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興起時,為什麼選擇向西攻打明朝,而不是向南攻打朝鮮?

簡憚噠筷樂

建州女真的興起我認為和明朝對少數民族的政策有關,明朝時期對少數民族一直實行羈縻統治,甚至會打擊一些強大的少數民族,或者利用其自相殘殺,以保持其均衡,這種行為最終加速了女真部落的統一。這和兩漢時期不斷被中原王朝打擊下匈奴抱團取暖的道理如出一轍,最終爆發了五胡亂華。

明朝是在推翻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建立的王朝,因此對待少數民族極為忌憚,在明成祖朱棣時,多次出擊蒙古,並且在邊疆地區設置當地首領為指揮使進行自治,嚴格區分漢夷,對這些少數民族打心裡就瞧不起。

在西南,面對貧弱的諸少數民族,明朝則採取了“改土歸流”的強硬政策,以推行“王化”為名,進行強制同化的政策;在遼東對女真的政策就是讓各部之間爭鬥,有時候哪個部落強大了,就派兵去打擊,歷史上有一個“成化犁庭”的事,就是講明朝對女真的人殺戮。

在這樣的背景下,努爾哈赤起兵之後,在統一女真的同時,還在拉攏其他的少數民族一同反抗明王朝。滿蒙之間的關係大家都知道的,蒙古後來分為瓦刺和韃坦,韃坦和女真的關係很好,皇太極的五個大妃都來自蒙古科爾沁草原的,皇太極1636年稱帝時,不僅是滿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

建州女真和朝鮮的關係怎樣呢?有沒有去打過朝鮮?

在建州女真還沒崛起的時候,朝鮮經常去攻打女真,到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時候,不但沒有報復朝鮮,反而有意拉攏朝鮮,一同反抗明朝。但是當時日本入侵朝鮮,明朝派兵支援朝鮮打敗了日本(日本豐臣秀吉時期,這是日本想要登陸亞洲大陸並且付出行動的一次侵略行為),也就是傳說中的萬曆三大徵之一。

因此,

朝鮮對明朝是感恩戴德,前番明朝拯救朝鮮于蒙古的殘暴統治,後來又幫朝鮮打退日本的侵略,朝鮮一直堅持對明朝的唯命是從。

相對於明朝的統治者來說,女真人太野蠻了,根本不如朝鮮自己的漢化文化,因此,朝鮮始終和明朝一條心,在薩爾許之站時,朝鮮還派軍隊赴遼東作戰。但是,努爾哈赤一心想要用真誠感動朝鮮,一直不主張攻打朝鮮。

但是這不代表女真後來就不打朝鮮了,有史記載的有

兩次胖揍朝鮮,第一次是,努爾哈赤剛死,也就是1627年,在寧錦大戰之前,皇太極派阿敏統率三萬人馬直接打到平壤,讓朝鮮放棄和明朝的從屬國關係,並且後金和朝鮮定下了“兄弟之盟”。第二次就是韓國電影《南漢山城》裡面演的1636年皇太極登基之後,讓朝鮮成為“清”的從屬國,朝鮮不同意,於是又被好頓胖揍,然後老實了。

所以,建州女真興起的時候,女真統治者制定的是拉攏其他少數民族抱團取暖的策略,後來文的不行,皇太極採取武力,兩次打擊朝鮮,並且擄掠了大量的朝鮮人入遼東,打的朝鮮也很疼,所以不是不打,只是沒騰出手來打。

對於這段歷史,我認為有必要看看《南漢山城》,用朝鮮人的眼光去看看他們是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的,更有助於我們更全面的瞭解這段歷史。


史論縱橫

事實上,當建州女真人興起之後,不僅和明朝為敵,而且也和朝鮮交兵。

當努爾哈赤起兵之後,明朝是他們的主要目標。但是,明朝曾經在萬曆年間抗日援朝,對此,朝鮮人感恩戴德,認為大明朝對朝鮮恩同再造。所以,在明朝與女真人的衝突之中,他們的態度肯定是同情明朝。另外,朝鮮族的文化比女真要更先進一些,朝鮮人看不起女真人,他們稱女真人為胡虜。所以,很快,女真和朝鮮就發生了矛盾。

第一次大規模衝突時在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後金以朝鮮收留明朝逃散的士兵、不弔唁去世的努爾哈赤、協助明朝進攻後金等罪名,出兵討伐朝鮮。本來後金也就是試探性的進攻,結果發現朝鮮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於是決定大規模入侵。很快後金就佔領了朝鮮的平壤、安州等地,朝鮮的仁祖國王逃到江華島上之後,向後金求和。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和約。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因為這一年是丁卯年,所以朝鮮人稱這場戰爭為丁卯胡亂,或者丁卯之役。

第二次大規模的衝突發生在1636年,此前後金與朝鮮之間雖然約定為兄弟之國,但是實際上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朝鮮並不願意斷絕與明朝的關係。後來,皇太極正式登基稱帝,朝鮮人並沒有積極地參與到“勸進”之中,而且對此拒不承認,清朝派來的使者,朝鮮人也拒絕接待。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太極發動了第二次對朝鮮的作戰。很快清軍就打到漢城,漢城裡糧草斷絕,周圍的救兵也都被打敗。在這種情況之下,朝鮮人被迫向清軍投降,1637年2月朝鮮國王出城投降,向皇太極行三叩九拜之禮。於是雙方訂下了新的盟約,確定了他們和清朝的君臣關係。這場戰爭在朝鮮又被稱為丙子虜亂。

