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事業單位男46歲,享受副高待遇已經1年,參公合適嗎?

收穫的季節162198233

事業單位轉為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是很多年輕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夢寐以求的希翼。事業單位轉為參公單位後,在這以前已經進入該單位的事業編制人員,在參加省級組織人事部門組織的考試考核之後,可以進行參公登記,由事業編制轉為參公事業單位。



這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件幸福的事,因為他們本來的級別不高,管理崗位的一般是九級職員,專業技術人員一般還處於專業技術初級職稱,轉為參公後工資套用公務員科員,工資變化不打,加上車補可能更高,而且晉升渠道更通暢。



題主屬於專業技術人員的副高級別,在縣級事業單位來說屬於高級別人才。副高內部細分等級為5級、6級、7級,即使是套用最低的7級工資待遇也比參公單位正科工資待遇更高。但是轉為參公後只能套用科員工資標準,即使有晉升機會也有任職年限限制,何況題主已經46歲了,年紀比較大,在縣級單位晉升正科的機會比較少的,即使晉升了也領不了幾年正科工資就到法定退休年齡了。養老金待遇並軌之後,講究多繳多得,現在副高繳得多,退休自然領的多。



同時,才46歲,完全有可能再晉升正高。在很多縣高級職稱人員可以在醫療、療養等方面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綜上,聯繫題主還是不要登記參公,選擇類似單位享受副高級待遇。


濯日漫談

事業編制應該轉參公身份嗎?

事業單位中,具備行政職能和執法職能的單位,會轉為參公單位,享受公務員待遇。那麼,對於個人來說,單位能否參公?單位參公後哪些人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哪些人願意享受公務員待遇?由於單位性質不同,個人身份不同,個人要求不同,這些都是一個難以迴避的問題,比較麻煩 ,下面我來一一細說。

首先,是哪些事業單位可以參公?《公務員法》規定,承擔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可以參公。具體到哪些事業單位,全國大致相同,但各地事業單位參公進展不平衡,參公的時間不一樣。事業單位參公,要逐級上報到省人事部門下設的公務員管理局批准。1、逐級上報,個人所在的事業單位要能通過當地人事部門初步審核,具備上報資格,才可以向上一級人事部門進行呈報。2、上報審批。當地人事部門上報後,上級人事部門審核同意,最終由省級公務員管理局報省政府同意,方可審批。事業單位參公,一般可以參照上下對應和對口的原則,如果上級部門參公,則一般就可以申請,但也只是一般原則,不能一概而論,越到基層,對口參公的比例越低。

其次,是哪些人員可以參公。事業單位被批准成為參公單位之後,只有單位在崗在編的幹部身份的人員,才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工勤人員是不能參公的。不在崗,或者沒有編制,也不能參公,可以在整體參公後,隨著單位人員變動,調離或者自然減員空出來崗位和編制後,個人向同級機構編制部門申請佔編後單個進行申報。

第三,參公後工資待遇和晉升。事業單位參公後,不再按照技術職稱工資執行,其待遇、晉升、流動,都和公務員一樣,按公務員工資模式發放,可以在參公或者公務員單位之間進行流動。參公保障了事業單位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事業單位幹部也可以享受公務員待遇,並按公務員法規定進行晉升、流動。

第四,並非所有的人都願意參公。像題主所說,取得一定技術職稱的人員,轉為公務員之後,其工資等級會降低,實際收入會減少,晉升的機會也會變少。副高職稱對應正科級以上職位,而在一個單位,正科級職位就只有那麼幾個,晉升條件非常嚴格,晉升機會也非常少,職稱符合條件了就可以晉升,待遇也會提升,但公務員條件具備只是提升的可能性增加,能不能提升,是另外一回事。建議具備了技術職稱的幹部,如果年齡不大,職稱晉升有預期,那麼還是走職稱這一條路子比較好。

機構編制及公務員、事業單位相關問題均可私信,可提供準確解答!


真寧腔調

工資待遇和級別降低,不合適。參公管理事業單位,最大特徵就是事業單位身份不變,待遇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對事業單位管理崗位人員來說,和公務員職務級別一一對應,完美結合。對於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顯然會吃虧,因為單位行政級別不高、職數限制,一般降低等級套入較低公務員職務級別,工資待遇明顯降低,這是很多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高級職稱和副高級職稱人員參公積極性不高的原因。

下面我們一起來比較一下,你的副高級專業技術崗位和參公管理後的待遇變化:

你已經是副高級職稱崗位,46歲,不管男女你都是60歲退休了,以後在副高級崗位上可以進入更高的等級,例如副高6級,甚至是5級,待遇比正處級還高,幸福感是不是滿滿的。

你單位參公管理後,如果不調離也是要參公的,加之你單位是縣級直屬或者部門下屬事業單位,單位級別一般是正科級,參照事業單位崗位套改規定和你單位級別,你無法套改到副處級(副調研員)職務,你只能套改到主任科員職務,正科級待遇,工資可能會降低幾百元吧,且你已經達到了你單位發展的“天花板”,46歲的你,也就停止了晉升空間。

