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消费金融公司的痛点是什么?他们除了资金,监管,合规,还有什么痛点?

李斌4189

场景吧。公开说法呢都是场景,也就是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机构,有能力获得比较低成本的资金,但缺乏廉价的大量的用户进场消费。所以行业普遍都认为场景是他们的痛点,谁家能找到线下消费场景或者能跟类似的场景合作,或者自己收购拓展自建这样的线下渠道,都是很好的卖点,所以城市包围农村,或者线上攻克线下。

但其实消费金融此前或者现在面临的最大的痛点,反倒是,目前在消费上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金融信贷需求,尤其是在国内,个人的信贷需求是在互金崛起的背景下被畸形放贷和引导的,以增加金融便捷性和服务能力为由,借助信息不对称,诱使用户启动杠杆和借贷。

所以,互联网金融很多时候是一种电商业务,大家纷纷认为只要吸引来足够多的用户,增加客单价,增加用户使用频率,就可以盈利,这里面的大错特错就在于用户使用得越高频,这个用户质量越差。

但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新客户的拓展和新场景的拓展毕竟都要消耗巨大成本,在原有领域里如果做的是to B生意,那么对一些独具特色的分领域还可以有称雄机会。但如果是在to C领域希望借助高频打败低频,最终必定会被自己打败。所以,痛点不在于具体的点,而在于消费金融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在悖论中走到了关键时点。


程蝉

个人认为最大的痛点:缺少强大且持续的线下消费场景支撑

。目前在国内做的比较知名的消费金融公司,例如苏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都是有线下消费场景的。以苏宁金融为例,苏宁电器的3C卖场里面的手机,电脑,家电等就是很好的实体消费场景,它可以将金融分期业务很好的和消费者进行对接。马上消费金融的主要股东重庆百货,也是做零售卖场,消费场景也有先天优势。


也有很多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下场景是采用和商户合作的方式获取客户,例如医疗美容分期消费业务,旅游分期业务等。这样的消费金融公司因为自己没有消费场景,金融业务推广和合作上,容易受制于人。

第二个痛点是信用风险控制。消费金融因为涉及金额小而分散,客户逾期风险也是较大的,尤其是在外地人多流动性较大的城市,对信用风险的把控也是有一定压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