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头七」之说怎么来的?

用户66713561384

这里只讨论民俗由来,不讨论是否真实,是否属于迷信之类。头七完整的说法是佛教传入的,其他的风俗是民间慢慢补充的,本质上提现的都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头七有个比较正式的说法是中阴身,中阴身解释如下:自亡者断气,第八意识脱离躯壳,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中阴身」。所谓「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就一般而言,人死后皆有中阴身。然大善大恶者则无。一人生前积极行善,认真修行,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断气后毋需历经中阴阶段,刹那间往生极乐。升天及下地狱者亦等同此速。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人,死后大约有七天时间,是处在灵魂的游荡状态,既不是鬼也不是人,这就是人们通常理解的头七。

中国的民俗颇为复杂,既有佛教也有道教,民间人死后道士跟和尚一起做法事的情况比比皆是,民间一般对头七也颇为重视。也有过满七七四十九天的,当然对于亲人的怀念儒家说的最清楚,守孝三年,这本本质上都是对亲人的思念,就算没有外来的佛教,我们依然会有类似的仪式,只不过佛教给了另一种更为神秘的解释。

至于说人死后究竟会怎样,或许真的说不清,我们还是用孔子的态度比较适中,事死如事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对于逝去的人保持思念,保持敬畏,自己多做好事,也算是对先人在天之灵最好的安慰。


昭烈名臣

火葬应在七天后举行

  关于火葬,过去佛教大丛林非常重视,一般均在七天后举行。这是有依据的,主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死者的神识(阿赖耶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二是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复苏)的可能。苏州灵岩山了然法师,是近代高僧、净宗大德,特别在《饬终须知》一书后,写了一篇“跋语”,对此事作诚恳的告诫,并举所见闻的事例,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将了然法师原著语译并解释如下:

  首先,人在临终时,从医学诊断,虽已确定为死亡。可是神识(一般称为“灵魂”,佛法说的“阿赖耶识”)的离体则有早迟的差异。古德曾说:“三七(二十一日)犹有余识”意思说人死后二十一日还可能有神识未离体的。因此,对火葬时间必须郑重,如果不到七天就火化,是对死者不负责任,也是很危险又很残忍的事。下面了然法师举了两件事例为证:

  1、江西省广昌县龙凤岩圆明上人圆寂,刚沐浴换衣后坐在椅上,这时他的徒弟圣金师翻阅历书说,今天是好日子,可以火化。午饭后便连椅子抬进化身窑,举火以后,看见他两手向上举。说明神识未离体,还有知觉,还有疼痛的感受,但已无法补救。

  2、省南昌市承恩寺某比丘圆寂,该寺监院某临时用木板钉一副棺材,次日早斋后抬往城外荒郊火化。当火势熊熊时,忽然看见死者两手从棺材两边伸出来。

  从上述两例看,不到七天就火化,实在太危险,也太残忍!这样的结果,不仅死者的神识不能往生;因烈火烧身产生嗔恨心,使他反堕恶道!我们学佛的人难道这点悲悯心都没有吗?

  其次,人死亡后,由于各种因缘,也有回阳(复苏)的可能,例如:

  1、江西省黎川藻林庵比丘德若,一次在大病中死去。众师父给他沐浴换衣后,把遗体停放床上,并轮班为他念佛。第二天,他忽然苏醒,大家问他死后看见什么境界?他说:“我觉得一个人正向河边走着,这时,忽听有声音呼唤说:快转来,不要去!我便苏醒过来。”当时大众师正在虔诚给他助念,看见他苏醒,都十分惊喜,并告诉他:“你已经死去一天一夜了!你知道吗?”