綜上所述,比較工資待遇和退休待遇來說,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參公並不合適。


園林之友

建議繼續走職稱路線。

在事業單位,工資套改有兩條路線,一是走管理,套管理級別定工資,縣級事業單位最高正科,也就那麼一兩個,其他人根本不可能達到。而如果是套職稱工資,只要你符合條件,就可以往上走,上升渠道比較通暢,不像走管理崗,受單位格局影響,有天花板,所以在事業單位一般情況下,走職稱路線的人會比較多。

像你這種情況,46歲,副高,在縣裡已經很牛B了。按照定級,副高可以套5、6、7級,如果套最低的7級,基本就和正科差不多了,而如果套6級,相當於副處,套5級比副處高又低於正處。無論怎麼套,拿的工資都不低於縣裡的局長們,甚至比他們還高,而如果參公,請問,你能做到局長書記嗎?

更何況你還有機會拿正高,那可是正處的水平,在縣裡也就書記縣長這樣的四家班子主要領導有這樣的工資待遇,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書記縣長?

答案很明顯了,不要參公,如果單位轉性必須改身份,建議申請調到其他單位,繼續走職稱路線。已經走到這份上了,再改不值啊。


80後小公

事業單位進行參公改革,是很多事業單位人員的夢想,因為可以換成公務員身份,由事業編變成公務員行政編制,進而可以正常得晉升。特別是在地市、省會地方,在晉升時候行政編制都是優先考慮的。

參公工資漲了麼?

副高職稱,如果參公,套用公務員工資,可能會是副科工資,那也比走副高工資低1000左右,這是東北的水平,如果考慮區域差異,可能在南方等經濟發達地區差別更大。



晉升有希望麼?

現實中,確實有45.6歲提拔的,晉升還是有希望,有可能去一個比較清閒的單位任領導,也有可能走上重要領導崗位。但這個概率需要您自己算清楚,從樓主提問看,概率不是很大,如果希望比較大。也不會提問。

公考驛站建議

如果不是想走仕途,那專心走職稱,在過幾年爭取提高到高級。而且工資也比較高,工作也省心。

如果想走仕途,為人民服務,那建議參公。


公考驛站

如果是46歲了,到了事業單位副高了,轉參公從目前來看是很不合適的。首先,轉參公,可能要從科員重新起步。原先副高工資七八千,轉成參公科員工資才四五千,工資少了三分之一。其次,轉參公身份改變,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這是機遇,畢竟事業單位和參公平臺和發展前途不一樣,但對於超過四十五歲的人來說,意義就不一樣了。


但是,事業轉參公並不一定是壞事 ,這是國家改革的趨勢。


圖說職事兒

1.主要問題要看專業技術與參公單位及個人參公級別、後勁待遇對比取捨。

2.副高一定年限加上個人業績如果有機會評上正高級(即教授)也很不錯。正高級能否夠條件參評及是否評上關鍵在於個人的業務及個人素質等條件。

3.參公單位待遇按公務員級別參照享受。參公單位級別不同,如單位屬正處級、副處級、正科級等。這決定了參公單位個人享受級別的差異。比如參公單位級別為正科級,那麼單位個人最高只能享受正科。如此類推。其他成員可能只能享受科員級別。這就存在當地科員待遇與專業技術享受級別的差距。

4.個人參公級別較高,副處級以上,個人綜合素質較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46歲還是有潛力的。

5.綜上所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是要看個人的素質及機遇等綜合分析。


小貝彌

題主放著好好的副高待遇,卻想走參公路線,大概是領導談話後讓你當單位的副職吧。有的縣規定事業單位的領導歸組織部管理,只能套管理崗工資,而專技人員歸人社局管,套技術崗工資。副高職稱在縣城裡比較牛叉了,工資最低七級,比副科的管理八級至少多一千多元錢。我也46歲,17年剛評上副高,目前證書還沒到手,我是不願參公的。你參公後政治身份可能好聽,什麼副主任或副局長,不實惠,目前當領導不好過,況 且你年齡較大,縣城裡二三十歲當上副科的一大把,所以建議你不要參公。


祥雲在天4

副高待遇和副處差不多了,轉個毛,我們單位好多參公管理崗的科長評了副高級都轉回專業技術崗了,單位裡除了局長,年輕的副局長都沒高工拿的高。退休待遇和副處差不多。建議題主不要轉,這個歲數了從頭再來嗎?

最後你已經46了,處級幹部的提拔條件45週歲以下,有的還要求在正科級崗位工作三年以上,還有在兩個科級正職上幹過,你之前是正科嗎?如果不是那一丁點轉的必要都沒有。


醉欲的骨終喂汪

事業編轉參公當然是很高興的事,但是你這個情況很特殊,既然已經達到了副高級,也就是意味著你的工資水平達到了副縣級,和一個副縣長的工資一樣,已經是事業單位中的佼佼者了。

這個時候你去轉參照公務員法事業單位,按照科員的工資給你發,你的工資最少要比原來少4000以上,加上其他的五險一金福利,可能就要少6000千以上的待遇,從工資方面來說,這樣是非常不合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