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消費金融公司的痛點是什麼?他們除了資金,監管,合規,還有什麼痛點?

李斌4189

場景吧。公開說法呢都是場景,也就是消費金融公司作為持牌機構,有能力獲得比較低成本的資金,但缺乏廉價的大量的用戶進場消費。所以行業普遍都認為場景是他們的痛點,誰家能找到線下消費場景或者能跟類似的場景合作,或者自己收購拓展自建這樣的線下渠道,都是很好的賣點,所以城市包圍農村,或者線上攻克線下。

但其實消費金融此前或者現在面臨的最大的痛點,反倒是,目前在消費上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金融信貸需求,尤其是在國內,個人的信貸需求是在互金崛起的背景下被畸形放貸和引導的,以增加金融便捷性和服務能力為由,藉助信息不對稱,誘使用戶啟動槓桿和借貸。

所以,互聯網金融很多時候是一種電商業務,大家紛紛認為只要吸引來足夠多的用戶,增加客單價,增加用戶使用頻率,就可以盈利,這裡面的大錯特錯就在於用戶使用得越高頻,這個用戶質量越差。

但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新客戶的拓展和新場景的拓展畢竟都要消耗巨大成本,在原有領域裡如果做的是to B生意,那麼對一些獨具特色的分領域還可以有稱雄機會。但如果是在to C領域希望藉助高頻打敗低頻,最終必定會被自己打敗。所以,痛點不在於具體的點,而在於消費金融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在悖論中走到了關鍵時點。


程蟬

個人認為最大的痛點:缺少強大且持續的線下消費場景支撐

。目前在國內做的比較知名的消費金融公司,例如蘇寧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等都是有線下消費場景的。以蘇寧金融為例,蘇寧電器的3C賣場裡面的手機,電腦,家電等就是很好的實體消費場景,它可以將金融分期業務很好的和消費者進行對接。馬上消費金融的主要股東重慶百貨,也是做零售賣場,消費場景也有先天優勢。


也有很多消費金融公司的線下場景是採用和商戶合作的方式獲取客戶,例如醫療美容分期消費業務,旅遊分期業務等。這樣的消費金融公司因為自己沒有消費場景,金融業務推廣和合作上,容易受制於人。

第二個痛點是信用風險控制。消費金融因為涉及金額小而分散,客戶逾期風險也是較大的,尤其是在外地人多流動性較大的城市,對信用風險的把控也是有一定壓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