  2、江西省宁都县莲花山惟崇师,绰号“魔王”。一次,死去已经六天(装龛后在如意寮停放三天,送进化身窑又停放三天),到第六天半夜,惟崇师在窑内忽然回阳,没人知道。到第七天,通慧师等前去举火,忽听窑内大喊:“我没有死,烧不得呀!”通慧师他们大吃一惊,说:“魔王,你不要吓人哦!”惟崇师说:“通慧师,我真的没有死,烧不得呀!”,这下,大家把窑门拆开,从龛里把他扶出来,扶回寮房休养,不久身体复常。我(了然法师自称)后来会见惟崇师,曾问起这件事,他说:“确实这样。”问他:“看见什么境界?”他说:“看见一道大门,许多人都向门内走,我也跟着去。守门的人拿着鞭子,不准我进去,我便惊醒过来。这时候觉得背上很冷,用手摸四面都是木板,摸下面都是木柴,才知道已经坐在化身窑里了。后来经众师父扶回寮房,可能我的苦还没有受完罢!”后来,他又活了十几年才圆寂。

  以上都是了然法师开示,人死后神识离体有早迟的差异,和人死后由于各种因缘有回阳的可能,并举出当时江西省四个寺庙所发生的事例作证明。读后,使人深感对于火葬时间应当持郑重态度,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再干冒危险和残忍的事情。

  火葬问题,过去仅限于寺庙僧人,范围小,人数少,问题虽不算多,但如果按比例说,已值得引起重视。现在情况不同,普遍实行火葬,这是利国益民的好事,它可以革除厚葬的积弊;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家庭丧葬费用;对学佛的人说更有利于放下躯壳、破除我执。不过,对火葬时间的问题,连有些学佛的人都不了解,当然也不会重视。据我们所知,目前存在一些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如像有些作子女的人,认为既然临床诊断死亡,当天或次日便火化。如果他们知道神识离体有早迟,事后有复苏的可能,那么对父母遗体这样处理,实在太冒危险,也可能留下无法弥补的内疚。

  有的在家助念时间过短,便送进殡仪馆,将遗体放置冰冻中,就万事大吉。其实在家助念很重要,这时正是亡者能否往生净土的关键时刻。除非气候特别炎热,在家助念1—2天是完全能办到的。如过早放进冰冻棺材,这时死者神识尚未离体,等于把他送进寒冰地狱,会起嗔心,会堕恶道。

  有的因殡仪馆费用高,只停放两三天便火化,停放七天以后火化的非常稀少。当他们一旦明白这样做是冒险,是残忍,是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属,到那时后悔莫及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前人留下的警诫,使我们对火葬应在七天后举行会有正确认识。

[转]


原长波1

我们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于第七天返回家中,网上的资料多有说头七是佛教传来的习俗,兴扬想了想,头七和回煞这种习俗都和天干地支有关系,印度并无天干地支一说,也有可能是佛教传入后,我们道教也贡献了一点嘛,就找了一下资料,然后发现佛教舶来说完全不靠谱!

佛教舶来说中说南北朝时中国就有头七的习俗了,列举了一个佛教徒,和一个死后,他人让僧人设斋的人中有头七习俗。

下面列举《瑜伽论》为其理论知识,兴扬没看过《瑜伽论》,但知道这是玄奘大师从西天取回的经书,唐僧是唐朝人,南北朝在唐朝之前,那么在唐朝之前就有的头七习俗,怎么是佛教传来的了?

其中头七的理论中,认为头七和佛教的中阴身一说有关系,同时认为七日是一个轮回。这就让兴扬觉得有意思了,佛教说的中阴身,大家理解为普通的鬼魂就好,因为是舶来品的原因,于翻译上给的感觉很高端。认为人七日一期是中国原本的发型,如《易经》中就说:“七日来复,天行也”。有《易》之时,佛教尚未诞生,也许这个理论是中国传播过去的。

再找资料兴扬发现,佛教还未诞生之时,我们就有虞祭的习俗,虞祭最晚在周时诞生。虞者安也,安息亡灵的祭祀,这个在功能上和头七一样。

在时间上,当时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后来礼崩乐坏,大家都用七虞了,也就是以七日为期祭祀亡灵。这下功能和时间都对上了。

我们再来看看历史,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这个元魏就是我们说的北魏,北魏之时,魏之一名是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

故虽然魏国是鲜卑族主导的国家,但是魏国积极汉化,崇尚道教。更拜寇谦之为国师,以道教为国家,赵翼认为这是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比如太上老君炼孙悟空,就是炼了七七四十九天。这下头七的时间完全对上了。

