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提出2018年穀子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我國穀子主產區分為東北、西北春谷區和華北夏谷區,常年播種面積約1500萬畝。近年來,受市場需求拉動和種植結構調整推動,穀子播種面積穩步上升。為科學指導穀子生產,農業農村部小宗糧豆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2018年穀子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東北春谷區

該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東部地區。

(一)選擇良種。根據市場需求,兼顧規模化、機械化生產要求,選擇適合當地種植、試驗示範表現好的優質、高產、抗倒、耐旱、抗病,以及兼抗除草劑的品種。此外,選擇株高較矮、谷碼鬆緊適中的品種,利於機械化收割,降低機械收穫損失率。穀子屬於光溫反應敏感的作物,在一個生態地區表現好的品種在另一個生態區不一定表現好,要避免不同地區間盲目引種,特別是跨大區引種。

(二)整地施肥。穀子粒小苗弱,提倡精細整地。秋季耕翻耙耱,春季播種前灌足底墒水、施足底肥,旋耕、耙耱、鎮壓,做到上虛下實。該區去冬降雪較多,今春土壤墒情總體較好,應抓住時機,免耕保墒播種。對部分冬季降雨降雪少、乾旱嚴重的地區,可在早春整地,待降雨後趁墒播種。底肥一般以農家肥或有機肥為主,也可用複合型化肥代替,一般畝施純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8公斤左右。旱薄地少追肥,宜重施底肥。

(三)適期播種。黑龍江等無霜期短的地區一般在4月20日左右開始播種,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部一般在5月初到5月20日左右,不能晚於5月底。冷涼春播區和乾旱區應選擇微壟膜側溝播或者全膜覆蓋播種,採用配套覆膜播種一體機,並可配套應用滴灌、噴灌等節水栽培技術。雨量和熱量較好的地區可採用合適的穀子條播機露地平播,選用抗除草劑品種,節約人工間苗成本,並加大行距至50釐米左右,以利於中耕機械操作。

(四)合理密植。適宜播量和間苗管理,確保合理群體是穀子豐產豐收的關鍵技術。旱薄地採用精量播種,畝播量0.2—0.35公斤,播後無需間苗;若無法精量播種,一般可按照0.5—1公斤播量,播後採用人工間苗或化學間苗,達到適宜群體。東北春谷區畝基本苗3萬—4萬株。特殊需要稀植的品種,要嚴格按照品種說明書確定密度。

(五)田間管理。

一是間苗除草。精量播種地塊可簡化間苗或者不間苗,抗除草劑品種在出苗後6—15天採用適宜除草劑間苗和除草。除草劑按產品說明使用,於播種後、出苗前噴施。一般膜側栽培較露地栽培減半使用除草劑,全膜覆蓋不用或少用除草劑。

二是肥水管理。地膜覆蓋地塊很難追肥,應施足底肥,最好畝底施40—50公斤緩釋配方肥或氮磷鉀複合肥50—60公斤,有條件地區增施3立方米農家肥或300—500公斤生物有機肥。露地栽培可酌情減少底肥,並在穀子封壟前結合中耕培土,畝追施尿素20—30公斤,開花灌漿期畝追施尿素10公斤,灌漿中期可葉面噴施鉀肥。穀子耐旱怕澇,雨水豐沛年份生育期間一般不用澆水,遇到大雨要注意及時排水。降雨較少時,有水澆條件的可在孕穗期、開花灌漿期澆水1—2次。

三是病蟲防治。近年來,春谷區白髮病發生較為嚴重,要採取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預防病害發生,並及時清除田間病株。建議購買藥劑處理過的種子或採取人工拌種,預防白髮病發生。

四是適期收穫。應在95%穀粒變硬時及時收穫,避免收穫過晚導致小米品質下降、落粒過多、遇雨穗發芽等情況發生。平原區可採用切流式聯合收穫機收穫;丘陵山區地塊可採用多功能割曬機收割脫粒。穀子收穫後含水量一般在20%—30%,要及時晾曬或烘乾至含水量13%以下。

二、西北春谷區

該區跨度較大,分為早熟區、中晚熟區。早熟區包括內蒙古呼和浩特、赤峰,山西大同,河北張家口,陝西榆林,以及甘肅、寧夏等地。中晚熟區包括山西中南部、陝西延安、河北承德等地。

(一)選擇良種。品種選擇方法參考東北春谷區。

(二)整地施肥。春播區應在秋季耕翻耙耱,春季播種前灌足底墒水、施足底肥、旋耕、耙耱、鎮壓,做到上虛下實。冬季降雪較多、春季土壤墒情較好的地區,可免耕保墒。冬季降雨降雪少、乾旱嚴重的地區,可在早春整地,待降雨後趁墒播種。施肥參照東北春谷區。

(三)適期播種。西北春谷區適宜播種期一般在4月下旬—5月初,播種方法參考東北春谷區。

(四)合理密植。該區適宜畝基本苗3萬—4萬株,播量和保苗方法參考東北春谷區。

(五)田間管理。參考東北春谷區田間管理方法。

三、華北夏谷區

華北夏谷區主要包括山東、河南及河北中南部等地。該區穀子以麥茬夏播為主,部分地區春播。

(一)選擇良種。品種選擇方法參考東北春谷區。

(二)整地施肥。麥茬夏播在麥收時儘量低留麥茬,如能將麥秸打包收走,可用播種施肥一體機直接貼茬免耕播種,麥茬較高的應採用滅茬機滅茬2遍以上。春播整地施肥可參考東北春谷區。

(三)適期播種。該區適宜播期在6月初—6月底,如作春播不宜太早,避免加重病毒病發生。

(四)合理密植。華北夏谷區畝基本苗3萬—5萬株。播量和保苗方法參考東北春谷區。

(五)田間管理。參考東北春谷區田間管理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