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文/尹鵬君老師

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中化集團 董事長 寧高寧

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說:"一般來說,在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與員工有關的事都在負債欄裡:應付工資,應付獎金、公積金;在公司的利潤表上,與員工有關的都在費用欄裡:工資、福利、所有分攤。這種看法在理念上就把員工和公司的目標對立了起來。我覺得我們的員工地位應該在財務報表上變一下,要把員工看作資產,而不是負債;要看作利潤,而不是費用。在企業管理的理念中,如果不能在資產和經營成果上找到員工的位置,就是管理的失敗。"

怎麼理解這段話呢?

在企業諮詢輔導的過程中,總有老闆跟我訴苦,(下面是某企業老闆和我的一段對話)

LB:"尹老師,這些年做企業不容易!原材料、租金、人工成本逐年上漲,企業壓力越來越大,幾年下來企業體量翻了幾番,利潤卻增長甚微!"

我:那你覺得壓力最大的來自哪裡?

LB:人,"人才"的"人",這些年,人是最貴的!

我:為什麼呢?

LB:因為現在人才難求啊?隨便一個經理級別,動不動就開價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年薪,這些年,員工工資一年一個臺階往上走,利潤一年一個臺階往下走,做企業是越來越難了!

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薪酬不斷上漲,利潤卻在下降

我:這樣的說法也對,也不對!人,確實是最貴的,同時也是最便宜的!

LB:為什麼呢?

我:打個比方,一個業務人員,一個月下來能做三五百萬業績,為企業賺了上百萬的毛利,你給他十萬八萬的月薪,是划算的,或者說是便宜的!反過來,這個業務人員,一個月業績掛零,只拿你三千底薪,也是貴的!因此,貴和便宜,不是絕對的,關鍵是給他創造的價值是否跟他的薪酬成正比!

LB:您說的也對,但是我們企業這幫人,沒有幾個主動的,多年下來,都成老油條了,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說實話,我現在都不想去企業,看到我那幫員工就頭疼!

我:那你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LB:我的管理團隊不行!底子太差,沒有管理思維,員工根本不服管!

我:嗯,那為什麼會成為這樣呢?

LB:……

老闆撓撓頭,臉上稍有尷尬,欲言又止,好像明白了點什麼,又好像不知如何表達……

中國造字很有意思,"企"——"人"+"止",企業無"人"則止,因此"人"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值得每一個企業深思!

有兩句話,"往前一步是資本,往後一步是成本","不能成為企業的資本的,必將淪為企業的成本"!

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為何眾多中小企業,績效管理總是失敗?經營總是越來越難?

根據我們的調研,國內眾多企業的薪酬結構還是採用傳統的固定工資結構。要知道員工的薪酬被固定了,他的創造力也就被限制了。不斷的給員工追求安全感,卻讓企業的成本不斷增加,最終企業都越走越難!

傳統的薪酬設計,有哪些弊端?

1、固定工資

  • 員工的工作結果與工資沒有任何的關係,那麼工作的執行也完全依靠員工的責任感

  • 一旦公司內部有一個人覺得工資低,公司吝嗇,那麼這種想法很容易在全公司擴散,從而造成一種消極工作的氛圍

  • 做的多的員工跟做的少的員工拿的一樣,那麼做的多的員工一定會心裡不平衡,這樣只有兩種結果:要麼跟做的少的員工一樣混日子,要麼離職

  • 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大環境下,老闆必須加薪,但是加薪之後並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增加企業成本

2、底薪+提成

  •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薪酬設計就像人的心臟圖

1、工資固定了:心臟就停止了跳動,員工的激情也就沒了

2、臨時獎勵:有時候為了刺激員工,很多企業會做臨時獎勵,打打雞血。然而沒有持續性,最後也掛了。

3、寬帶薪酬:薪酬具有高彈性,KSF績效讓薪酬迴歸激勵的本質,員工才能時刻保有激情!

寧高寧:要把員工看做資本!

KSF薪酬績效

企業如何給管理者設計薪酬績效,才不會增加成本?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一是短期化,即月度;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歡迎大家在留言,說說你的高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