南北朝时,佛教传入中国,有点水土不服,为了适应中国的环境,佛教极力中国化,甚至当时的和尚会自称是道士。如《盂兰盆经疏》:‘佛教初传此地,呼僧为道士。”顺着中国的习俗来,中国人祭祀头七,佛教便在头七做斋,这是中国儒释道三教交流的典范。但绝不能说头七是佛教舶来的,就像不能说佛教没来之前中国没有地狱的说法,就像不能说腊八节是佛教舶来的一样。

兴扬说一下地狱这个说法,不知道大家听过魂归来兮这个成语吗?魂归来兮出自楚辞《招魂》,招魂中有:“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也有“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天幽具在,更有阴土一说,如后汉书中说:“中国人死,魂归岱山(泰山)。”怎么能说是佛教传来的了?

有的佛教徒说腊八节源于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但在佛教诞生之前,我们祖先就有在腊节祭祀的习俗,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

阴间是中国本来就有的概念,佛教有类似的概念,腊八节是祭祀的日子,正好和佛教的节日重合,两者是融合的关系,而不是他们说的是佛教穿来的,关于头七也是如此,在今天过头七,虽是中国原本就有的习俗,但也有佛教的成分。


全真道士梁兴扬

汉族丧葬礼仪中有一项叫“烧七”,即从死者逝世之日算起,直系家属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七次。

分别是“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头七,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

据说,死者从逝世之后,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对生前有过者进行惩罚,又称“过七灾”。

这时候,孝子要给死者坟顶插纸伞,协助亡魂躲避阎王审问。另外,在前一天下午剪若干白纸旗,由子女、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为亡灵引路回家以避过灾劫。如果亡魂来不及回家,可藏于白旗下躲难。

另外,在农村还有“出煞”或“走殃”说法。

人在断气时所吐出的最后一口云状气体叫做“殃气”。此气凝而不散,会在特定的时辰飘出来,落在一个方位上,生人遇之不死则大病。

殃气和煞神合称殃煞,殃为亡人之殃,煞为押解殃之煞神,殃回阳时由煞神押解一同回家。故煞出之时,生人就要躲避殃煞,俗称“避煞”或“躲殃”。

人有三魂七魄,三魂者,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七魄者,一魄为天冲、二魄为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为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人死后魂魄吐出的最后一口气离身,魂气升于天,形魄降于地。而不同的人,其魂上升于天、其魄下降入地的高低深浅是不一样的。

人死之后魄入地后,便开始上升,从人死亡的当天开始算,每过一天,其魄每一天上升一尺,当从地下土里上升到地面之日,便是出煞之日。

由道士根据死者生辰八字,推出出煞之日,亡命时刻,推算出魄降于何地,何时出殃。

为了防止外人撞上了殃,白天在家门口插上纸制白旗;晚上挂起白纸灯笼,好让人们望而避之。出殃的方向若有人家,就要告知他们防避。

在头七这天,家中若有月子人及四眼人,均应回避,以免冲撞逝者及各路阴兵。对于那些突然意外辞世的逝者,多会在头七这天,给自己的亲人报梦说事,家人眷属若是梦到,或是在家中看到,万不要惊恐,静心定神询问逝者,帮其妥善办理好未完之事,让其放心西去。

过了头七之后,先人就要登上望乡台,开始黄泉路之路,一去永不归。

其实都是多少年延续下来的风俗习惯罢啦,现在人心里缅怀逝者就好,不需要拘于什么形式,生前孝敬,尽心伺候,比什么都好。


姚说

人死后“回煞”的意思,和回魂,是一个意思。意思就是人死了送出去后,他的灵魂会回一次家。可能是回来看看家,看看家人,也或者什么东西没带,回来拿一下,或者饿了渴了,回家找点吃的。



回煞日期是计算出来的。头七回煞是不懂的人说的。回煞日是按过世那天的日柱的空亡来论的。所以可能是出殡的当天就回煞,也可能十多天二十天才回煞。至于什么时间回煞,具体如何计算,这里就不细细来说了。

回煞是有动静的,胆小的必须回避,否则容易被吓到。不是怕吓跑鬼魂,是怕吓坏活人,所以建议胆小者回避之。然后,回煞之日以及时辰,建议不要锁闭门窗,不建议铺撒碳灰、面粉之类的在门口窗前,一如既往便可。



