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新发产品合同增加新细节 明确产品类型

据业内获悉,近期某百亿私募机构已经调整了新发产品的基金合同,明确了产品类型,并对底层资产的投资比例做出限制,属于业内率先按新规操作的例子。同时,一些券商托管亦通知私募,要求在新发产品合同上按照资管新规进行修改,但也有些券商仍然是按照原要求做合同。

据了解,新规关于资产、产品类型、合格投资者等方面的规定,是目前私募、券商比较困惑的几个关键点,现阶段行业内没有明确答案,焦急等待新规细则出台。基金业协会也呼吁,当务之急是推动资管新规配套规则尽快落地。

百亿私募新发产品合同增加新细节

业内流传一份华东某百亿私募机构的新产品要素表,投资范围除了写权益、固收、衍生品等,还增加了新内容,写明:本基金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按照成本计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80%;本基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按照成本计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80%;本基金投资于金融衍生产品按照成本计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80%;本基金投资于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成本计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80%;本基金投资于现金类资产按照成本计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为0-100%。

据了解,4月底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第四条提出: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

新规指出:金融机构在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时,应当按照上述分类标准向投资者明示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并按照确定的产品性质进行投资。

“资管新规以后,我们理解,我们的多策略产品算是混合类产品。原来我们的合同里会比较简单,都写0-100%,但以后有些仓位只能是80%。这是合规上的要求,要在合同上进行充分披露,所以,我们这次的要素和合同上,也是按照资管新规要求进行了一个调整。”该百亿私募市场总监解释。

她也补充说明,“我们的配置要求,本身就包括股票、期货、债券等,跟资管新规以后的各项要求并不冲突。同时,按照我们以往的投资情况看,很少仓位会到100%,基本上都是在50-70%来回切换。目前来看,我们觉得今年的市场是比较均衡的市场,应该影响不大。”

不过,业界的另一种理解是无需把最高股票仓位,最高债券仓位降低到80%,因为法律法规上并没有明确说混合产品一定是要80%以上,0到100%的也能被算作混合(除非证监会有新的明文规定)。

券商托管解读不同 有的从严要求有的按原方法

事实上,在资管新规发布以后,一些券商托管也向私募基金通知,要求新的产品合同都要按照资管新规进行修改,包括产品类型等要明确。

北京某“公募派”私募运营总监坦言,目前在华北某大型券商新发产品就有这个要求,新合同都要按照资管新规修改,主要就是产品类型、合格投资者要求这两块。“我们在做新的子基金合同的时候,是有把这块明确的,就是0-80%。现在是过渡期,部分券商是从严要求在做整改,比如在合同里需要把产品类型明确了,投资比例也会写进去。目前我们自己判断,写混合类的会比较保险,因为对于我们的风格来说,一方面需要投资品种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很少会出现满仓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