竟是末尾见清父亲给晓晓的一封信——"作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健康康的。"语言朴实无华、直戳泪点。跟当年《剩者为王》的窝心父亲篇有异曲同工感人之处。

说到三观不正,诸多吐槽小晓的感情观、金钱梗和作等,还有大雪飞机延迟,十年之后的邂逅,见清和小晓同住一间补偿房,当见清妻儿对他视频"查岗"时,小晓知趣躲了起来,闺蜜说这章节有深夜剧本的暧昧啊。不过导演安排没发生什么大事,但在"表相思"中途见清拽着小晓疯跑回酒店瞬间,迎头撞见熟人之后的冷却,让我看到了一触即发不可控的炙热。

不想吐槽,只想说如果还单身,不要缅怀去行动。如果已归属,不要缅怀去遗忘。不要在该行动的时候去遗忘,该遗忘的时候去行动。除非他(她)不在这个世界了,分开和在一起于不触犯道德情况下都没那么难,没那么多谁成全谁的高尚,说来说去爱么……

明白最后的结局不是命运,是自己选的。对的人不在对的时间和状态,要么等要么走。

奶茶曾现场演唱《后来》屡屡哽咽,蛮触动感性心脏,

但《后来的我们》里模棱的三观和模棱的美化确实不是我想像中的后来,可能我活得太小众,不要揍我……


洛洛文化

今天下午顶着高烧去看了。看完后有以下几点感触。

1,今年关于回忆和前任的话题很火,以前甚至有时候会想,如果和电影一样,和爱的人错过了,十年八年的自己发达了,再遇见,我们是什么样的剧情?但是今天看完电影居然不这么想了,千万别和自己爱的人错过,一不小心就找不回来了。

2,看到他们最穷最颓废那个时候,心里特别难受,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虽然今年才大学毕业3年才25岁,但是刚毕业那年的自己也和剧里一样,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行,特想出人头地,可是就是长达5个月的时间没有面试上心仪的工作,没了资金来源,两个人重要节日去吃一顿美团上的90多100块的炒菜就觉得是人间美味了……距离那时候时间过去才两年多,为什么现在感觉吃什么都索然无味了呢!

3,见清有钱买了房后想给父亲和小晓安稳的生活,说了句…我变成了你们想要的样子…,其实我想说,每个人都在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他怕同学看不起他,所以他要租车回家假装自己混的很好,他觉得女朋友要的是房子才会跟他一辈子,所以他一有钱就去买了大房子,他觉得父亲只有搬去和他一起住才能受到更好的照顾,所以他执意要父亲搬过去…… 所以,每个人最后终究会成为自己心里的那个样子。

4,还是他们租车回家的那一年,回程路上吵架了,小晓问你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于这一点,我很庆幸的是相对于身边的其他人,我一直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大学毕业很多人找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能找什么样的工作,而我在大二那一年我就明确了大学后的工作方向。虽然毕业后确实花了一段时间在寻找,好在我现在干着我喜欢的工作,和在乎的家人朋友在一起,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属于自己的房,我很幸福!最后,也希望所有的朋友们没有对曾经的那个人说 I MISS YOU 的那天。


小江

看完《后来的我们》,我的观后感!

要说近期最火的电影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会提到《后来的我们》。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年轻人漫游在陌生的土地上的爱情故事。十年前,看到小清和小笑在火车上过春节偶然相遇。 他们两个有着共同的梦想,在北京一起工作,开始了情感分离之路。十年后,看到清和小小再次在飞机上相遇。命运似乎是一个循环。 在一次随机事故中,平行线相交,平行,故事总是“那么”。 但后来,他们是如何学会爱的?

这本来是一个非常高的热量(据说是恶意的刷票锁?还有一些朋友提前看过这部电影,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内的杰作来看看“后来的美国人”,尽管在它之前已经为各种狗血做过任何可能的准备,但看完整的电影,还是被“震惊”了

1.自命不凡的线条

这部电影的线条非常虚构,充满了你在13岁或4岁时在QQ空间中看到的各种非主流,呻吟的单词。

当英雄和女英雄在雪地上庄严肃穆地阅读这些诗句时,他们几乎全身都是鸡皮疙瘩。

2.流动账户的叙述

这部电影让我们感觉它看起来像中央电视台的“家”广告的长篇版本,以及关于“北方人民”的纪录片。这个情节太直截了当,讲话紧张,就像展示PPT中人物的体验一样。广告和北漂纪录片都有一种视觉感,没有人做得很好。