但是,對於朝鮮人而言,他們雖然被打敗了,但他們從骨子裡討厭清朝。後來他們自己關起門來依然用明朝的崇禎年號,只有在與清朝打交道的時候才使用清朝的年號。他們認為清軍入關之後,中華文化的正統已經到了他們那裡。


野叟雜談

1、首先明確一下三者的關係。建州女真很長時間內受明朝招撫,明朝在其地設衛所,進行羈縻統治。朝鮮是明朝的藩屬國。建州女真和朝鮮接壤,雙方經常因為土地和人口發生衝突。建州女真有著比較強的獨性。



2、17世紀初,建州女真崛起。此時,慘烈的萬曆援朝戰爭剛剛結束,朝鮮國力凋敝,百廢待興,只能對女真採取守勢。

這時的朝鮮國王是光海君,因為他是庶出,在之前的王世子、國王冊封上被明朝多次駁回,所以他對明朝懷恨在心。在明朝和女真的鬥爭中,他出於宗藩關係,表面上配合明朝,但暗地裡和女真達成互不侵犯協議,出工不出力,致使薩爾滸之戰明朝孤立無援。所以女真在崛起之時並沒有首先發難朝鮮,而是攻打明朝。



4、光海君在1623年被廢黜,新上臺的仁祖(南漢山城中的國王)對女真採取強硬措施。此時女真已經做大,朝鮮完全不是對手。1627年,後金為防止明朝和朝鮮聯手而侵略朝鮮,朝鮮議和,但仍保持和明朝的關係。1636年,皇太極親征朝鮮,仁祖投降,和明朝斷絕關係,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5、皇太極降伏朝鮮後,立刻對駐紮著明朝3萬將士的皮島發起進攻,朝鮮派出5000人參戰。1637年,皮島失守,島上軍民被清軍和朝鮮軍斬殺殆盡。此戰過後清朝已經沒有後患,得以全力進攻明朝。

感謝您的閱讀,請右上角關注一下,謝謝😜


石頭有話說

女真雖然與明朝在遠東干仗,但從形勢上看,早期基本是武力謀求從明朝獨立。

打著打著,隨著自身力量的壯大,和明朝在關外力量的迅速瓦解(由於李闖造反,和明朝政府內部矛盾和關外政策的失誤。),此消彼長後,女真開始謀求與明朝對等的國與國關係。

女真是先後兩次打趴了朝鮮,朝鮮向後金稱臣,又分化利誘與和親征服了蒙古後,才真正開始與明朝單挑,想入主中原。

直到清朝建立之初,滿人(女真)入關後,都不太認為可以常據中原,誰知道南明一盤散沙,內鬥不斷,清兵索性開始南征,很快征服了中原。


yy210769041

看看韓國拍的《南漢山城》,皇太極征服朝鮮。

後金沒少打朝鮮,只是當時朝鮮上下對明朝死心塌地,滿人打過來,朝鮮打不過,王室就跑到海島上。

這一次沒跑掉,給圍住了,最後投降,從此認後金為宗主。


滴水載舟

也許看看努爾哈赤起兵時的“七大恨”就知道了,這是從情感上來說,從利害關係上來說,朝鮮當時屬於明朝的屬國,如果打朝鮮,明朝勢必出兵,朝鮮也會抵抗,如果打明朝,對朝鮮來說,打輸了,朝鮮還是明朝的屬國,打贏了,朝鮮風頭一轉就變成清朝的屬國了,朝鮮可以不出兵,清朝不會腹背受敵,或者兩線作戰,所以,打明朝是必然。


東哥哥wxd

後金大部分時間的目的不是入關滅明,而是爭取獨立,但明朝死活不幹,明朝被李自成滅亡後大多數滿清貴族不願意入關爭天下,在多爾袞少數派爭取下入關的,入關以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還在想著如果不利就退回東北去。可是南明不爭氣,內部不團結,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各自為政,被各個擊破了。所以部分史學家認為清朝得國易


風中凌亂987

努爾哈赤當然對明軍熟了,畢竟造反前他也算明軍的一份子,對明軍的戰術戰法瞭若指掌,而且他是造反的,首先得保證自己不會被明朝幹掉,所以興起時要率先攻打明朝。

至於朝鮮?有空的時候隨便打打唄


酷拽的黑迪

已經讓朝鮮臣服了,今年韓國還拍了個電影就說這事。女真因為人口太少,而東北已經地盤很大,開始沒有想攻取整個大明建立中原王朝的想法,只想擺脫對明朝的臣屬外加上掠奪財富人口。後來發現明朝內亂嚴重,傑出的首領皇太極才制定出入關定都的策略。實力上統一全國後還信心不足,抱著實在不行退回滿洲的打算,直到雍正後期才放了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