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哪些?

-二小姐-

福建省共有137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跨市有兩處,按各市統計數量彙總應為139處。

(圖為福建三處首批文保單位之一-泉州安平橋)

(圖為福建三處首批文保單位之一-泉州清淨寺)

(圖為福建三處首批文保單位之一-龍巖古田會議舊址)

一,歷史文化名城

全省共有四個市縣榮登歷史文化名城,分別為第一批的泉州,第二批的福州與漳州,第三批的長汀縣,四者分別代表了福建多種民系文化中的閩南、閩東、閩南和客家。

二,各市文保數量

按各市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數量看,泉州最多為31處,第二為漳州25處,第三為福州24處,緊接著為南平13處,莆田與龍巖各11處,三明10處,廈門和寧德各7處。

三,各批次文保數量

按各批次入選之文保數量看,第一批共三處,分別來自泉州2和龍巖1。

第二批依然是三處,分別為泉州2和福州1。

第三批升至十三處,分別為泉州5,莆田2,福州、廈門、漳州和三明各1。

第四批十一處,分別為漳州4,福州和廈門各2,莆田、泉州和南平各1。

第五批十六處,分別為福州5,漳州3,泉州、三明和南平各2,莆田和龍巖各1。

第六批四十一處,分別福州和漳州各8,泉州6,南平5,廈門4,莆田和龍巖各3,三明和寧德各2。

第七批五十二處,分別為泉州11,漳州9,福州7,龍巖6,三明、寧德和南平各5,莆田4。


圭海四記

根據國家文物局數據統計,國務院先後公佈了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福建省累計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6處,分別是第一批3處,第二批3處,第三批13處,第四批9處,第五批16處,第六批40處,第七批52處。那麼,究竟是哪些文物保護單位呢?一起來看看~

1961年3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3個處入選,其中,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1處:龍巖市上杭縣古田村古田會議會址;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2處:晉江市安平橋(五里橋)、泉州市清淨寺。


1982年2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3個處入選,其中,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2處):福建省福州市華林寺大殿、泉州市開元寺;古墓葬(1處):南安市鄭成功墓。


1988年1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13個處入選,

其中,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3處):福建省福州市林則徐墓、龍巖市長汀縣長汀革命舊址、廈門市陳嘉庚墓;石窟寺(4處):莆田市木蘭陂、惠安縣崇武城牆、泉州市洛陽橋、泰寧縣泰寧尚書第;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2處):泉州市泉州天后宮、莆田市城廂區釋迦文佛塔;石刻及其他(2處):泉州市老君巖造像、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古遺址(1處):泉州市德化縣(包括潯中、蓋德、三班)屈鬥宮德化窯遺址;古墓葬(1處):泉州市伊斯蘭教聖墓。


1996年11月,國務院公佈的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9個處入選,其中,古遺址(1處):武夷山市城村漢城遺址;古建築(5處):莆田市元妙觀三清殿、福建省廈門市和龍海市的青、白礁慈濟宮、漳州市東山縣東山關帝廟、漳州市漳州石牌坊、漳州市華安縣二宜樓;石窟寺及石刻(2處):福清市瑞巖彌勒造像、晉江市草菴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2處):福州市馬江海戰炮臺、烈士墓及昭忠祠、廈門市胡裡山炮臺。

2001年6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16處入選,其中,古遺址(3處):三明市萬壽巖遺址、閩侯縣曇石山遺址、建陽市建窯遺址;古建築(10處):仙遊縣天中萬壽塔、永安市安貞堡、羅源縣陳太尉宮、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泉州市泉州府文廟、順昌縣寶山寺大殿、福州市崇妙保聖堅牢塔、漳州市漳州府文廟大成、漳州市江東橋、漳浦縣趙家堡--詒安堡;石窟寺及石刻(1處):福州市鼓山摩崖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1處):福州市福建船政建築;其他(1處):連城縣四堡書坊建築。

2006年5月,國務院公佈的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40處入選,其中,古遺址(4處):建甌市北苑御焙遺址、晉江市磁灶窯址、泉州市德濟門遺址、平和縣南勝窯址;古墓葬(2處):武夷山市武夷山崖墓群、建陽市朱熹墓;古建築(23處):莆田市鎮海堤、永泰縣名山室、泉州市、石獅市的泉州港古建築、長樂市聖壽寶塔、仙遊縣無塵塔、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連城縣培田村古建築群、華安縣南山宮、永定縣西陂天后宮、福安市獅峰寺、漳州市漳州林氏宗祠、漳浦縣漳浦文廟大成殿、邵武市寶嚴寺大殿、晉江市陳埭丁氏宗祠、三明市正順廟、福建省屏南縣、壽寧縣、柘榮縣、古田縣、武夷山市閩東北廊橋、安溪縣安溪文廟、南靖縣德遠堂、晉江市、惠安縣的施琅宅、祠和墓、莆田市媽祖廟、龍海市林氏義莊、福州市福州文廟、建甌市建甌東嶽廟;石窟寺及石刻(3處):羅源縣棲雲洞造像、長樂市顯應宮泥塑、閩侯縣靈濟宮碑;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8處):廈門市陳化成墓、廈門市鼓浪嶼近代建築群、福州市嚴復故居和墓、龍海市天一總局舊址、廈門市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廈門市廈門破獄鬥爭舊址、建寧縣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漳州市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

