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

-二小姐-

福建省共有137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跨市有两处,按各市统计数量汇总应为139处。

(图为福建三处首批文保单位之一-泉州安平桥)

(图为福建三处首批文保单位之一-泉州清净寺)

(图为福建三处首批文保单位之一-龙岩古田会议旧址)

一,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共有四个市县荣登历史文化名城,分别为第一批的泉州,第二批的福州与漳州,第三批的长汀县,四者分别代表了福建多种民系文化中的闽南、闽东、闽南和客家。

二,各市文保数量

按各市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看,泉州最多为31处,第二为漳州25处,第三为福州24处,紧接着为南平13处,莆田与龙岩各11处,三明10处,厦门和宁德各7处。

三,各批次文保数量

按各批次入选之文保数量看,第一批共三处,分别来自泉州2和龙岩1。

第二批依然是三处,分别为泉州2和福州1。

第三批升至十三处,分别为泉州5,莆田2,福州、厦门、漳州和三明各1。

第四批十一处,分别为漳州4,福州和厦门各2,莆田、泉州和南平各1。

第五批十六处,分别为福州5,漳州3,泉州、三明和南平各2,莆田和龙岩各1。

第六批四十一处,分别福州和漳州各8,泉州6,南平5,厦门4,莆田和龙岩各3,三明和宁德各2。

第七批五十二处,分别为泉州11,漳州9,福州7,龙岩6,三明、宁德和南平各5,莆田4。


圭海四记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统计,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福建省累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6处,分别是第一批3处,第二批3处,第三批13处,第四批9处,第五批16处,第六批40处,第七批52处。那么,究竟是哪些文物保护单位呢?一起来看看~

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3个处入选,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处:龙岩市上杭县古田村古田会议会址;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处:晋江市安平桥(五里桥)、泉州市清净寺。


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3个处入选,其中,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处):福建省福州市华林寺大殿、泉州市开元寺;古墓葬(1处):南安市郑成功墓。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13个处入选,

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3处):福建省福州市林则徐墓、龙岩市长汀县长汀革命旧址、厦门市陈嘉庚墓;石窟寺(4处):莆田市木兰陂、惠安县崇武城墙、泉州市洛阳桥、泰宁县泰宁尚书第;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处):泉州市泉州天后宫、莆田市城厢区释迦文佛塔;石刻及其他(2处):泉州市老君岩造像、南安市九日山摩崖石刻;古遗址(1处):泉州市德化县(包括浔中、盖德、三班)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古墓葬(1处):泉州市伊斯兰教圣墓。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9个处入选,其中,古遗址(1处):武夷山市城村汉城遗址;古建筑(5处):莆田市元妙观三清殿、福建省厦门市和龙海市的青、白礁慈济宫、漳州市东山县东山关帝庙、漳州市漳州石牌坊、漳州市华安县二宜楼;石窟寺及石刻(2处):福清市瑞岩弥勒造像、晋江市草庵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处):福州市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厦门市胡里山炮台。