PS的原作:实际上叫做“春节回家”。

3.性格薄弱和情绪失误

这个数字太平,太浅。主角爱上了又困惑,这个过程太快了,过渡也太僵化了。然后,哭泣,哭泣,争吵,很难让人们进入思维的角色,这让我们想起当年害怕被“少许时间”所统治。更不用说其他配角,这部戏很可怜。除了田壮壮小姐,他们只是空壳。

4.电影导演张艺柏

这部电影是近年来一直指导张艺白的着名老师,“逝去你的整个世界”,“情”,“匆匆那年”,“更好的乡村之夜”,高达4.65豆的平均分数。

作为这部电影的重要制作人,对于刘若英的新作一定会有很多指导。

在时代的浪潮下,爱,感情和异化

在看到一些“后来的”宣传材料之前,看起来电影的风格似乎不是单一的。它有十年的爱情缺失,大城市年轻人的艰苦奋斗,以及父母争取子女的期望。什么样的故事?

最终结果非常令人惊讶。上述三个要素都涉及电影,它是电影中的三大主线。虽然焦点在于林和小说的爱情和悲伤,但电影中的焦点在不断变化,这丰富了文本。同样类型的爱情电影,每个人的印象也应该达到更高的层次,这也可能与导演刘若英自己的想法有关。在电影结尾,这部电影改编自刘若英自己的小说“新年,回家”。在这个故事中,爱只是两种人的模式的一部分,家的意义以及离家出走是她真正想表达的主张。从这个角度来看,“后来我们”的基础。这已经完成了主题的构建和渲染。

爱是我们后来最基本的元素。导演利用年表的风格在林和方两人的情感生活中截取了十年的不同节点。叙述的使用使观众深入了解这种关系的本质,与两个人的对话。毕竟,为什么最初的两个人会分道扬and,再也看不到他们呢?

在这里,导演用一个小小的头脑:现在真实的东西是一个黑白的图像,而这两个人的记忆是丰富多彩的。起初,导演并没有理解导演的意图,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分工,直到森林的嘴巴说:“没有世界,没有颜色。”此时,我们突然意识到导演很聪明,设计与文本无关。观众对视听产生了强烈的替代感,并感受到两个人在电影结束前不能相爱的痛苦。方晓霄终于在游戏中制造了伊恩和他的心。人们相遇,整个现实世界变成了色彩,但是在这个时候,这两个人放下了这种关系,他们视彼此为最珍贵的人,留在心底,爱与恨并不那么重要。虽然我们以后没有我们,但我们仍然有回忆,我们可以在屋顶上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这就够了。

爱是我们后来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但是一开始线索并不是那么明显,但随着故事的发展,它变得越来越重要,即使在最后,他父亲留下的信是最大的泪点。导演选择除夕特别节点的时间顺序是为了回应家人的回归。毕竟,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多的家庭时间。关系线可以做的很好,扮演林的父亲的田壮壮也不能不预测,在明年的众多中国奖中,田岛也将被提名为一些最佳男人。无论是“彼此相爱”还是“后来的我们”,他依靠简单的生活气息,使这两个角色成为电影中的一部分。

他的父亲很深,很少,并保留他自己的小旅馆。他很关心他的儿子,没有太多的建议和表达。像中国的大多数父亲一样,他的外表很苛刻和柔软。导演设计了一个小遥控器,如遥控器。导演无法使用林父的遥控器直到双目失明。保持和不要对待。而林的父亲对萧潇的感情也很微妙。其实在他看来,肖潇早就被视为他的女儿。这一点从清代来看。小潇可以看到他为他回家。当林望着肖晓离开的时候,他感觉到看到了清朝是一场意外,但肖晓的到来对他的内心仍然感到很宽慰。每年过后,他们回来成为林父的习惯。他也相信只有小萧能够得到照顾,所以他在年底留下了一封信给他。你知道,并告诉她,即使你不在一起,我们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亲情的程度。这沉默沉默的爱情是电影中最动人的桥梁之一。

当然,它最让我感动,其中大多数人都处于挣扎和困惑中的观众。这部电影肯定是北方漂流生活的展示。导演和编剧团队一定做了很多功课。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中关村的穿梭,地下档,出租屋的床,地铁站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欢迎积极在评论区留言!


影视花园

电影《后来的我们》在做了长久的广告和宣传战后,终于在4月28日首映了。

当日票房也非常高,日售达到1.2个亿,是唯一一个首日预售破亿的爱情片,一下子就进入了电影史预售票房的前十。

光看着这个数据,这部电影看似很可观。


另外,这部电影保持着一个非常好的情怀,就是怀念年少时的感情,简单干脆,另外又因为遗憾收藏,所以让人有所感怀。所以上映前,很多朋友都特别期待。

后来林见清都有家庭了,跟前任拉拉扯扯高度暧昧是什么意思?哭着问一句,“你还爱我吗?”很感人吗?是遗憾吗?为什么我只看到了满屏的出轨啊!