三年前,祖母去世,出殡当天就回煞。

出殡结束后,出于关心,邻居亲戚到晚上会来家里坐坐,聊聊天,玩玩牌。由于当天白天有些劳累,躺客厅沙发便睡着了,亲戚邻居什么时候走的我没有注意。路灯,客厅灯也没关,客厅地面满是瓜子壳糖果皮也没打扫。到半夜,半睡半醒间,感觉屋外一阵轻风吹过,听见风轻轻带起一个食品包装带并摩擦地板的沙沙声,紧接着是风吹门窗的呼呼声,随着就听见掩着的门轻轻缓缓的打开,然后又关上,以为是风吹的,没太在意。不过风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接着就听见一个人一步一下的踩着瓜子壳缓缓走进客厅的声音,我瞬间惊醒过来。环顾一周客厅,没有什么异常,看看手机已经是深夜2点。便起身到洗手间洗了洗把脸,回卧室睡了。




其实,亲人回煞,不必太多忌讳,也不用惧怕,只是怕吓着孩子妇女之类的。回煞时,如果客厅生人太多,太吵,他可能去他生前的卧室,也可能去厨房,可能走门,也可能从窗户进来。据说大部分年长的长辈都是从门回进来,建议别让生人打搅回煞。


一面天使半面魔鬼

几年前我的至亲过世,之后一段时间至亲常常出现在我梦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心里想着让亲人不要受地狱之苦,去极乐世界,每天只要有时间就默念“南无阿弥陀王菩萨”。


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思念亲人的心思太重,总之连着默念几天后,我的至亲至此再也没有出现在我的梦里。


对于人死后为何要做“头七”,有个懵懵懂懂的概念。


“头七”之说是怎么来的呢?


头七是中国人的丧殡习俗。



做“头七”主要就是祭祀已逝的亲人。一般地说法,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


农材每个地方的习俗各自不同,但重点都是准备一些吃食,以确认已逝的亲人是否有回来过,而且最好不要让她的魂魄看见家人,避免让已逝亲人记挂而影响他投胎转世成为人。


有些地方农村还有种叫“出煞”的习惯。


据说人死后魂魂还留在家里,“出煞”就是阎王在七七四十九天内的某个时辰,要差鬼卒勾取魂魄去阴曹地府。


这种习俗终封建迷信,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已摒弃。


这些习俗在佛教中说:一般普通人因为生性习惯问题,所以罪孽深重,会坠入恶道或是三恶道(三恶道指得是地狱、饿鬼与畜生道)。


即使来世还能投胎为人,也还是平凡普通的人,不是富贵之人。


只要是一般普通人,就有中阴(中阴在佛教中是指,人死后至来世轮回投胎止,共有四十九天。这个时期亡者的灵体叫做中阴)。


佛教中只有“往生”与“生天”的人的没有中限。意思是说:生性大善、生于天界的人都没有中限。



中阴一般存在49天,就是七个七。


《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中阴每隔七天就会有一次很大的痛苦。这个时侯给亲朋家人给已逝的亲人诵经、念佛等,就能减轻他的痛苦。


但如果没有亲朋家人给他修福,他就无法避免。这是佛教里所说的,七七都要做,逝者才不会受一次变易的痛苦。念佛诵经是给逝者最大的好处。


从前的我不会去思考死亡,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的事,但是看着身边的亲人渐渐的老去,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死亡。


世事无常,变幻莫测。


唯能做好的就是:好好对待身边亲人,一切待自己好的人,别让自己空留遗憾,因为等,永远都是最愚蠢的行为。有些东西一旦错过了就等不来了。


有书

我姓陈,曾在江苏杨州生活过,当时住在二楼,我外婆1996年6月6日去世,那几天我家一个来帮忙的女亲戚告诉我母亲:"刚才大家围桌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您妈妈(我外婆)在您旁边使劲在叫您、还伤心的责怪您为什么不理她(我外婆)″。

我那可怜的外婆呀!我妈妈是没看见您呀!也许您还不知道您去世了呀、您还认为可以像在生前一样母女可以互诉衷肠呀,真是可怜呀!