2013年5月,國務院公佈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福建省共計有40處入選,其中,古遺址(8處):漳州市薌城區蓮花池山遺址、龍巖市漳平市奇和洞遺址、三明市明溪縣南山遺址、南平市光澤縣池湖遺址、南平市浦城縣貓耳山遺址、晉江市庵山沙丘遺址、福州市平潭縣海壇海峽水下遺址、三明市三元區中村窯遺址;古墓葬(2處):南平市浦城縣浦城土墩墓群、漳州市雲霄縣、薌城區陳政墓和陳元光墓;古建築(29處):龍巖市長汀縣汀州城牆、福清市龍江橋、南安市五塔岩石塔、莆田市仙遊縣龍華雙塔、莆田市涵江區寧海橋、福州市馬尾區羅星塔、龍海市鎮海衛城址、南平市浦城縣雲峰寺大殿、寧德市霞浦縣觀音亭寨、泉州市惠安縣惠安青山宮、寧德市周寧縣林公忠平王祖殿、晉江市安海龍山寺、三明市大田縣大田土堡群、寧德市古田縣古田臨水宮、泉州市安溪縣清水巖、漳州市平和縣平和城陛廟、莆田市秀嶼區平海天后宮、寧德市屏南縣漈下建築群、漳州市漳浦縣藍廷珍府第、長樂市九頭馬民居、泉州市鯉城區亭店楊氏民居、南安市南安林氏民居、南安市南安中憲第、泉州市安溪縣李光地宅和祠、三明市尤溪縣玉井坊鄭氏大厝、莆田市仙遊縣仙遊文廟、建甌市建甌文廟、龍巖市上杭縣官田李氏大宗祠、寧德市拓榮縣鳳岐吳氏大宅;石窟寺及石刻(4處):漳州市華安縣仙字潭摩崖石刻、福州市鼓樓區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晉江市西資寺石佛造像、晉江市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9處):福州市馬尾區亭江炮臺、福州市鼓樓區林則徐宅與祠、寧德市福鼎市,福州市馬尾區,漳州市東山縣福建戍守臺灣將士墓群、龍巖市上杭縣臨江樓、龍巖市新羅區閩西工農銀行舊址、龍巖市上杭縣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群、龍巖市長汀縣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永安市永安抗戰舊址群、漳州市南靖縣五更寮土高爐群。

(閩南網 連培煌)


福建閩南網

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7處。

1、媽祖廟莆田市國家第六批(清朝);2、泉州大開元寺泉州市國家第二批(宋至清);3、晉江安海龍山寺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4、福安獅峰寺寧德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5、安溪清水巖寺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6、石獅清淨寺泉州市國家第一批(宋);7、永泰名山室福州市國家第六批(宋至元);8、建甌東嶽廟南平市國家第六批(清朝);9、古田臨水宮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10、東山關帝廟漳州市國家第四批(明、清);

11、華安南山宮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12、平和九峰城隍廟漳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3、廈門市胡裡山炮臺廈門市國家第四批(清朝);14、泉州安平橋(五里橋)景區泉州市國家第一批(南宋);15、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龍巖市國家第七批(1933年);16、龍巖市連城培田古村落旅遊區龍巖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17、福州文廟福州市國家第六批(清朝);18、青、白礁慈濟宮廈門市國家第四批(南宋至清);19、泉州港古建築泉州市國家第六批(宋至元);20、閩東北廊橋龍巖市國家第六批(清朝);

21、施琅宅、祠和墓泉州市國家第六批(清朝);22、陳政墓和陳元光墓漳州市國家第七批(唐至宋);23、福建戍守臺灣將士墓群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清朝);24、古田會議會址龍巖市國家第一批(1929年);25、華林寺大殿福州市國家第二批(宋);26、鄭成功墓泉州市國家第二批(清朝);27、林則徐墓福州市國家第三批(1826年);28、長汀革命舊址龍巖市國家第三批(1929-1933年);29、陳嘉庚墓廈門市國家第三批(1953年);30、洛陽橋泉州市國家第三批(宋至明);

31、泰寧尚書第三明市國家第三批(明);32、木蘭陂莆田市國家第三批(北宋);33、泉州天后宮泉州市國家第三批(清朝);34、崇武城牆泉州市國家第三批(明);35、釋迦文佛塔莆田市國家第三批(南宋);36、九日山摩崖石刻泉州市國家第三批(宋);37、老君巖造像泉州市國家第三批(宋);38、屈鬥宮德化窯遺址泉州市國家第三批(宋至明);39、伊斯蘭教聖墓泉州市國家第三批(唐);40、城村漢城遺址南平市國家第四批(漢);

