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賣的智能音箱,激起了一波新浪潮

曾經和業內人士聊到對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的這個話題,他打了一個很風趣的比方,說這是一場理想主義馬拉松,除了要搞好產品的定位、渠道、和背後的技術服務,還有四個字:“活久見唄。”

為什麼說是理想主義馬拉松呢?

因為馬拉松比賽有個行話叫“撞牆”,指在比賽的中程,不管是職業的還是業餘的選手,都會逐漸出現跑不動、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況。

此時選擇放棄比賽,於理想而言是極為疼痛的割捨,堅持跑下去,卻看不到勝利的終點還有多遠,偶爾,心臟和體能不好的,便會有猝死的案例,大概是這麼個意思。

類比到智能音箱這條賽道上,在中國市場,如今已經被玩出了特色的邏輯。從百箱大戰到巨頭遊戲,從單品爆款思維到砸錢鋪開市場,各家對壘的維度和策略都有了微妙變化,傾注之下,市場體量被催化到千萬級是非常樂觀的。

更高級、更低價、賣貨賣貨賣貨,成為中場戰事裡進擊主旋律,然而中國家庭是否會普遍接受智能音箱依舊打著一個問號,為了給消費者更多的購買理由,不知幾家歡喜幾家愁?

殺價激起的第二春

截止到目前,在智能音箱這個局裡,BAT算是都到場了。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BAT依靠各自的核心能力和優勢形成三大割據勢力,能讓三巨頭垂涎的買賣,一向沒有那麼簡單。

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智能音箱不是款消費產品這麼簡單,而是各家角逐AI時代萬物智能互聯的開始,背後事關數億家庭的IoT大計,是為戰略導火索,如果不把智能音箱當成戰略去做,而是抱著打造爆品的心態那勝算基本偏低。

人稱百箱大戰的2017,智能音箱入局者大概不下百家。“深圳南山區一公里以內有112家公司做語音智能集成方案的。”喜馬拉雅FM硬件事業部總經理李海波這句話曾流行一時,“它們不知道市場、用戶在哪裡,只知道趨勢來了,我得趕緊跟上。”

折戟沉沙後,能叫得出名的也有幾十家,我們先說說以BAT、京東、小米等為代表的這批吧。

2018年智能音箱迎來了第二春。3月22日下午,阿里AI labs在北京召開了2018年春季發佈會,基於天貓精靈X1智能音箱,搭配一個49元的支架配件XHolder,再結合手機APP“精靈火眼”功能,一個升級融合語音、圖像識別、觸摸等多模態交互能力的產品形態就這樣被組合出來。同時,阿里還發布了一個天貓精靈曲奇版,售價299元。

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經理淺雪披露,自2017年8月正式發售以來,天貓精靈的銷量已突破200萬臺,在全球市場,最暢銷的智能音箱亞馬遜Echo達到這一體量,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天貓精靈只用了200多天時間,這見證了中國智能音箱並不是偽命題,只是缺乏一條相對合理的路徑。

但是,一個讓業內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去年雙11期間,天貓精靈創下100萬臺銷量紀錄的營銷策略是,通過給超級會員提供400元的優惠券,將X1的音箱價格從499元直接殺到了99元,等於虧錢搶市場。

無獨有偶,2017年老對手京東也下了血本刺激叮咚音箱銷量,叮咚音箱是京東和科大訊飛合資搞的產品,雙11期間原價399元的叮咚TOP智能音箱向京東Plus會員開出了49元的優惠價格,這價格砍的驚心動魄。

而一向作為價格屠夫的小米,價格戰更是不遑多讓。3月27日小米在上海舉行的新品發佈會上,發佈的小愛音箱mini以169元的價格再次衝擊市場,米粉節特惠價99元。這是繼去年7月正式發佈了299元低價小米AI音箱之後的第二款,與旗下LoT產品打通是小米生態的特色優勢。

直觀的是, 在智能音箱的第二春階段,殺價已成為一個共性的舉措,貼著成本價走量,對產品供應鏈來講壓力倍增,也是不太健康的商業競爭狀態。

各家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進入更多家庭,在更多的可能場景搶佔地盤。 “功能會隨著產品升級越來越完善,只要你先把產品帶回家。”這已經成了智能音箱廠商的統一話術。

從客廳到臥室到書房的各個場景空間,先入為主搶佔先機,這也是各廠商在開發中高端音響之後繼而開發mini款廉價版音箱的產品邏輯,音箱不僅可以放在客廳,也可以放在其他房間,並形成互聯共通,增強產品在整個家庭的體驗,而用戶一旦習慣上某些體驗產生粘性後,一般也很少再去更換其他家的產品了,這樣才有機會衍生出更多長尾價值。

開荒壓力大於競爭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曾對中美兩國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做了對比觀察,發現Echo的用戶多是家庭主婦,在家中待的時間也很長,使用場景多是在廚房,美國家庭主婦一般是在做飯的時候聽背景音樂。這是因為美國人的廚房大多是開放式廚房,而且他們做飯相對中國的煎炒烹炸來說顯得安靜,適合聽音樂。

相比之下,中國家庭成員因為工作應酬等較多不在家,而中國家庭一般沒有開放式廚房,大多數的習慣是看看電視,玩玩手機。這導致中國智能音箱用戶購買慾低,使用場景、時長粘性都被極大壓縮了。