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16处入选,其中,古遗址(3处):三明市万寿岩遗址、闽侯县昙石山遗址、建阳市建窑遗址;古建筑(10处):仙游县天中万寿塔、永安市安贞堡、罗源县陈太尉宫、南安市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市泉州府文庙、顺昌县宝山寺大殿、福州市崇妙保圣坚牢塔、漳州市漳州府文庙大成、漳州市江东桥、漳浦县赵家堡--诒安堡;石窟寺及石刻(1处):福州市鼓山摩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福州市福建船政建筑;其他(1处):连城县四堡书坊建筑。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40处入选,其中,古遗址(4处):建瓯市北苑御焙遗址、晋江市磁灶窑址、泉州市德济门遗址、平和县南胜窑址;古墓葬(2处):武夷山市武夷山崖墓群、建阳市朱熹墓;古建筑(23处):莆田市镇海堤、永泰县名山室、泉州市、石狮市的泉州港古建筑、长乐市圣寿宝塔、仙游县无尘塔、福州市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连城县培田村古建筑群、华安县南山宫、永定县西陂天后宫、福安市狮峰寺、漳州市漳州林氏宗祠、漳浦县漳浦文庙大成殿、邵武市宝严寺大殿、晋江市陈埭丁氏宗祠、三明市正顺庙、福建省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古田县、武夷山市闽东北廊桥、安溪县安溪文庙、南靖县德远堂、晋江市、惠安县的施琅宅、祠和墓、莆田市妈祖庙、龙海市林氏义庄、福州市福州文庙、建瓯市建瓯东岳庙;石窟寺及石刻(3处):罗源县栖云洞造像、长乐市显应宫泥塑、闽侯县灵济宫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处):厦门市陈化成墓、厦门市鼓浪屿近代建筑群、福州市严复故居和墓、龙海市天一总局旧址、厦门市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市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建宁县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漳州市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福建省共计有40处入选,其中,古遗址(8处):漳州市芗城区莲花池山遗址、龙岩市漳平市奇和洞遗址、三明市明溪县南山遗址、南平市光泽县池湖遗址、南平市浦城县猫耳山遗址、晋江市庵山沙丘遗址、福州市平潭县海坛海峡水下遗址、三明市三元区中村窑遗址;古墓葬(2处):南平市浦城县浦城土墩墓群、漳州市云霄县、芗城区陈政墓和陈元光墓;古建筑(29处):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城墙、福清市龙江桥、南安市五塔岩石塔、莆田市仙游县龙华双塔、莆田市涵江区宁海桥、福州市马尾区罗星塔、龙海市镇海卫城址、南平市浦城县云峰寺大殿、宁德市霞浦县观音亭寨、泉州市惠安县惠安青山宫、宁德市周宁县林公忠平王祖殿、晋江市安海龙山寺、三明市大田县大田土堡群、宁德市古田县古田临水宫、泉州市安溪县清水岩、漳州市平和县平和城陛庙、莆田市秀屿区平海天后宫、宁德市屏南县漈下建筑群、漳州市漳浦县蓝廷珍府第、长乐市九头马民居、泉州市鲤城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市南安林氏民居、南安市南安中宪第、泉州市安溪县李光地宅和祠、三明市尤溪县玉井坊郑氏大厝、莆田市仙游县仙游文庙、建瓯市建瓯文庙、龙岩市上杭县官田李氏大宗祠、宁德市拓荣县凤岐吴氏大宅;石窟寺及石刻(4处):漳州市华安县仙字潭摩崖石刻、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晋江市西资寺石佛造像、晋江市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9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炮台、福州市鼓楼区林则徐宅与祠、宁德市福鼎市,福州市马尾区,漳州市东山县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龙岩市上杭县临江楼、龙岩市新罗区闽西工农银行旧址、龙岩市上杭县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龙岩市长汀县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永安市永安抗战旧址群、漳州市南靖县五更寮土高炉群。

(闽南网 连培煌)


福建闽南网

全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7处。

1、妈祖庙莆田市国家第六批(清朝);2、泉州大开元寺泉州市国家第二批(宋至清);3、晋江安海龙山寺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4、福安狮峰寺宁德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5、安溪清水岩寺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6、石狮清净寺泉州市国家第一批(宋);7、永泰名山室福州市国家第六批(宋至元);8、建瓯东岳庙南平市国家第六批(清朝);9、古田临水宫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10、东山关帝庙漳州市国家第四批(明、清);

11、华安南山宫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12、平和九峰城隍庙漳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3、厦门市胡里山炮台厦门市国家第四批(清朝);14、泉州安平桥(五里桥)景区泉州市国家第一批(南宋);15、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龙岩市国家第七批(1933年);16、龙岩市连城培田古村落旅游区龙岩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17、福州文庙福州市国家第六批(清朝);18、青、白礁慈济宫厦门市国家第四批(南宋至清);19、泉州港古建筑泉州市国家第六批(宋至元);20、闽东北廊桥龙岩市国家第六批(清朝);

21、施琅宅、祠和墓泉州市国家第六批(清朝);22、陈政墓和陈元光墓漳州市国家第七批(唐至宋);23、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清朝);24、古田会议会址龙岩市国家第一批(1929年);25、华林寺大殿福州市国家第二批(宋);26、郑成功墓泉州市国家第二批(清朝);27、林则徐墓福州市国家第三批(1826年);28、长汀革命旧址龙岩市国家第三批(1929-1933年);29、陈嘉庚墓厦门市国家第三批(1953年);30、洛阳桥泉州市国家第三批(宋至明);

31、泰宁尚书第三明市国家第三批(明);32、木兰陂莆田市国家第三批(北宋);33、泉州天后宫泉州市国家第三批(清朝);34、崇武城墙泉州市国家第三批(明);35、释迦文佛塔莆田市国家第三批(南宋);36、九日山摩崖石刻泉州市国家第三批(宋);37、老君岩造像泉州市国家第三批(宋);38、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泉州市国家第三批(宋至明);39、伊斯兰教圣墓泉州市国家第三批(唐);40、城村汉城遗址南平市国家第四批(汉);

41、元妙观三清殿莆田市国家第四批(宋);42、漳州石牌坊漳州市国家第四批(明、清);43、二宜楼漳州市国家第四批(清朝);44、草庵石刻泉州市国家第四批(元朝);45、瑞岩弥勒造像福州市国家第四批(元朝);46、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州市国家第四批(清朝);47、万寿岩遗址三明市国家第五批(旧石器时代);48、昙石山遗址福州市国家第五批(新石器时代至商、周);49、建窑遗址南平市国家第五批(唐至元);50、天中万寿塔莆田市国家第五批(宋);