我那女亲戚还对我妈说:"如果您以后真的听见了她(外婆)叫您、您最好不要理她(我外婆)″。

我认为我这个女亲戚是怕去世的外婆,往后会叫走我的妈妈,但我当时仍然恨我这个女亲戚(缺德!)。

然后我外婆的回煞又被我夫人看到了:"半夜我夫人刚进卫生间小解,扑面看见外婆在卫生间站着,面部忧伤的一声不吭;我夫人赶紧退出,一直憋尿到大清早,才把实情告诉了我,我气的大声责怪夫人:"您怎么不早说?我可以去看看哪!浑蛋!″

第二天,我兴奋的把梦境告诉了我的妈妈,我妈妈半信半疑地大声笑着跟我说:"真的吗?唉哟!太好了呀!阿弥陀佛哇!″。妈妈的眼眶湿润了。

事情就写到此吧!我相信未来的科学一定能够解开这些迷团!人类终有一天会把生死轮回摆上桌面、告慰天下!

2017年8月21日于广东珠海


手机用户51690688972

头七回魂夜,夜探至亲人,心有不舍念,奈何已永隔,人死后会有一魂回家探望,作为人世间最后的一次,头七夜确实有各种声响,我经历多次了,老人去世,我的父亲去世我都亲身经历过头七的怪异事情,不过各位看官大可放心,亲人回魂是有意识的,也知道自己已经去世,今天就说说我的父亲回魂夜吧,我父亲是意外去世的,由于伤到了大脑所以在喉咙处开的口用来呼吸,从事故发生到去世一直没有意识,去世之时也许是回光返照,嘴巴自己张开了,眼睛睁着我知道我父亲有许多的不舍,更多的是对儿女的不舍对家的不舍,我含泪给其闭紧双目,口中放了块肉也算是告慰了,父亲头七我特意准备了一些吃的喝的等待着我的父亲的到来,记得很清楚就是在头七晚上九点十五分突然院里的木门吱嘎一声,院子里的大黑叫了两声然后趴在窝里不动了,因为那个时候是二月北方的天气还是很冷的,在农村家家几乎在七点半就关门了,都早早的睡觉,虽然是九点多但是寂静的夜还是让人感觉到一丝丝的惶恐,我知道父亲回魂一定有话跟我说毕竟走的时候不能言语,我就在静静地等待,突然仿佛一切都静止了,耳旁只有钟表的走针声,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还有自己的喘息声,一切静的有些不可思议,忽然灵堂的白蜡烛忽明忽暗的,烛光也在摇摆不定,由于那个时候农村用的都是瓦斯灯泡,而且瓦数小显得屋里特别昏暗,在灵堂的暗角里我看到了一个身影,我知道是父亲回来了,突然泪水顺颊而下,嘴中说到一杯清酒祭亡灵,西方大路不迷失,西方大路龙华会,我给亡人来免罪,倒上水酒贡品,我知道父亲在享用贡品,因为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父亲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我知道回魂夜只有一刻钟的时间,过了几分钟突然我的耳膜有些不适,一阵轰鸣声以后突然听到了父亲的声音,还是生前的那个熟悉的声音,说到儿啊爹走了,爹没能把你抚养成人,看不到你成家立业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好好孝顺你妈,爹得走了你的孝心爹收到了,这一路走了感觉天都塌了,是那么的无助无奈,可能你们会说我是在编造的故事,或者说自己臆想的话语,但是我想说的是我是真实的,同时奉劝诸位看官,家中如有双亲佛,好好孝顺不留遗憾,


道法归元

头七又称作七、烧七、斋七、理七,是东亚的丧殡习俗,指人死后每隔七天举行法事一次,七天为一期,最多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佛教称之为七七斋、七七忌、斋七日,道教称之为七七追荐。

中国民间信仰相信,十殿阎罗与目连尊者会在人死后计算其一生的善恶,以给予报应并决定投生六道,“头七”到“尾七”是作功德的最佳时机,到“尾七”后,要由目连尊者部下的查察司判官李玄邃、赏善司判官杨玄感、罚恶司判官韩子通、阴律司判官崔子玉等四大判官复审,并由目连尊者判断死者获得了多少冥福,故富贵门阀多在“尾七”(“第四十九日”)之后,每一旬(十日)举行法事一次,称“作旬”,以祈祷于四判官与目连尊者。