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經理淺雪也曾表示,團隊並未感覺到智能音箱市場所謂的競爭,在她看來,目前行業發展狀態更多屬於“開荒中”,“荒地”足夠大,壓力主要來自那塊地。即使中國廠商可以把智能音箱賣的更廉價,功能更豐富,但作為單品音箱來講開荒和培養用戶使用習慣所需要的投入很難估量,越往後發展,越需要非常頭部的力量牽引,無論是資本實力還是行業影響力、亦或是業態整合能力。

很多中小廠家之所以難以放下對智能音箱的執著,是因為很多人相信語音交互將成為新一代人機交互方式,智能音箱就是語音交互的第一個入口級產品,亞馬遜帶動的千萬臺智能音箱銷量在中國很有可能上演,並且從市場容量上,中國市場肯定比美國市場大,中國市場應該能達到千萬級、甚至上億級出貨量,加上後續服務的附加值,這是一塊讓人垂涎三尺的蛋糕。

雖然語音交互最先引爆了智能音箱品類,但在國內市場現階段,語音交互正在失去初期的新鮮感,不能很好的吸引用戶下單購買,與此同時多模態交互正在成為一種新標配,加入計算機視覺技術,視覺認知、情景感知等讓本來就尚未釐清的智能音箱邊界進一步擴大,未來將是更寬維度的內容集成和資源PK。

而阿里採用的方式是音箱與智能手機產品的融合,低成本為音箱引進計算機視覺體驗,而在識別方面不僅是限於人臉,更多的是偏向商品物品識別和繪本識別等,緊抓常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等目標群體需求。

巨頭和創企的新IoT遊戲

而據瞭解,AliGenie2.0系統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已可連接72個家電品牌、38種品類、8個物聯平臺的4500萬家用電器產品,同時也通過智能插座等輔助技術手段幫助很多老家電升級智能化體驗,已有超過6500名開發者基於該開放平臺做研發,除了常規的語音交互體驗,還將支持語音繳納水電費的功能,新增了LBS和交互情景增加的條件也會越來越豐富。

一方面是消費端用戶培養,一方面是拓寬開發者合作生態,兩條並行路線似乎缺一不可。

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的第一代商業化落地產品,而其能否成為家庭控制中心和真正入口級的產品?答案似乎越來越迷離。從人機交互發展的維度來看,語音交互確實提供了控制維度,但是業界對未來普遍的憧憬是,未來家庭是沒有所謂的控制中心的,因為萬物智能趨勢下,語音交互將會是家庭中所有的電器都應該具備的基礎交互能力, 電視、冰箱、空調都是存量市場,而貼使用頻次有可能要比音箱更高。

未來的語音採集端會遍佈在家庭各個角落,形成完全去中心化的體驗,智能音箱產品本身能發揮的作用也就有所侷限,更多的是要看其“靈魂”語音技術平臺和“AI大腦”夠不夠強大,比如說遠場識別、聲紋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多輪交互等技術迭代能不能有很大突破,服務內容和算法優化能不能能讓機器更善解人意等等。

巨頭入局,創業公司還有機會麼?

死去、被收購或尋找突圍成為三個十分現實的選項。“巨頭一旦入局,創業公司所能扮演的角色似乎就比較有限了。

從算法技術、硬件方案、內容整合乃至整個生態,包括BAT、科大訊飛、京東等在內的巨頭並沒有給創業公司留下什麼機會。整個產業鏈上,似乎沒有哪個環節是巨頭覆蓋不了的。

事實上,如今巨頭齊聚智能音箱領域,都自帶一套風格體系,因此創業公司更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產品優勢或者體驗優勢抑或者是技術優勢來另闢蹊徑。

比如把產品做的更有逼格有特色一點,比如稍微走一下開放模式2B擴大下合作陣營,或許也能收攏不少目標用戶和群體。舉個代表性的例子,人工智能創業公司Rokid在研發銷售智能機器人Alien和智能音箱Pebble之後,在2017年10月又推出了All in ONE 全棧語音智能開發套件,而據透露目前團隊又在自主研發AI芯片等等。

客戶可以不買Rokid產品,也可以不買任何其他的語音產品,基於這個套件就可以打造完全屬於自己的產品,Rokid同時在消費產品市場和技術方案賦能兩方面的迂迴路線值得參考。

“也許未來智能音箱會變得非常垂直化,比如會出現音樂音箱、購物音箱等不同場景的垂直產品,從而解決內容服務和利益分配的問題。” 海知智能的 CEO謝殿俠認為,現有的技術如果限定了領域、限定了場景、限定了使用對象,有足夠多的數據,構建了相對比較成熟的圖譜,體驗的底線會讓大家覺得比手機、比任何傳統體驗要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智能音箱的另類入局者還包括喜馬拉雅、酷狗、藍港科技等音頻內容或者遊戲娛樂服務商,畢竟,做一款智能音箱的門檻越來越低,整體解決方案越來越成熟是不可逆的趨勢,關鍵在於突出特色優勢。

就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各行各業一樣,當AI相關技術成為貫穿產業的賦能力量,似乎沒有誰能夠通過單個產品贏得整場戰爭,語音交互引爆的智能音箱也只是IoT戰場上的一處小小角落,僅此一個角落,已是扎堆的戰火,用賠本賺吆喝換取破局之策,小玩家們越來越玩不起了。

接下來,整個IoT戰場的逐鹿戰,才是故事的新篇章,通吃的贏家,真正的意圖從來都不在於造一款智能音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