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做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做人

文|孟繁伟

近几年学科核心素养成了热词,不谈点学科素养似乎上不到台面,其实学科素养早就是学校分科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些年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学业问题、情感问题以及社会问题究其原因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说起来似乎很可笑,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是家文化,家庭教育早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这些年我们却忽视了家庭教育而过分重视了学校的学科教育。学校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学科知识,这些内容可以说是硬件,而家庭教育给孩子更多的是做人,可以说是软件。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软硬结合两手抓且都要抓的实抓的硬。

其实人的一生无外乎做人做事,这四个字的内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认为做人与做事即是分开的也是统一的。要想把事做好就要先把人做好,做不好人不可能把事做好,这是千古不变得道理。儒家思想内核之一是做人,例如格物、修身、齐家、慎独、温良恭俭让、诚实、守信等。尤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最基本准则之一。但这些年在教育方面我们过度关注了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的智育,现在越来越发现做人犹如百尺高楼的基础,大楼盖的越高基础就需要越牢固,否则就会出现大问题。学识高不会做人就是通常说的才与德不配位。可家长们重点关注的却不是做人而是分数成绩,当然在目前的考试选拔和用人制度面前分数成绩固然重要,但从个人长远发展看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之一,很多学业成绩优秀的人工作业绩却不是很突出,这也许就是大家所诟病的因升学教育所造成的高分低能吧。

中国自古对人的品行就有很多方面的论述,例如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老子说:“大辩若讷大智若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清中兴名臣曾国藩说:“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人物志》作者刘劭讲的识人唯“平淡”二字。所有这些即是对人品能的论述也是对做人方法的说明。

什么时候家长和社会把做人看的比学业分数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就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