第五十九日为“初旬”,由阴律司崔判官复审;第六十九日为“二旬”,由查察司李判官复审;第七十九日为“三旬”,由赏善司杨判官复审;第八十九日为“四旬”,由罚恶司韩判官复审;第九十九日为“五旬”,由目连尊者亲自复审,但“五旬”通常会与“百日”合并办理。 而现在通常只作法事至“尾七”即止,而不“作旬”,直接作“百日”。

“头七”为第一个“七”,民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六日晚上到第七日早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头七”习俗,然一般都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于魂魄回来前,为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之后便须回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睡不着便躲入被窝;如果死者魂魄看见家人,会令他记挂,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

有说法认为人死后魂魄会于“头七”前到处飘荡,到了“头七”当天的子时回家,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让魂魄顺着这“天梯”到天上。 在人死后每过七天就举行一次奠礼,或者颂经设斋,或者礼佛拜忏,以追荐亡灵,民间简称为“做七”。举行法会的时间间隔一般最少要七天,最多要做到四十九天为止,也就是说要每隔七天做一次,一共要做七次。

做七原是佛家的法事,佛家是说,人死后的中阴身,四十九天之内会再度转生到六道之中。 道教也为人设道场做七。解释是,人死后第七天来到地府十殿的第一殿接受审判,如此每逢七日、百日、对年、三年之期,依序送往地府各殿受审,民间谓为“过王官”、“参详十王”。 做七的风俗与仪式: 一七,即死后七日,丧家举行隆重仪式,设另外、供木主,上香叩拜,烧纸箱,请僧道诵经、拜忏。

旧时做七风俗是这样的:

“一七”一般叫“头七”或首七,通常在第六天就开始,据《杭俗遗风》上说:做七须在第六日上,故名曰“敲六头儿”,用土地庙的道士与和尚来做法事,配合音乐。

二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祭奠,烧纸楮。

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

四七,祭礼从简,这天,家人备酒馔、供羹饭、焚纸楮进行祭奠。

五七,在七七中,五七祭仪尤重,这天,丧家举行祭奠,焚楮烧纸,请僧人、道士放焰口。亲友也携纸钱、锡箔元宝(也有送现金)助祭,丧家要办酒席招待。有的扎纸扎,焚祭亡灵,纸扎有楼阁房宅,内置锡箔元宝;有金山、银山,山上饰草木鸟兽,祭礼时,将这些纸扎拿到墓前焚化。有的地方这天出嫁女儿挑酒食回娘家祭奠。

六七,祭礼从简。

七七,“七七”又称“满七”、“尾七”等,仪式略同“头七”。有的地方又称“七七”为“起服”,即除去孝服,换上吉服。


民俗玄学研究员

人去世当天算起的第七天为头七,三七,五七,七七,百天。



虽然很细致的习俗细节我不懂,但我经历过。妈妈今年一月份去世,头七那天晚上六点爸爸带着弟弟去楼下路口烧了纸,因为是夫妻,爸爸当天晚上就回避了,自己去小宾馆住了,我和弟弟还有大舅在家睡,家里只有两个屋子,爸妈那屋肯定不能住,大舅也不能睡客厅,我们三个就在一个屋里睡,早早就躺下了,却睡不着,我看网上说在门口撒上面粉,会知道有没有脚印,灶台上放一碗水少了就是喝了。说实话,晚上还是怕的,都说自己妈妈怕什么,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真的会有些怕,那种寂静的氛围,心中的想念,掺杂着,伴随着越来越晚的时间。那晚我什么都没有梦到,早上上厕所回来屋门没有关紧,却做梦了,梦见了她。爸爸回来的挺早,门前的面粉没有脚印,灶台上的水也没有少,我想也许没有回来吗?我真的很想看见,却失望了。

后来弟弟跟我说,有一天他梦见妈妈了,从小区里往家走,他牵着妈妈,却走错了单元门,走到楼上发现不是自己家,后来就醒了,我想也许她没有找到回家的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