多年后相遇,也是开的同一间房,讲两个人以前的性生活?嗯哼?很怀念?很遗憾?不是有家庭了吗!!这三观,简直亮瞎我的眼睛!

然后是讲故事,整整十年的剧情,场景没换,衣服没咋换就算了,居然每天都在过冬天!十年耶,有没有故事呀!所有的话都是台词堆砌出来的,没有一点相恋时甜蜜的感觉,也没有一点遗憾错过的感觉,就是台词,念台词而已。

井柏然和周冬雨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 演员,但是整部电影真的就像是念台词,没故事,特别的尴尬。

然后电影的设置上也到处是漏洞。一个在北京读了四年大学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要到北京地下通道卖小黄片?两个人是有多穷,为什么住那么破的小房子?关键那么多年过去了, 为什么还是那个房间,难道不能改善下环境?很多事情都很不合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真的不如《前任3》,故事没讲清楚,非常单调和零散;感情不够细腻,根本找不到共鸣;还有全部电影非常平淡,没有一点高潮起伏,台词堆砌起来的电影,真的很尬,三观也是非常不行。


超美表哥

感觉整部影片都特别压抑,就好像电影中的黑白,我觉得影片中最好的是男主见清爸爸的片段。看到一大半的时候对这个电影有点失望,因为是刘若英的电影,五月天的歌,我的期待特别大,看了一大半全是男女主角情感的表达,感觉故事没有主线,也不太明白是要表达什么,到最后,男主爸爸才慢慢后知后觉。很多人说没有看懂电影,我觉得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每部电影的理解也不同,没有所谓的看懂看不懂。

男主在最后终于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而那个教会他爱的人已经走远。女主的母亲在国外,父亲也去世,只有她一个人,这样的家庭让她缺乏安全感,想要一个温暖的家,在北京她的男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一个真正爱他愿意为她付出的人,而男主一直默默陪在她身边,其实她也是喜欢男主的,男主一直没像她表白,她最终决定和男主在一起,这个时候她开始真正渴望一个温暖的家,而男主一直以为女主希望找一个有钱的有地位的人,从我单纯的男孩变成一个追逐名利金钱,男主过年回家假装自己有钱请客,对父亲的态度,回北京路上第一次和女主吵架,在接下来的时光里,男主也很努力的生活,只是生活还没有变成他要的样子,女主努力工作并且试图拉回男主,只是男主这段时光迷失了自己,女主的离开让他豁然醒悟。

男主和女主都在随着时间变化成长,只是她们的成长是平行的刚好相差一个时空。如果女主和男主是同时毕业的,如果女主没有离开,如果男主冲上了地铁,如果男主的游戏软件没有火,如果......。伊恩还是没有找到凯丽,世界一度变成了黑白,可当她们再次相遇,虽然没有在一起,世界依然变成了彩色。

我觉得,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说,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的我们,再回头去看看自己走过的那些路,心里遗憾,释怀,淡然,一种百感交集的状态。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


Happy75123

我最想说的是:分手了,何妨“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多年以前的情感,无论美好伤感,都已尘封。何苦搅动心湖,平添烦恼?——分手了,真心不必再见。


就像见清在影片中说的那样,其实不管小晓过得好不好,他知道了心里都不会舒服——

过得不好,肯定不是他所希望的。

过得好,那个让小晓幸福的人不是自己。


说得残酷点:既然分别多年,对方过得好不好,早已与你无关。


如果分手多年,还想再见,多半是心中有遗憾。一旦相见,如果对方早已不复往日风采,必然大失所望,如果依然如同记忆中那么好,岂不是更遗憾?


像影片中这样的偶遇,现实中确实也难免。即使彼此心中都难以割舍,又能怎样?!见清已有妻儿,就算小晓依然独身,他也没有资格为她做得更多。小晓呢,当初分手时那个一无所有,也不懂得如何去爱的毛头小子,如今功成名就,也“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但被爱的人已经不是自己,心里怎么会不难受?