51、安贞堡(池贯城)三明市国家第五批(清朝);52、陈太尉宫福州市国家第五批(宋至清);53、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市国家第五批(清朝);54、泉州府文庙泉州市国家第五批(宋至清);55、宝山寺大殿南平市国家第五批(元朝);56、崇妙保圣坚牢塔(乌塔)福州市国家第五批(五代);57、漳州府文庙大成殿漳州市国家第五批(明);58、江东桥漳州市国家第五批(宋);59、赵家堡-诒安堡漳州市国家第五批(明、清);60、鼓山摩崖石刻福州市国家第五批(宋至近代);

61、福建船政建筑福州市国家第五批(清朝);62、四堡书坊建筑龙岩市国家第五批(明、清);63、北苑御焙遗址南平市国家第六批(宋);64、磁灶窑址泉州市国家第六批(宋至元);65、德济门遗址泉州市国家第六批(宋至明);66、南胜窑址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67、武夷山崖墓群南平市国家第六批(青铜时代);68、朱熹墓南平市国家第六批(宋);69、镇海堤莆田市国家第六批(唐至清);70、圣寿宝塔福州市国家第六批(宋);

71、无尘塔莆田市国家第六批(宋);72、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福州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民国);73、西陂天后宫龙岩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74、漳州林氏宗祠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明);75、漳浦文庙大成殿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明);76、宝严寺大殿南平市国家第六批(明);77、陈埭丁氏宗祠泉州市国家第六批(明);78、正顺庙三明市国家第六批(明);79、安溪文庙泉州市国家第六批(清朝);80、德远堂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清朝);

81、林氏义庄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清朝);82、栖云洞造像福州市国家第六批(宋至明);83、显应宫泥塑福州市国家第六批(明至清);84、灵济宫碑福州市国家第六批(明);85、陈化成墓厦门市国家第六批(清朝);86、鼓浪屿近代建筑群厦门市国家第六批(清至民国);87、严复故居和墓福州市2006年5月国家第六批(清至民国);88、天一总局旧址漳州市国家第六批(民国);89、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市国家第六批(民国);90、厦门破狱斗争旧址厦门市国家第六批(1930年);

91、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三明市国家第六批(1931-1933年);92、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漳州市国家第六批(1932年);93、莲花池山遗址漳州市国家第七批(旧石器时代);94、奇和洞遗址龙岩市国家第七批(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95、南山遗址三明市国家第七批(新石器时代至商周);96、池湖遗址南平市国家第七批(新石器时代、商周);97、猫耳山遗址南平市国家第七批(商);98、庵山沙丘遗址泉州市国家第七批(商至周);99、海坛海峡水下遗址福州市国家第七批(五代至清);100、中村窑遗址三明市国家第七批(宋至明);

101、浦城土墩墓群南平市国家第七批(西周至春秋);102、汀州城墙龙岩市国家第七批(唐至民国);103、龙江桥福州市国家第七批(宋);104、五塔岩石塔泉州市国家第七批(宋);105、龙华双塔莆田市国家第七批(宋、清);106、宁海桥莆田市国家第七批(元朝);107、罗星塔福州市国家第七批(明);108、镇海卫城址漳州市国家第七批(明);109、云峰寺大殿南平市国家第七批(明);110、观音亭寨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

111、惠安青山宫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112、林公忠平王祖殿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113、大田土堡群三明市国家第七批(明至清);114、平海天后宫莆田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15、漈下建筑群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16、蓝廷珍府第漳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17、九头马民居福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18、亭店杨氏民居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19、南安林氏民居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0、南安中宪第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

121、李光地宅和祠泉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2、玉井坊郑氏大厝三明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3、仙游文庙莆田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4、建瓯文庙南平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5、官田李氏大宗祠龙岩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6、凤岐吴氏大宅宁德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27、仙字潭摩崖石刻漳州市国家第七批(新石器时代至周);128、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福州市国家第七批(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129、西资寺石佛造像泉州市国家第七批(宋);130、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泉州市国家第七批(宋、明);

131、亭江炮台福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32、林则徐宅与祠福州市国家第七批(清朝);133、临江楼龙岩市国家第七批(1929年);134、闽西工农银行旧址龙岩市国家第七批(1930年);135、红九军团长征出发地龙岩市国家第七批(1934年);136、永安抗战旧址群三明市国家第七批(1938-1945年);137、五更寮土高炉群漳州市国家第七批(195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