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有個「最牛」清漂人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一個平凡的人、一件平凡的事,堅持了14年,成為了一段傳奇。畢家培的事蹟,感動了無數人,也引起了中央、省、市十餘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今天,請大家跟隨小編,走進夷陵最“牛人畢家培的清漂故事……

黃柏河,長江一級支流,發源於宜昌市夷陵區樟村坪鎮,承擔著宜昌200萬人口飲水和100萬畝農田灌溉重任,90%的流域面積都在夷陵境內。夷陵,也是黃柏河奔流匯入長江的“最後一站”。有個夷陵人畢家培,用14年時間,用雙眼見證黃柏河的變遷,用雙手為她拂去雜質,目送“母親河”一程又一程,一載又一載,滾滾東去。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清漂人畢家培

炎炎夏日,對宜昌市夷陵區小溪塔城區市民來說,租條小遊船泛舟黃柏河,近距離接觸一河清水,是一件無比愜意的事情。

可要是讓你在10公里長的河段,每天“泛舟”10到12小時,沒有固定休息日,風雨無阻持續十幾年,還覺得愜意嗎?答案應該很明顯。

但是,還真有人覺得愜意。

水葫蘆氾濫,一天撈70噸大幹103天。

今年6月,距畢家培2004年6月成為黃柏河清漂隊隊長,已經滿14年了。畢家培瘦高個,身姿挺拔,皮膚黝黑,語調輕快,頭髮有少許花白,笑的時候嘴咧得大大的,還挺燦爛。難以想象,這是一個1955年出生,今年已經63歲的人。

2005年到2014年,畢家培幾乎就住在清漂船上。為什麼不和別人換班?畢家培笑笑說:“我是船長,又只有我會修船,要清漂時我要開船,不清漂時,還有別的清漂船等著我修。清漂員一般都是臨時工,流動快,基本上能幹一兩年都算長的了。沒人接手,接手我也不放心。”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畢家培的清漂船

船快速行駛了起來,波光粼粼的河面此時無比刺眼,30度的氣溫原不算太熱,但在無任何遮擋、轟鳴聲震天響的清漂船上,頭頂是晃眼的太陽,耳中是無止的巨響,鼻子裡是植物被水泡久後的獨特腥味,身旁是飛濺的水花,膝蓋以下全被振麻,一瓶礦泉水放在船上,被顛簸地僅能保持不倒而已。

這樣的場景,每分鐘都是煎熬。然而畢家培一直眯著眼睛,像雷達一樣,在清澈的河面上搜尋水草,看到了,就把“籠子口”對準它,很快,一條水草就甩著水花被履帶送到了深槽裡。

過了半個小時,畢家培把船熄了火。但是清漂工作並沒有結束,只是剛剛開始。在記者詢問是否勞累和工作條件時,他表示:“有什麼累的,都是機械,作為我們做事的人來說,這根本談不上累。”“別看我這鞋便宜,質量特好,穿了2年多,一點也不漏水。冬天我就多穿點,我厚衣服多。”畢家培全程樂呵呵的,從他口中,聽不出他剛駕駛的是清漂船,感覺不到這樣工作14年的苦與累。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畢家培正在打撈水草

畢家培印象最深的,是十幾年前,黃柏河曾一度水葫蘆氾濫。“從9月下旬開始,船都進不去,我們5個人,吃住都在‘1號’上,加上十幾條小船,一天可以撈70噸,幹了103天,中間一共休息了2天,總算把它幹掉了。”

“半個初中生”,與造船專家據理力爭

“這艘船是前兩年換的,比我原來的‘1號’小多了,現在每天就是開著它清漂。”畢家培說的“1號”全名叫“夷陵環保1號”,是2004年夷陵區組建黃柏河清漂隊時買的一艘最大的船,造價250萬元。

當年,專家坐飛機把設計圖紙帶到夷陵來時,這輩子只小學畢業、讀了“半個初中”的畢家培,竟然說設計有缺陷,並與專家據理力爭。起先專家並不欣賞畢家培的方案,但在分析實用性後,採納了他的建議,修改了設計方案。

“設計師設計的清漂裝置和裝載機一樣,放下水裡去,再從下往上撈起來,速度慢,而且根本不適應黃柏河的情況,當時黃柏河水藻多,一下去水藻就只會往兩邊分開了。我說要改成傳送帶,帶上一個大鏈條的斗子,加上像汙水處理廠的格柵,跟挖沙機一樣,不停地往上轉,速度才快,才能撈起來。”談起這事,畢家培很是驕傲。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夷陵環保一號

原來,畢家培從小愛船,聽見輪船汽笛聲,就要跑出來看。初中沒畢業,就來到宜昌市跟人跑採購,後進入宜昌縣航運公司工作。

工作後,畢家培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接觸船舶,憑藉著從小對船的熱愛,聰穎勤奮的他很快掌握了大量技術。1982年,27歲的畢家培取得了輪機長資質,即船舶的技術總管,保證船舶的所有機械設備、主機系統的正常運作。後來,他還考取了電工證。2004年進入清漂隊時,畢家培是唯一擁有輪機長資質的人。畢家培沒有止步,同年,他考取了二副資質,2008年,考取了船長資質。

這條畢家培親自參與設計的“夷陵環保1號”,從2004年6月出廠,一直到2009年左右。“那時候河裡垃圾多,尤其是一下大雨或者來洪水,垃圾、樹枝、草、連死豬都有,後來水乾淨了,慢慢就用得少了,1號馬力大,運行成本高,沒必要了。小船就夠了。”畢家培說。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畢家培的清漂船

放棄廠長做清漂,14年清漂3萬餘噸

談及轉行的問題,畢家培驕傲地說:“別以為我是沒地方去才一直做清漂,我當年還是小溪塔第一家藍盾摩托車修配廠的廠長呢,別人可沒我那個手藝。但我就是喜歡船,清漂隊成立時,我在項目管理中心工作,聽說能有機會開船,我第一個樂意。去外地我還看不上,我覺得家裡最好。”

船悠悠地在黃柏河飄著,一邊是精美的商品房小區,畢家培指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說:“那邊以前是好幾個採沙碼頭,原來開到碼頭附近,風一吹沙子就迷眼睛,現在都拆了,種了樹,好看多了。這些年,水越發清了,天再熱也不發臭,往河裡扔垃圾的也沒有了。過去漲水的時候一天最多可以撈十幾噸漂浮物,現在最多3噸。”

畢家培不知道什麼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也總搞不清楚水質監測站的工作原理。但他更不知道,自己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宏大身軀裡的一個神經末梢,雖最微小,但感受最靈敏,最直觀。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畢家培正在放置船錨

“我出一份力,把這條母親河治理好了,好多人要念我的呦。”畢家培憨憨一笑。他說自己記不清一共打撈多少漂浮物了,實在要估計一個,“3萬噸左右吧。”

臨別時,畢家培說還要去看看另外幾條在上游作業的小船。為什麼總是這麼樂呵呵?“這麼些年,我從農村奮鬥到在城市買了房子、車子、成家、養大了女兒,現在還有了外孫,我沒讀過幾天書,考下來好幾個證,又是幹著喜歡的工作,在喜歡的水上,你說我不樂呵誰樂呵?”畢家培大手一揮,又樂了。

光明日報、中新社、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湖北日報、江西日報、荊楚網、三峽日報等十餘家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對畢家培清漂事蹟進行關注報道。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光明日報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中新社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湖北日報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江西日報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荊楚網、三峽日報

夷陵有个“最牛”清漂人

主辦: 中共夷陵區委 夷陵區人民政府

承辦: 夷陵區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