41、元妙觀三清殿莆田市國家第四批(宋);42、漳州石牌坊漳州市國家第四批(明、清);43、二宜樓漳州市國家第四批(清朝);44、草菴石刻泉州市國家第四批(元朝);45、瑞巖彌勒造像福州市國家第四批(元朝);46、馬江海戰炮臺、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州市國家第四批(清朝);47、萬壽巖遺址三明市國家第五批(舊石器時代);48、曇石山遺址福州市國家第五批(新石器時代至商、周);49、建窯遺址南平市國家第五批(唐至元);50、天中萬壽塔莆田市國家第五批(宋);

51、安貞堡(池貫城)三明市國家第五批(清朝);52、陳太尉宮福州市國家第五批(宋至清);53、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泉州市國家第五批(清朝);54、泉州府文廟泉州市國家第五批(宋至清);55、寶山寺大殿南平市國家第五批(元朝);56、崇妙保聖堅牢塔(烏塔)福州市國家第五批(五代);57、漳州府文廟大成殿漳州市國家第五批(明);58、江東橋漳州市國家第五批(宋);59、趙家堡-詒安堡漳州市國家第五批(明、清);60、鼓山摩崖石刻福州市國家第五批(宋至近代);

61、福建船政建築福州市國家第五批(清朝);62、四堡書坊建築龍巖市國家第五批(明、清);63、北苑御焙遺址南平市國家第六批(宋);64、磁灶窯址泉州市國家第六批(宋至元);65、德濟門遺址泉州市國家第六批(宋至明);66、南勝窯址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67、武夷山崖墓群南平市國家第六批(青銅時代);68、朱熹墓南平市國家第六批(宋);69、鎮海堤莆田市國家第六批(唐至清);70、聖壽寶塔福州市國家第六批(宋);

71、無塵塔莆田市國家第六批(宋);72、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築群福州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民國);73、西陂天后宮龍巖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74、漳州林氏宗祠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明);75、漳浦文廟大成殿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明);76、寶嚴寺大殿南平市國家第六批(明);77、陳埭丁氏宗祠泉州市國家第六批(明);78、正順廟三明市國家第六批(明);79、安溪文廟泉州市國家第六批(清朝);80、德遠堂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清朝);

81、林氏義莊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清朝);82、棲雲洞造像福州市國家第六批(宋至明);83、顯應宮泥塑福州市國家第六批(明至清);84、靈濟宮碑福州市國家第六批(明);85、陳化成墓廈門市國家第六批(清朝);86、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廈門市國家第六批(清至民國);87、嚴復故居和墓福州市2006年5月國家第六批(清至民國);88、天一總局舊址漳州市國家第六批(民國);89、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早期建築廈門市國家第六批(民國);90、廈門破獄鬥爭舊址廈門市國家第六批(1930年);

91、建寧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三明市國家第六批(1931-1933年);92、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領導機關舊址漳州市國家第六批(1932年);93、蓮花池山遺址漳州市國家第七批(舊石器時代);94、奇和洞遺址龍巖市國家第七批(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95、南山遺址三明市國家第七批(新石器時代至商周);96、池湖遺址南平市國家第七批(新石器時代、商周);97、貓耳山遺址南平市國家第七批(商);98、庵山沙丘遺址泉州市國家第七批(商至周);99、海壇海峽水下遺址福州市國家第七批(五代至清);100、中村窯遺址三明市國家第七批(宋至明);

101、浦城土墩墓群南平市國家第七批(西周至春秋);102、汀州城牆龍巖市國家第七批(唐至民國);103、龍江橋福州市國家第七批(宋);104、五塔岩石塔泉州市國家第七批(宋);105、龍華雙塔莆田市國家第七批(宋、清);106、寧海橋莆田市國家第七批(元朝);107、羅星塔福州市國家第七批(明);108、鎮海衛城址漳州市國家第七批(明);109、雲峰寺大殿南平市國家第七批(明);110、觀音亭寨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

111、惠安青山宮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112、林公忠平王祖殿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113、大田土堡群三明市國家第七批(明至清);114、平海天后宮莆田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15、漈下建築群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16、藍廷珍府第漳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17、九頭馬民居福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18、亭店楊氏民居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19、南安林氏民居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0、南安中憲第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

121、李光地宅和祠泉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2、玉井坊鄭氏大厝三明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3、仙遊文廟莆田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4、建甌文廟南平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5、官田李氏大宗祠龍巖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6、鳳岐吳氏大宅寧德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27、仙字潭摩崖石刻漳州市國家第七批(新石器時代至周);128、烏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福州市國家第七批(唐至中華人民共和國);129、西資寺石佛造像泉州市國家第七批(宋);130、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泉州市國家第七批(宋、明);

131、亭江炮臺福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32、林則徐宅與祠福州市國家第七批(清朝);133、臨江樓龍巖市國家第七批(1929年);134、閩西工農銀行舊址龍巖市國家第七批(1930年);135、紅九軍團長征出發地龍巖市國家第七批(1934年);136、永安抗戰舊址群三明市國家第七批(1938-1945年);137、五更寮土高爐群漳州市國家第七批(195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