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最牛”苗圃怎樣做生產?

近日,荷蘭埃本苗木公司來京參加第20屆中國國際花展,應北京市種苗協會之邀,忙裡偷閒與首都苗木業者進行了一次面對面交流。精彩的PPT講解和視頻演示,加上現場互動,讓人瞭解到,原來荷蘭“最牛”苗圃是這樣生產苗木的。

荷蘭“最牛”苗圃怎樣做生產?

牛在哪裡

該公司創建於1862年,之後不斷擴大面積和經營範圍,至今已有156年。數量決定質量,能把一家家族式苗圃做成歐洲綠化界家喻戶曉的百年企業,反映出歷代掌門人對園林苗木事業的熱愛與專注。

會上,第一個發言的德科·埃本(Dirk Ebbeb)雖是90後,但作為第五代繼承人,已擔任公司CEO職位,專業知識非常淵博。據他介紹,目前埃本苗圃面積約6750畝,在生產苗木的同時從事景觀設計和園林施工。

“我們的員工不僅知道如何種植、修剪、養護苗木,還是氣候、土壤、病蟲害防治以及環保方面的專家。”德科說,這也是埃本苗圃在業界廣受讚譽的原因。重視知識和經驗,以更加環保的方式進行可持續性生產,是其發展理念。

實力也體現在銷售能力上。在埃本苗圃辦公樓前,有塊75畝的貨場,專門用於苗木裝車。銷售旺季,每天平均有20多輛40米長的貨車在這裡裝苗,一輛車能裝載近1500株胸徑3釐米的苗木。

混合種植

在儘量降低汙染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生產,是埃本苗圃的目標。因此,無論化肥還是農藥,他們都不願多用。為對抗病蟲害的發生,該公司一直堅持多個品種混合種植。

“因為每種苗木都有對應的病蟲害,如果把一個品種集中定植在一起,一旦爆發病蟲害,後果可能是毀滅性的。”德科說,不同品種間隔定植,相當於建起一條條“防火牆”。同時,線條型的定植方式,也讓土壤養分更均衡。

每4年一次的大移栽是埃本苗圃堅持多年的例行工作。據該公司高級顧問泰斯·杜德思(Thijs Dolders)介紹,圃中所有苗木,無論品種、規格,每隔4年都要進行一次整體移栽。

“這樣做既能完成斷根,保證銷售時的移栽成活率,也為充足的苗木生長空間奠定了基礎。重新定植的苗木株行距更加合理,通風透光條件良好。”泰斯說,雖然花費的人力財力巨大,但能收穫更高質量的產品,這項工作絕對值得。

套種草花

“選擇鄉土草花覆蓋地面有很多好處。首先能夠給土壤保溼;其次草花長勢比雜草強,減少了除草劑的使用;第三,開敗的花可作為養分回田;第四,花朵為苗圃增色,吸引遊客參觀遊玩的同時,也引來蝴蝶蜜蜂等昆蟲,讓苗圃整體生態更平衡。”德科說,他們的對照實驗證明,種植草花的地塊苗木生長量更大,土壤中的蚯蚓數量也更多。疏鬆的土壤環境顯然更利於苗木生長。

數據統計

給圃中的每一棵樹套牌、建立生產數據庫,如今已成為全球苗木產業的趨勢。在這方面,埃本苗圃的經驗能給國內同行一些啟發。

給所有苗木掛樹牌,統計規格、數量後錄入數據庫,銷售時一目瞭然,檢索也很方便,已經是埃本苗圃的日常管理流程,與眾不同的是其檢索手段。該公司有網站和APP兩個平臺,供客戶挑選苗木產品。

“除了直接搜索樹種、規格和數量外,我們的檢索方式還包括花色、花期、葉色、秋季葉色、果實顏色、溫區、土壤pH值、酸鹼度、應用場景等,不同選項可以疊加,以求找到滿足所有要求的產品。之後還有模擬的成品狀態,更好地幫你做決定。”埃本苗圃總經理戴斯·傑森(Dries Jansen)邊講邊用筆記本演示,臺下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