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不断出现滞销,到底农产品是如何定价的?

邵嘉楠

首先先来说下农产品的定价问题,最根本的地方就在于市场供需关系,供给大于需求,就会降价,价格的降低会刺激更多需求,从而使得供需达到平衡,价格也会稳定在一个水平上;需求大于供给就会涨价,农民就会生产更多产品增加供给,这样供需也会达到一个平衡,价格依然会稳定。除了市场关系之外,政府的价格政策也会影响到农产品的定价,但是我国目前的价格政策目的都在于托底,不让农户生产效益过低,一般而言,政策所定的价格是要低于市场价格的,但仍对市场价格会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以上的思路,如果能够实现供需关系的及时调节,农产品就不会出现滞销现象,但是现实生活中,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过长、价格弹性低、物流设施滞后、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都会导致生产者与市场脱节,农户在进行生产行为决策时一般参照的都是上一期生产时的市场情况,这样就会存在滞后问题,一般而言这样的滞后期都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消费者当下的真实需求无法有效传递到供给方,所以供需关系的调节就会产生阻碍,从而产生农产品滞销或者是价格飞涨的情况。


韩一军


花生产业学苑

老百姓种地,收获以后想要卖个高价,收购商收购之后又想卖个高价,批发商采购之后又想卖个高价,贩子到手之后又想卖个高价,而又回到老百姓这里又想低价多买点,环环相扣。现在的社会,对于瓜果蔬菜农副产品来讲,或者总体而言,所有人吃的东西,不管生产量再大,也就是供在大,最终的市场价格回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