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先生续~

陈抟,生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年),于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

他精通《易经》和五龙蛰法,善于相人和辟谷。

相传,唐朝末年,兵荒马乱,先生在路上闲步,见到一个妇女跳着一个扁担,一边篮子里作者一个小孩,

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原来那两个孩子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便是宋

太宗赵匡义,这妇女便是杜太后。又有一天,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饮酒。先生亦入肆沽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奇其言。有认得的,指道:“这是白云先生陈抟。”匡胤就问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个的星,比他

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负。后来宋朝定了天下,宋太宗将太华全山,御笔判与陈抟为修真之所,他人不得侵渔。赐号为“白云洞主希夷先生”,听其还山。

先生善睡,居于太华山九岩石,太华山上的道士,见其所居没有锅灶,心中甚异,悄地察之。更无他事,惟鼾睡而已。一日,陈抟下九石岩,数月不归。道士疑他往别处去了。后于柴房中,忽见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堆积在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一日,有个樵夫在山下乍刂草,见山凹里一个尸骸,尘埃起寸。樵夫心中怜悯,欲取而埋之。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

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据说,这都因他有五龙蛰法,乃是五条神龙相赠的法门。

忽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晰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后十年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遂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

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吾等五人,乃日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生讲诲之益,当送

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抟:“闭目休开!”五老翼之而行。觉两足腾空,

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着地,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但见空中五条龙夭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乃西岳太华山石上,已不知来了多少路,此乃神龙变化之妙。

先生有门人百余人,都没有传授到《五龙蛰法》。

从来处士窃名浮,谁似希夷闲到头?两隐名山供笑傲,四辞朝命肯淹留。

五龙蛰法前人少,八卦神机后学求。片片白云迷峡锁,石床高卧足千秋。

陈抟先生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