还好两人都克制,平静道别。但因为这次意外相见,引发的心潮恐怕也是久久不能平静。


再如果,我们大胆设想,两人旧情复燃,决心再续前缘,那么要牵扯要伤害的人岂不更多?!最终什么结局未可知,所有的人身心交瘁已是必然。


倒不如,放“过去”一条生路,从此不再相见。就像唐朝人的“放妻协议”里所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人生在世,美好的事不独此一件,不如洒脱放手,另寻快乐~


“后来的我们”,既已分手,不再有后来。


再补一句其他的:

看这个电影发现个宝——田壮壮演技太棒了!哈哈,同意的吱一声,谁知道他还演过什么,要找来看看。


——END——

WeiNa-取暖

五一当天在女友的挟持下极不情愿的走进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我之前拒绝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觉得不吉利,总感觉这部电影会给情侣之间带来不好的暗示。没办法,逃不过女友的软磨硬泡,最后只能妥协,而且还有她的三个闺蜜。影片的题材可以说很陈旧,甚至可以说国内几乎所有的情感主题电影的开始都是般配,结局都是错过,这部电影也没能免俗,又一次把中国电影看了开头就能猜中结尾的叙事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可圈可点的部分,那就是采用了打破常规的倒叙的叙事方式,让回忆与现实交叉出现,仿佛两条平行线一样轮流给观众带来全新观感,然并卵,大家可以说不用猜就直接看到了结局,让人顿时悬念全失,只能装模作样的品味过程,但是中间部分竟然有了催眠的神效,这种让观众感觉自己都能是编剧的剧情实在是索然无味,全程女友倒是看得挺认真,(该不是勾起某段难忘的经历,天呐。)这就是这类电影能够吸引观众,尤其女观众视野的地方,电影里面男女主角经历过的似乎现实中的我们或者他们也都经历过,她总能让你看到自己过去的经历,总能恰到好处勾起观众对往事的回忆,这种让人触不及防的共鸣毫无疑问成了电影票房的催化剂。影片最后的那首《后来》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又让人找到那种熟悉的感觉,奶茶刘若英仿佛伴随歌声出现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一首后来传递出多少过往的辛酸,生活的艰难,不得不承认《后来》真的打动了我,这是我整个观影过程中最触及心灵的时刻。从电影院出来,好多女生都流泪了,在别人的故事中流淌着自己的眼泪。


诗人的幌子

挺感人的,尤其最后的那一封信,也挺露骨的,最后两人最终也没能再一起却又是最想爱的两人,现实中又有多少人就是电影中的真实版,女人其实是愿意与她喜欢的男孩同甘共苦的,只要那个男孩真心对她、自己肯努力奋斗。

爱情里面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往往多是那个男孩,自以为的男子气概、自以为的心甘情愿、自以为的自作主张……自以为自己能够扛起整个世界,默默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着。

却又往往忽视了女孩心中真的要的是你细心的照顾、电影中那句后来的我们什么多有了,却没有了我们,太过于的自以为是,忽视爱情中最本质的东西,导致后面的各奔东西。都把自己的遗憾带入了另一个人的遗憾里。


读行者X

有些失望,作为奶茶执导处女座,青涩可以理解,不成熟可以理解,但如此三观不正,尤其还出自知性的刘若英之手实在没法理解:


1.故事基调就有问题,女生离开不振奋,不努力、不上进甚至也不在珍惜和没有勇气留下她的男生,男生就次奋发图强成了名流,期间男生买了房希望挽回女主,却没意识到女生要的是他的爱而不是他的房,再后来男生懂了爱有妻子有儿女。看到这里大家会觉得这种情节在电影里是很常见的吧!而问题是女主这开始急转而下,这么多年过去了,女主依旧住在一个小房子苦苦挣扎,并且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渣男,对男主念念不忘!这怎么感觉和我认知上的有些出路呢?!!是女主离开了男主不应该不应该执着坚定,并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吗!

2.为了表达男主的成熟而把其妻子的角色符号化,没露脸,唯一的几句话只是凸显她的强势和现实。不过如果男主经历过女主后懂得了爱,那不是应该会找一个懂得爱的女生作为妻子吗!怎么会是一个势力和担心自己丈夫会出轨的女人?!

3.叙事和剪辑都显得凌乱和冗长,特别是男主和女主恋爱的段落之外的篇章,几乎我都有点get不到情节!尤其是中间两人轮流说着后来,陪着黑白色调,咋感觉就像以前文艺青年表演诗朗诵一样!

4.不过周冬雨和井柏然的表演还是不错的!周冬雨的中二小妞感现阶段女演员里真的是无人能及,当然她还有细致的表演层次;井柏然的表演很朴实,有种返朴归真的艺术感!

5.两个人的恋爱部分和老爷子最后的那封信,是全片唯一的泪点,虽然这泪点和电影无关,而是因为文字内容:缘分这件事,不负彼此就好,不负一生太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